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西南定策(下)(1 / 1)

推荐阅读:

朱由校並未停下,目光掃視群臣:“貴州布政使之缺?”

他直接看向吏部尚書王在晉,語氣不容置疑。

王在晉早已在飛速思索,立即躬身回奏:“陛下,貴州布政使司需一穩重乾練,擅長錢糧轉運、撫綏地方之員,襄助巡撫!”

“臣提議,現任浙江左參政張鶴鳴,老成持重,久任藩臬,精於倉儲轉運,通曉政務,可為合適人選!”

朱由校此刻這才麵色放緩:“允!即日擢張鶴鳴為貴州布政使,協同王三善料理糧餉民事,傳旨命其即刻動身赴黔。”

“嚴令貴州都指揮使司、布政使、按察使三司一體戒嚴,整飭軍備,加固城防,密切監視水西安氏動向,若有異動,隨時馳奏”

此時,一直沉默的刑部尚書黃克瓚猶豫了一下,終是上前奏道:“陛下,臣尚有一憂。

“雲南黔國公府自沐啟元年幼襲爵以來,府中事務皆由其祖母陳太夫人主理。然內寵擅權,政令多出,沐府威望已大不如其先祖沐英、沐晟之時,若川黔生變,恐難震懾雲南土司,屆時禍延三藩,局麵恐難收拾。”

朱由校目光微沉,他心知曆史上奢安之亂將在明年九月爆發,眼下尚有時間綢繆。

“讓兵部、都察院即刻聯署敕諭,八百裡加急發往雲南。著黔國公府、雲南三司衙門即日整飭衛所兵馬,清點軍械火器,凡有缺損立時補充;核查各府州縣糧秣儲備,嚴守關津要道;都指揮使司速選精銳三千,開赴滇黔川交界之烏蒙山屯駐,構築壁壘,提前提防!”

說到此處,朱由校語氣驟厲:“黔國公府世受國恩,當以祖宗勳業為重,雲南文武官員,有功者朕不吝厚賞,但若因玩忽職守致賊氛入滇者——”

他目光如刀掃過殿內,“無論勳貴大吏,皆以失陷疆土論罪,決不姑息!”

李邦華補充道:“陛下放心,都察院雲南道監察禦史,必將密訪官員履職實情,及時具報天聽,陛下也應派錦衣衛坐探查明實情。”

朱由校環視全場,沉聲道:“諸卿以為,以此行事,可還有疏漏,儘可暢所欲言!”

殿內陷入短暫的寂靜,朱由校見無人說話,於是又出聲:

朕今天立個規矩:

“以後議事,朕準諸卿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但待旨意既下,便是國策已定。凡有陽奉陰違、推諉拖延者,即以抗旨論罪!”

眾人皆動容,俯首領命。

方從哲沉吟片刻,拱手道:“陛下思慮周詳,兵員、錢糧、督撫調配皆已安排,秦、朱二臣確為恰當人選,隻是……”

他斟酌著用詞,“川貴新近安排守臣,是否過於急切,兵馬錢糧調動需要時日,奢安二酋是否真敢……”

畢自嚴這時也站了出來,他的話更為實在:

“陛下!臣亦認同方閣老之言,人事部署乃未雨綢繆之上策。然臣掌戶部,不得不言:此等整軍備武,三省聯動,所需錢糧軍械絕非小數!

四川尤甚,秦總兵練兵、築堡、募卒、繕器皆需銀子,朱撫台安置流民、撫慰地方、協理轉運亦需開支,當下國庫……”他想倒苦水。

朱由校一擺手,直接堵住了畢自嚴的話頭:“銀子的事,畢卿不必憂心!內帑尚有積儲,可先撥出一部分專款供川省緊急之用,後續再由戶部協調各省酌情協濟。

戶部當立刻盤算,務必保證前線的錢糧供應不斷!記住,此刻撥出的每一兩銀子,都是為了日後不用百萬大軍、千萬錢糧去填那叛亂的無底洞!值!”

他語氣鏗鏘,展現出不吝投入的決心,這番話也讓畢自嚴把後麵的話咽了回去,皇帝肯動用內帑,還能有什麼說的。

王在晉也上前一步,補充道:“陛下所慮極是,兵部即刻著手,除了朱撫台與秦總兵自川中整兵,可再密調臨近湖廣等鎮精兵數千人,以換防或整訓為名,預先向川東川北等要害地帶集結,一旦有警,即可策應。”

朱由校見再無人提出重大異議,人事、錢糧已有應對,果斷拍板:“好!既然諸卿大體無異議,駱養性!”

“臣在!”

“錦衣衛的人手,要像釘子一樣紮進川、黔!尤其是永寧、水西,奢、安二酋處!朕要第一時間拿到最真實的情報!”

“遵旨!臣定當全力監控,一有風吹草動,八百裡加急飛報陛下!”駱養性大聲應諾。

等待一切都確定合適之後,朱由校目光灼灼,最終落定:“擬旨吧!擢升秦良玉、朱燮元的任命,以及給川、貴、雲三省的整軍令、協防令,但是要以密旨行之!

“嗯?”此話一出,在座的幾位大臣皆是麵露疑惑,為何要發密旨。

方從哲聞言一怔,謹慎問道:“陛下,若發密旨,地方官員恐難知朝廷深意“

“此次西南土司有異動,並非首次,國朝哪有千裡防賊的道理,若發明旨,賊人必定有所防範,蟄伏不發,徒費錢糧。

所以此次部署,爾等要外送內緊,以緬甸有異動為由,整頓防務,待其放下戒心,真以為自己時機到了!

等他們按捺不住野心,公然豎起反旗的那一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戰將這西南魑魅魍魎,儘數打服!讓這川黔之地,從此再不敢有絲毫異動。”

李邦華撫掌讚道:“此計大妙!既可避免打草驚蛇,又能畢其功於一役。“

“記住!“朱由校突然提高聲調,目光如刀鋒般掃過眾人:“今日所議,出得乾清宮,入得黃土壟。若有泄密者,以叛國論處“他輕輕拍了拍腰間玉佩,清脆的撞擊聲在殿內回蕩。

眾臣凜然,齊聲應諾:“臣等謹記!“

朱由校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隨即麵色一肅,眼神掃視一圈,最終落在須發略顯花白卻目光炯炯的兵部尚書孫承宗,以及眉宇間帶著學者堅毅之色的工部尚書徐光啟身上。

“孫卿、徐卿,”朱由校開門見山,

“今日石柱宣慰使秦良玉奉召陛見。她身披之甲,鏽蝕破舊,朕觀之,如芒刺在背。朕聞邊鎮奏報,士卒所用火器炸膛傷己者,比比皆是。刀矛弓矢,朽壞易折!此乃我大明披甲執銳,抵禦韃虜之依仗?

兵部執掌天下武備調度,工部總攬軍械製造!這兵器鎧甲之質量,竟糜爛至此田地!究竟是何緣故?是戶部錢糧不濟?是工部匠作不力?還是兵部驗收瀆職?亦或是”

朱由校的聲音陡然轉厲,如寒冰淬火,“層層盤剝,中飽私囊,吸食士卒血肉,以至將士沙場搏命,卻手無寸鐵之鋒利、身無遮體之堅甲?”

朱由校最後那句誅心之論如驚雷炸響,殿內瞬間落針可聞,不少大臣額頭滲出細密冷汗。

兵部尚書孫承宗,這位陛下的老師,精通軍事知曉其中利害,麵色沉痛而凝重,但並未慌亂。他上前一步,欲開口陳情。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