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魏閹十大罪
李實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站在身邊的單思南,沒有說話,看來昨日在山中確實是被他整怕了。
林海這才反應過來他不準這老太監多嘴,登時有些好笑:“老子準許你開口說話了。”
“多謝好漢爺!”李實忙不迭地跪下磕頭,他如今已被徹底整得沒脾氣了,再不見那狗仗人勢的嘴臉。
“先把規矩說好,銀子讓你侄子去拿,我會派船送你侄子回去,銀子交給我的人就行,我收到後自會放了你。”
李勇聽到這話後大喜過望,林海於是又對他道:“不要想著玩花招,但凡有人跟蹤我的船,你叔就死定了。”
李勇連連點頭稱是,李實在一旁叮囑他侄子道:“一切照好漢爺說的辦。你做了多少招人恨的事你清楚,要是咱家死了,你想想會是什麼下場。”
叮囑完侄兒之後,李實又對林海道:“好漢爺要多少銀子,隻管開口,咱家無有不允。”
林海看這老太監如此上道,也不跟他廢話了,直接劃下道來:“多的我也不要,就一百萬兩,三日之內我要看到銀子。”
李實聞言大驚:“好漢爺是說一百萬兩?咱家沒有這麼多銀子啊!”
李實的眼罩被取了下來,淡淡的月色之下,他的眼前是一塊墓碑,上麵寫著四個大字――五人之墓。
林海派了一條小沙船,由馮一刀等參與昨日行動的心腹押著李勇回杭州而去,他自己則上了老閘船,直奔泗礁山水寨。
林海從懷裡掏出官印來,掛在李實的脖子上:“你這老狗,如今可識得爺爺否?”
三天之後,馮一刀等人帶著五十萬兩銀子回來,林海又帶著李實,乘沙船溯長江而上。
“若是奴婢親自出麵籌措,一個月內就是三百萬兩也沒問題。但如今隻能讓奴婢這不成器的侄兒出麵,最多再籌六七十萬……”李實不敢說得太少,但也不敢說得太多,因為他心裡確實是沒底。
李實被關押在暗無天日的底艙之中,不知身在何處,隱約記得吃了六七頓飯後,他被戴上眼罩押了出來,接著又被人背著不知走了多少路。
“看來你給他的顏色還不夠!”林海絲毫不理會這老太監,直接對單思南說道。
林海仍是虎著個臉,隻對單思南使了個眼色,後者立馬將李實從地獄中解脫出來。
林海勃然變色道:“堂堂蘇杭織造太監,一百萬兩都拿不出來,我看你這老狗是要錢不要命……”
林海麵不改色,李實忍著劇痛迭聲大叫:“好漢爺容稟,好漢爺容稟,奴婢話還沒說完哪……”
“不行,老子說的是三日之內就要見到銀子。你要緩一個月也不是不行,老子是講道理的,就看你要給老子多少利錢了。”
“好漢爺,奴婢的現銀著實是沒有那麼多,不過五十萬兩還是能馬上拿出來的。若要一百萬兩,還需花些時日籌措,請好漢爺容我一個月……”李實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臉上仍是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
“那就這樣,三日之內我要先看到那五十萬兩,看不到的話你就等著去見閻王。一個月後,我要再看到另外七十萬兩,到那時,你就可以繼續回去當你的蘇杭織造了……”
他是真不信李實拿不出一百萬兩銀子來,畢竟天啟皇帝每年的袍服織造費用就有一百多萬兩,蘇杭在大明經濟中的地位又堪比後世滬深,你作為蘇杭織造太監連一百萬兩都拿不出來?
五月初三戌時,蘇州城西的虎丘,四野萬籟俱寂,一彎新月初上。
這就是蘇州民變中挺身而出的顏佩韋、楊念如、沈揚、馬傑、周文元五位義士之墓,李實一見之下頓時就被驚得魂飛魄散,渾身顫抖地看向林海:“你究竟是何人?”
單思南二話不說,又在李實身上掏摸了一把,這老太監頓時就麵容扭曲,渾身汗如雨下地哭爹喊娘……
這世上盼著他活的人當然有,但盼著他死的人卻更多。這些人是不會積極主動出錢的,肯定會百般推諉或象征性出點銀子,隻有像吳孟仁那樣離了他就會被反攻倒算的才會心甘情願地慷慨解囊。
這番話出口之後,林海總算是相信了,這老太監既然願意多當一個月人質,看來是真沒招了。太監是刑餘之人,又沒有兒孫,留那麼多銀子乾嘛,還不如送到廟裡去求來生福報。
“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名,大明定海衛舟山中中所千戶林海是也!”
“好漢爺饒命哪!奴婢倉促間是真拿不出來這麼銀子啊……”李實見林海變色,當即就插燭也似的磕起頭來,臉上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連自稱都從咱家變成奴婢了。
“你是舟山千戶?你為何要害我?”李實驚駭莫名地問道,這廝向林海勒索了五萬兩銀子,竟一時還沒想起他的名字來。
林海也不跟他廢話了,直接一聲令下:“動手!”
馮一刀等人往李實嘴裡塞了一團破布,接著又在地上打下一根木樁,把這老太監雙手反剪綁在木樁上,在五人之墓前跪著。
接著,李實又被眼罩蒙住了眼睛,背後被插上兩塊木牌,一塊上麵寫著“為虎作倀”,一塊上麵寫著“殘害忠良”。
再然後,一張大幅宣紙被貼在了墓碑之上,上麵赫然是一篇聲討魏忠賢的雄文,底下還蓋有林海的官印和私章。
這篇雄文是早就準備好的,全文由林海親自擬就,由魏忠賢昔日的親信王敏政潤色和書寫。文章開篇就曆數了魏忠賢的種種不法,一共總結出十條大罪,這其實是抄襲的半年後嘉興貢生錢嘉彈劾魏閹的奏疏。
做完這一切後,林海等人迅速撤離,此時離天亮還有五個時辰,小沙船帆槳並用可以前行將近二百裡。這足以讓他們經西塘河、婁江、瀏河放洋,由太倉州劉家港進入長江口。
這劉家港就是元代和明初海上漕運的始發港,也是鄭和曆次下西洋的起錨地,在兩百年前曾有“天下第一碼頭”的美譽。
時至今日,此港早已因淤泥沉積而衰落,但要走個幾十噸的小沙船還是沒問題的,而且此處的長江口寬達八十裡,到了這裡林海就算是龍入大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