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女兒紅(1 / 1)

推荐阅读:

夕陽西下,火燒的雲霞把院子都映成了蜜糖色。

杜鵑端著最後一盤苜蓿炒雞蛋上桌。

林母剛洗完澡,吹乾頭發,藍布衫上還沾著水珠,伸手就想去接盤子,“杜鵑你歇著,媽來——”

“媽您坐!”林子淮眼疾手快給人攔住。

林父回屋搗鼓了大半天,最後抱出兩小壇酒,“這可是女兒紅,在我們那有個習俗,生女兒當年就會把酒埋在桂花樹下,等女兒結婚的時候才會拿出來。”

楚明舟把林父林母讓到了上座,自己在林父身邊坐下,今晚他得陪酒了。

林父擰開酒壇封口時,桂花與黃酒的甜香瞬間飄散出來,壇口的油紙被歲月浸成琥珀色,被倒出來的酒液在搪瓷杯裡泛著暖光。

“本來該在安安出嫁時喝,沒想到緣分巧妙,她還嫁得這麼遠”

楚明舟雙手接過杯子,“現在喝也一樣,都是好日子。”

“是,明舟說得對!爸敬你一杯,希望你跟我們安安長長久久,夫妻和睦,白頭偕老。”

林父舉起酒杯,大大喝了一口。

楚明舟卻很實誠,直接一飲而儘。

黃酒順著喉嚨滑下,帶著桂花的清甜和歲月的醇厚。

林父見他一杯見底了,愣了愣!

這孩子……

林父隻得再給他倒,這次就倒很少了。

第二杯,林父轉向林子淮夫婦,“第二杯祝你們小日子紅紅火火,凡事有商有量,共同成長,攜手共進。”

杜鵑捧著酒杯的手有些發抖,林子淮深深看了她一眼,肯定地點點頭。

“謝謝爸。”

楚明蘭忙給眾人都打了碗鴿子湯,生怕他們還沒吃飯就喝酒,把胃給喝不舒服了。

“小蘭真懂事。”林母笑著誇了楚明蘭一句。

“來,吃飯吃飯。”

林母給林安安和楚明宇都夾了排骨,“小宇多吃點,以後跟你哥一樣長個子。”

小家夥嘴裡塞得滿滿當當,含糊不清地說:“嬸嬸你放心,我以後可不僅個子高,我還俊,還聰明!”

“哈哈哈哈哈哈……”

團子蹲在桌下,尾巴有節奏地掃著地麵,眼巴巴期盼著丟下的骨頭。

今天的桌子真是被坐滿了。

一大家子這麼齊整的聚在一起,林安安感覺自己心都是滿的。

月光漫過屋頂時,酒壇見了底。

林父有些喝多了,那真性情是流露無疑,他靠在椅背上唱起蘇城的小調。

你還真彆說,林父一把年紀了,嗓音卻相當好,聲線裡還夾著這少年人沒有的成熟低沉。

一聽就曉得林家姐弟為啥嗓子都那麼好了。

吳儂軟語可不僅形容女人。

古話說:杭城的美女,蘇城的郎。

從古至今,蘇城都愛出美男子,隻是眼下的時代不流行而已。

可話說回來,誰人不愛美好的事物?

林子淮用筷子敲著碗沿伴奏,林母打著拍子,這一家子彆提多和諧了。

酒過三巡,林父林母被送回了屋裡。

林子淮喝了個大醉,最後還是楚明舟背著他回的筒子樓。

次日一早。

林安安被院子裡的響聲吵醒。

林母一大早就出門了,說自己要去買東西,順道把楚明蘭送學校去了。

林父也是個閒不住的,滿眼都是活計。也不曉得他去哪裡拉了一車柴火回來,在北院一角劈柴,堆了小半麵牆那麼多。

“爸,你怎麼還劈柴呢?軍區後勤每周都送柴火,您快歇著吧。”

“啊?你們還有這待遇呢?沒事,我看柴火不多了,明舟平日裡忙,小宇也還小,我這都順手的事。”

林父又指了指自己挑出來的好木材,“我還打算給小娃娃做個搖籃,到時候你帶娃也省事些。”

林安安扶著腰,伸手摸了摸肚子,臉上掛著感激的笑意,“好,那我替寶寶謝謝外公。”

聽到這聲外公,林父就樂壞了,還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腦袋。

林安安去洗手間洗漱,洗完漱就到廚房找早餐吃。

“對了,安安。”林父到林安安身邊坐下,從衣兜裡掏出封委托信,“我這趟可不止是來看你,還得采購西北的作物種子,以沙棘、枸杞、紅棗為主。”

信紙邊緣磨得發毛,上麵蓋著七八個紅章。

林安安接過信紙細看,看完又在林父的示意下反了過來。

看見背麵用鉛筆寫著“荒山改良計劃”,字跡是父親特有的硬朗風格。

“你媽回去的時候就把荒山的事說了,我這邊提交的審批也都過了,等回去後”

聽林父細細說完計劃,林安安心下一琢磨,覺得非常可行!

自家老爹這舉一反三的能力太強了,而且西北的作物在荒山上種,的確是好想法。

“爸,采購種子不是大問題,我們軍區農場就有很上等的作物種子,等空了我讓明舟帶您去試驗田看看。”

“軍區農場的?能行嗎?”

“怎麼不行了?我們軍區農場也是向外合作的,隻是挑選嚴謹而已。再說,農場的同誌們乾活,也是要有收入的。”

“那也是。”

午飯時,林安安就把這事說了。

楚明舟直接就應了,“可以,下午我帶爸去農場轉轉。”

“下午你團裡沒事嗎?”

“嗯,早上都忙完了,團裡還有政委盯著,不打緊。”

林安安三天後就要去住院了,她也想跟著去看看,結果被全家阻止了。

下午時分。

林父林母就跟著楚明舟出門了。

林安安在軍區農場的名聲可大了,得知來的是她父母,大夥都客氣得不行。

林父雖然跟田地打了一輩子交道,自己大小也算半個小小領導,可也沒見過眼前這陣仗……

隨便拎出來個講解的,都是連級、副營級乾部。

林父蹲下身捏碎土塊,放鼻尖聞了聞,“這土跟我們蘇城的黏壤不一樣,如果換我來種,就得摻些腐葉。”

“老林同誌不愧是老莊稼戶,一眼就能瞧出來。你看那片,開春時就摻了羊糞和腐葉,到時候用來培育新枸杞良種。”一位培育員道。

林父笑著擺擺手,“每片土地都有自己的優勢,像你們這的小米就特彆好,穗子比我們蘇城的長一半呢!”

培育員遞給林父一個本子,“這是我們的育種手冊,上麵有種子介紹,其中的‘隴穀一號’就很適合江南種植。

我估算過,如果在你們那試驗成功,產量都得提高三分之一,我還算過你們那的年均降水量”

林父也忙摸出自己兜裡的本子,上麵詳細記錄了荒山土質數據,上麵寫的年均降水量和這位培育員估算的一模一樣。

林父肅然起敬,“同誌們辛苦了,論專業這塊,真沒人能比得上你們這群為國家、為土地奉獻一生的好同誌!”

“老林同誌可彆這麼說,你們願意奉獻力量開墾荒山,那是為祖國做建設,是無私奉獻精神,你們才是高覺悟的好同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