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是沛縣人,早年以殺狗為生,後來曾和劉邦一起藏到了芒山和碭山一帶的山澤之間。
秦二世元年秋天,陳勝等人在蘄縣起義,等到了陳縣,陳勝便開始稱王,號稱張楚。
而各郡縣的人便大多通過殺掉本地的官員來響應陳勝的起義。
見此情景,沛縣縣令十分恐懼,打算直接率領沛縣子弟叛秦起事。
在主吏蕭何和獄掾曹參的建議下,沛縣縣令打算利用逃亡在外的人來脅持群眾聽從命令。
故而,樊噲被沛縣縣令派去召來已有近百人隊伍的劉邦。
“到了沛縣後,劉邦被推選為沛公,樊噲則被任命為舍人。”
“剛被任命為舍人,樊噲便跟隨劉邦前去進攻胡陵、方與。”
“隨後,樊噲又帶領軍隊回去駐守豐邑,並在豐邑一帶擊敗了泗水郡監的軍隊。”
“而後,樊噲又帶領軍隊向東進發,先是平定了沛縣,在薛縣的西邊擊敗泗水郡守的軍隊;”
“後又在碭縣東麵與司馬枿交戰,擊退敵軍並斬了十五個人的首級,因此也被賜與了國大夫的爵位。”
“之後,樊噲跟隨劉邦前往濮陽攻打章邯的軍隊。”
“在攻城的時候,樊噲率先登城,斬了秦兵二十三人的首級,又被賜予了公大夫的爵位。”
“此後,樊噲一路跟隨劉邦征戰,身先士卒。”
“跟隨劉邦攻城陽時,樊噲率先登城,同時還攻占了戶牖,打敗了李由的軍隊,斬了十六人的首級,被賜予上間爵位。”
“跟隨劉邦在成武圍攻東郡郡守郡尉時,樊噲再次擊退敵人,斬了十四人的首級,俘虜了十一人,被賜予了五大夫的爵位。”
“而後,樊噲跟隨劉邦襲擊秦軍,先後打敗了河間郡守、秦朝將領趙賁及楊熊的軍隊。”
“因擊退敵軍,斬殺並俘虜敵軍,樊噲被賜予他卿的爵位。”
“在攻打宛陵時,樊噲再次率先登城,斬了八個人的首級,俘虜四十四人,劉邦便賜予他賢成君的封號。”
“隨從劉邦去攻長社和轘轅時,樊噲封鎖黃河渡口,先向東進軍,在屍鄉攻打秦軍;”
“後又向南進軍,在韜邑攻打秦軍。”
“在陽城打敗了南陽郡守呂齮後,樊噲又向東攻打宛城。”
“後因在酈縣擊退敵人,樊噲獲得了頗多的封賞。”
“漢元年十月,劉邦的軍隊先於各路諸侯到達霸上。”
“到達霸上時,樊噲斬殺了都尉,斬了十人的首級,俘虜了一百四十六人,降服敵兵二千九百人。”
“而後,秦王子嬰在軹道旁投降,劉邦便將秦王交給了官吏,自己率軍向西前往鹹陽。”
“到達鹹陽後,看著秦宮數以千計的宮室、帳幕、狗馬、珍寶和美女,劉邦便想要留下住在宮中。”
“見此情景,樊噲便勸諫劉邦出去居住,但劉邦不肯聽從。”
“等張良再次進行勸諫後,劉邦才封閉了秦宮的貴重珍寶、財物和庫房,帶領軍隊回到了霸上。”
“漢元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軍西進,想要入關,但關門緊閉。”
“次月,項羽已然攻破函穀關,駐軍戲下。”
“因聽劉邦平定關中並打算稱王,項羽準備攻打劉邦。”
“此時,劉邦的兵力不如項羽。”
“劉邦便帶領一百多騎兵隨從,到達鴻門,通過項伯麵見項羽,表明歉意,說明沒有封鎖關口的事。”
“而後項羽便在鴻門設宴款待軍中將士。”
“酒酣之際,亞父派項莊拔劍,在席前獻舞,打算趁機刺殺劉邦,而項伯一再掩護劉邦。”
“當時隻有劉邦和張良能進入營帳就坐,樊噲則留在了營外。”
“聽說劉邦的情況緊急,樊噲立即拿著鐵盾進入營內。”
李白:軍營衛士阻止樊噲,樊噲卻徑直撞了進去,站在營帳下。
見他闖入,項羽便詢問他是何人。張良說便說明了樊噲的身份。
於是項羽便賜給樊噲一杯酒和一隻豬腿。
樊噲喝完酒,拔劍切肉,把肉全都吃光了。
於是項羽便詢問樊噲能否再喝酒,樊噲先是言明自己不能推辭喝酒一事,再借機勸諫項羽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致使天下分裂。
項羽聽後不再說話。而劉邦便乘方便之際,跟隨樊噲抄小路下山逃回了霸上的軍營。
次日,項羽便進入鹹陽,而劉邦被封為了漢王,樊噲也被封為臨武侯。
而後,樊噲又被封為了郎中,跟隨劉邦一起進入漢中。
漢元年,劉邦回軍平定三秦期間,樊噲單獨帶兵在白水以北打敗西城縣丞的軍隊,又在雍縣之南打敗雍王章邯的輕車騎兵。
而後樊噲又跟隨劉邦攻打雍縣、斄縣縣城,率先登城,在好畤攻打章平的軍隊。
攻城時樊噲再次先行登城,帶頭衝鋒陷陣,殺死縣令一人,縣丞一人,斬首十一級,俘虜二十人,升任先郎中騎將。
跟隨劉邦在壤東攻打秦軍的車騎部隊時,樊噲又擊退敵人的進攻,升任將軍。
而在進攻趙賁的軍隊時,在攻取郿,槐裡、柳中、鹹陽的戰鬥中,樊噲的功勞都是最大的。
到了櫟陽後,劉邦便把杜陵的樊鄉賜給樊噲當作食邑。
而後樊噲又跟從劉邦進攻項羽,血洗了煮棗。
在外黃,他擊敗了王武、程處所帶領的部隊。
接著樊噲又先後攻打鄒縣,魯城、瑕丘和薛縣。
樊噲回到滎陽後,劉邦便又增加了平陰二千戶作為他的食邑,讓他以將軍的身份去鎮守廣武。
次年,項羽帶兵東去,樊噲又跟隨劉邦攻打項羽,攻取了陽夏,俘虜了楚國周將軍的士卒四千人,把項羽圍困在陳縣,大敗項羽部隊。
而後樊噲便血洗了胡陵。項羽死後,劉邦被擁立為皇帝,而因樊噲堅守城池和出擊作戰有功,劉邦又給樊噲加封了食邑八百戶。
漢高祖五年十月,樊噲跟隨劉邦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並俘虜了臧荼,平定了燕地。
而後,楚王韓信在關中謀反,剛隨劉邦平定了燕地的樊噲再一次跟隨劉邦到達陳縣,逮捕了韓信,平定了楚地。
樊噲被劉邦改賜列侯的爵位,而樊噲以前的食邑便被除去,改賜食舞陽,號為舞陽侯。
之後,韓信被改封為淮陰侯,常常托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
韓信曾經拜訪過樊噲,樊噲跪拜送迎,自稱臣子,詢問韓信怎麼會來。
倆人見麵結束後,韓信卻表示羞於與樊噲為伍。
隨後,樊噲又擔任了將軍的職位,跟隨劉邦前往代地,進攻反叛的韓王信,從霍人一直打到雲中。
因此,平定叛亂後,樊噲又增加了一千五百戶食邑。
而後,樊噲又率領人馬襲擊叛臣陳豨和曼丘臣的軍隊,在襄國大戰。
“在攻取柏人縣時,樊噲率先登城,又降服平定了清河,常山兩郡的二十七個縣,搗毀了東垣縣城,並憑借這個功勞升任左丞相。”
“隨後,樊噲分彆在無終和廣昌兩地擊破了綦毋卬和尹潘的軍隊,並活捉了他們二人。”
“等到了代南,樊噲又擊破了陳豨手下的胡人將領王黃所帶領的軍隊。”
“接著,樊噲又進軍參合,攻打韓王信的軍隊,而後他所帶領的將士斬殺了韓王信。”
“最終,樊噲在橫穀大敗陳豨的胡人騎兵部隊,斬殺了將軍趙既,俘虜了代國丞相漢梁、郡守孫奮,大將軍王黃、太仆解以及將軍等十人。”
“漢高祖十二年二月,燕王盧綰起兵造反,樊噲奉命攻打盧綰,在薊縣之南擊破盧綰丞相所帶領的軍隊,平定了燕地共十八個縣,五十一個鄉邑。”
“於是劉邦又給樊噲增加食邑一千三百戶,確定了他作為舞陽侯的食邑共五千四百戶。”
“漢高祖十二年,劉邦回到了長安。”
“因受傷,劉邦病重,不願見人,便下令群臣不得覲見。”
“見狀,樊噲便帶著群臣直接闖入宮中。”
“在看到劉邦枕著一個宦官躺在塌上後,樊噲和群臣哭著向劉邦勸諫,希望劉邦能振作起來,和群臣討論國家大事,而不是隻依賴一個宦官。”
“聞言,劉邦便笑著從床上起身。”
“而後,燕王盧綰反叛,劉邦便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兵征討。”
“在樊噲啟程後,便有人詆毀樊噲,說樊噲要和呂氏結黨,等皇帝死後,樊噲便會帶兵將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等人全部誅殺。”
“劉邦聽說之後頗為氣憤,便采納了陳平的建議,召來絳侯周勃,下令讓陳平用車載著絳侯周勃去代替樊噲,並在軍中立刻把樊噲斬首。”
“陳平和周勃接受命令後,便乘著驛車前往。”
“兩人在路上商議,認為樊噲是有皇親關係的貴人,皇上隻是一時動怒,還是應當讓抓住樊噲後,讓皇上自己去殺。”
“還未到軍中,兩人便用符節召樊噲前來。”
“接受詔令後,樊噲立即將手放到背後叫人把他反綁起來,並讓絳侯周勃代他為將軍,率軍征討燕國謀反的諸縣。”
“而後,陳平用木欄囚車押送樊噲前往長安。”
“走到中途,陳平聽到劉邦駕崩消息。”
“因害怕呂後的妹妹呂須在呂後麵前說他的壞話,陳平便先行回到京城。”
“等樊噲回到長安後,呂後便赦免了他,並恢複了他原來的爵位和封地。”
“漢惠帝時期,匈奴王單於曾經寫信侮辱呂後。”
“對此,呂後頗為憤恨,便召集了眾位將領前來商討。”
“樊噲便提出自己可以帶領十萬人馬,橫掃匈奴。”
“為迎合呂後的心意,其他將領也都相繼附和。”
“隻有將軍季布強烈反對此事,認為樊噲阿諛逢迎,是想使天下動蕩不安,應當被斬首示眾。”
“聞言,眾將驚恐,攻打匈奴的事也便不了了之了。”
“漢惠帝六年,樊噲去世,諡號為武侯。”
“樊噲死後,他的兒子樊伉接替了他的侯位,而他的妻子呂須也被封為了臨光侯。”
杜甫:樊噲力氣大講義氣,在沛縣的時候,樊噲沒彆的本事,就是個屠狗賣狗肉的攤販。
他經常和劉邦混在一起,那會他就已經是劉邦團夥中最強有力的打手了,隻要劉邦召集人打架,樊噲鐵定是第一個抄著家夥趕到的人。
性格耿直的樊噲事事維護著劉邦。在押送壯丁去驪山的路上,因為逃跑了十幾個人,再加上延期,按照當時的律法他們就算到了也是要被問斬的。
於是劉邦提議讓大夥散了逃命去,這時帶隊的兵長說劉邦你這是叛亂,於是拔刀就要砍劉邦。
看到兵長這麼不懂事,敢對季哥動刀子,樊噲不同意了,他慢慢站起身來,一把屠狗刀就結束了兵長的小命。
劉邦在碭山起義後,在樊噲的淫威下,沛縣城中約有三千餘人追隨劉邦,
之後樊噲作為主力乾將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可謂勞苦功高,
而劉邦的隊伍也從三千發展到上萬人,這樣一來,劉邦成了一支不可小視的起義力量。
攻下鹹陽後,劉邦進入富麗堂皇的皇宮,沒見過世麵的他看啥都新鮮。
裡麵不僅有大量的財寶,還有嬌滴滴的美嬌娘,痞子心性的劉邦忍不住了,
他沒想到自己也能有這麼一天,於是在皇宮裡吹拉彈唱,那叫一個樂開花。
看著沉迷的劉邦,蕭何等人苦勸不住,樊噲是個急脾氣,他衝到劉邦床前,
然後直接把劉邦半拉半拽從宮中拖出,並勸劉邦率軍退於霸上。
項羽兵臨城下之後,劉邦勢單力薄知道自己打不過,
於是和張良帶著一百多隨從赴鴻門謝罪,樊噲也一起跟著去。
在鴻門宴上,樊噲出色發揮,嚼生肉、大口喝酒毫無懼色,這脾氣很對項羽胃口。
劉邦借尿遁走了,樊噲隨後出賬護送他回漢軍大營,好歹劉邦的命是保住了。
劉邦稱帝後,樊噲被封為舞陽侯,官拜左丞相,在朝中位高權重。
樊噲為人很低調,從不主動去爭功,劉邦給的他就要,劉邦不給的他一點都不會多想,
因此劉邦在打壓異姓王的時候,樊噲得以平安,而劉邦對樊噲也是放一百個心得。
可是縱然如此,劉邦臨死之前卻還是要殺樊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