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菜滾豆腐。】
【“七年陳,九袋!”
“五年陳,十五袋!”
“三年陳,七袋!”
視頻背景音中傳來著一聲聲陳糧統計的彙報聲,鏡頭畫麵逐漸運轉。
隻見一個身穿大清知縣官袍的人正坐在一張椅子上,他的前麵掛著一個小灶,冒著滾滾熱氣。
手中拿著一塊豆腐,用刀去切著。
“老宋頭啊,你可得給我撥好嘍,千萬錯不得,算盤子雖小,可比我王乾炬這顆知縣腦袋還大。”
說著的王乾炬特意指了指自己腦袋。】
大清,雍正年間。
大殿之中,包括雍正在內的一眾文武百官在注意到王乾炬身穿的那一身清朝官服時。
便想到了接下來的這道美食是出自他們大清。
一個個都在聚精會神的觀看。
雍正也對這個叫王乾炬的官員起了興趣,他不知道這個叫王乾炬的人是出生於清朝的哪裡?
什麼時間段?
但光憑他這個片段裡的行為,就讓雍正對他大生好感。
大晚上的還能帶著人庫盤糧倉,可謂儘職儘責。
吃的夥食也不是什麼大魚大肉,隻是一塊豆腐放在鍋裡麵煮而已。
真是好官啊,倘若我大清官員人人皆如此,哪裡還需要擔心被後人辱罵?
起了愛才之心的雍正,問起在場官員:
“諸位愛卿,你們可知道我大清境內有哪位官員是叫王乾炬的嗎?”
早在王乾炬這個名字出現之前,在場大臣就已經開始回憶自己的官場履曆中有沒有出現過王乾炬這個人了。
他們冥思苦想許久,皆是搖頭。
見無人回答。
雍正也隻能失望的歎歎氣。
畢竟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能夠在他的乾清宮上上朝聽政的官員品級大多都在三品以上,像這樣的大官平日裡的人脈最低也是6品京官。
像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小小七品縣令,哪裡能入得了他們的法眼?
不認識也很正常。
隻能繼續往下看去,希望往後的視頻內容能夠提起他在哪任職。
不至於讓他的大清錯失這麼一位人才。
“看著他吃,朕也有些餓了,來人,上點心。”
……
洪武年間。
對這王乾炬抱有欣賞之意的還有朱元璋。
他朱元璋懲治貪腐已有多年。
見過的貪官汙吏不知凡幾,哪一個不是過的窮奢極欲聲色犬馬?
像王乾炬這種大半夜吃著鹹菜豆腐,還能夠親自帶著屬下盤點庫房的清官倒屬實難見啊。
“你們也都給咱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百姓父母官,儉以養德,以身作則,隻有這樣才對得起朕給你們的俸祿。”
你?
給我們的俸祿?
百官抬頭,剛剛懷疑剛剛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你給我們的俸祿才幾個錢呀,還想讓我們儉以養德?
真是有夠臭不要臉的。
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怎麼可能呢?
不少官員都在此刻暗罵了朱元璋一百個草泥馬。
……
【隨後王乾炬將切好的豆腐放進了小灶裡,再小小的抿了一口小酒。
便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眼前的小灶裡,看著裡麵冒著滾滾熱氣,不斷翻騰的鹹菜豆腐。
忍不住哼起小曲。
“吃了鹹菜滾豆腐~”
“皇帝老子不及~吾~”】
“咳咳!”
猝不及防的一句話差點沒讓雍正被剛吃進嘴裡的糕點嗆死。
看到打臉來的這麼快的官員們集體憋笑。
雍正也知道他們在憋笑,很是尷尬。
自己才剛剛誇完這王乾炬是個好官,結果轉頭就把皇帝給罵了!
他怎麼敢膽大包天成這樣!?
九族不要了嗎?
可千萬彆讓我發現這王乾炬是生活在朕的時代的,要是讓朕知道了,朕非得把他抄家滅族不可!
……
「接下來將登場的是:瑪德·裞萊勒·尤·孫達仁。」
「明知故看!」
「王大人請放心,我算了十遍,遍遍不一樣,早算懵逼了。
但請放心,我去掉最高,最低,求平均數,差兩厘,我自己掏錢補上了。」
古代官員:“?敢這麼算賬,這家夥是嫌自己九族多嗎?”
「老送頭。」
「學會計的給氣笑了。」
「我試著按這個做法做了一鍋,撐死我了,沒想到豆腐這麼頂飽。」
「豆子熟了5000次,做成豆腐第1次,我愛吃豆腐,豆門永存!」
很快,下一個美食複刻也在這時放了出來。
依舊是身穿馬褂,留著金錢鼠尾的大清官員打扮。
他在那裡口述著一道名菜的吃法。
【“豆腐,兩麵去皮,每塊切8小塊,晾乾。用豬油熱灼,略灑鹽花,翻身後,藥酒一大杯。大蝦米,一十八個。”
“用秋油小杯,滾一回。加糖一撮,再滾一回。”
“細蔥半寸許,切一百二十段,後緩緩起鍋呀。”
“光這一味小菜,便這麼多道手,缺一道不可呀。這,才叫會吃。”】
畫麵中的官員依舊身穿著的是一身馬褂留著長辮,十分明顯的大清官員打扮。
「這台詞我都能背下來了。」
「秋油是什麼油?」
「立秋以後的第一抽醬油,現在的頂級醬油400元一瓶,不到一斤。」
「400元一瓶的醬油,好貴。」
「即使是按現在的生活水平來看,噶禮一個二品大員吃這些東西,簡直就是清正廉潔的代名詞啊。」
……
大清,康熙年間。
康熙眉頭一挑。
噶禮這人,康熙認識,他是大清開國功臣何和禮的四世孫,正宗滿洲正紅旗人。
自己對他格外看好,因此數次對他委以重任,連番升遷。
如今已是坐到了兩江總督的位置。
而現在看到他坐了如此之高的位置後,人生一大愛好,竟然還是美食,沒有聲色犬馬,嬌奢淫欲。
心中很是欣慰。
“哈哈哈,朕當年,果然是沒有看錯人啊。”
“看來這噶禮還可以再委以更大的重任呢。”
下方官員一聽,皇上這意思貌似是還想給他升個官啊?
可兩江總督的職位已經是正二品了。
再往上升,那就得是一品官了!
一品官的位置就那麼幾個,他們這些京官都得爭的個死去活來,讓噶禮來當,豈不是在跟他們搶飯碗嗎?
“皇上,噶禮這人這麼好吃,還對他委以重任,貌似不妥吧?”
有官員站出來小心翼翼的提醒著。
康熙知道他就是在提醒康熙,噶禮很可能會被人投其所好賄賂貪汙,但不以為意。
“那不算什麼罪過,一個二品大員,什麼吃不到?能吃過朕嗎?朕都沒有為了一口吃食而勞民傷財呢,這不足為慮。”
正當康熙如此說著的時候,天幕上的評論區劃出了一條新的評論。
「說噶禮為官清廉的,那你是沒看到他後麵受賄時的“清水氽珍珠”“金板燴紅蝦”」
「曆史上他可是有名的大貪官,收了賄賂鄉試舞弊,跟江蘇巡撫張伯行互叁,被發現後兩人都被解了職。」
「噶禮這人也確實神,有自己母親這個關係,康熙對他也足夠縱容,非得作死到自己的媽都看不下去,想把自己的老媽給毒死,既不忠也不孝。
最終落得了個自殺身亡的下場也屬實活該。」
“!!!”
剛剛還笑意滿滿的康熙,忽然麵色凝固。
鄉試舞弊!
還想毒死自己的老媽!?
那可是朕的乳母啊,這噶禮好大的膽子!
“簡直無法無天!!!”
康熙怒拍龍椅,一聲暴喝而出。
臉色肉眼可見的紅溫了。
下方的官員們看見了後也是明白,這噶禮是徹底把康熙給激怒了呀。
於是紛紛站了出來,對他開始了指責。
“皇上,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可這噶禮竟然膽敢做出弒母之舉,可謂天理不容!枉為朝廷命官,皇上,此人應當革職查辦!”
“還有鄉試舞弊,這是罪加一等!”
“臣請命帶兵前往江南地區,將其抓拿歸案!”
“皇上,臣也請命!”
牆倒眾人推。
活脫脫的罪證擺在麵前,無人可以為他辯護。
即使是平日裡和噶禮有過一些交情的官員,此時也立即對他展開了破口大罵,瘋狂的想要和他撇清關係。
最終康熙下令派了人作為欽差,前往江南把噶禮抓來,革職查辦。
而此時遠在江南的噶禮直接懵了,好端端的坐在家裡,怎麼突然間就被皇帝知道自己科舉舞弊的事情了嗎?
……
視頻繼續不斷的往下刷著,之後又出現了【炸豆腐】【香菇素羊腿】【兵部麵條】的美食複刻。
看得古人一陣嘴饞的同時也在暗罵當官之人的奢侈。
吳承恩就是其中之一。
完全意想不到一根麵條,一塊豆腐,居然也需要如此之多的工藝來製作?
跟自己往日裡的吃食真的是截然不同。
自己雖然也當過官,可卻隻是一個八品微末小官,俸祿不高 ,生活拮據。
平日裡吃的豆腐最多也就是像鹹菜滾豆腐那個程度,麵條也隻是清湯掛麵,哪裡聽說過用半歲大的小雞雛配上幾十種調料,研磨成粉後製作而成的麵條?
尋常百姓根本消費不起。
而現在他知道了。
原來,“天宮”之上的神仙們吃的除了是龍肝鳳膽以外,還有更多做法講究且繁瑣的玉盤珍羞!
隨便一道,就是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銷!
自己的想象力,終究是太有限了。
根本無法想象出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
看完美食複刻視頻的劉斌繼續往下翻著,翻出了一條討論帖:【為什麼華夏古代侵略性明明不強,卻能夠擁有那麼大片的領土?】
是啊,為什麼呢?
看到這問題的曆朝史官裝傻充愣:“這個……我也不知道啊,長城是為了抵禦異族入侵才在邊境修建的,後來不知怎麼回事全部都移到境內了。”
“可能這就是大自然的偉力吧。”
大漢史官在裝傻充愣,而看到這個問題的匈奴人卻直接破防落淚:“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評論區:
「華夏曆史上的入侵記錄其實很少,幾千年來關於國土是怎麼來的?其實隻需要一句話就能夠概括:不服王化。」
「翻譯一下就是: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爸爸。」
「蠻夷不服王化,不敬天使,犯上作亂,才有戰禍。
而我們是上承天意,下順民心,行王道持正氣,奉王命而問罪遐荒,以解民倒懸,放伐桀紂。」
「很多民族種地不會,織布不會,煉鐵不會,td養豬都不會,我辛辛苦苦教你收點稅,你居然還有意見?」
「華夏:“來者不善啊。”
蠻族:“您才是來者。”」
「td,大漢的界碑還在追我。」
「主要是咱們的曆史對於打了勝仗的事情幾乎都是一筆帶過,至於怎麼打的勝仗,又為什麼打,你彆管。」
「五千年輝煌一筆帶過,一百年屈辱史上下兩冊。」
「滅國十二,遂霸西戎。
12個國家在史書中就值八個字,而他們的名字叫什麼?過往是誰?有什麼樣的文化和曆史?史書中一個字都沒寫。
當年西域36國怎麼消失的?在史書中也一個字沒提。
嗯,確實沒啥侵略性。」
「《阿房宮賦》的課文大家都學過吧?開篇第一句秦統一六國就隻用了六個字:六王畢,四海一。
但秦朝的覆滅卻用了整整514個字來剖析、告誡、反思。
雖然這隻是一篇賦,而不是史書,但也可見一斑。
我們那迷人的老祖宗對於勝利是多麼的輕描淡寫,對於失敗又是多麼的痛心疾首。」
「這一點已經在我們當今的社會方方麵麵都有體現。
張三表現良好一語帶過,李四犯錯寫3000字檢討。」
「我78年的,第一次知曉近代史的屈辱,是小學三年級還是四年級,家裡翻出來一本沒封麵的書,上麵豎著的兩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感覺這話酷,於是津津有味看起來。
書從鴉片戰爭開始說起,一路到太平天國、義和團、北洋水師、中華民國、各種賠款、各種不平等條約……看得我淚水漣漣直哭,想放又放不下。」
「漢人的出廠默認設置: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
大漢。
漢武帝尷尬地撓了撓頭。
掃視了一眼在場的文臣武將,最終將目光定格在了史官身上。
張了張嘴,想要提醒一下史官,讓他不要單單隻記載那些已經被滅國家名字。
好歹也記錄一下他們的人文和曆史。
畢竟如果連大漢都不幫他們記史的話,以後也沒人幫他們記了。
然而,當漢武帝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之後。
史官不樂意了:
“陛下,我大漢竹簡珍貴,拿來記錄這些已滅小國的事跡是否有些太過暴殄天物了?”
“還請陛下三思。”
漢武帝:“……”
“……”
“……那算了。”
不是我不想,實在是你們不值得啊。
……
大秦
嬴政眉頭微皺。
死死的盯著視頻中的一條評論。
上麵說那篇名為《阿房宮賦》的課文詳細的剖析、告誡和反思了大秦滅亡的原因。
所以大秦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啊?
又要怎麼避免?
你們光是提出來,但就是不把課文拿給人看。
這不純純吊人胃口嗎?
嬴政的內心被搞得心急如焚。
大清。
秦始皇不知道阿房宮賦的內容。
但雍正卻是知道的。
並且還時常閱讀,其中一段他最為印象深刻,也時常拿來警醒自己。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消滅六國的人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消滅秦國的人是秦王朝自己,而不是天下的人。
可歎!要是六國都能愛護自己的人民,就完全能夠抵擋住秦國了。
要是秦國能夠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麼皇位就可以傳到三世,甚至傳到萬世。
誰能夠誅滅它呢?
是啊,如果一個國家真的受人愛戴那他們的國民又怎麼忍心讓他們滅亡呢?
而一個國家如果不受待見,那麼他的國民又怎麼會在他快要滅亡的時候不儘心儘力的去維護他呢?
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因果關係的。
大秦的滅亡是如此。
大明的滅亡也是如此。
古往今來的任何一個朝代皆是如此。
那他的大清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阿房宮賦》後麵可是還有著一句更為重點的話: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龍椅上,
雍正緊緊握住扶手,思考著該如何吸取前代王朝滅亡的經驗讓大清延續得更久,不至於滅亡呢?
冥思苦想許久,卻怎麼也想不出個辦法來。
因為人性本來就是貪婪的,幾乎每一個朝代的滅亡都跟士紳勾結、土地兼並、財富壟斷有關。
自己在時還能夠壓製他們。
而當自己死後呢?
後世大清中有哪個皇帝能夠把那些貪婪的人性給消滅掉嗎?
顯然沒有。
而且自己的兒子弘曆還是最貪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