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混亂的錢製(1 / 1)

推荐阅读:

所有人的目光,最終都聚焦在瑞王朱常浩身上。作為宗室領袖,此時他的態度至關重要。

瑞王感受到那沉重的壓力,額角冷汗涔涔。他內心劇烈掙紮:一邊是祖製威嚴和藩王們的既得利益,一邊是皇帝不容置疑的決心和底層宗室慘淡的現實。

他腦海中閃過那些因無祿而上門哭求的遠支“宗親”,想想晉王、代王勾結晉商的下場……再看看皇帝那雙深不見底的眼眸。

終於,他艱難地起身,對著朱由校深深一躬,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陛下……陛下心係社稷,澤被宗親,老臣……感佩莫名!畢尚書、方閣老所言,皆老成謀國之言。

宗室繁衍日眾,祿米已成重負,若再因循舊製,非但國將不國,宗室子孫亦將困頓潦倒,辱沒祖宗威名!

陛下若開民禁,設‘宗室護衛之軍’以武勳激勵子弟,實乃……實乃為宗室尋一條自強之路,老臣……附議!

回府後,定當詳述陛下苦心,曉諭諸王宗親,共體時艱,擁護新政!”他選擇了站在皇帝一邊,既是無奈,也是明智。

朱由校見阻力基本消除,目標達成,便不再糾纏細節,展現出帝王的乾綱獨斷:

“諸卿所慮,朕已知曉。然病入膏肓,當用猛藥!朕意已決:

“廢除親王駐藩之製,各地親王、郡王限期一年內悉數遷居京師或南京,由宗人府統一管理。”

“親王歲祿,即日起定為三萬石;郡王定為一萬石!永為定製,無旨不得增!此數已遠超一品大員俸祿,足彰天家體麵!”

“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等所有爵位,即日除爵!原授者及其子孫,無論嫡庶,一律編入‘宗室名冊’,與四民同列。”

“宗人府、禮部限一年內厘清玉牒,完成改製!宗室子弟可許其務農、務工、經商、科考、從軍!與民同例,依律納稅!”

具體細節,著內閣會同宗人府、戶部、兵部、禮部,依此議速速擬定細則,明發天下!”

“瑞王叔”

他看向瑞王,“勞煩皇叔將今日之議,尤以晉、代二王殷鑒及改製要旨,遍諭諸藩府宗室!望諸王宗親,深體朕心,共克時艱!宗室之未來,在自強不息,在為國分憂!而非坐食山空,自絕生路!”

“臣等遵旨!”閣老部臣齊聲應諾,聲音在暖閣中回蕩。

“老臣……領旨!定不負陛下所托!”瑞王朱常浩深深伏拜,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與釋然。

朱由校淡淡點頭:“如此甚好。皇叔且回府歇息吧。”他揮了揮手。

待瑞王身影消失在暖閣門外,朱由校重新坐回禦座,目光如電,掃過閣老部院重臣。

朱由校端起茶盞,輕呷一口,目光掃過幾位重臣,語氣帶著一絲探討的意味:

“諸位愛卿,山西逆案、宗室改製諸事已定,朕心稍安。然今日召見,尚有一事縈繞心頭,想請教於諸卿。”

眾臣連忙躬身:“臣等恭聆聖訓,不敢言教。”

朱由校放下茶盞,目光落在戶部尚書畢自嚴身上,語氣平和卻帶著深意:

“畢愛卿,你掌戶部,通曉天下錢糧賦稅。朕近日對我大明之錢製,頗感興趣。自太祖開國至今,錢法幾經更迭,其中沿革利弊,愛卿可為朕解惑一二?”

畢自嚴聞言,精神一振,他整理思緒,恭敬回奏:

“陛下垂詢,臣敢不儘言。我大明錢製,肇始於太祖高皇帝洪武年間。其時,太祖雄才大略,為統禦天下財貨,革除前元幣製混亂之弊,特頒行‘大明寶鈔’!”

他聲音帶著對開國氣象的追憶:“寶鈔者,以桑穰為料,印製精良,麵額自一貫至百文不等。太祖詔令:‘鈔法通行,禁民間不得以金銀物貨交易,違者治罪’。此乃欲以朝廷信用為基,行不兌換紙幣之製,收天下利權歸於中樞!”

朱由校微微頷首:“太祖雄心,朕心向往之。然寶鈔後來……似乎難以為繼?”

畢自嚴歎了口氣,語氣轉為沉重:“陛下明鑒。寶鈔初行,確收一時之效。然……其弊漸生,終至崩壞。究其根源,首在朝廷未能恪守‘鈔本’之規。太祖雖嚴令‘倒鈔法’(以舊換新),然朝廷為支應浩繁國用,竟……竟不顧鈔法根本,濫印無度!”

他痛心疾首:“洪武八年,印鈔五十萬貫;至洪武二十三年,年印鈔竟逾千萬貫!寶鈔如洪水泛濫,市麵充斥,其值焉能不貶?

洪武末年,一貫寶鈔尚值銅錢千文,白銀一兩;至永樂年間,已貶至值錢數十文,銀數錢;至正統年間,一貫寶鈔……竟不值銅錢一文,形同廢紙!”

“竟至於此?”朱由校適時露出“驚訝”之色。

畢自嚴點頭:“正是,濫發之外,朝廷自身亦失信於民。征稅時,多收銀、錢,少收寶鈔;發俸、賞賜時,卻多以寶鈔充數。

此等行徑,無異於自毀長城!民間豈能信之?故商賈百姓,皆視寶鈔如畏途,交易仍暗中用銀、錢。至弘治、正德年間,寶鈔幾已名存實亡,市麵絕跡矣!”

朱由校若有所思:“寶鈔既廢,民間交易,以何為憑?”

“回陛下,”畢自嚴答道,“寶鈔廢弛後,天下交易,主要依賴兩種:一為銅錢,二為白銀。”

“先說銅錢。”他繼續道,“太祖時亦鑄‘洪武通寶’銅錢,與寶鈔並行。然自寶鈔崩壞,銅錢需求大增。朝廷雖設寶源局、寶泉局鑄錢,然產量有限,且……且弊端叢生!”

他語氣帶著無奈:“其一,鑄錢成本高昂,銅料難得,工費不菲,朝廷鑄錢往往‘得不償費’,甚至‘鑄錢一貫,費銀一兩二錢’,入不敷出!

其二,私鑄猖獗,奸民豪右,為牟暴利,或熔毀官錢改鑄劣錢,或私開爐灶,鑄造輕薄小錢,摻雜鉛錫。致使市麵劣錢充斥,官鑄足重錢反被驅逐、私熔!”

一旁的李邦華忍不住插言補充,語氣激憤:“陛下,私鑄之害,流毒無窮!

嘉靖年間,世宗皇帝曾大力整頓錢法,增重錢文,然新錢甫出,便被奸徒勾結無賴,以劣錢強換百姓良銀,致京師商賈閉市,糧價騰貴,民不聊生!此乃前車之鑒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