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第二的,是山西省的鄰居陝西。
年度人均吃肉:458斤。
倒數第三是寧夏。
年度人均吃肉:544斤。
緊接著,是其他排名靠後的省份。
第二十八名甘肅。
年度人均吃肉:566斤。
第二十七名河南。
年度人均吃肉:584斤。
第二十六名青海。
年度人均吃肉:594斤。
第二十五名西藏。
年度人均吃肉:606斤。
第二十四名新疆。
年度人均吃肉:616斤。
“以上數據便是整個西北地區,所有省份的吃肉數據。
不知為何,西北民眾的吃肉數據非常的低下,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劉斌點開評論區,上麵有觀眾留下來的評論:
「華北地區的同誌們為什麼不喜歡吃肉呢?是不喜歡嗎?(狗頭)」
「我還以為新疆、西藏能夠天天吃到烤全羊烤羊肉呢,沒想到他們的使用量居然是倒數的。」
「刻板印象了,新疆、西藏平日裡吃的夥食大部分都是囊和各種奶製品,牛羊對於藏族人民來說是的家產,不可能隨意宰殺的。」
「我在陝西的農村待過兩個月,不得不說,他們的夥食是真的很省。一日三餐吃的最多的就是西紅柿、土豆、麵,各種麵粉做成的麵食基本上都是夾土豆、夾饅頭、夾饃、夾青椒、夾小蔥,肉夾饃雖然也經常吃,但還是夾蔬菜比較多,不像我們南方,每天都想著法子去買菜。」
「山西省也是啊,平時吃的飯都是刀削麵,油潑麵,克洛麵,方便麵,貓耳朵等等麵食,很少有一盤盤的菜出現在餐桌上,就連大年三十吃的都是餃子。」
「你們是真沒吃的了嗎?怎麼連方便麵都有啊?」
「所以雲飛兄說的很對,山西菜上不得台麵,但是一上台麵就全是麵。」
「西北地區氣候乾旱,中國耐旱的糧食雖多,但都沒有小麥好吃,糧食吃的都是麵食,很正常。」
「那我算是明白為什麼山西人民每到中午都有午睡的習慣了,暈碳。」
「山西菜雖然不入流,但是山西布政司是真一流啊。」
「對對對,隻有山西才能夠出這麼優良的品種~」
天幕下,古代觀眾目不轉睛的盯著上麵的內容。
因為評論區裡有人在討論的同時,還時不時的曬出了一兩張山西麵食的照片。
饞的古人口水直流,肚子呱呱直叫。
他們紛紛都不得不陷入一個震驚的事實,後世的百姓不但能夠天天吃到肉食,甚至頓頓都是精細白麵!
看著那一根根油亮滑嫩的寬麵,所有人都是一臉羨慕之色,多少人種了一輩子的地,卻從來沒有真正吃上過一口真正流油爽口的麵食!
難道說後世人人都是地主老爺嗎?
漢朝。
宮殿內,漢文帝望著天幕,踉蹌的往前走了兩步。
情緒激動。
原本他還大膽的猜測了一下後世百姓的食肉數量會有多高。
沒想到結果竟然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後世百姓的生活竟然過得如此之好!
雖然大家吃的都是麵食,但是每天的樣式都是層出不窮,吃到的肉食數量更是每年幾十斤,這都快趕上他這個皇帝能吃到的量了!
除了麵食和肉,還有好多他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食物。
西紅柿、土豆、青椒、玉米等等。
“後世百姓的生活竟能過得如此富裕,這才是真正的盛世啊。”
“而這麼高的食肉量竟然還是所有省份中排名倒數的……那其他的省份呢?他們能吃到的肉食又該是多少?”
漢文帝好奇著。
……
秦朝。
看著天幕上各種被後人擺出來的吃食。
陝西出身秦始皇忍不住想到了平日裡自己的吃食。
他作為皇帝,每日食譜可謂是五花八門。
豬狗牛羊,水陸八珍。
從不缺少肉食。
隻要他願意,天天都可以吃上肉。
一年五、六十斤肉的數目肯定能輕鬆超過。
但對於秦國境內的百姓食肉情況,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詢問起從平民出身的李斯:
“李斯,你可知道我大秦境內的百姓生活狀況如何?”
“日食肉幾兩?”
李斯原本還沉浸在天幕上帶來的震驚消息中。
被秦始皇這麼一喊,立即回過神來。
回答道:
“回陛下,自商鞅變法,頒布墾草令鼓勵開荒以來,我大秦良田數量已翻數倍,多種植粟、黍、麥等作物煮成粥喝,百姓一日兩餐不但得以溫飽,甚至有多餘的餘糧可以用來釀酒。”
“但食肉……食肉者極少。”
“彆說一日,很多百姓可能一個月都不一定能吃上一次肉,多是在逢年過節時才能吃到一些雞、狗之肉。”
嬴政:“……”
得到答案的秦始皇一陣沉默。
平民百姓吃肉的數量不但極少,甚至吃食的味道、種類也少的可憐。
糧食種出來之後都沒有多餘的功夫給它們加工成更好吃的食物,隻能簡單的熬成粥喝。
……
宋朝。
“我……沒看錯吧?河南省的人均食肉量能有五六十斤?”
趙禎目瞪口呆的看著天上光幕擺出來的數據。
他是宋仁宗趙禎。
宋朝的第4位皇帝,大宋巔峰的開創者。
自從他繼位以來,大宋在他的經營下經濟發展迅速,文化昌盛,百姓富庶,gd總量占比全世界60以上!(11世紀的)
縱觀前朝,就算是漢文帝、唐玄宗時期也比不上自己,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說不定能超過開元盛世!
如果不是因為大宋的版圖有些太小的話,如今的宋朝絕對能算得上是曆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大盛世!
而這樣的一個盛世,宋仁宗都沒能做到讓所有的百姓過上吃肉食自由的生活,後世朝代的皇帝卻做到了!?
這樣的人,可為千古一帝!!!
好想跟他取經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