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天幕放映:現代生活震撼古人! > 第78章 震撼古人,華夏一年的賦稅收入!

第78章 震撼古人,華夏一年的賦稅收入!(1 / 1)

推荐阅读:

【“到如今,交公糧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那你知道我們的糧食稅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嗎?”

“事情的起因於1999年,江西豐城一位普通的農民,他因深知當時農民稅負過重便自費收集了中央和江西省關於減輕農民負擔的文件。”

“鼓勵農民抵製不合理不合法的上繳費用。”】

“!!!”

看到這的古代百姓又一次集體炸鍋了。

“這項稅的取消竟然是因為一名普通的平民百姓?”

“這人……瘋了嗎?他不怕被後世的朝廷針對嗎?”

一開始,百姓在知到農業稅取消時,還以為是哪個能夠青史留名的清官提出,然後通過不懈的奮鬥後才得到了國家政府的同意

萬萬沒想到,起因居然是因為一個平民百姓?

雖說他是為自身利益著想,而去實施這一政策,但他畢竟隻是個平民百姓啊。

哪來的資格去管這種國家大事?

就算後世的國家政府比他們如今的朝廷要好很多。

但……民與官鬥……

他不要命了不成?

所有人都感到深深的不可思議。

……

【“他的行為立即引起了當地鄉政府的注意,隨後他便被以擾亂行政的罪名被拘捕,並送去了學習班。

然而近兩天後,他便非正常死亡。”】

……

對於這個結果,所有人都沒感覺到意外。

萬朝百姓隻是忍不住歎息悲惋。

後世的人口總量有足足14億人,農民的數量有多少他們不清楚,但能養活這麼多的人口,農民的占比一定很高。

這些龐大的農民人口,哪怕隻是從自己的地裡收取110的糧食上去,對於國家而言都是一筆極其可觀的稅收。

國家怎麼可能會輕易放棄呢?

想想農業稅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94年,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初稅畝”。

當時,魯國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規定不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收稅。

這一製度的實行和適應,促進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關係。

自那以後,這個製度就過去了數千年。

多少人的利益,都已經和這個製度根深蒂固,完全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現在突然有一個人跑出來說要取消這項稅,他不會被人報複,那才怪呢。

就連皇帝恐怕都沒這個膽子敢說出要取消這項賦稅。

漢文帝當年也是頂著莫大的壓力去實行,並且隻延續了13年。

……

【“魯迅先生有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於是當時的農民將周的死亡廣而告之。

他的死訊傳播後,其家屬50人前往鄉政府討要說法。

卻遭到鄉政府的驅散,這一行為直接激怒了當地百姓的公憤,附近4個鄉鎮的數萬人自發帶著農具包圍並搗毀了鄉政府。

在衝突中,鄉長和一名鄉乾部被從2樓扔下後遭埋。

就算有當地警方介入也沒能阻止此事件。”】

……

看到這的百姓十分解氣,大聲叫好。

“好!這樣子的惡官就應該殺了!”

“讓他們知道老百姓也是不好惹的!”

“可……這個算是謀殺官員吧?得按造反算吧?”

雖然很解氣,但在他們古代謀殺官員可都是按造反算的啊!

提到造反,百姓們都像泄了氣的氣球,不再歡呼,而是紛紛擔憂了起來。

謀殺朝廷官員的後果是什麼樣的,他們這些古人還不知道?

輕則死全家,重則誅九族!

後世是人權社會,也許不會有那麼重的刑罰。

但無論怎麼說都是出了人命,這些老百姓肯定是脫不了關係的。

一定會受到懲罰。

結局已經可想而知。

……

【“事件爆發後,便有一名僥幸逃脫的人員乘當地中學一位教師的摩托車跑到縣城,彙報。

……

……

……

“2000年3月2日,我國發布了關於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並且正式在江西開始了一個農村稅費改革的試點工作。

三年後,國務院再次發表通知,將全麵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

之後,農業稅免稅在全國推廣開來。”

“2005年上半年,華夏的22個省市已經免征農業稅,到2005年底28個省大部分的縣和市都全麵免征了農業稅。

2006年1月1日,我國徹底廢止農業稅條例。

“從此,農業稅正式成為曆史。”】

「江西省不愧是革命老區,執行能力就是強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指望他們良心發現,利益要自己爭取。」

「當時本來就有農業稅取消的爭議和議論,這件事情隻是加速進度而已。」

「不到火燒眉毛的時候誰會去解決問題?有人放火才有人滅。」

「現在想想還有點震驚,距離農業稅的取消,距今居然才過去了不到短短20年?」

「想起了切·格瓦拉說過的一句話: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和醫院,會提高你們的工資,這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為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

「可我一想到他的死就很難過,他為我們爭取了利益,但他自己卻沒有享受到利益。大哭 」

「英雄不朽,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那隻會讓他們繼續壓迫,犧牲是有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國歌的第1句歌詞,一直很適用。」

「交公糧的年代,一斤小麥8毛,一畝地用掉的化肥農藥等大概是50元,一畝地的純收成大概600元,能買600袋洗衣粉,現在,一斤小麥1元,一畝地用掉的農藥化肥等大約200元,一畝地大概的純收成大概800元,大約能買160袋洗衣粉,無論物價怎麼漲,都不會讓糧食漲,是農業在支撐著工業,犧牲自己養育各行各業。」

「糧價也不可能漲,就像金字塔的最底層,你想要提高金字塔的最底層,就隻會導致頂層也跟著上升。」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以現在種地不但不用交錢了,反而政府還得給農民補貼。」

……

“原來他們農業稅的取消,是因為經曆過這樣的事情啊。”

了解了農業稅取消的經過之後。

老百姓們既羨慕又崇拜。

他們也好想自己地裡種出來的糧食可以全部都歸自己所有啊。

這樣子的話就再也不愁吃喝了。

即使遇到了災荒之年,也可以靠多餘的糧食度過饑荒。

“要是我們的時代也能夠取消農業稅就好了,如果能成功的話,我也願意為之奮鬥!”

有老百姓羨慕的說了一句,可這句話並沒有得到周圍人的響應。

後世的國家經濟富裕,即使沒了農業稅想來也有其他的稅收可以彌補。

可是他們古代卻不行。

國家的主體稅收仍舊是農業稅,如果國家不收農業稅的話,那麼這個國家將會失去經濟支柱,必然會崩潰。

崩潰了的國家你還跑去跟他征求取消農業稅?

這不明顯扯淡嗎?

根本不現實。

大明。

朱元璋感慨萬分:“後世華夏還真是好大的魄力,續了兩千多年的農業稅說取消就取消了,真不知道後世的平民百姓得多高興。”

朱元璋本身就是貧苦百姓出身,對老百姓的心態最是了解。

如果國家對農業稅少收或者不收了,那麼那名皇帝絕對會成為有史以來地位最穩固的皇帝。

無人可以動搖!

“我明朝,是不是也可以取消農業稅呢?”

朱元璋自言自語了一句。

設想了一下取消農業稅後的明朝。

發現根本想象不出來。

他明朝的稅收是30稅一,最低的時候甚至實行過40稅1。

也就是說40文錢的商品,朝廷隻收一文錢的稅。

這稅收,簡直低到令人發指。

所以僅僅隻是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就恢複成了30稅1。

稅收收的少,老百姓才不會輕易造反。

而朝廷也因此承擔了一定的代價。

那就是給朝中官員的俸祿變少了,每年都摳摳搜搜的。

不少大臣都曾跟他抱怨過俸祿低的問題,但朱元璋隻當做沒看見。

除此之外還導致一些原本利國利民的建設工程不得不延緩或者乾脆不建。

光是稅收40稅1就已經這樣了。

朱元璋都不敢想象直接不收稅的明朝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後世的華夏, 到底是怎麼在不收農業稅的情況下還能夠這麼富裕的呢?”

朱元璋好奇,很想知道。

剛巧這時,一個與之相關的視頻出現了。

【你知道我們交的稅都去哪了嗎? 14億人的納稅真相! 】

新視頻的標題出現,再次吸引了眾多古人的目光。

剛剛才說到農業稅被取消。

古人們還在疑惑政府的錢該從哪裡來呢?

這個視頻就要揭露了嗎?

很快

視頻播放。

……

【“近幾年,娛樂圈偷稅漏稅的新聞是一個接著一個。

有人補交九億元,也有人鋃鐺入獄。

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最主要的財政來源,就是稅收。”

“依法納稅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那14億華夏人到底納了多少稅?

華夏最主要的稅種,又是什麼稅呢?

本期就讓我們來盤一盤華夏人的納稅真相。”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我們每年到底交了多少稅?”

“根據華夏稅務年鑒披露,2024年我國稅收收入為175萬億元,而2024年我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總額為219萬億元。

稅收占了政府財政收入的7991。

所以稅收,是最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

……

老祖宗們看到了後世一年的稅收收入後,集體驚呼。

“哇! 17萬億元唉,好多個0哦。”

“這是多少銀子啊?”

“不知道,算不清。”

“你不是讀過書嗎?”

“我隻是上過兩天學堂,教書先生就教會了我用手指算術,17萬億我也不知道是多少,反正我手指不夠用。”

看到稅收金額的時候平民百姓紛紛發出了驚呼。

而視頻之中發出了一張2024年的財政收入表格,上麵有一條稅額收入寫著:175,000,000,000,00¥。

一些沒怎麼讀過書的百姓,想要用手指算一下17萬億是多少個0?

可就算是把所有手指都用上了,也沒能算出來。

大清。

乾隆試著心算了一下175萬億是相當於他們清朝的多少錢?

有係統的換算,他能夠知道清朝的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後世的700塊錢。

也就是說,一年175萬億的稅收大概相當於——

“二百五十萬萬兩銀子! ?'

乾隆驚呼出聲,倒吸了一口涼氣。

計算的手指都在因為結果而在不斷的顫動。

他們大清,一年的賦稅也不過才4500萬兩白銀,這250萬萬兩,足足是他們大清500多年的賦稅!

這筆錢數額實在是太大,就算是給他們大清揮霍一整個朝代都揮霍不完。

哪怕是年年造一個圓明園,恐怕也花不完啊。

大明。

朱元璋的情況沒比乾隆好到哪。

差點一個沒坐穩。

直接從龍椅上跌下來。

一年175萬億的稅收, 相當於同時建設70個三峽大壩所需要的費用!

失去了農業稅之後,後世的國家居然還能夠有那麼高昂的稅收收入?

“175萬億,他們……到底是怎麼收上來的這稅?”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

“靠商業嗎?”朱元璋隻能想到商業。

“後世的商號竟然是這麼賺錢的買賣! ?”

作為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他一輩子最清楚的群體就是農民。

在他的心中,農業才是國家的根本,商業無足輕重,但如今看到後世華夏取消了農業稅,隻靠商業就能夠讓國家變得這麼強盛後……

他心中的觀念開始動搖了。

重農抑商的政策,他是不是應該放寬鬆些?

要是他的大明朝也能隻靠商稅就維持國家的運轉,那他豈不是一輩子都不需要擔心農民造反了?

大明朝是不是也能像後世那樣繁榮昌盛?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