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晚明海梟 > 第335章 分贓談判

第335章 分贓談判(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林海見阮福源有些難堪,於是又往回找補了一點:“當然,象兵的衝擊力那是絕對沒得說的,用得好的話,那就是一錘定音的殺招。金河國有許多生番,他們沒有火器,象兵正好是其克星,林某認為蔽國也有必要組建一支小規模的象軍……”

說到這,他話鋒一轉:“不過,林某之所以想從貴國多進口一些大象,主要還是為了用來運輸木材。金河國水師的主力戰船都是載炮數十門的夾板大船,一艘戰艦就要用掉幾百乃至上千棵大樹,要運送這些大木頗為不易,大象最適合用來乾這事。”

林海這話雖是為了向阮福源示威,但卻並非說謊。大象運木在幾百年後的柬埔寨仍很常見,尤其在道路崎嶇時幾乎是唯一的選擇,無論在金河國還是榆林港這都是非常有用的,畢竟公司需要大量的木材用來造船和燒炭。

阮福源不想看林海裝逼,但想起去年阮思齊使團帶回的金河國水師情報,一時之間也不知說些什麼好。

隻聽林海接著又道:“金河國願意用輕型野戰炮來交換大象,國主這次的回禮有些太厚了,100門小炮蔽國的火器局一個月就能造好,哪裡能值得了十頭大象?今後貴我兩國還是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則來開展貿易為好。”

阮思齊使團去年還被安排參觀了火器局,阮福源知道林海所言非虛,他很想說點什麼找回場子,但又怕攪黃了這樁生意,最後隻能是點頭道:“國相之言,甚合老夫之意。”

“除了火器之外,金河還有許多礦產,鐵、銅、鉛、硝石、硫磺應有儘有……”林海前麵說的都是實情,此時卻開始吹牛逼了,不過這些玩意就算金河本地不出產,他也都有穩定的批量進口渠道。

這話再一次精準地擊中了阮福源的要害,安南本是東南亞國家裡礦產最全的,尤其金屬礦幾乎什麼都不缺。唯獨可惜的是,這些礦產全在鄭主的控製區,順化、廣南地區完全是一片空白。

正因如此,廣南每年都需要從海外進口大量的礦產。尤其林海說的這些都是重要的軍需物資,廣南軍隊相對鄭主的優勢主要在火器,鐵、銅、鉛、硝、黃隻要有一樣不足就會要命,而且廣南的主要貨幣還是從海外進口的銅錢……

這就是為何阮主如此重視水師和海外貿易的原因,阮福源會親自接見重要的外商,決定貿易許可的發放以及稅收減免等事項,這在中南半島各國的君主中可不多見。

第(1/3)頁

第(2/3)頁

在會安的海外貿易規則中,阮主實行的是半專買製度,外國商船需要先向廣南艚司開報船貨,等到阮主買完需要的商品後才允許官員購買,最後才是商人。在這種製度下,軍需物資基本就是由阮主專買。

見阮福源有些意動,林海趁機提出自己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與貴國開展貿易,女王想在沱囊海門設立一個商館。貴國若有需要,也可在金河設立商館,不知國主意下如何?”

但阮福源卻並未一口答應下來,隻是含糊地應了一聲:“此事且容再議罷。國相可能有所不知,老夫年紀大了,已於前年退隱林泉,廣南的尋常政務如今都是由舍弟裁決,隻有軍機大事老夫才會親自過問。”

阮福源這話倒也不全是撒謊,他已是六十六歲高齡的老人了。早在兩年前與鄭主公開決裂時,他便已宣布退隱,並授予不惑之年的幼弟阮福溪總鎮之職,並晉升祥郡公,負責日常政務的處理。

這次林海代表金河國出使,阮福源為了表示重視才親自出麵,不想後者卻當麵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雙方的需求關係擺在這:

金河可以給廣南提供至關重要的武器和戰略軍資,而廣南的主力出口商品卻是胡椒、蘇木、絲綢和蔗糖,此外還有犀角、象牙、沉香和燕窩等數量稀少的奢侈品。這些對金河國來說都隻有經濟價值,而沒有戰略價值,何況廣南的絲綢和蔗糖在大明壓根就沒有競爭力。

阮福源當然明白林海這次出使的目的,眼見林海上來就各種下馬威,他決定接下來的談判還是由阮福溪出麵。

這也算是一種剛柔並濟的談判策略,阮福溪無權作主就隻能強硬到底,同時阮主自己沒出麵也就避免了雙方一言不合撕破臉皮,算是和林海之間有了一個緩衝。

談判在第二天就開始了,阮福溪拋出來的方案果然如阮思齊所言,想要讓林海接受洞裡薩湖西北諸府,而廣南方麵則獨占湄公河三角洲。

林海自然不會被阮福溪的巧言所迷惑,針鋒相對地拋出自己的主張,那就是雙方平分湄公河三角洲。

第(2/3)頁

第(3/3)頁

具體來說,金河國占有湄公河水係的下遊,而廣南國則占有同奈河和西貢河流域,雙方以湄公河九大出海支流最東邊的古氈河為界。

這個方案一定程度上照顧了廣南的既得利益,畢竟後世的胡誌明市就在西貢河畔,前任柬埔寨國王吉·哲塔二世已經同意了阮主向該地區移民。

阮主畢竟是柬埔寨前任國王的老丈人,政治優勢是他最大的底牌。林海隻有與之聯合才能挑起柬埔寨內亂,從而扶持奔哈·托上位,這是必不可少的政治舉措。

畢竟柬埔寨也是百萬人口的大國,而且文化底蘊十分深厚,一味用武力征服必然會陷入曠日持久的治安戰中,就像明初征安南那樣,這對現階段的會友公司來說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阮福溪當然不可能答應林海的方案,他堅決主張金河國不能染指湄公河三角洲,除此之外一切皆可談,這也是阮福源給他的底線。

雙方僵持了幾天,談判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林海知道和阮福溪談也是白談,於是再度求見阮福源,結果後者卻推說偶感風寒,稱病不出。

這時,阮思齊秘密給林海出了一個主意——見一見阮福源的軍師陶維慈。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