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皇帝評分。】(評分取自虎撲)
曹操懵了:“晉朝?怎麼回事?大漢之後不應該是我曹操的大魏嗎?”
“難道說,三分天下之後最終歸於一統的人不是我曹操?”
曹操很好奇,可是想了想他又覺得不對。
劉備那家夥自己已經確定是繼續沿用了“漢”,孫策的則是“吳”。
“晉”這個國號在自己印象中貌似不屬於任何人。
那這個晉朝又是從哪冒出來的?
曹操好奇著往下看去。
很快。
晉朝皇帝的評分被刷了出來
【西晉
晉高祖司馬懿:42
晉景帝司馬師:60
晉文帝司馬昭:33
晉武帝司馬炎:52
晉惠帝司馬衷:30
晉懷帝司馬熾:28
晉湣帝司馬鄴:34
東晉
晉元帝司馬睿:54
晉明帝司馬紹:86
晉成帝司馬衍:34
晉康帝司馬嶽:34
晉穆帝司馬聃:36
晉哀帝司馬丕:31
晉廢帝司馬奕:28
晉簡文帝司馬昱:67
晉孝武帝司馬曜:43
晉安帝司馬德宗:27
晉恭帝司馬德文:42】
「三國耗儘英雄氣,兩晉儘是鼠輩出。」
「媽的,司馬懿這個老不死的,把洛水的名聲徹底搞臭了,搞得我跟導員發誓我的論文絕對沒抄他都不信!真的是一分都不想給!」
「說到底還是司馬懿太能裝了,熬死了曹丕和曹㕡兩代皇帝不說,還洛水背誓,誅滅了曹爽三族。」
「洛水最大受害者,李靖和李善長。」
「這倆是真的慘,本來隻想安享晚年,結果愣是被懷疑有司馬之嫌,被李世民和朱元璋搞死了。」
「不過洛水也是挺遵守承諾的,洛水之誓之後,司馬家突然就從一個長壽家族變得短壽,被寄予厚望的司馬師眼球崩裂而死,司馬昭莫名其妙去世,司馬炎更是直接生出睿智太子司馬衷。
不僅是壽命和智力的大幅降低,而且還讓賈南風這麼一個蠢壞還瘋狂出軌的當了皇後,很快就八王之亂,司馬衷跟傀儡一樣擺來擺去,司馬家的嫡係先是被八王之亂血洗了一波,然後就是永嘉之亂,石勒之亂,司馬懿的後代直接死了一個乾淨。」
「難以想象諸葛亮和司馬懿父子居然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一個忠心蜀漢,扶大廈之江傾,名流千古;一個謀朝篡位,當街弑君,洛水背誓,遺臭萬年。」
「所以晉朝至此之後就隻能以孝治天下了。」
「真的,晉朝除了孝,忠是一點都沒有。」
「話說,當街弑君的名聲這麼臭,為什麼司馬昭會願意把這段曆史給記下來呢?他都是皇帝了,不能逼迫史官改寫史書嗎?」
「司馬昭要是不殺史官,那麼史官就隻會在史書上寫:昭當街弑君。
如果他殺了史官,那傳下來的曆史恐怕就得是野史了,野史恐怕就會寫:昭欲當街與帝行龍陽之好,帝不從,昭欲強之,帝穀道崩裂而死。」
「野史不一定正,但一定夠野。」
「我做夢都想象不到,1800年後的今天,司馬衷居然也能夠被洗白?
“百姓無米食,何不食肉糜”這句話有一天居然會成為現實。」
「小日子這段時間米價真的漲的飛起,大米100克需要80日元,而雞胸肉100克隻需要78日元。」
「隻能說現實就是如此魔幻。」
「肉粥俠,這盛世如你所願!」
「整個晉朝的皇帝,唯一一個能算得上明君的也就隻有司馬紹了,司馬炎、司馬睿、司馬昱勉強算半個,司馬宗和司馬德純純昏君,剩下的要麼是碌碌無為的守城之主,要麼就是無實權的傀儡皇帝。」
三國,蜀漢。
看到漢朝之後的晉朝開國皇帝是司馬懿時。
劉備大感震驚。
對未來擔憂不已。
可身旁的諸葛亮,卻不知為何忽然發笑。
“軍師何故發笑?”
劉備好奇。
知道了蜀漢未來後,他不是應該為此而擔憂嗎?
諸葛亮道:“我不笑其他,但笑司馬懿命數將儘矣!”
“軍師何出此言?如今的司馬懿正值壯年,怎會命數將近?”
“哈哈,主公,此番天幕,既然我們能見得,那想必那曹操也見得。如若曹操知道了司馬懿父子不但篡了他的大魏王朝,還當街殺了他的子孫會如何呀?”
劉備秒懂,當即也笑了出來。
諸葛亮又繼續說道:“曹操的頭風病重已有數年,想必也是命不久矣,隻要等那曹操、司馬懿一死,曹魏將再無人可率軍擋我漢中雄師。”
“興複漢室,還於舊都,指日可待!”
……
另一邊的許昌都城。
漢獻帝忍不住笑了,想不到吳、蜀、魏三家鬥了幾十年都沒有分出個勝負,最後卻是讓司馬家撿了個便宜。
一想到曹操的孫子也被人趕下皇位,和自己一樣被臣子篡位,子孫甚至還被人當街斬殺……
漢獻帝除了感受到了一絲命運的唏噓外。
竟然還有幾分快意。
……
曹魏陣營這邊,此時的曹操怒氣已經達到了。
他萬萬沒想到這晉朝的開國皇帝竟然就是自己的忠心下屬司馬懿!
他靠著壽命長的緣故,硬生生的熬死了他們曹家三代人!
還殺了他的曾孫!
篡奪了他的曹魏政權!
讓我曹操辛苦一輩子打下的江山都歸於了司馬懿之手?
曹操怒極反笑:“夏侯淵!夏侯惇聽令,孤命你們二人立即帶上2000人馬去司馬懿的府邸,一見到司馬懿本人,不問緣由,格殺無論!連條狗都不準放過!”
“是!”二人領命,立刻領兵出發。
周圍將領,看著他們的離去不發一言,誰都知道這時候的曹操已經是憤怒到了極點,生怕引火燒身,無一人上前勸誡。
就連平日裡和司馬懿稍有交情的幾名將領,也是如此。
另一邊,正在家中練劍的司馬懿看到了那晉朝皇帝評分中,排在第1位的名字“晉高祖司馬懿”。
心頭一顫,非但沒有絲毫喜悅,反而惶恐不安,腦海裡隻有一個念頭:完犢子了!
雖然他們司馬家將來會成為皇帝這一點,讓他很高興,但是現在這個時候的曹操可還沒死呢,自己在軍中也沒積累有威望,他的身份就這麼被曝光在大眾之下,曹操絕對不可能會放過他們!
這種時候隻有跑路了!
來不及收拾東西了,稍微晚一點他們就有可能會直接完蛋!
……
東漢。
劉秀眉頭微皺。
這個晉朝是怎麼回事?
皇帝的平均質量這麼差的嗎?
評分在9分以上的竟然一個都沒有,8分以上的隻有一個,7分的更是直接斷檔。
名聲還一個個都那麼臭。
特彆是那個叫司馬懿的,評分才42,連他一半都不到!
還洛水背誓,把洛水的名聲給徹底搞臭了!
想當年自己指洛水為誓,為了遵守誓言連殺兄之仇都選擇不報了。
而這司馬懿非但沒有遵守諾言,反而還趕儘殺絕!?
甚至連累到了後世的兩位無辜者?
也活該他們家族都落得個死無全屍。
抄家滅族的下場。
……
明朝。
李善長大驚。
洛水的最大受害者是軍神李靖……
和我!?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情惡化,李世民卻想在這時出兵征討高句麗,李靖以病為由婉拒,結果被李世民一句“當年司馬懿這麼老的時候,也能為魏國出力。”
嚇得李靖當場就從病床上爬了起來。
結果就病死在了征討路上。
那麼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
因為晚年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而被處死了呢?
不行,這太可怕了,讓朱元璋對自己起殺心,至少也得是個夷三族的罪呀!
我必須得趁朱元璋起殺心之前想個辦法自保!
李善長惶恐不安的偷瞄起皇位上的朱元璋。
發現,他正一臉便秘色的看著天上的光幕。
朱元璋:“這些後人到底是什麼腦回路啊,‘昭欲當街與帝行龍陽之好,帝不從,昭欲強之,帝穀道崩裂而死’這麼荒謬的野史,居然也能編得出來?”
“誰會信啊。”
反正我朱元璋不信。
……
大唐
李世民對於兩晉的曆史還是挺了解的。
知道那是一個真正吃人的時代,這些皇帝的評分會那麼低也很合理。
可他越是覺得合理就越是意味著後人的評價並不會因為他們是皇帝的關係。
而有絲毫偏袒。
大晉之後的下一個大一統王朝就是大隋。
那麼他們大唐皇帝的評分又會是如何呢?
應該不至於有晉朝那麼差勁吧?
……
……
……
【隋朝皇帝評分。】
【隋文帝楊堅:93
隋煬帝楊廣:37
隋恭帝楊侑:47
隋秦王楊浩:34
隋皇泰主楊侗:41】
「曆史選擇了楊堅,楊堅也沒有辜負曆史。」
「除了屠了親家滿門之外是個好皇帝。」
「偉大無需多言,功績是功績,汙點是汙點,不能混為一談。」
「我感覺隋朝跟秦朝命運很相似,都隻是存在了短短數十年,但在曆史上的地位卻又不容忽視,在他之後的盛唐就有很多製度是在隋朝時所建立的。」
「確實很像,隋朝和秦朝一樣都是通過強大的武力統一分裂多年的華夏,緊接完成一係列改革,使經濟得以發展,與此同時又對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最終使政權毀一旦。」
「秦朝和隋朝都仿佛像是為了大一統而存在的。」
「秦作嫁衣漢來穿,唐借隋運三百年。」
「我聽說在隋朝時期的的糧食富裕到一直吃到了唐朝的貞觀之治中期,也就是差不多五六十年。雖不知真假,但哪怕這個數額縮小10倍,足夠一個朝代的人吃五六年,這糧食儲存量也是格外驚人啊。」
「從這就能夠看出隋煬帝有多昏庸了,百姓饑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情況下,他居然都沒有選擇開倉放糧,而是把這些糧食留給了後麵的唐朝。(無語了)」
「楊廣的存在證明了,隻要你夠作,即使是一個正處於巔峰狀態的上升王朝也能被你作死。」
「他主要還是太急功近利,挖運河、辦科舉、營建東都洛陽、征高句麗任何一件他隻要完成就能夠名留千古,但可惜,他全都想要。」
「結果就導致了耗費無數人力財力物力,千古昏君,毫無疑問。」
「楊廣這家夥,也就隻配和胡亥坐一桌。」
大隋。
乾陽殿內,忽然傳來一聲巨響。
碰——!!!
是楊廣用力一拳砸在龍椅上的聲音。
這一聲,響震天宇。
楊廣的拳頭也被砸得發紅。
可他卻絲毫沒有顧及,疼痛已經被怒火掩蓋。
——楊廣這家夥,也就隻配和胡亥一桌。
隻配和胡亥一桌……
配和胡亥一桌……
一桌……
桌……
雖然文字無聲,但隔著天幕。
楊廣已經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他仿佛看到了後世那一張張對他嘲弄與責罵的臉!
那一句句“千古昏君”“隻配和胡亥一桌”一遍又一遍!
刺痛著他的心!
謊言不會傷人,真相才是快刀!
他當的這十幾年皇帝,大興土木,強征暴斂,頻發戰爭。
確實導致了民怨沸騰!
使得隋朝各地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與當年胡亥。
所作所為,如出一轍!
“大隋之後的朝代是唐朝……唐國公李淵……李世民……”
“朕要你們兩個死!!!”
既然自己已經知道了後世曆史。
就斷然不會讓曆史重演!
哪怕李淵是他的表兄,李世民是他的表侄,楊廣也管不了這些,隻要有人威脅到了自己隋朝的統治就絕不允許活著!
哪怕隋朝真的毀在了自己手裡。
他也要讓這兩個人跟著自己陪葬!
……
大秦。
嬴政想起自己的秦朝皇帝評分。
再看了看這隋朝皇帝評分。
與那隋文帝楊堅忽然有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
如果這世上真的存在什麼死後的世界。
他還真想跟那楊堅討論一下。
教育兒子的心得。
……
大唐。
李世民望著天幕上的一句評語。
——秦作嫁衣漢來穿,唐借隋運三百年。
這句話說的確實沒錯。
唐朝確實繼承了隋朝的很多東西。
大運河、均田製、標準衡量製度、法律製度以及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的三省六部製。
除此之外。
還開設了科舉製度。
為他如今的大唐盛世選拔了不少人才。
甚至還包括很大一部分的糧食補給。
他們唐朝正是靠著那開皇盛世,留存下的糧食度過了最為艱難的十幾年。
給大唐後來的興盛提供了強力的助力
可以說。
如果隋朝不滅亡,那麼迎來盛世的恐怕就不是他的大唐。
而是大隋了。
想到這,李世民感到很慶幸。
幸好,隋煬帝足夠昏庸,否則的話也不會有他李家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