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帖:【有哪些野史後來是被證實是真的?】
「光緒吧,根據清宮廷記錄,光緒為病故,但野史卻記載光緒是被毒殺的,根據後續的考古發現光緒的頭發砒霜含量超幾千倍,能斷定是被毒殺了。」
「而且還不是慢性中毒,是強行灌進去的,最後屍體腐化後從胃部漏出沾染了發辮,所以幾段頭發樣本含砷量不一樣,辮子中段近胃的頭發含砷量異常高。」
「那有點慘啊,砒霜要折磨人一兩天才會痛苦的死去。」
「“石龍對石虎,金銀萃山藪,誰人識得破,買儘成都府。”這是一句流傳在四川地區的民間諺語,與明末清初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緊密相關,據說是暗藏了當年張獻忠寶藏的埋藏地點。
當時很多人都不以為然,直到2016年,中國考古隊在彭山江口岷江河道發掘出了水文物超4萬件,證明了這句諺語是真的。」
「沒有空穴來風的傳說。」
「隻是可惜在今天,白銀已經不值錢了,如果拋棄文物價值,單純折合成軟妹幣的話,連在成都市中心買一套房都未必夠。
更彆說買儘成都府了。」
「要說有哪些野史被證實的話,那還得算一個近代的野史。
以前看雜誌上誇日本工匠精神,然後拿水管舉例說水管就是參照槍管的質量要求生產的,我一直以為是二鬼子公知杜撰造謠的,直到那個男人的出現。」
「一槍天下皆知我,兩槍國賊已天誅!」
「掌聲並不意味著讚同。」
「由於商代曆史被周公旦給擦了一乾淨,後世人把商人熱衷屠殺俘虜,捕獵少數民族,進行殉人祭祀的事,當成野史,更樂意相信堯舜禹這種溫和的曆史敘述版本,把壞事都安在了帝辛身上。
直到殷墟發掘,發現全是真的……」
「最早給帝辛安上的罪名隻有六條,從司馬遷開始,帝辛的罪名越來越重,以至於到最後夏桀的罪行都變成帝辛的罪行了。」
「讓他一個人背了一整個商朝的鍋。」
「這麼一看,孔子真的偉大至極,從奴隸製轉向封建製的過程中訂立立了基本的道德觀,並流傳2000多年,你可以說儒家壓迫這,壓迫那,但比起奴隸製,已經體麵太多太多了。」
「那應該是周公旦更牛逼,到孔子時代都禮崩樂壞了,孔子是號召大家恢複禮樂建設。」
「我說一個野史,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吧?
關於萬曆皇帝為什麼不上朝,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有過野史傳聞說是他得了很嚴重的疾病,口不能吃,腿不能伸。
直到1956年,考古學家才在他的骸骨上找到了問題答案。
萬曆皇帝的牙齒損壞極其嚴重,32顆牙剩下22顆,但大部分也都爛了,而且是爛到隻剩下一點兒殘根。他的牙齒感染已經深入到牙髓,疼的隻能靠鴉片來暫時鎮痛,但鴉片又會進一步損壞牙齒牙肉,形成惡性循環問題越來越嚴重。
他脫落的牙主要集中在左邊臉,使他隻能靠右邊的牙勉強咀嚼,長期下去就形成了嚴重的偏頜。
不僅是嘴巴甚至整張臉都歪了,以至於眼睛一邊大一邊小,鼻子以及鼻骨也都歪向了一邊。
不僅僅是臉變得驚悚嚇人,甚至他的腿腳也有嚴重的問題,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變成長短腿。一條腿大一條腿小走路都困難,他這副尊容,要是被大臣看見,估計會當場嚇死嚇暈一大片人。
樣子醜到嚇死人,牙痛常常發作,吃大煙變得精神萎靡,渾身異味,任何人到了這種地步能怎麼辦?隻能是深居簡出,儘量不見人。」
「長過智齒的都知道,牙疼有多可怕。」
「牙醫是現代醫學,他也是可憐,中醫治不了他的病。」
「終於明白他為什麼幾十年不上朝了。」
「萬曆最後一次公開見大臣是以為自己快要死了,頒發詔書停止稅監苛政,當時的大臣們回憶這東西是盤踞坐著,披頭散發。」
「這東西……哈哈哈。」
「也不難怪萬曆皇帝執意要立寵妃鄭貴妃的兒子福王為太子了,因為長這模樣,其他妃子都很難掩飾不住嫌棄呀。」
「牙不好的話,口臭會特彆嚴重。」
……
光緒早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死訊,對於評論區裡關於自己的死亡真相不甚在意。
他更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石龍對石虎,金銀萃山藪,誰人識得破,買儘成都府。’當年張獻忠江口沉銀的故事竟然是真的,而且還在後世被挖掘了出來。”
“那……朕是不是也可以去挖呢?”
光緒不由得想到了這個可能。
如今的清朝內憂外患,正愁沒有銀子擴充軍備,如今知道了張獻忠當年藏寶的地點在哪自己為何不去挖一挖呢?
白銀雖然在後世不再值錢了,可在他們如今的大清朝還是價值不菲的。
等那些銀子挖出來之後,哪怕為他大清朝多擴充一艘戰艦也好啊。
……
大明,萬曆時期。
平民百姓們看著天幕上關於自家皇帝的病症大感震驚。
原來他們家皇帝一直以來不上朝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什麼懶惰,而是因為自己生了重病。
左臉扭曲,精神萎靡,還伴隨著行動不便,每天都在忍受著痛苦。
想想倒還挺可憐的。
“看來皇帝老兒也跟咱們一樣都是肉體凡胎,根本不是什麼真龍天子,生了病也得和咱們一樣忍受疼痛。”
“也許是天不佑明了?”
“連皇帝都要受此磨難,也難怪後人會說咱們大明氣數已儘,誰來也救不了。”
談起這事,不少人都歎息了起來,明朝時期的皇帝雖然奇葩很多,但不管怎麼樣,皇帝的質量總的來說還是僅次於漢朝的,倘若大明亡了,接下來的朝代就是清朝。
聽後人的講述,清朝可是一個爛到極點,糟糕透頂的王朝。
以他們這代人的年紀,也許經曆不到清朝的到來,但是他們的兒子、孫子輩必然會經曆,如今萬曆皇帝不作為,他們這些平民百姓又該如何是好?
大明皇宮,躺在床上的萬曆艱難的坐了起來,摸了摸自己腫起的左臉,再看了看天幕,看來自己殘廢了的事情是瞞不下去了。
如此也好,這樣他也就沒什麼好糾結的了。
萬曆張了張嘴,確認自己還能正常說話。
“來人啊。”
隨著一聲呼喚,很快就有一個貼身伺候的老太監走到了寢宮中央。
然而即使老太監離萬曆還有五六米遠,房間裡也點著香薰,卻仍舊聞到了他身上散發出來的一些惡臭。
不用抬頭看,老太監也知道如今的萬曆皇帝長得是一副怎般模樣。
萬曆開口,輕聲吩咐道:“去把太子朱常洛和在京三品以上的官員都叫來,就說朕要與他們商議……禪位之事。”
“!……陛下,您的龍體……”
“去吧。”
“……是。”
看著老太監的離去,萬曆深深歎出一口氣。
他想過了,既然自己得了重病的事情已經瞞不住,那還不如全盤托出,承認自己已經殘疾,無法再勝任皇帝的工作。
就隨了百官的意,讓太子來擔任這個皇位。
自己安安心心地在宮中養病,不至於到了晚年還落得個“明實亡於萬曆”的千古罵名。
隻是這樣子的話,就有些太過對不起鄭貴妃了,自己當初對她承諾要讓朱常洵當太子的事情變成了一場空話。
……
了解了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曆史真相後的劉斌,給視頻點個讚。
之後小手一劃,看起來像一個視頻:
【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
新視頻的標題令不少古人愣神、不解,還在好奇這時的視頻開始了播放。
【剛開始,視頻之中雲霧繚繞,看不見任何東西,直到一陣微風吹過,雲霧裂開一道縫隙,一條鋼鐵巨軀淩空劈開峽穀。】
“鐵龍橫天,雲中蜃樓!”
一些古人情不自禁的脫口而出,那橫跨在兩山之間的鋼鐵巨龍竟是一座大橋?
所有人都被震驚到了,這還是他們第1次知道橋梁居然還能夠建在這麼高的地方,仿佛共公撞斷不周山後遺留的脊骨,橫亙兩崖之間,不見首尾。
而還沒等他們震驚多久,畫麵鏡頭忽然拉大,向橋欄一端的大山隧道拉近……
呼——!!!
!!!——啾。
一條白色的長蛇從隧道呼嘯而出,僅僅隻用了幾秒,便穿過了兩山之間橫跨的橋梁。
再看之時它已經遠去,隻能看到一條白色的尾巴,但很快連尾巴也看不見了,消失在雲霧之中。
無數古人嚇傻了眼:“剛剛……那是火車嗎?”
“怎麼可能是火車,火車可不是長那個樣子的!”
周圍的人趕忙提醒。
前麵關於華夏發展史的視頻中他們有看過火車行駛的模樣,那東西的顏色是灰綠的,根本沒有那麼白,而且行駛的過程中車頭還會冒出滾滾濃煙,並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音
可剛剛飛馳而過的白蛇不但速度極快,聲音還小,甚至連煙霧都沒有冒出一點!
比火車快了不知多少倍。
那根本就不是火車,那究竟是什麼?!
無數古人都迫切地想要知道,他們看向視頻的評論區:
「“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直至親眼遇見之前,我都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含金量有多重,在老家這‘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的貴州,群山如同天然屏障,把村寨藏在重重褶皺裡,而中國高鐵就像一支離弦之箭,直直穿透大山的封鎖!」
「這也正是我國最牛也最不容易的地方,就是一邊頂著外部勢力的圍攻,一邊忍著內部短視鬼的痛罵抱怨,還要放眼未來乾出一大片天地。
彆國總統最愛做的就是一上台就立刻否定並推翻前任的政策,所以他們搞不成長遠計劃,而在中國不管當下有多艱難,都會為了國家的未來製定一個或五年或十年或五十年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實現。
現在坐地鐵上班,高鐵回家,網購個水果兩天就到,誰不覺得方便?可幾十年前,中國人連頓飽飯都吃不上,出個省都要花半個月。
國家不是沒問題,是總想把不好的變好。
翻翻這七十多年,國家乾的事不是給你卡裡打錢,而是讓山裡人喝上水、用上電,讓他們的孩子也能讀書。
這條路是為幾代人鋪的,今天的生活,是國家幾十年前就想好的,那些被質疑的遠見,時間一長,就成了真本事。」
「中國工人:我用雙手和肩膀在這顆古老的星球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和傑作。」
「阜陽西站有一條宣傳標語很經典——人民鐵路為人民。」
「貴州省是中國山峰最多的省份,全球前100的高橋裡,貴州占了49座,一個省份裡修那麼多的橋,加上每年的養護和必要支出,一輩子甚至永遠都不可能回本。
但為何要修?因為那裡麵有我們的同胞同族,他們需要,為何不把他們遷出來?因為祖祖輩輩長在這兒葬在這兒,未來的某一天我也會葬在這裡,落葉歸根。」
「去過貴州才知道,國家的扶貧力度有多大,決心有多強。」
「無論看多少遍都覺得震撼。(圖片:一張修在雲端之上的高橋。)」
“欲與天公試比高!”
不知為何,一名青年在看到那仿佛建立在天宮之上的橋梁時忍不住脫口而出。
徹底明白了什麼叫社會主義製度,貴州那地方,曾在古代出現過夜郎國、羅殿國、苗疆古國、各大自治土司政權,可以說是華夏曆史上變化最多的省份之一,地處西南犄角旮旯,山多地少,人口、經濟、資源都不適合發展的情況下,卻還有那麼多人願意為了它能夠跟上社會的腳步而不斷努力,他們是真的想要把社會打造成一個人人共同富裕的社會,而不是空口白談。
讓李白口中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變成了“憶往昔,蜀道多艱,望今朝,天塹變通途。”
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真不知道他們究竟是抱著怎樣堅定的信仰與決心去修建的。
大秦。
“原來那橫跨崇山峻嶺的交通工具叫高鐵呀……後世究竟還有多少種交通工具是寡人不知道的?”
通過劉斌的視角,秦始皇已經知道了後世存在著汽車,飛機,輪船,火車等等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現在又多出來個高鐵,為了讓它能夠在所有地區通車,還修建了這麼多條橫跨崇山峻嶺的橋梁。
看來後人為了擺脫貧窮,真的很注重水利交通。
這不由得讓嬴政想起了他大秦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秦直道。
那條道路的修建技術和成本雖不如後世,但也是當世技藝的巔峰,大大方便了大秦軍民的通行,這一項工程嬴政還是很滿意的。
就是不知道數千年過去了,那條秦直道是否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