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後世華夏不算盛世。
直接把古人們都給搞懵了。
紛紛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向周圍的同伴求證,發現他們都說自己聽到的也是“不算”後更令他們好奇了。
以後世的繁華程度,竟然都算不上盛世?
你們知不知道你們所生活的時代讓其他皇帝看到了會怎麼樣嗎?唐玄宗看了會破防,漢文帝看了會流淚,宋仁宗看了直接跪下來叫爸爸。
如果這都不算盛世,那麼他們古代所記錄的任何一個治世之年也都不能算是盛世!
可後人……
明明承認了不少皇帝的曆史功績,也承認了他們曾經創下的治世之年啊?
難道說……
是後世把盛世的標準要求提高了?
所以他們才說自己不算是盛世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一切就解釋的通了。
不愧是我那迷人的子孫輩!
就是懂得嚴苛要求自己。
不像某些好大喜功的人,不是盛世也要自稱盛世。
……
【“為什麼說現代華夏不算盛世呢?”
“明明如今的華夏百姓生活水平過得要比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百姓都要好無數倍,怎麼就不能算盛世了呢?”
“首先,盛世是不能夠按照縱向對比的,而是要靠橫向對比。”
“好比幾百年前的大清王朝,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人口都碾壓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可又有幾個人是談起大清便讚不絕口的呢?”
“同理,現代也是如此。”
“盛世的標準需要從當代的經濟、文化、外交、生產等多方麵來進行對比。”
“先說經濟。”
“文景之治,是華夏大一統王朝裡的第1個盛世,此時的漢朝是世界東方的經濟中心,占全球財富的26%;
貞觀之治,占全球gd58%;
兩宋時期,占全球gd60%;
永宣之治,占全球gd55%;
康乾盛世,占全球gd35%。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古代的經濟水平占世界的比重從來沒有低於過20%。
而華夏,如今的gd總量雖然在逐年增高,但所占的世界經濟占比也不過是隻有17%而已,排世界第二,跟以往的盛世相比完全不能比擬。”】
!!!
華夏的經濟水平竟然隻占了世界經濟的17%?
隻排了個全球第二!?
這個消息傳來的時候,令無數時空的皇帝們都大感震驚。
大秦,嬴政眉頭緊皺:“華夏的經濟水平竟然隻占了個世界第二?那第一是誰?”
李斯猜測了一下:“……陛下,前麵的視頻裡有提到過在後世時代,存在著4個和華夏一樣並稱為五常的國家,我想那經濟水平排名第一的,應該是和華夏一樣的五常之一。”
“五常之一?”
嬴政回憶起之前所看到的五常視頻。
他記得那5個五常國家分彆是中、美、英、法、俄。
這4個國家裡麵,有一個經濟水平是超越了華夏的嗎?
會是哪個呢?
嗯,應該是那個叫俄羅斯的。
它的國土麵積最為廣闊,人口容量也應該最多,地大物博之下經濟存量高也實屬應當。
其他朝代的皇帝們也紛紛有此猜測。
……
清末,光緒目若明星,高興的大喊著:
“經濟排名世界第二,占比世界17%?那豈不是意味著超越了大英?不用再擔心他們的一係列經濟侵略了!”
遙想他大清當年,可是世界第一的經濟大國。
世界各國從來都隻有向彆人來他們國家購買商品,而沒有他們去彆的國家購買商品的案例。
可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進步,世界格局一下子就變了。
在他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大清帝國的經濟占比還有10%以上!
可是等他當了30多年皇帝後的今天……清朝對世界的經濟占比竟然變得隻有6%了!
並不是這些年來大清的經濟水平沒有增長,實在是作為一個農業國的他們根本無法跟那些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列強相比。
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經濟實力被彆人遠遠甩在身後。
而現在,能在臨死之前看到華夏後來居上。
他也能夠死而無憾了。
……
【“再說文化實力,十分弱勢,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盛世時期,全世界都以瓷器、絲綢、茶葉為榮,奢侈品壟斷技能點滿了周邊各國,西方各地。”
“古羅馬的貴族們以身穿絲綢作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埃及法老靠精美的瓷器裝飾自己的宮殿;
歐洲各國的貴族們因中國茶葉而形成了獨特的下午茶文化。”
“但現在呢,雖然華夏商品仍舊遠播世界,但有哪個國家會在使用我們製作出來的工業商品時感到光榮,自豪,奢靡嗎?”
“並沒有。”】
大明,朱棣眉頭緊皺:“難道說在後世絲綢、陶瓷一類的東西已經不再暢銷了?”
“應當不是。”朱高熾說出自己的見解:
“咱們大明遠銷海外的那些絲綢、陶瓷,都是因為價格昂貴且精美的關係深受海外貴族喜歡。”
“而後世華夏,他們的國家已經沒有了世家大族,地主豪紳,有錢的充其量也不過是一些商人罷了,沒有了貴族階層,奢侈品造出來也沒人消費。”
“所以他們的科技發展方向,工業能力貌似都是朝著廉價、平價的方向去發展的,估計絲綢和陶瓷在後世也都已經變成了平價的商品。”
“他們唯一賣出去過的奢侈品好像就隻有那個叫東風快遞的導彈?”
朱棣衝他翻了個白眼。
你那是奢侈品嗎?
你那是要人命的武器好吧!
【“再說外交實力,目前華夏的外交水平放到古代的盛世來說也隻能算是勉強合格的,以前的盛世外交水平不說影響世界。
但至少也是四方賓服,萬國來朝。
而如今的華夏呢?雖然已經勉強能算做是做到了萬國來朝無人敢惹!
但要說四方賓服絕對談不上。
“放在貞觀之治、永樂盛世,你覺得大唐和大明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嗎?絕無可能。”】
【“最後是生產力,這是唯一一點達到盛世水平的點,生產力超越當今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
“所以總結下來,想要讓如今的華夏成為一個能夠衡量古代的盛世。
首先就必須在世界經濟占比上達到26%以上;
文化影響上遍及全球;
軍事實力上萬國來朝;
民生生產力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當然,用這種古代盛世的標準來衡量現代社會,我覺得這反而是對現代社會的一種侮辱。
畢竟一個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社會,已經是古人想象力的極限了,他們把這樣的社會叫做大同,認為是人類世界的最巔峰。
然而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這隻是社會最低底線而已,達到了這樣的標準,僅僅隻能算是邁入了——‘小康’。”】
……
「我拖現代人後腿了,我連小康都不是。」
「那很慘了。」
「國家還在發展中,說不定過幾年就是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 。”——出自《禮記·禮運》」
「2024年全國人均gd超過我國的一共有68個國家,而這些國家所有人口加起來有17億,約占全球人口的20%。
而這個數據在改革開放前有133個。
換句話說如果這些比華夏人均gd高的國家全部組成一個國家,其人口將與我國人口規模相近。
這種全民脫貧的小康,是中古代任何一個時期都無法想象的,就像曆史學者常說的:古代盛世隻是帝王將相的盛世,隻有才子佳人的盛世,這些盛世從來都不屬於基層廣大占總人口比例超過90%的勞動人民。
對於那90%的人來說,盛世和亂世的差彆,不過是偶爾能吃飯和沒飽飯吃的差彆。
對於那90%的人口,他們的生活水平與全世界其他的居民沒有本質區彆的。
如今的中國,是過去無法想象的,任何一個為古代辯護的人,你隻需要理解一句:古代任何一個朝代,都不能夠保證全國99%的人口,生活水平高於全球80%的人。」
「盛世的標準不能把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也算進去。」
「當今中國的生產力是超越古代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之高,高到過去不到100年的時間中,所製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若論物質之豐富,文明之發達,即使把古代所有時代成績全部加起來,再乘以十,也比不上當代華夏之萬一。」
「以目前咱們的生產力,你就算是造個圓明園,彆人也不會說你奢侈。」
「不用假如,橫店就有個圓明園的複製品,連個熱搜都上不了。」
「唐探為了拍電影建了一座200多棟建築物,占地300畝的唐人街,用時七個月,也才花了5個億。」
「啊,200棟?才花5個億?你的意思是說每棟樓花費成本才250萬?靠,房地產是真的賺啊。」
「重點是地皮貴。」
「那5個億的投資還包括了演員的片酬、拍攝、人工的費用,實際造價可能隻需要兩三億。」
「古代的生產力是真的落後,去參觀一下故宮,你就會發現皇帝住得還不如你呢,沒有空調,沒有電視,沒有各類零食燒烤,甚至連個夜裡能照得明亮點的燈泡都沒有。」
「見過慈禧睡的床,蠻小的。」
……
看著天幕上的評論。
不少古代百姓紛紛點頭。
覺得他們說的沒錯。
所謂盛世,隻不過是帝王將相的盛世,才子佳人的盛世,跟他們這些普通的平頭老百姓根本沒有關係。
他們老百姓們所期盼的盛世,也僅僅隻不過是希望國家沒有打仗,徭役賦稅能夠輕些,大家都能夠吃上一口飯不至於餓死而已。
哪能像後世那樣。
吃飽了沒事乾,淨會整活。
……
大秦。
經過後人的一頓解釋之後,嬴政終於理解了他們為什麼會說自己所處的時代並不屬於盛世了。
按照他們古代的盛世標準,以後世華夏的水平,確實談不上盛世。
百姓之所以能夠生活得那麼富足安康的原因,完全是因為社會生產力提升上去的關係。
看來我大秦也得發展一下生產力了。
修個陵墓都得用幾十年,這要是放在後世,估計也就兩三年吧?
……
大清。
乾隆望著天幕,心中很是不爽。
這些人好大的膽子。
竟敢說朕的生活還不如你們一個平民百姓!
朕隨便一個出行都有幾千上萬人跟隨;
夏天熱了有避暑山莊;
冬天冷了有貂皮大衣;
吃的是山珍海味;
行的是八抬大轎;
還有後宮佳麗三千!
無論是排場還是體驗,都遠遠超過了你們好不好!!!
……
……
……
【大陸灣灣電影譯名對比。】
【大陸譯名:《肖申克的救贖》
灣灣譯名:《刺激1995!》
……
大陸譯名:《變形金剛》
灣灣譯名:《無敵鐵牛》
……
大陸譯名:《倩女幽魂》
灣灣譯名:《把妹把到鬼》
……
大陸譯名:《哆啦a夢》
灣灣譯名:《叮當貓》
……
大陸譯名:《迪迦奧特曼》
灣灣譯名:《鹹蛋超人迪格》
……
大陸譯名:《惡靈騎士》
灣灣譯名:《火焰骷髏機》
……
大陸譯名:《雙寶鬥惡魔》
灣灣譯名:《鄉巴佬血戰腦殘》】
「彎彎真就是主打一個秒懂,大陸講究信雅達。」
「鹹蛋超人迪格真是笑死我了,直接讓我對迪迦去魅。」
「大聲告訴我,《倩女幽魂2》叫什麼?」
「《再次把到鬼》」
「有種驚變28天,驚變28周,驚變28年的即視感。」
「我比較好奇他們是怎麼翻譯《建國大業》的?」
「《大意1921》、《疏忽1927》、《心碎1949》」
「《黃埔校長與奪寶奇兵。》」
「應該是海島奇兵。」
「80萬對60萬,優勢在我!」
……
大明,朱元璋:這些是後世一些國家的戲曲名字進行的翻譯對比?感覺很像是去偏遠地區唱戲,為了讓老鄉們都聽懂,所以特意取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名字。
翻譯裡麵還自帶有一些漢譯,應該是某個受漢文化影響,生於大明附近的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