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國時代係統 > 第123章 你們也配跟朕談“吏治”?

第123章 你們也配跟朕談“吏治”?(1 / 1)

推荐阅读:

首輔方從哲立於階下,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苦澀翻湧,更夾雜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悲涼與無力。他侍奉神宗、光宗兩朝,宦海沉浮數十載,曆經無數風波,早已是須發皆白、垂垂老矣。

本以為熬過了驚心動魄的“紅丸案”,得以在首輔任上勉力維持,待新君根基稍穩,便可功成身退,求一個“三朝元老,榮歸故裡”的善終結局,在史書上留下個“持重老成”的清名。

然而,眼前這位少年天子的手段與掌控欲,遠超預料;皇帝借山西巨案之威,竟悍然將手伸向了文官命脈——官員任命權;重啟“傳奉官”,無異於在動搖文官根基!

看著階上威壓凜然的年輕身影,再看看殿中惶恐的同僚,方從哲隻覺一股冰冷無力感浸透全身。

他老了,精力銳氣皆已消磨。麵對這位挾血案之威、手握絕對權柄、意誌如鐵的君王,他這位“首輔”、“元老”,又能如何?

硬頂?皇帝手握鐵證,氣勢如虹,硬抗無異於自取滅亡!

順從?那便是親手葬送百年文官選任之製,淪為千古罪人!

進亦憂,退亦憂!兩難絕境,莫此為甚!

他這艘宦海老船,已無力對抗少年天子掀起的滔天巨浪。此刻,他所能做的,或許隻剩在這驚濤中,為搖搖欲墜的文官體統,做一次徒勞卻不得不為的掙紮。至於安然歸鄉的奢望?早已不敢再有。

他深吸一口氣,出列躬身,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沉重與懇切:“陛下……‘傳奉官’之製,確有其弊。憲宗一朝殷鑒不遠,吏治因此淆亂,朝堂因此紛爭。”

“陛下欲廣納賢才,勵精圖治,其心可昭日月。然,祖宗所設廷推、部選、科道監察之製,乃維係綱紀、選拔真才之基石。驟然重啟‘傳奉’,恐……恐非善策。臣懇請陛下,另覓良法,既可拔擢英才,又不壞朝廷法度……”

朱由校麵無表情地聽著,眼神卻越來越冷,他等得就是這一刻。

“哼!”一聲冷哼,如同冰水澆下,瞬間壓住了殿中的勸諫之聲。

朱由校緩緩站起身,目光如寒冰利刃,掃過跪倒一片的勸諫之臣,最後定格在方從哲身上,聲音不高,卻字字如重錘砸在眾人心頭:

“祖宗成法?吏治基石?”

“方先生,還有諸位愛卿,”他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弧度,

“你們引以為傲的‘部選’、‘廷推’,選出了吳仁度這樣的巡撫;你們口中的‘祖宗成法’,讓張應昌、陳洪範這等國賊竊據總兵、參將之位;你們倚重的‘科道監察’,對山西滔天罪惡視而不見,甚至同流合汙!”

他猛地一拍禦案,聲震殿宇:

“這就是你們所謂的‘吏治基石’?這就是你們維護的‘祖宗成法’?難道選出來的,是一群蛀空國本的碩鼠?為何維護的,是一個上下勾結、通敵賣國的爛攤子!”

“山西千裡之地,餓殍遍野!邊軍將士,糧餉被克!國之膏腴,資於敵寇!這一切,就在你們眼皮底下發生!就在你們引以為傲的‘法度’之中滋生蔓延!

你們現在跟朕談‘祖宗成法’?談‘吏治基石’?”

他向前一步,威壓如山,目光銳利得仿佛要刺穿每個人的靈魂:

“國朝選賢任能、整肅吏治之製,雖有祖宗成法,然於非常之時,或需非常之策以作補充,方能滌蕩積弊,應對時艱!”

“山西一案,已證明舊製不足以滌蕩汙濁,不足以選拔真正為國為民之乾才;為補現有銓選、監察之不足,廣開才路,破格擢用實乾之才,朕意已決,重啟‘傳奉官’。”

“此製,將由朕親自主持,選拔通曉實務、清廉乾練、心係社稷之才,不拘出身,不論資曆,唯才是用!所授官職,皆關乎國計民生、整軍經武之緊要處。”

“其任命、考核、升遷,皆由朕躬親裁斷,或委朕親信重臣專司其事。東廠、錦衣衛將嚴加監察,若有貪瀆無能者,立黜!絕不姑息!”

他目光如電,掃視全場,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朕知爾等心中不服!然,山西巨案在前,卿等失察之責未消。此乃朕革新吏治、挽救危局之策,非為與爾等商議。”

“不過,選賢任能,貴在至公。為示公允,亦為堵天下悠悠之口,朕特允:凡‘傳奉官’之人,其履曆、策論、實務考校之評斷,皆抄送吏部、內閣!”

“內閣會同吏部,可對候選者之德行、才能、過往履曆,進行複核!若覺其才不堪用,或德行有虧,可具實情密奏於朕!朕將親覽,再作聖裁!”

此言一出,殿中氣氛微變。方從哲等重臣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異。皇帝竟主動提出讓吏部和內閣參與複核?

朱由校的聲音陡然轉冷,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但是此複核,乃為拾遺補缺,非為掣肘;吏部、內閣需於限定時日內完成複核,最終授職與否,權在朕躬;若有借複核之名,行打壓排擠、推諉拖延之實,貽誤國朝急務者……”

他目光如冰刃,掃過吏部尚書和方從哲:

“朕,必以‘沮撓新政’、‘妨害國事’論處,絕不姑息!”

“臣……遵旨!”吏部尚書和方從哲連忙躬身應道,心中五味雜陳。

皇帝給了他們一個“複核”的名義,與其說是分權,不如說是讓他們分擔部分“背書”的責任,同時堵住朝野“用人唯私”的議論。

朱由校看著階下心思各異的眾臣,心中冷然;恩威並施,敲山震虎,火候已到。他不再多言,拂袖轉身:

“內閣即刻擬旨,昭告天下:朕為社稷計,重啟‘傳奉官’之製,廣求賢才!凡有誌報國者,無論出身,皆可自薦或由地方官舉薦,經朕親試或委派重臣考核,合格者即授官職!”

說罷,不再看任何人,徑直大步離去,沉重的腳步聲在死寂的殿宇中回蕩,如同宣告一個舊時代的落幕,和一個由皇帝絕對意誌主導的新時代的開啟。

留下滿殿重臣,在無言的震撼與沉重的挫敗感中,久久無法回神。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