第168章 為陛下選秀(1 / 1)

推荐阅读:

慈慶宮內,暖意融融,陳設雅致而不失莊重。

劉太妃身著常服,坐在軟榻上,見朱由校進來,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皇帝來了,快坐。外麵天寒,喝碗熱湯暖暖身子。”

朱由校依言坐下,接過宮女奉上的熱湯,恭敬道:“謝太妃關懷。太妃近日身體可安?”

“哀家一切都好,就是惦記著你。”劉太妃細細打量著朱由校,眼中帶著長輩特有的關切,

“皇帝登基以來,夙興夜寐,勵精圖治,哀家都看在眼裡。這半年來,你推行新政,整飭邊備,樁樁件件都是大事,也……都帶著雷霆手段。”她的話語溫和,卻意有所指。

朱由校神色不變,平靜道:“國事艱難,積弊深重,非雷霆手段不足以破舊立新。讓太妃憂心了。”

“哀家知道你是為了江山社稷。”劉太妃輕輕歎了口氣,

“隻是,皇帝啊,你畢竟才十五歲,正是少年心性。哀家看你行事,有時……太過剛烈,鋒芒畢露。朝堂之上,牽一發而動全身,剛極易折啊。”

她頓了頓,語重心長地說:“哀家想著,你身邊……也該有個知冷知熱、能說說話的人了。

尋常百姓家,十五六歲也該議親了。何況你是一國之君,後宮空懸,於國本也不利。”

朱由校心中了然,太妃這是要提選秀的事情了,他不動聲色地聽著。

“哀家的意思,”劉太妃看著他的眼睛,緩緩道,“開春之後,是不是該下旨,舉行大選,為你挑選一位賢良淑德、能母儀天下的皇後?再選幾位品貌端莊的妃嬪,充實後宮?”

她見朱由校沉默,便接著勸道:“有了皇後,後宮有了主心骨,也能替你分憂。

更重要的是,枕邊人若能時常規勸,以柔克剛,或許能讓你行事多幾分圓融,少幾分……衝動。這於國於家,都是好事。皇帝,你覺得呢?”

朱由校放下湯碗,目光沉靜如水。他明白太妃的良苦用心,是出於長輩的關懷,也是出於對朝局穩定的擔憂。

選秀立後,確為“國本”大事,能安朝臣之心,也能為皇室開枝散葉。

然而,在他心中,此刻卻有更重的考量:新政初行,北疆未靖,海陸雄師正在訓練成型,正是帝國轉型的關鍵時刻,他需要全神貫注於朝堂與邊疆。

而皇後與後妃,背後往往牽連著複雜的朝堂勢力。他需要絕對掌控權,不願後宮成為掣肘。

但就在他準備婉拒時,一個念頭如同閃電般劃過腦海——張嫣!

他依稀記得,曆史上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其皇後張嫣,以傾國傾城之貌和賢良淑德聞名後世!

史書讚其“頎秀豐整,麵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更有“五代以來第一美人”之稱!

更重要的是,她性情剛烈,曾多次勸諫天啟帝遠離魏忠賢、客氏,堪稱賢後典範。

“若真是她……”朱由校心中竟泛起一絲難以言喻的漣漪。穿越以來,他心係天下,殫精竭慮,幾乎忘卻了自己也是個少年郎。

若能得此等才貌雙全、品行高潔的女子為後,既能安後宮、慰太妃之心,或許……也能在繁重的國事之餘,得一紅顏知己,共話桑麻?

這份隱秘的期待,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讓他原本堅定的拒絕念頭產生了動搖。況且,太妃所言有理,後宮空懸確實於禮不合,也易生流言,他朱由校絕不是貪圖人家的美色。

若能借此機會,親自把關,選一位如張嫣般賢德貌美的皇後,倒也不失為一樁美事。至於朝堂勢力?哼,以他如今的手段和即將掌握的力量,還怕掌控不了一個後宮?

心思輾轉間,朱由校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笑意,對著劉太妃恭敬一禮:

“太妃關懷備至,句句金玉良言,朕感念於心。立後選妃,關乎國本,朕亦深知其重。太妃提議,甚合朕意。”

劉太妃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皇帝答應了?”

“然也。”朱由校點頭,語氣沉穩,“隻是,如今國事維艱,新政初啟,北虜未靖,海疆待興。選秀之事,不宜操之過急,以免耗費過甚,徒增紛擾。”

他略作沉吟,道:“這樣吧,待來年三月,朕的新軍初成,新政根基稍穩之時,再行下旨,昭告天下,舉行大選。

屆時,還需太妃為朕掌眼,務必挑選出德才兼備、能母儀天下的淑女為後。至於妃嬪人選,亦需精挑細選,寧缺毋濫。”

“好!好!好!”劉太妃連說了三個好字,臉上笑開了花,

“皇帝能如此想,哀家就放心了!三月之後,正是春暖花開的好時節,也合該是皇帝大喜之時!

哀家定當儘心儘力,為皇帝挑選一位最合適的皇後!”

她看著朱由校,眼中滿是欣慰:“有了皇後在側,哀家也就放心多了。皇帝再忙,也要記得多保重龍體,莫要太過操勞。”

“太妃教誨,朕謹記於心。”朱由校再次躬身,“天色已晚,太妃早些安歇。朕改日再來給太妃請安。”

離開慈慶宮,朱由校走在回乾清宮的路上。寒風拂麵,他心中的思緒卻更加清晰。

選秀?立後?這原本不在他急迫的計劃之中,但太妃的關懷與那個關於“張嫣”的隱秘期待,讓他改變了主意。

三月之後,海陸雄師在手,新政初顯成效,正是帝國氣象更新之時。屆時,迎娶一位賢後,既安後宮,慰長輩,或許也能為這鐵血征程增添一抹柔情。

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若真能得此佳人,倒也不負他穿越一場。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那位未來的皇後,必須如他所願,是真正的賢德之人,而非任何勢力的棋子。

要知道,大明雖然針對漢唐以來外戚乾政的曆史頑疾,明確規定,選秀主要從民間清白之家(如中小地主、低級官僚或儒士家庭)及非頂級勳貴家族中選取,嚴禁勳臣、外戚、權臣之女壟斷後妃位置。

這使得後妃家族缺乏足夠的政治根基,難以形成與皇權抗衡的外戚勢力。所以終明一代,雖有宦官專權,但幾乎未出現漢唐級彆的外戚專權事件。

但是在大明紫禁城的深宮之中,女人的作用,一點兒都不小,甚至能左右國運!

明朝的第一次廢後,明宣宗的孫皇後鬥倒了賢德的胡皇後,自己上位,結果培養出個“叫門天子”朱祁鎮,差點葬送大明江山。

而被後世吹捧的“好男人”:明·哄堂大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是他奶奶——那位護犢子護得厲害的周太後親自教導出來的。

結果呢?弘治一係就活下來正德朱厚照這一個兒子,還無嗣!最終導致弘治一脈絕嗣,皇位旁落興藩(嘉靖),鬨出“大禮議”那麼大的風波!

其實在封建王朝,皇帝最大的責任,真不是治理國家,而是生兒子!生兒子這事兒,就和抽卡一樣,抽得多了,總能抽到‘金色傳說’。

漢高祖劉邦抽到了文帝、景帝、武帝三代‘金色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抽到了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前期)。

太祖朱元璋抽到了朱棣這張。再看看弘治,抽卡抽得太少,結果絕嗣,鬨出多大的簍子!

還有隆慶朝的李太後罷免高拱,任用張居正,卻又在萬曆清算張居正時默不作聲;萬曆朝的國本之爭(王皇後與鄭貴妃)、原本發生的移宮案,哪一件不是後宮風波攪動朝堂,耗儘了帝國元氣?

更彆提他這具身體的原主——天啟皇帝朱由校,死時年僅23歲,其死狀淒慘,落水受驚,病情反複,最終渾身浮腫、尿血而亡。

若記錄屬實,從後世醫學角度看,這怎麼看都像是腎衰竭!導致腎衰竭的常見原因?縱欲過度?還是……重金屬中毒?這其中的蹊蹺,細思極恐!

想到這裡,朱由校的眼神微微眯起,“張嫣……”

他低聲念著這個名字,眼中閃過一絲期待,隨即又被更深的冷靜取代。

無論如何,帝國的宏圖偉業才是根本。兒女情長,隻能是他掌控天下這盤大棋中的一小步。

這天下棋局,他執子落定之處,必將是四海臣服、八荒來朝的煌煌盛世!而那位站在他身側的皇後,也必將成為這盛世畫卷上,最耀眼奪目的點綴之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