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沉默了少頃:“不論如何,先讓城中百姓能扛過這次瘟疫再說。”
其實,他知道,如果沒有這場瘟疫,他們不可能是晉王的對手。
否則,陛下也不會用這般辦法取勝。
在說完這話後,大將軍也沒有再讓人看著南中將軍,他轉身便離開了。
南中將軍緩緩的坐在了地上,神情悲涼。
他到現在都還是想不明白,陛下為何能做出這般天怒人怨的事情來。
……
半個月來,洛子淵的人幾次想要傳信給洛子淵,都被大將軍給識破了。
可時間久了,洛子淵還是起疑了。
他派了人前來楚城,看到的是楚城的百姓在城外領藥。
他的臉色當即就變了,趕忙回京稟報給洛子淵。
洛子淵聞言更是勃然大怒,憤怒的道。
“驃騎大將軍與南中將軍通敵賣國,殺無赦!這次朕要親自禦駕親征,捉拿反賊,滅晉王!”
這朝中的兩個大將軍都叛國了,那現在,他也隻能禦駕親征。
然而。
洛子淵還沒有禦駕親征,大將軍的彈劾奏折便已經送入了京城。
他彈劾的不是彆人,正是洛子淵!
信中所寫,洛子淵為了對抗晉王的人,竟然給楚城散播瘟疫,害死副將軍與之滿門,更是讓軍中將士死了無數。
他更是言明,讓洛子淵寫罪己詔,昭告天下。
洛子淵看到大將軍的奏折,臉色越發難看,狠狠的將奏折甩在了地上。
“今日,朕便要前往楚城,來人,立刻清點軍馬,與朕共赴戰場。”
“這……”
兵部尚書遲疑道:“陛下,如今朝中的軍馬都被南中將軍帶走了,剩下的也隻有數萬之眾。”
“朕既然去了戰場,那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收回兵權,將兵權收回之後,朕便有了兵馬。”
洛子淵起身:“朕不在的這些日子裡,由九公公監國。”
九公公,是洛子淵身邊的太監,也是他最為親信之人。
上次他離京,便是由九公公代為監國。
吩咐完後,他也不顧朝臣的意願便散了朝會,帶著宮女太監離開了。
洛子淵離開後,以丞相為首的人全都聚首在一起,他們的臉上都帶著凝重。
“大將軍所言可是真?那楚城的瘟疫當真是陛下……”
如果陛下真的做到這般程度,那他和暴君又有何異?
“丞相,大將軍他向來忠心耿耿,死守楚城,他絕不會叛國,除非……”
除非陛下當真做了如此傷天害理之事。
那可是一個城的百姓啊。
楚城向來富饒,楚城的百姓有十萬之眾,加上大將軍手裡的十萬將士,那整整二十萬的命。
他都完全不在乎。
所以,要是陛下真的做了這般事來,那他們是否還要一如既往的擁護他?
丞相沉默了下來。
自從陛下登基以來,為楚齊國算過天命,也讓楚齊國避過幾次危難。
雖然在度過危難之後,楚齊國的氣數不增反降,但正因為陛下,楚齊國的百姓才能安然無恙。
所以,他們對陛下向來很是擁護。
可是……
如果陛下當真是一個暴君,那便不是萬民之福,而是禍了。
“等大將軍回來,我們再與他對峙,萬一是他誤會了,豈不是不好?”
丞相歎了一聲,道:“我還是不相信,陛下能做出這般傷天害理之事。”
其他人也沉默不言。
這些年的陛下不算是個好皇帝,他很容易被情緒牽扯。
記得當初,他的長女被庶女給汙蔑了,他身為一家之主,自然要是為長女做主的。
可他卻被陛下嗬斥了,長女也被責罰了。
本來他的長女是要入宮選秀的,就因為被懲罰了,長女的選秀也被取消了,而那庶女倒是入了陛下的眼,入了宮,被選入中宮成為一個才人。
他以為,陛下是喜歡他那庶女,才會替她做主。
誰想到,他那庶女入了宮後,便如同進入了冷宮,陛下從未看過她一眼。
她想一舞驚豔陛下,反而惹怒了陛下,被他給杖責了三十,打入了冷宮。
當時他跑去為庶女求情,陛下卻是說了一句:“你那女兒不過是個庶女而已,朕能讓她入宮,都已經開恩了,她還妄想勾引朕,這樣的女子,實在不該留在宮中,冷宮是她最好的去處。”
確實,一個庶女而已,之前是沒有資格入宮的。
是陛下破格讓她入宮,所以她才會以為陛下是憐惜她的。
若不是如此,他那庶女留在家中,他也能為她找個好人家嫁了。
是陛下非要讓她入宮,卻又冷落她。
他十分不解,問了陛下當日幫著庶女的事。
陛下同樣記得那日的糾紛,可他隻是冷冷的說了一句:“朕最看不過一個嫡女仗勢欺人,仗著身份欺辱庶女,既然朕看不過眼,自然要是幫幾分。”
可那日,明明是庶女的過錯,是她在太後的壽宴上不小心砸碎了太後的青玉杯,又怕被責怪,便說是長女所為。
長女氣不過,揭穿了她。
而當時他也在長女的旁邊,自然知道長女從未打碎過杯子,便出言為長女解釋。
誰知陛下壓根不聽他的解釋。
他說:“在朕的眼裡,像庶女這種身份的人,在家中都會伏低做小,從不會惹是生非,更彆提汙蔑他人,她不可能做出這種事來,相反,倒是那些嫡女,動不動就讓庶女為她背鍋,心性狠辣又殘忍,要不是你是丞相,當日我就將你那長女活活打死了。”
這話,讓丞相對皇帝很失望。
後來同樣也是如此。
皇帝對所有的庶女,都心有憐惜。
對彆人養的外室之女亦是如此。
他覺得她們極其可憐,還為此嗬斥了那些大臣,讓他們善待庶女,要為庶女撐腰。
多可笑?
曆朝曆代,都沒有人會小妾和庶女撐腰。
那和寵妾滅妻有何區彆?
如若嫡女錯了,那他們自然會教育她。
可所有的嫡女,都是悉心教養,禮數儘全。
而庶女若是養在主母膝下的,也會被教養的極好。
但總有些被小妾教壞的庶女,這樣的庶女,陛下還是要給她們才撐腰,還要讓大臣們給她們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