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實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再轉入社會主義革命,鏟除資本主義,消滅資產階級,我們要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
……
“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提倡科學精神!抨擊舊禮教、舊道德、舊思想,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鬥爭!”
1919年:李大釗編撰《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
“我翻開這曆史一查,這曆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的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1918年5月15日,魯迅的新作《狂人日記》在新青年發表。
……
“我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諸位同學,我知道你們在笑什麼,笑我頭上這根辮子,辮子有什麼好笑的呢,不管你們願不願意聽,隻要你們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就要依附於這條‘辮子’,不過不同的是我的辮子是有形的,頂在頭上,而諸君的辮子是無形,藏在心裡。”
“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割掉了毛發,穿上了西裝,滿嘴的english,洋人就會高看我們,恰恰相反當一個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的時候,隻會引起他們的蔑視!
在我們中國人身上,有著其他任何民族都沒有的,難以言喻的東西,那就是溫良!
溫良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同情和人類智慧的力量,我們中國人之所以有同情的力量是因為我們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生活在一種心靈的生活裡!
真正的中國人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過著心裡生活的人,中國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我辜鴻銘將終身致力於弘揚與傳播這種偉大的精神。”
“雖九死,而無悔。”
1928年4月30日,辜鴻銘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
……
“打倒反動軍閥!打倒軍人政府!不交槍!不投降!保護上海工人運動!打倒反動軍閥!打倒軍人政府!”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武裝發動起義。
……
“南昌起義定於8月1日淩晨4點舉行,三槍為記,口令:河山統一。”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
……
“如果想繼續革命,就必須創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軍隊!我們有百萬軍隊,看不到嗎?”
“在哪裡?”
“農民。他們就是遍地的乾柴,隻要把火星子丟上去,那就是熊熊烈火!星火,可以燎原!!!”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
……
“大城市打不得,左傾盲動主義要不得,現在我們隻有一條路可走,繼續堅挺井岡山,去當山大王。”
1928年4月28日:井岡山會師。
……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1934年:湘江戰役
……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儘開顏。”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長征
……
1935年:遵義會議
……
“拋頭顱,散熱血,飛奪瀘定橋!”
1935年:飛奪瀘定橋。
……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
……
“民國29年5月16日,江漢平原7000多平方公裡……又沒守住……大半個華夏已落入敵人之手,國家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
“彈儘,援絕,人亡,城已破。”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
……
“餘已決心為國犧牲,請勿過分悲傷。”
1938年3月16日:台兒莊大戰。
……
“從師到團,從團到連,縱橫千裡,你扒鐵路,我炸橋梁,你攻車站,我拿礦山,這就叫大突襲!我們要讓敵人數數,我們的軍隊究竟是多麼龐大的一支隊伍!
這場由105個團組成的大戰就叫——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百團大戰爆發。
……
1941年,腳盆雞偷襲了鷹醬的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3年,華夏、約翰牛與鷹醬三國在埃及展開開羅會議,並發表開羅宣言 ,要求腳盆雞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占的土地。
1945年8月15日,腳盆雞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華夏軍隊先後收複了馬尾鎮、連江縣城、南寧、溫州、柳州、鎮南關等城市。
同年,鷹醬在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一顆原子彈,腳盆雞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抗戰徹底結束。
1946年,解放戰爭。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結束後北平和平解放。
同年10月1日,內戰結束,華夏再歸一統,新時代開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
「淚目了。」
「很喜歡一句話:我們在曆史書上翻開的一頁,就是他人波瀾壯闊的一生。」
「他們都從風雨中走來,如光般耀眼。」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叫做革命!」
「正是因為先輩們在那個時代的努力,才有了現在的我們啊。」
「曆史就是由人民創造的!」
「想起當初開國的時候,全國人民都自主的叫主席萬歲,可他拒絕了,他說:“人民萬歲!”」
「淚目了,麥子熟了5000次,人民萬歲第一次。」
「正是因為有這麼一群值得敬佩的先輩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現在的我們才能夠做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未來有希望。」
「每次看《狂人日記》都感到一陣心酸,封建社會是真的吃人都不吐骨頭。」
「魯迅先生以筆為刃,以墨為鋒,批判舊社會,提倡民族魂崛起,民族精神的重建!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讓人深思舊社會的吃人現象有多麼嚴重。比如《少年閏土》明明小時候是無話不談的兄弟,可是長大了之後卻變成了等級森嚴的主仆。」
「魯迅:“閏土哥。”
閏土:“老爺。”」
「話說辜鴻銘跟陳獨秀和李大釗他們都在同一所大學任職,所堅持發揚的觀點也全部都背道而馳,見麵了之後不會尷尬嗎?」
「這點你放心好了,不會,你以為辜鴻銘和其他變法的人是敵對關係,可實際上並不是,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救國隻是思想不同。
比如曆史上辜鴻銘和陳獨秀見麵離彆時,陳獨秀以傳統的作揖禮拜彆,而辜鴻銘則以西方的脫帽禮回禮。
對彼此都報以尊敬,正如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
……
一件件清晰的曆史事件,連同畫麵展現在古人麵前。
儘管有之前的清朝倒放曆史做鋪墊了解,可此時此刻看到這段曆史時還是讓人心驚不已。
唐朝,李世民皺眉,有些不太確信:“這真是……後世華夏的曆史?清朝滅亡之後,華夏人居然淪落到了被東瀛人欺負了!?”
“他們怎麼敢的!!”
李世民很震驚,更憤怒!
那東瀛人隻不過是大唐海外的一個藩屬國而已,住日裡對大唐一直都是畢恭畢敬,謙遜有加,為了展現大唐威儀李世民也曾免費贈送過不少文化書籍給他們,幫助他們開化本國百姓。
他們不知感恩也就罷了,千年之後居然還侵略上了華夏!?
屠殺華夏百姓!欲奪華夏主權!
不可原諒!
“鴻臚寺卿何在!”李世民忽然高喊一聲。
鴻臚寺,主管民族事務與外事接待活動及凶喪之儀的機關。
俗稱:外交部。
“臣在。”
一名老者站了出來。
李世民:“你鴻儒寺中收留了多少東瀛人做官?”
鴻臚寺作為外交機關,時常會收納一些其他國家的人在他們的政令機關中任職,以此彰顯大唐胸懷廣闊、有教無類的氣魄。
李世民知道這點。
起初,他並沒有在意,這不過是一個小國來訪,一本書籍的相贈,一個外臣的入朝,直到這場災難與後世之人息息相關!
鴻臚寺中的那些東瀛人絕對不能留了!
“67人。”
“全部趕走,一個不留!”
而聽到這話的鴻臚寺寺卿大驚失色,趕忙道:“陛下,這萬萬不可啊!”
“鴻臚寺中的東瀛官人向來兢兢業業從未犯過過錯,如果僅僅因為他們的後世之人,是我們後世之人的敵人就因此牽連他們,就會顯得我大唐沒有氣魄,皆是小肚雞腸之輩!……況且,鴻臚寺中的東瀛官人任職的都是一些微末小官,根本不可能影響得了我大唐!”
“微末小官就不是官了?”李世民反問他。
“朕看你就是老糊塗了!仗著儒家思想的有教無類,就真以為所有人都能生來平等的在朕的大唐入朝為官?”
“朕的大唐百姓都沒能得到人人為官,你卻讓一些東瀛人當官,我看你已經是老糊塗了……罷去你的官職,告老還鄉去吧。”
李世民擺擺手,讓他滾蛋。
聽到這個的鴻臚寺卿趕緊跪下了,他還在苦苦哀求:“陛下!僅僅因為國籍不同而不重用人才,這是極其狹隘的思想啊,陛下!”
李世民:“難道你認為朕的大唐,缺少人才嗎?”
“這……”
鴻臚寺寺卿一時語塞,看向周圍的官員,與他對視的每一個官員都將目光轉向彆處,選擇無視。
朝堂之上的官員職位那可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你不下去,他們怎麼上得去?
他們可是對於這些官職覬覦已久了的,此時此刻,鴻臚寺寺卿孤立無援。
鴻臚寺寺卿還想求饒,然而,已經有士兵架住了他的雙手,將他帶出了殿外。
……
明朝,朱元璋看著天幕上那一個個高喊著自由民主口號的百姓感到異常震驚
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過去,他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靠的就是平民百姓,然而在他靠著民農登上皇位之後,卻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應該感謝他們。
反而對百姓充滿了一種恐懼,一種害怕他們也會反自己的恐懼。
可那人……
朱元璋看向了評論區中發出的一張照片,隻有一張背影,可僅僅隻是背影,卻又顯得多麼的偉岸。
他明明與自己一樣,也是被百姓擁立上位的人,卻不害怕百姓,反而還將自己所獲得的權利又交還給了他們。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竟然能做到從農民中來又回到農民中去?
……
一個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當這個概念產生的時候,乾隆慌了,捏著龍椅扶手的雙手越抓越緊。
一旦沒有大清壓製,思想得到解放之後,他們果然鬨起了革命!
太可怕了!
現在這天幕又在大清境內各地播放,百姓該不會就此覺醒爭相效仿吧?
……
宋朝。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後世竟然真的有人做到了。”張載震驚的喃喃自語。
想不到自己為之辛勞,一生都沒能做到的事情,會在千年之後的那一人身上做到了。
不但做到了他還將自己所說的一切縮短成了一句更簡短的話語:人民萬歲!
……
各朝各代的平民百姓們看著那段來自後世的近代曆史入了迷,他們所生活的時代一直都是君權至上的封建主義,皇權高於一切,平民百姓隻不過是社會的底層,貴族的奴隸。
沒人會為他們呼聲,也沒人會對他們讚揚,華夏數千年來他們都隻是曆史上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不值得提筆,更不值得記住。
哪怕是浮屍百萬,餓殍千裡,也不過是史書上的一句:歲大饑,人相食。
“萬歲”這個稱呼是臣民對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任何人都沒有資格使用它。
然而,在後世的華夏,在那個物資豐富的時代,那個時代的百姓,那個沒有皇帝了的時代,公民們不會再用萬歲來稱呼皇帝,而是用萬歲來稱呼他們自己。
他們稱呼自己——人民萬歲!
“人民……萬歲。”
某時某刻有個人輕聲地念叨了一句,瞬間他那仿佛死水般的眼神發出了亮光。
是的,人民也是可以稱呼自己萬歲的!
革命要開始了。
……
清朝,某一塊光幕前站著無數的平民百姓。
清朝的統治時期,清政府為了防止民智開啟不但減少了讀書人的數量,還立下了各種規矩限製地方百姓往上爬。
麵對大清政府的壓迫,忍饑挨餓的百姓無力反抗,都隻能聽從他們的命令剃頭發、裹小腳、穿馬褂,很多人生來就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隻知道這是上麵的人要求的,不去思考,不去反抗隻是在麻木不仁的生活著。
直到,這一天看到了後人們留下的評論“自由民主”的概念在他們的腦海中深深紮根,原來他們這些下賤的平民也能夠通過反抗過得如此美好!
“狗日的!憑什麼咱們老百姓就要過這種豬狗不如的生活,要喊滿人大人自己卻要稱呼奴才,這一切都不公平,這個世界不該是這樣的,咱們反了他吧!!!”
人群中忽然有人憤慨地大吼了一聲,這一聲仿佛像是一個信號,接二連三的聲音此起彼伏。
“對,打倒大清!”
“把我們的土地都搶回來!”
“殺進官府!把那騎在我們頭上的官老爺宰了!!”
“我們才不是奴才,我們也是人!”
“人民萬歲!我們也要追求民主自由!”
清末,各地紛紛爆發了農民起義,民眾高呼反清口號,推倒清朝統治,絕不再受大清的擺布!
其中,洪秀全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