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方從哲的智慧(1 / 1)

推荐阅读:

孫如遊深吸一口氣,強行按下心中的無力感,總結道:“汪先生所言甚是!眼下共識在於:必須讓陛下認識到其‘識人不明’之過,此為撬動局勢之關鍵支點!至於其他……”

他掃視了一圈神色各異的眾人:“……待此難關度過,再議不遲。”

“那當以何策行之?”袁化中問道。

又是一陣議論紛紛。有人提議彈劾熊廷弼罪狀,請旨將其鎖拿回京;

有人建議聯名上書,痛陳皇帝剛愎自用之弊;更有人心思浮動,提議尋勳貴甚至外朝非東林的清流力量共謀。

最終,由汪文言拋出,並得到大多數人默認接受的方案浮出水麵:

“諸位……若由吾等朝臣貿然群起攻之,恐重蹈當初聯名勸諫之覆轍,再陷詔獄。不如……發揮吾等所長,訴諸於士林清議!”

“速速聯絡國子監內有識之士、在京各府學學子。向他們痛陳熊廷弼擅權遼事、皇帝決策失誤之利害。遼東若崩,唇亡齒寒!再聯係江南文社、各地書院宿儒名士撰文造勢!”

“組織學子監生,齊聚午門請願!以忠君愛國之名,以萬民憂國之勢,懇請陛下正視遼東危局,審視用人得失,此乃堂堂正正之道。陛下雖年少氣盛,若見群情激憤,迫於清議壓力,或許會先做出些讓步……”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隻要陛下當眾流露出絲毫自責或猶豫……便是我等扭轉乾坤、扳回一城的開端,餘下之事,則可徐徐圖之!”

這個方案,表麵上高舉“公忠體國”的大旗,打著“清議”的幌子,利用不諳世事的學生作為衝擊工具,規避了朝臣直接頂撞皇帝的風險,又能造成巨大輿論壓力。

更為核心的是,它在不直接威脅鹽商派和江南派核心利益的情況下,為後續行動打開了一個突破口。

儘管魏大中、楊漣等人內心對這種利用學生和操縱輿論的手段感到不適,甚至隱隱嗅到了陰謀的氣息,但環顧四周,李三才、王化貞、周起元等人皆已表示附議。

這似乎是目前各方勢力唯一能勉強達成的“共識”。

“也隻能如此了。”孫如遊疲憊地點了點頭,“當務之急,須秘密聯絡,謹慎行事!務必以‘憂國憂民’為號召,言辭切切,切不可授人以柄!”

昏暗的花廳內,一場名為“清議勸諫”、實為“輿論逼宮”的陰謀達成初步默契。幾張代表不同勢力利益的麵孔在燭火搖曳下忽明忽暗,各懷心思。

他們仿佛一群遲到的獵人,嗅到了獵物露出的破綻,試圖抓住這姍姍來遲的機會,重新在帝國權力的牌局上奪回幾枚失落的籌碼。

然而,那位深居乾清宮的少年君主,是否真如他們所預判的那樣,會被“清議”所動搖?

被刻意點燃的民意烈焰,又將把這場本就撲朔迷離的政治博弈引向何方?

孫府密謀的暗流並未止步於那間花廳。消息如同被驚動的蛛網,迅速在朝堂隱秘的角落震顫,傳入了內閣首輔方從哲的耳中。

心腹浙黨官員急匆匆尋到當值的方從哲,難掩一絲興奮:“閣老!孫如遊那邊動了。東林殘黨欲借遼東生事,糾集學生妄圖以‘清議’逼宮,此乃千載難逢之機!

我等是否當立刻聯絡同儕,上表彈劾熊廷弼‘專擅誤國’,再聯絡都察院清流、國子監親善之士,痛陳其非,一舉將孫、楊等人釘死在‘煽亂’之上?既除東林餘孽,亦示陛下我等忠謹!”

然而,出乎這位官員預料的是,端坐於案牘之後的方從哲,臉上沒有絲毫抓住對手把柄的欣喜,反而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凝重與……深切的忌憚。

他並未立刻答話,隻是緩緩放下手中的筆,渾濁卻銳利的目光透過窗欞,仿佛要穿透這紫禁城層層疊疊的宮闕,看清那乾清宮深處年輕皇帝的心思。

半晌,他才低沉開口,聲音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疲憊和沙啞:“糊塗!”

“你隻看到東林授人以柄,可曾看清陛下登基以來的手腕?”

方從哲站起身,踱至窗邊,背影在燭光下顯得有些佝僂。

“誅內宦,殺成國公,裁五城兵馬司,奪勳貴權柄,汰京營冗濫……樁樁件件,雷霆萬鈞,算無遺策。

其根基非你我所能揣度?那龍驤軍神出鬼沒,戰力驚絕,究竟藏於何處?還有多少?”

他猛地轉身,目光如電,直刺心腹:“你且告訴老夫,陛下對遼東戰局,真的一無所知?對熊廷弼之布局,當真毫無把握?

那南海子裡……究竟還藏著什麼?陛下那內帑,掏空了多少勳貴家底,轉眼間又造了多少艦船,練了多少新兵?你可曾算過?”

一連串的問句,帶著沉重的壓力,問得那浙黨官員啞口無言,冷汗涔涔而下。

方從哲長長吐出一口氣,語氣轉冷:“若是老夫的話還有用,就讓所有人給老夫縮緊腦袋,管束族人門生,對此番‘清議’風波,不得置喙!不得參與!更不得暗中推波助瀾!”

他一字一頓,加重語氣:“爾等隻管恪守本職,辦好陛下差事。遼東軍需轉運、京營整飭配合、戶部度支核算……一絲不苟,不得延誤!”

他目光掃過對方驚疑不定的臉,帶著一絲凜冬的寒意:

“此非商議,乃老夫忠告。若有誰擅自卷入其中,鬨出了風波……惹得雷霆震怒,觸犯了陛下逆鱗……屆時禍及滿門,休怪老夫……見死不救!聽明白了麼?”

那浙黨官員心頭劇震,看著首輔眼中那深不見底的忌憚與決絕,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遠超想象。他咽了口唾沫,重重躬身:

“下……下官明白!必約束眾人,絕不踏入渾水一步!”

“去吧。”方從哲揮揮手,疲憊地坐回太師椅中。

燭火搖曳,映照著他布滿皺紋的臉龐,這位宦海沉浮數十年的老首輔,此刻隻感到一陣莫名的寒意。他不是怕事,他是真的看不清那位少年帝王深潭般的底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