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火耗的生意(1 / 1)

推荐阅读:

待眾人驚歎於銀幣的精美與實用性稍歇,畢自嚴眉頭微蹙,上前一步,語氣帶著戶部掌印特有的精算與憂慮:

“陛下,銀元鑄造精良,成色足重,音色辨真,確為利國利民之良法!然……臣還有一慮,不得不陳。”

朱由校目光轉向他:“畢卿但說無妨。”

畢自嚴深吸一口氣,點出了核心問題:“鑄此銀元,需熔煉天下雜色銀兩,剔除鉛錫雜質,必有損耗,此耗,謂之‘火耗’。此耗雖源於熔鑄,然其所得,實為純銀增益!

此增益……數額恐非小數,且關乎鑄幣長久之計。臣鬥膽請問陛下,此‘火耗’所得純銀,當如何處置?歸於何處?”

他主動提出了這個敏感而關鍵的問題,將火耗的歸屬擺上了台麵。

朱由校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了然與深意,這是要跟他分錢啊。他並未直接回答,而是緩緩起身,踱步至禦案前,拿起一枚銀元,聲音帶著一種洞悉曆史積弊的沉重:

“畢卿所慮,正是要害!‘火耗’二字,看似簡單,實乃我大明百年痼疾之源!”

他目光掃過眾臣,開始以穿越者的視角,剖析這個時代的財政毒瘤:

“據朕所知,這‘火耗’之弊,早已有之!地方州縣征收賦稅,所得多為散碎銀兩,需熔鑄成錠方能解送朝廷。熔鑄必有損耗,此乃常理。

然則,此‘常理’卻被地方官吏、胥吏,乃至豪紳,玩出了無數花樣!”他語氣轉冷,揭露官場中的黑幕:

“朝廷規定,熔鑄損耗,或‘每兩加耗五分’,或‘加耗一錢’,本意是補貼地方熔鑄之費。然則,地方官員執行起來呢?他們往往巧立名目,層層加碼!

借口銀兩成色不足、路途遙遠、熔爐老舊……竟敢向百姓征收‘火耗’每兩二錢、三錢,甚至五錢!更有甚者,將本應由官府承擔的熔鑄之責,轉嫁於民,名曰‘解費’、‘飯食銀’、‘票錢’……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朱由校的聲音帶著一絲憤怒:“此等行徑,無異於在朝廷正稅之外,又向百姓額外征收了一筆‘暗稅’!一百萬兩稅銀,若按‘火耗’三錢計算,地方官吏便可從中漁利三十萬兩白銀!此乃何等巨利?

此等‘火耗’,名為補耗,實為敲骨吸髓,盤剝小民之利器!其害之深,遠勝猛虎!致使民怨沸騰,國庫反受其損!”

他頓了頓:“如今,朕欲行新幣,統一熔鑄,這‘火耗’便由朝廷統一掌控,損耗率定為百耗一五。至於畢卿所問,此耗所得純銀增益,當如何處置?

朕以為,首要者,絕不能再蹈地方‘火耗’盤剝之覆轍,此利,必須收歸朝廷,明定章程,善加利用!”

朱由校話音剛落,侍立一旁的內財府總管太監田義便上前一步。田義掌管皇帝私庫,深知此中利害,他聲音沉穩:

“陛下聖明,洞悉積弊!畢部堂為國操勞,慮及火耗歸屬,其心可鑒。然則,鑄幣非易事。熔煉需特製爐灶,工匠需高薪延聘,模具需精鋼雕刻,損耗極大。此等工本,皆需真金白銀先行投入。

且陛下內帑,此番為解山西之危、支應遼東軍需、乃至後續推行新政,所費何止巨萬?內財府雖掌宮廷用度,然亦需支應廠衛、京營乃至陛下親軍,開銷亦巨。

這火耗所得,若儘歸外廷,內庫何以維係?下次親軍催餉、宮廷用度,奴婢等難道真要去戶部門口‘化緣’不成?”

田義的話綿裡藏針,既強調鑄幣的巨大成本需內帑先行承擔,又說出近期內帑為了國事支出數額巨大,來堵住外廷的嘴。

畢自嚴眉頭緊鎖,他深知火耗是一筆長期且穩定的巨額收入,對填補國庫虧空至關重要:

“田總管此言差矣。火耗源於國帑白銀熔鑄,其所得自當歸於國帑。鑄幣工本,戶部亦可酌情撥付。至於內廷用度,自有常例,陛下亦非奢靡之主……”

眼看兩人又要爭執,朱由校適時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深謀遠慮:

“好了。火耗歸屬,關乎鑄幣根本與朝廷財源分配,朕已有通盤考量。”

他目光掃過畢自嚴和田義,清晰地下達旨意:

“鑄幣乃國之重器,由朕親自掌握。新設‘皇家鑄幣廠’,直屬於朕,由朕欽派官員管理,內廷稽核司和督察院監督。鑄幣廠所需一切工本、物料、匠役薪俸,皆由內帑先行支應!”

“火耗所得純銀,三分歸鑄幣廠所有!此乃鑄幣之本,用於後續持續熔鑄新幣之原料、工錢、模具更新及合理損耗!確保鑄幣廠運轉不輟,新幣源源不斷!”

“剩餘七分:三分歸戶部,納入國庫,統一支用,以補國用之不足!四分歸內承運庫(內帑),支應宮廷、廠衛、京營、親軍及朕推行新政之需!”

朱由校看向畢自嚴,語氣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決斷:“畢卿,此乃朕深思熟慮之策。鑄幣廠由朕直轄,工本內帑出,風險內帑擔,故其所得三分,理所應當。

國庫得三分火耗,已是額外增益,可解燃眉之急。內帑得四分,亦需承擔鑄幣成本及諸多用度。此策,兼顧國用與內需,亦能確保新幣鑄造源源不斷。卿以為如何?”

畢自嚴心中飛快盤算,陛下此策,看似內帑隻得四分,但加上直屬陛下的鑄幣廠那三分,陛下實際掌控了七成火耗收益,國庫僅得三成。

然而,陛下的理由也站得住腳:鑄幣廠是陛下獨資設立並承擔全部風險,其收益歸陛下似乎也說得通。況且,國庫憑空得了三成穩定的火耗收入,且無需承擔鑄幣成本與風險,這已是意外之喜。

他權衡利弊,深知再爭無益,遂躬身道:“陛下思慮周全,兼顧國用與內需,更能確保新幣源源不斷,利國利民!臣……謹遵聖意!謝陛下隆恩!”

田義也微微躬身:“陛下聖斷!奴婢定當竭儘全力,督辦好鑄幣廠,確保新幣足質足量!”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