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晚明海梟 > 第301章 進軍!擔杆水道

第301章 進軍!擔杆水道(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一秒記住【。3。】,

會友公司此次出兵的艦隊,其艦種構成大體上和數月前的廈門之戰差不多,依然是由巡航艦、老閘船、護衛艦、通報艦組成。

不過由於李國助、米格爾、歐左吉等人的外交行動,海軍部能征用的500噸級老閘船隻剩下甘延壽號和陳湯號,僅就中大型船隻來說比上回少了一半。

好在鐵模鑄出的第一批十斤炮已經新鮮出爐,林海又從基隆、淡水的炮台上臨時調了一些之前用泥模鑄的炮,把這兩條船上的40門七斤炮全部換成了十斤炮,算是在大口徑火力方麵彌補了博望號的缺位。

護衛艦這次一共來了4艘,比上回多1艘。由於基隆的兩座船台要用於巡航艦建造,會友公司近期沒有再建造護衛艦的計劃,目前有4艘也差不多夠用了。

通報艦就不受船台限製了,而且其用途較護衛艦更加廣泛,所以淡水的船廠是開足了馬力在造。短短四個月時間,會友公司又下水了8艘通報艦,如今總數來到了20艘。

護衛艦和通報艦都是用的鍛鐵炮,火炮自然是全部配齊的。護衛艦配的是六斤炮,通報艦是四斤炮,要和巡航艦交戰那自然是不夠看,但要打李魁奇的船隊卻完全夠用。

至於加萊船,和上次一樣,這回也沒有出動。主要還是考慮到冬季的台灣海峽風高浪急,加萊船吃水太淺,帶出來怕出事。

其實要在珠江口作戰,槳帆船是相當好使的。甚至可以說,這片海域絕大多數地方都是槳帆船和舢板的天下。

珠江口又稱零丁洋,大致呈喇叭形狀,水域麵積足足有2100平方公裡,但後世的平均水深隻有5米。眼下這個年代,水深肯定要比後世大一點,但也相當有限。

這個平均水深隻比定遠號的最大吃水深度略大一點,所以在珠江口,巡航艦基本就隻能走那幾條固定的深水航道。

即使是100噸級的通報艦,由於其橫剖麵的水下線型較瘦,吃水深度也有2.5米,在水域廣大的珠江口還遠遠做不到指哪打哪。

這就是為什麼林海對許夫子說要徹底剿滅李魁奇很難,如果那廝打定主意要做縮頭烏龜的話,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好在李魁奇那廝也有不少大船,這些大船能去的地方,會友公司的艦隊就能去。所以要重創這廝的船隊,還是一個很有希望達成的目標。

這次出兵前,會友公司並沒有製定具體的作戰計劃,因為海軍部對珠江口的水文情況掌握得實在是太少了。

真正稱得上懂一點當地水文的,其實也就是石壁和鄭廷球兩人而已。但對於2100平方公裡的珠江口,就憑他們兩個所掌握的水文知識還遠遠不夠。

好在黎忠國在珠江口混了大半輩子,他手下那一千殘部裡應該有不少精通當地水文之人,把這些人的知識彙總起來,那應當足以製定出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了。

第一次作戰會議就在見到黎忠國的當天下午召開,與會的除了林海、石壁、鄭廷球、黎忠國、薑軍師五人之外,還有海軍部參謀局的幾名參謀。

這個部門是和陸軍部參謀局同步成立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海圖測繪。目前該部門的人員還很少,主要是相關人才較為匱乏。

“把珠江口的海圖掛出來!”

第(1/3)頁

第(2/3)頁

隨著林海一聲令下,兩名海軍參謀掛起了一張巨幅海圖。

隻見那海圖上清晰地畫出了珠江口水域的海岸線形狀和島群分布,包括內伶仃島、淇澳島等零丁洋內島嶼,以及外圍入口處以萬山群島為主的大大小小一百多座島嶼,這些島嶼正是造成珠江口複雜水文的原因之一。

這自然還是以那張遊戲地圖為底本的,雖然四百年後的海岸線已有了一些變化,但比這年代的海圖還是要準確得多。

黎忠國和薑軍師看到這張海圖,頓時瞳孔一縮。翁婿倆對視了一眼,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震駭之意。

海盜靠的是什麼?就是對當地水文的了如指掌。一旦官兵也能做到這一點,那他們還混個毛線?

作為珠江口資深海盜,黎忠國這輩子不知道見過多少本地的海圖,官方的有,民間的有,就連濠鏡番鬼的也有。

但他隻消打眼一看,就知道和林海拿出的這幅相比,他這輩子見過的所有珠江口海圖都隻配用兩個字來形容:垃圾!

林海笑吟吟地問道:“這是我們會友的珠江口海圖,兩位以為如何?”一秒記住【。3。】,

黎忠國脫口而出:“這……這海圖真是神了!”

  薑軍師卻忍不住問道:“林將爺這圖從何處得來?”林海沒有回答這個問題,隻是接著道:“看兩位的反應,此圖定然是可堪一用,那我們就先討論一下進軍路線罷。這是第一次會議,各位都可以暢所欲言,說錯了也沒關係。”

黎忠國和薑軍師都有些拘謹,石壁有些拿大,不肯先說。最後鄭廷球開口道:“總座,既然大家都不願先說,那不如我老鄭先說說進入珠江口的主要水道罷。”

“成,你說罷。”林海說著拿起一根細木棒,遞給鄭廷球道,“拿這個比劃,大家看得更清楚點。”

“珠江口的入口處有上百座島,看起來能走的水路很多,但實際上大船能走的其實隻有兩條路……”

鄭廷球用細木棒比劃著道:“一條是從西邊進去,大致航向是由南往北走。另一條是從東邊進去,大致航向是先由東往西走,然後再折向北邊。”

林海一邊聽一邊點頭,鄭四哥所說的這兩條水路,實際上在後世也是進入珠江口的兩條主要航道,前者名為大西水道,後者名為擔杆水道。

隻聽鄭廷球接著道:“先說西邊這條水路,好處是寬敞,壞處是礁石很多,水流也急。眼下這隆冬季節,也就劃槳船能勉強走一走,帆船是萬萬走不了的……”

大西航道可以說是進入珠江口最寬的一條水路,因為自這條航道往東,綿延不絕的島鏈將珠江口外圍變成了一座錯綜複雜的迷宮,其間再也沒有一條可以稱得上寬敞的水道了。

但也正是因為大西航道沒什麼島嶼,所以珠江的水流在這裡很急,而東邊由於有大嶼山等大島的存在,所以水流要平緩很多。

所以在風帆時代,帆船隻能在夏季借著較為強勁的南風駛入大西航道,每年除了公曆6~8月之外基本進不去。

而且大西航道的水麵上是沒有島嶼,但水下卻有很多暗礁。即使有逆風性能極其優良的帆船在冬季勉強進去了,在這裡戧風航行也無異於自殺。

第(2/3)頁

第(3/3)頁

米格爾當年就在大西航道上觸過礁,那還是在夏季順風的時候,引水員一個不慎就導致了船毀人亡。

眼下正是隆冬季節,林海的艦隊又是清一色的帆船。不用說,珠江口最大的這扇門此時是關得嚴嚴實實。

說完大西航道,鄭廷球接著又說擔杆水道:“再說東邊這條水路,這條路前半程是在萬山群島中間,從東往西走,基本上是橫風或者側順風。過了外伶仃島之後,咱們需要折向西北,從索罟群島和蜘洲列島中間穿過去……”

鄭廷球所說的這條水路,其實和後世的擔杆水道還略有區彆,前半程是一樣的,但過了外伶仃島之後的後半程卻不一樣。

原因就在於擔杆水道的後半程有一塊大礁石,名為四尺岩礁,這塊礁石對操控不便的帆船來說太過危險。即使在後世,船舶的操縱性能已有大幅提升,為了航行安全,四尺岩礁最後也是被炸掉了。

至於鄭廷球所說的那後半程,其實在後世叫大濠水道。

大濠水道的重要性在後世不如擔杆水道的後半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無論是航道寬度還是水深都不占優勢,另外這裡的水流其實也還是比較急的。

所以如果要為鄭廷球所說的這條東邊水路命名的話,大概可以命名為“擔杆——大濠水道”,這條水道相當於是在群島中航行,隻有對當地水文極為熟稔的夥長才能完成導航。

葡萄牙人自始至終都沒能掌握這條航道,所以他們每年隻有夏季三個月才能進入珠江口,其他季節都隻能乾瞪眼!

有時候他們也會誤入到萬山群島中,這時他們就隻能停船等待救援。由此也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引水生意,從業者主要是疍民,服務對象則是葡、荷、英等西洋鬼子,明清兩代綿延數百年不絕。

“擔杆——大濠水道”的好處有很多,最大的優勢是其大致呈東西走向,無論什麼季節都可以自由進出。

其次,這條水道幾乎沒什麼暗礁,水深也足夠所有船隻航行。即使偶爾風向不利,需要戧風航行,大體上也還是能保證安全的。

隻可惜,“擔杆——大濠水道”如果作為風帆時代的進軍通道,那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太窄了!

說它窄,其實倒也沒有那麼窄,一支大艦隊正常航行完全是沒問題的。但如果對麵用縱火船防禦,那幾乎就是一道天塹了。

尤其是大濠水道那一段,本身在冬季就要貼風航行,水流又比較急。如果李魁奇在這裡布下火船陣,那海軍部的艦隊隻怕是有去無回!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