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陶侃生於曹魏甘露四年,字士行,東晉鄱陽郡鄡陽縣左裡鄉陶家衝人。
陶侃家境貧寒,在尋陽縣衙擔當縣吏,鄱陽孝廉範逵曾經造訪陶侃家,陶侃的母親湛氏剪去頭發才換來美酒佳肴招待。
陶侃與範逵相談甚歡,向他表達了入仕無門的苦惱。
後來範逵向廬江太守張夔推薦陶侃,張夔征召陶侃為督郵,兼任樅陽縣令,不久後,升任為主簿。
“陶侃在廬江為主簿時,長沙太守萬嗣經過廬江,與陶侃相談之後很欣賞他,認為他的大名一定會流傳後世,並讓自己的兒子與陶侃結交為友。”
“後來,張夔舉薦陶侃為孝廉,經過洛陽時,陶侃去拜見張華,被任命為郎中。後又被伏波將軍孫秀召為舍人。”
“當時陶侃的同鄉楊晫任豫章國郎中令,他的才德被鄉中輿論一致稱揚,陶侃去拜見他,楊晫很欣賞他,與他一起去拜見江南名士中書郎顧榮,顧榮也欣賞他。”
“當時的清談領袖樂廣要會見南方的名士,武庫令黃慶推薦了陶侃,後來黃慶任吏部令史,就推舉陶侃為邵陵郡武岡縣令。”
“陶侃到任後,與邵陵太守呂嶽不和,於是棄官回家。後來又當過郡裡的小中正。”
“西晉太安二年,劉弘被任命為荊州刺史,召陶侃為南蠻長史。”
“當時新野王司馬歆治理荊州刻薄少恩,引起當地人民的怨恨。”
“五月,朝廷征召荊州壯勇去益州討伐李流,荊州民眾不願前往,而詔書催促非常急迫。”
“曾任縣吏的義陽蠻民首領張昌,在安陸市石岩山聚眾起義,荊州的流民和逃避戍役的丁壯紛紛參加。”
“朝廷先後派弓欽、靳滿討伐,均被張昌擊敗。”
“張昌進一步散布謠言朝廷將會把叛軍全部誅殺,長江、沔水一帶的人都響應張昌,朝廷再次派華宏討伐,又被張昌擊敗。”
“同年五月,新野王司馬歆被張昌擊斬,晉惠帝司馬衷下詔寧朔將軍劉弘接任司馬歆鎮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
“六月,劉弘任命南蠻長史陶侃為大都護,派他去襄陽討伐張昌。”
“陶侃據守襄陽之時,張昌集結所有部隊包圍宛縣,擊敗了前將軍趙驤的部隊,斬殺了平南將軍羊伊。”
“劉弘隻好退守梁縣,張昌乘勝進攻襄陽,始終不能攻克。”
“太安二年七月,荊州、江州、徐州、揚州、豫州五州境內的大多數郡縣都被張昌占領。”
“劉弘命令陶侃等人率軍攻擊張昌所在地竟陵郡,陶侃等屢次與張昌交戰,大敗張昌,前後斬殺數萬人。”
“張昌逃到下雋山,他的所有部眾全部投降,至此,荊州平定。”
“平定張昌之亂後,劉弘對陶侃說從前羊祜認為他可以到羊公的位置,現在他也認為陶侃會承襲自己現在的位置。”
“隨後,陶侃因軍功被封為東鄉侯,食邑一千戶。”
“太安二年,在張昌反叛中,陳敏斬殺張昌部將平定揚、徐二州立下功勞。”
“永興二年,陳敏有割據江東的意圖。”
“同年十二月,陳敏舉兵反叛,自封都督遼東軍事、大司馬、楚公等,假稱接受詔命,北上迎接晉惠帝。”
“並驅逐揚州刺史劉機等,占領吳越之地。”
“當時劉弘為江夏太守,得知陳敏反叛後,劉弘命陶侃屯駐夏口。”
杜牧:隨郡郡長扈懷提醒劉弘陶侃與陳敏是同鄉,又手握重兵,一旦有貳心,荊州就失去東門。
陶侃聽到消息後,派兒子陶洪、侄兒陶臻晉見劉弘,留作人質,劉弘任命二人為參軍讓他們回去了,說大丈夫相交不會忘記恩義。
此時,陳敏任命弟弟陳恢為荊州州長進攻武昌,劉弘提拔陶侃為前鋒督護攔截,陶侃把運糧船改建成戰艦。
大家都認為不可以,陶侃直言用國家的船隻攻擊國家的賊寇沒有什麼不可以。
陶侃與陳恢的軍隊多次交戰,數次擊破陳恢的進攻。
後又跟皮初、張光、苗光在長岐聯合擊破陳敏部將錢端。
陶侃治軍嚴厲,他將戰爭中繳獲的物質全分給士卒,自己沒有私財。
光熙元年,劉弘在荊州任上病故。
不久,陶侃因母親去世而離職服喪,服喪期滿後被任命為東海王司馬越的參軍。
江州刺史華軼上表推薦陶侃為揚武將軍,駐軍夏口,又任命其侄兒陶臻為江州參軍。
華軼與琅玡王司馬睿不和,陶臻擔心將來會禍及自身,便以生病為由回到陶侃身邊。
他對陶侃說華軼有大誌而無才能,並且和琅玡王有矛盾,災禍很快就會降臨到他身上。
陶侃大怒,將陶臻送到華軼處,陶臻卻轉而東投司馬睿。
司馬睿任命陶臻為參軍,並加授陶侃為奮威將軍,賜赤幢曲蓋軺車及鼓吹。
自此,陶侃也投到司馬睿麾下,同時與華軼斷絕了來往。
永嘉五年,永嘉之亂發生,洛陽被劉淵攻陷,晉懷帝被擄,司空荀藩推薦司馬睿做盟主,但是華軼不服從。
司馬睿於是派左將軍王敦率領甘卓、周訪、宋典、趙誘等人討伐華軼。華軼戰敗被斬。
司馬睿任命甘卓為湘州刺史,周訪為尋陽太守,又任命揚武將軍陶侃為龍驤將軍,兼任武昌太守。
陶侃在武昌時,天下饑荒,山中常有蠻賊攔截長江上的船隻搶劫。
陶侃安排部下假扮商人在商船上引誘盜賊,盜賊中計被捉。
陶侃審問後得知這些盜賊原來是西陽王司馬羕的部下,於是派兵逼司馬羕交出其餘盜賊。
司馬羕迫於壓力把自己帳下的二十人綁送出來,陶侃將他們全部斬殺,從此水陸交通安全順暢,逃亡在外的人也相繼歸來。
陶侃竭儘財力資助他們讓他們能安家定居,同時在郡東設立與夷人交易的市場,獲利頗豐。
永嘉六年,建平郡逃亡的難民首領傅密聚眾起兵,迎接巴蜀難民首領杜弢。
司馬睿派陶侃擊杜弢,命振威將軍周訪、廣武將軍趙誘受陶侃指揮。
陶侃令二將為前鋒,侄兒陶輿為左翼,向杜弢發起進攻並將其擊敗。
建興元年,荊州刺史周覬被杜弢圍困在潯水城,陶侃派部將明威將軍朱伺率軍前去救援,杜弢退守泠口。
陶侃判斷杜弢一定會偷襲武昌,於是讓朱伺從小路回武昌等候,杜弢果然攻城,陶侃命朱伺迎戰,大破杜弢,杜弢逃回長沙郡。
“周覬從潯水出發,前往豫章郡投靠征討都督王敦,王敦留下周覬。”
“陶侃派軍事參軍王貢向王敦呈捷報,王敦認為沒有陶侃會失荊州,於是上表推薦並任命陶侃為荊州刺史,駐防沔江。”
“擊敗杜弢後,陶侃又派朱伺等人消滅了江夏亂賊。”
“賊寇王衝自封為荊州刺史,占據江陵。”
“王貢回到竟陵,假傳陶侃的命令,任命兵變首領杜曾為前鋒大都督,讓他攻擊荊州兵變首領王衝,杜曾斬殺了王衝,收降了他的部下。”
“陶侃召見杜曾,杜曾未去晉見,王貢怕假傳命令的事情敗露會獲罪,就和杜曾一起反叛了,兩人聯合進攻陶侃。”
“王貢先後擊敗了陶侃的參軍鄭攀與明威將軍朱伺,陶侃準備移師退守,部將張奕認為敵兵將至時移軍對大家不利,陶侃於是按兵不動。”
“沒過多久,王貢軍到達,陶侃大敗,朱伺苦戰,陶侃才僥幸脫險。”
“張奕投奔叛軍,陶侃也因這次失敗被免去官職,王敦推薦他以平民的身份任職。”
“建興元年,陶侃再率尋陽太守周訪等人攻擊叛軍首領杜弢,擊敗杜弢。”
“陶侃部下佐史向王敦陳述陶侃的功勞以及品德,認為朝廷城防無患,陶侃功不可沒。”
“建興二年,杜弢的部將王真襲擊陶侃所在地林障,陶侃不能抵禦,逃至灄中,周訪救援陶侃,擊敗了叛軍的進攻。”
“建興三年,王敦多次派陶侃、甘卓等人討伐杜弢,杜弢的將士傷亡慘重,他向司馬睿請求投降,司馬睿不準。”
“杜弢寫信給南平太守應詹讓他顧念昔日的情誼,替他向盟主說明自己的誠心。”
“應詹把杜弢的信轉呈給司馬睿,司馬睿派南海太守王運前往接受杜弢的投降,赦免了杜弢的罪行,任命他為巴東郡監軍。”
“建興三年二月,杜弢接受朝廷任命後,仍有將領不斷地攻打他,杜弢憤怒,於是殺死王運再次反叛。”
“杜弢派部將杜弘、張彥斬殺臨川內史謝摛,接著攻陷豫章。”
“三月,周訪打敗叛軍,斬殺張彥,杜弘逃往臨賀郡。”
“陶侃奉命再度與杜弢交戰,杜弢命部將王貢率精兵直逼武昌。”
“陶侃派鄭攀及伏波將軍陶延連夜進軍巴陵,大敗王貢,王貢退回湘城。”
“此時,叛軍內部發生矛盾,杜弢疑心張奕而殺了他,叛軍軍心動搖投降的人增多。”
“當王貢再向陶侃挑戰時,陶侃借機勸說他不要跟杜弢這樣的小人胡為,並剪下頭發作為盟誓的信物,王貢遂向陶侃投降。”
“陶侃率軍攻克長沙,俘獲了杜弢部將的毛寶、高寶、梁堪後回師,杜弢逃走,在途中逝世。”
“建興三年,陶侃打敗杜弢後,乘勝進軍攻打杜曾,對杜曾有點輕視。”
“陶侃的司馬魯恬認為陶侃的部將中沒有比得上杜曾的,勸諫他不要輕視他。”
“陶侃不聽勸諫進軍把杜曾包圍在石城中,杜曾的軍隊騎兵多,偷偷打開城門用騎兵突破陶侃的兵陣,又從陶侃軍隊的背後,反攻陶侃,陶侃的軍隊戰敗,數百人投水而死。”
“打敗陶侃後杜曾將要進兵順陽,下馬對陶侃致禮,告辭而去。”
蘇軾:當時荀崧擔任都督荊州江北諸軍事,駐守宛城,杜曾帶領軍隊包圍他。
荀崧兵少糧儘,便向襄城太守石覽、南中郎將周訪求救。
周訪派其子周撫帶領三千兵士,與石覽一起救援荀崧,杜曾這才逃走。
杜曾又給荀崧寫信,請求討伐丹水縣賊寇了報效朝廷,荀崧同意了他的請求。
陶侃致信給荀崧說不能輕信杜曾,杜曾不死,荊州難寧。
荀崧因為宛城軍中兵少,想借杜曾的力量作為外援,便沒有聽從陶侃的勸阻。
杜曾果然再次反叛,帶領流亡的二千餘人包圍襄陽,連續幾天,沒有攻下而退兵。
陶侃屢立戰功,王敦非常嫉妒陶侃的功勞。
陶侃要返回江陵,準備向王敦辭行,皇甫方回和朱伺等人勸諫陶侃讓他不要前往。
陶侃堅持前去,王敦果然把陶侃留住,並把降為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並讓自己自己的堂弟王廙取代陶侃任荊州刺史。
陶侃的舊部鄭攀、蘇溫、馬俊等將領不願南下廣州,就到西邊迎來杜曾來抵製王廙。
王敦認為鄭攀這樣做是陶侃的意思,於是想要殺掉陶侃,因忌憚陶侃的親家是周訪而作罷。
王敦設宴為陶侃餞行,但留下其子陶瞻作為參軍。
陶侃連夜向南出發,不久後到達始興郡。
當時,杜弢的餘部杜弘與溫劭占據交州,有人勸陶侃留在始興觀察形勢伺機而動,陶侃未聽勸諫,直達廣州。
杜弘派使者來詐降準備偷襲,陶侃識破了他們的計謀,布兵設陣擊敗了杜弘。
部將們請求乘勝追擊進攻溫劭,陶侃認為不需要再動兵戈,隻需一張布告就可以捉拿溫劭。
於是發布布告,溫劭因害怕逃走,追兵在始興將他抓獲,陶侃因功進封為柴桑侯,食邑增至四千戶。
太興元年,陶侃進號平南將軍。不久,又加都督交州軍事。
永昌元年,王敦在武昌起兵,以討伐奸臣劉隗的名義東攻建康。
同年三月,司馬睿身穿鎧甲,親自到郊外檢閱部隊,並下詔陶侃以本職兼領江州刺史,命他率大軍攻擊王敦。
王敦攻入建康把持朝政後恢複了陶侃的本職,同時加任散騎常侍。
當時的交州豪強新昌郡太守梁碩抗拒朝廷所派的刺史,自領交趾太守一職,同時擅自派人迎接前刺史修則之子修湛代管交州事務。
同年十月,王敦派武昌太守王諒為交州刺史,命其收斬梁碩、修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