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繼續播放著。
天幕上緩緩出現了畫麵,那是一個身穿黑色龍袍,身材魁梧,威武霸氣的身影。
隨著他的出現。
天幕的旁白聲也隨之響起:
【一龍。】
【即祖龍秦始皇,秦始皇曾說:“祖龍者,人之先也。”】
【南宋宋裴駰《史記集解》引蘇林曰:祖,始也;龍,人君像,謂始皇也。】
【他,生於公元前259年,秦莊襄王之子。】
【13歲登基,秉承天命,繼承六世先祖之偉業。】
【在位十年間連滅六國,六合一統,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為後世2000年大一統的思想奠定了基礎。】
字幕旁白在播放到這裡的時候,視頻中插入了一個個畫麵剪輯。
【“秦王嬴政,你忘記了秦國曆代先君一統天下的大願了嗎!”
“一刻也不敢忘啊!”
“一個字竟有十幾種寫法,又或不相認,極為不便!”
“寡人就是要將這些雜七雜八的文字通通廢掉,隻留一種!”
“豈不痛快?”
“六國算什麼!寡人要率大秦的鐵騎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文人儒士以筆論政,以口治國,那些人從未站在朕的高度,如何理解朕眼中的風景!”
“六合一統,萬世永昌!”
“三皇五帝,比朕如何!!!”】
「秦一統天下的理想多麼偉大呀,要是我能穿越把一份現代地圖獻給始皇帝就好了,都不知道他能把大秦的版圖打到哪。」
「看到地圖,始皇帝指著版圖說:“額滴,額滴,都是額滴!」
「秦大一統的思想為後世2000年奠定了基礎,無論國家分裂成什麼這樣,到最後都會被人統一。」
「竟然能橫掃六國統一華夏,哈基政,你這家夥很強嘛。」
「雖然秦始皇的功績斐然,但關於他是個暴君的事情,也是個不可爭議的事實。」
「赳赳老秦,喜迎沛公。」
「你這麼在意這個評分乾嘛?他會把人的努力給異化掉的,知道什麼叫異化跟具體化嗎?
我打個比方,一個朝代奮四世累積,奮六世累積也好,我皇帝負責統一國家,老百姓負責打基礎。
然後到了盛世一結算,哎呀!!!
——我皇帝得了v!!!
一看這幫子老百姓整天不是種地就是在家生娃。
最後還不是要靠我皇帝完成盛世?
躺贏狗!
你老百姓都是——躺贏狗!!!
你們對盛世的貢獻是30。
我皇帝開疆擴土、休養生息、政治改革、發展經濟、促進文化繁榮……130carry局,能這樣算嗎?
啊?
你告訴我皇帝是不是躺贏狗啊?
那不是看你具體做了什麼嗎?
你告訴我老百姓有沒有交稅?
打仗時有沒有出人!
徭役時有沒有三丁征一!
回答我!!!」
……
當第1位千古一帝的名字出現在天幕上,看到後人對他的評價聲時。
無數時空的古人都陷入了震驚之中。
因為在多數古人的眼裡。
秦始皇就是一個活脫脫的暴君。
苛政暴稅。
強征徭役。
律法嚴苛。
遭到了無數平民百姓的辱罵。
特彆是秦朝時期的六國百姓。
他們無法理解,這樣的皇帝有什麼資格被評價為千古一帝?
“呸!秦始皇毀了我們的國家,滅了我們的文字,殺了我們的族人,甚至他對秦人都絲毫不手下留情,強製的徭役賦稅都不知道害苦了多少百姓!”
“這樣的皇帝也配當千古一帝?”
“有這種言論的人就應該讓他去修一下長城!看他還覺不覺得秦始皇好!”
“該死的嬴政!該死的秦人,我詛咒你們都不得好死!”
六國百姓咒罵聲不斷。
而此時蹲在角落看著的劉季卻與這些謾罵的百姓截然不同。
他對於始皇帝的所作所為其實是認同的。
畢竟中原境內物資豐富,溫暖適宜。
倘若沒有長城在外阻擋蠻夷侵擾,這些人哪有機會站在這裡去罵人家?
劉季看著光幕上那身穿黑色帝王袍的身影。
想到當年,秦始皇巡遊經過沛縣之時的風光無限。
忍不住感慨一聲:
“千古一帝!大丈夫當如是耳!”
……
大秦,麒麟殿。
此時的嬴政目光神采奕奕。
秦在連滅六國,統一華夏之後就大興土木,加重徭役賦稅修建長城。
導致秦朝境內的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人人都罵他是暴君。
這些話雖然沒人在他耳邊說,可嬴政卻是清楚的很。
你問他後悔嗎?
當然不後悔!
因為他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須做的,即使背負了一生的罵名,嬴政也要選擇去做!
無論是統一華夏還是修築長城,都是為了後世的安穩。
這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業!
如果自己不去做。
總有一天,
後人也會去做!
那還不如讓這個時間推早一些!
而現在,有了後人的肯定後。
嬴政先前對於暴君罵名的煩惱一掃而空,大笑不止。
“當今六國餘孽皆罵朕昏庸殘暴,那都是因為那些人從未站在朕的高度,又怎敢批判朕的功績!”
“如今有後人為朕證明!”
“我看誰人還敢辱朕之名!哈哈哈!”
爽朗的笑聲響徹了整個麒麟殿。
引得台下大臣恭賀連連,齊聲高呼:
“陛下威震四海!大秦千秋萬代!萬世永昌!”
就在所有人都在為嬴政狂熱歡呼時。
下一位千古一帝的視頻剪輯也放了出來……
……
唐朝。
原本憂心忡忡的李世民看著天幕,發現並不是懲罰自己的天罰,而是對後世千古一帝的評價後。
忐忑不安的內心緩和了下來。
看到天幕對秦始皇的評價竟然如此之高。
內心之中有些震驚。
“始皇一生,暴政無數,竟也能在曆史上獲得如此之高的評價?”
“那朕如若也能像始皇帝那般,創下一份豐功偉績。”
“是不是也能讓天下百姓,甚至後世消除朕殺兄囚父的汙點呢?”
李世民的聲音並沒有刻意掩蓋。
顯然是說給在場眾臣聽的。
所有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站出來當這個出頭鳥。
最終,這個任務還是輪給了李世民的大舅子。
長孫無忌。
“陛下,正如後人所說,隻要有功績在身,天下之人的所言所論其實您都不必太過計較。”
“無論他們說了什麼。”
“大唐的天下大半也都是您所打下來的,這是不爭的事實。”
“比之當年的大秦國土還要廣闊。”
“何況您在任三年期間還安定天下,善待民生,厲行節儉,完善科舉製度,促進了經濟繁榮,在臣看來您的功績足以比肩始皇,其行更有文帝之風。”
“這視頻既然是來源於後世,那麼我想曆史的記載非但不會對你有所苛責,反而應當是讚揚有加;後人也不是一些不明事理之輩,他們並不會因為您當年的一些小過錯而對您的千秋功業有所貶低!”
聽完。
李世民有些感激的看了一眼長孫無忌。
他的一句“有文帝之風”,可謂是說到李世民的心坎裡去了。
漢文帝是李世民的偶像。
自他登基以來,他就在效仿漢文帝厲行節儉,注重民生。
如今得到長孫無忌的誇讚,心中的抑鬱擔憂消去了幾分。
隻要不讓他背負千古罵名。
就算這天幕之上所說的千古一帝中沒有自己。
他也能安然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