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 第501章 沈宋沈佺期

第501章 沈宋沈佺期(1 / 1)

推荐阅读: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詞的國度,幾千年來,中國人的每一種心境,似乎都被古詩詞吟詠過。

溫柔與繾綣,家國與天下,以詩下酒,以詩會友,以詩傳情,以詩明誌。

千年後的我們,獨坐塵囂,遙想當年的風雲際會,胸中自是百轉千回。

詩詞裡表現出詩人詞家們高尚的愛國情操,飛揚著他們的淩雲壯誌。

記載著他們的悲歡離合,傳達著他們的喜怒哀樂,同時也抒發了他們對人生的思考和體驗。

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詩人的生平,闡述其詩作的意境。

用典細致、旁征博引,講述盛世唐詩背後的精采故事,展開唐朝詩人的風貌圖景。

“唐高宗上元二年,年僅十九歲的沈佺期考中進士科,以少年俊彥的姿態在大唐政壇上華麗麗地出場了。”

“宋之問也是這一年的同榜進士,兩人後來又一起做了協律郎和考功員外郎,成為禦用詩人之雙璧。”

“沈佺期與宋之問的文學與人生,從此就這樣錯雜在一道了。”

“禦用詩人往往受到正人君子的鄙薄,其實單就才華而論,要做好一名禦用詩人絕對比做好一名真正的詩人艱難許多。””

“後者隻需要對自己負責,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便好。””

“前者正如演員,每一次創作都意味著要扮演好某一種角色。””

“還要擁有察言觀色的本領,要在最恰當的時機拿出最合宜的作品,以討到皇帝的歡心為唯一目的。””

“這樣的工作,即便對於許多天生的奴才而言,也不是輕易就能勝任的。”

“無論寫詩還是做官,沈佺期和宋之問一樣都是不甘人後的角色,而禦用詩人的位置也確實給了他們一個絕佳的競技舞台。””

“唐中宗曾經舉辦過一次詩歌比賽,派當時第一才女上官婉兒擔任總裁判官。”

“傳說上官婉兒的母親在懷孕時夢見仙人降臨,將一杆秤交在她的手裡,說這杆秤可以稱量天下人的才華。”

“傳說固然無稽,但之所以這樣的傳說能夠流傳開來,自然說明了上官婉兒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地位。”

“盛況空前,大臣們紛紛寫詩應製。”

“這樣的詩歌實在難寫,現實主義風格首先是要不得的,誰也不敢在這種場合裡針砭時弊,描繪民生疾苦。”

“批判現實主義當然更要不得,浪漫主義似乎也不合適。”

“而一切顧影自憐的小情小調也分明顯得自戀過度,稍不小心還會被誤認為是在埋怨陛下使自己懷才不遇。”

“篩來選去,唯一適宜的寫作風格就是魔幻現實主義。”

“儘情地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好了,搞政治就是搞宣傳,搞宣傳就是搞魔術。”

“這當然是稍有節操的人都不願做的,至多敷衍一下罷了。”

“誰都曉得,真正不肯以敷衍的態度來應付這種競賽的,一定就是宋之問那樣的人。”

辛棄疾:佺期公又皆謅事太平公主、張易之等貴佞這一說法與史實並不相符。

李唐王朝內部所發生的一切政事和宮庭之議,猶其是在武後當政和太平公主參政的30多年中所涉所記之人愈千。

但直接提到沈佺期之處很少,隻間接說過他與宋之問同為上元進士。

同作協律郎和考功員外郎,同是當時著名宮庭詩人。

宋因太平公主事受牽連,流放途中詔斬,至於結交張易之事更是隻字未提。

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太平公主、張易之案在當時是鐵案。

如佺期公真參與其事,睿宗時是不會平反的,因為此二人也是睿宗李旦的死敵。

但沈佺期被流放灌州卻是事實。

為什麼被流放了呢?究竟是什麼原因?

於沈氏族人,猶其是佺期公的後人,不考證清楚終是遺憾。

作為佺期公之第49代孫,從公詩中也能找出一些沉冤不白的依據來。

佺期公《被彈》一詩中首先就說知人昔不易,舉非貴易失。

爾何按國章,無罪見嗬叱。

這四句說得很明白,前兩句是感歎語,大意是舉人非賢,反受其誣。

後兩句是說他是被他曾經舉薦的人彈劾和審訊的,而審訊他的人又不遵守當時法令,小人得勢,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強加於他。

接下來是說少以文作吏,手不曾開律。一旦法相持,荒忙意如漆。

意思是說初入官場時他是為皇帝做應製詩的,以專業為主,並不懂得官場上的爾虞我詐。

無端獲罪,不知所措,是一種遭到打擊後的反思。

造成佺期公真正獲罪下獄流放的原因按文字考證和分析有三條。

一是年輕、性耿、才高、寵久,遭人妒嫉。

佺期公很年輕時就中了進士,入了官場,為人耿介,不講究為官之道,愛說直話得罪人。

又因武皇時期經常跟侍皇親國戚左右做詩,鋒芒畢露,遭人妒忌。

這樣的事在今天都是屢見不鮮的,何況是在封建社會正繁榮昌盛的時期。

二是在做給事中或尚書任上犯了後官不反前官恥的禁忌,樹了對頭。

按佺期公詩中自述,他是一個性守安靜,生活謹嚴的人。

在做高官時不收門生,不結朋黨,缺少做高官的底層基礎。

對前任做錯的事不蠻不隱,該糾即糾,該翻就翻,有點一意孤行。

有一點可以看出來的,他得寵時得罪的人太多了,以至於遭到彈劾後朝中沒有一個人出來為他說話,大多數人落井下石。

三是遭受了池魚之殃,做了宮庭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值得一提的是,柬之政變、韋後乾政、武則天卒這三件大事都是發生在神龍元年。

則天武後就被迫移居洛陽上陽宮,她在長安的一批親信舊臣遭到了全麵的洗劫,佺期公也在洗劫之列。

韋氏乾政後,大肆捕殺武周人物,大罪者、證據確鑿者多遭詔斬,餘者下獄愈千之眾。

佺期公之所以未遭詔斬,是中宗下了一道聖旨對武周大臣不能濫殺,再就是因為所誣之人尚無確證。

綜上所述,一、二原因隻是表麵現象,真正下獄的原因是第三個。

那就是他所跟隨的武皇退出了曆史舞台,而且是被逼退出的。

新的權貴是不會放過舊時人物,何況韋氏又是一個報複心很強的惡毒女人。

中宗在貶房州的路上曾跟韋氏有過承諾,一旦掌權,任韋氏參政議政。

佺期公是武皇時期的寵臣,武皇對韋氏一向看不起,她倆雖然是婆媳關係。

但主要的還是政敵關係,韋氏能放過武皇時的寵臣佺期公嗎?顯然不能。

有人彈劾他有此劫,無人彈劾,他仍難逃此劫。

與佺期公同時受到牽連的家人有兩個年幼的兒子和兩個哥哥、三個弟弟。

他在獄中受儘了折磨,經常遭到獄卒用刑,獄中環境很差。

臭虱橫行,三天不能吃上一餐飯,兩個月沒有梳頭。

時值盛夏,又得了瘧疾,差一點被折磨死了。

但是因沉冤不白,意有不甘,洗冤雪恥的決心支撐著他挺過來了。

他從長安出發,經四川、湖南、雲南輾轉了一年的時間,才到達貶地驩州,他在流放之地生活了五年。

“宋之問卻偏偏遇到了對頭,沈佺期不但才華不在自己之下,操守也不比自己高尚多少。”

“上官婉兒站在樓上,居高臨下地審閱詩稿,凡是看不上眼的便直接丟向樓下,這真要算是中國曆史上最有藝術氣質的一次高空拋物了。”

“能讓見多識廣的上官婉兒看上眼的詩歌,當然少之又少,詩卷不斷從樓頭紛飛而下,宛如雪片。”

“不多時,未被拋下的便隻剩宋之問和沈佺期兩人的詩卷。”

“雖然俗話說文無第一,但隻要有了裁判,終究可以分出優劣。”

“上官婉兒斟酌了一些時候,終於果斷拋下了沈佺期的詩卷,然後總結。”

“沈、宋二人的詩歌不分伯仲,但細細品味之下,沈佺期的結語是微臣凋朽質,羞睹豫章材,文氣到此已儘。”

“而宋之問的結句是不愁明月儘,自有夜珠來,言儘而意未儘,嫋嫋尚有餘音。。”

“作為文學評論而言,上官婉兒這番話即便在今天來看也是相當公允且極有見地的。”

“詩文不儘如其人,其實以個人性情而論。”

“宋之問做事奸詐狠毒,每每不遺餘力,不留餘地。”

“所以一生大起大落,最後落得被詔令自儘的下場。”

“沈佺期卻溫和許多,雖然也和宋之問一樣貪贓受賄,為非作歹,也一樣因為政治上站錯了隊而飽受牢獄之苦。”

“但終於還是挨了過來,終於還是看到了宋之問不曾看到的那一片晚霞。”

“律體詩是到了沈佺期和宋之問的手上才正式成型的,所以即便在以因人廢文為正統觀念的古代,人們也不得不承認這兩個卑鄙小人的經典地位。”

“其實沈佺期、宋之問之所以精研詩歌的音律、對仗,其動機既不高尚,亦不高雅。”

“隻是作為禦用詩人,沒辦法在內容上出新,便隻有在形式上出新。”

“一首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詩歌,無論再怎麼寫,境界終歸低下。”

“唯一的彌補辦法就是極儘雕琢之能事,使詩歌的形式美完全壓倒內容美。”

“換句話說,要把蘿卜賣出高價,就隻能把蘿卜雕刻成花,襯以金箔,盛在精美的瓷碟裡,配上貴族氣的銀質餐具。”

“齷齪的動機,加上貨真價實的才華,終於成就了律體詩這種極儘形式美的新詩體。”

李清照:大唐詩人往事,沈佺期唐代律體詩之始。

佺期公從政後到底做了哪些事也不太清楚,結合全期公生卒年限,以及他在詩中所提到的一些隻鱗片爪的記述,隻能作個略考。

佺期公唐顯慶元年出生於河南省相州府內黃縣,上元元年中進士,時年18歲。

能18歲中進士,仕人中鳳毛麟角,其前可入神童之列,其時可謂少年得誌。

這一年12月,武則天為籠絡人心,鞏固其政治地位,向唐高宗進奏了十二件事。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詔行十二條,這十二條中的一條與佺期公有關,即提高才高位卑官吏。

所以佺期公一入仕途就直接進入了唐王朝的最高權利集團的圈子裡,他最開始的職務是協律郎與侍製。

即無事時在南省從事文書工作或研究格律,皇帝出巡或有大型活動時跟隨做一些應製詩文。

以歌時世,他對律詩的規範可能也是在做協律郎時完成的。

從他的詩作中可以查出,這類詩詞詞句華麗,格律精嚴,但沒什麼實際內容,比較空泛。

大概在30歲左右晉升為考功員外郎,屬五品或六品官之列。

在唐朝五品以上的官員是由宰相提名,皇帝詔命,考功員外郎主要從事科舉考試的一些事宜。

唐朝科考一般是三年一舉行,作為京官,非大比之年並不是很忙。

公事之餘他的主要工作仍然是侍從武皇,做詩應對。

則天皇帝的五言詩做得很好,書法也很有名氣,她的飛白為古今一絕。

所以她對才人也格外看重,全期公也是她當時看重的俊才之一。

佺期公與宋之問的五言詩在當時的宮庭應製詩人中是最上乘的。

佺期公由考功郎晉升為給事中,然後做了尚書。

給事中任上3年,尚書任上5年。

給事中在唐時是很大的官,同三品,具體負責中書省的日常政務工作。

尚書在唐時一般由正三品以上官員充任,位列九卿,完全可以用顯赫形容。

這此詩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給事中這個官職在中書省的地位與威風。

唐時像給事中這樣一類實實在在的要職隻能由皇帝信任的人或親信擔任。

武皇當政時期,佺期公的仕途的確是一帆風順的,一直活躍在最高權利集團周圍,沒有做過地方官。

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他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任職,皇帝都很重視他,有活動他是必請之人。

仕途上,他40歲以前做的是中等官吏,但很得寵。

40歲以後做的是高官,他受寵30多年,這在官場是少見的。

“在沈、宋之前,詩歌的形式相當樸拙,幾乎是五言詩的天下,其典範就是偽蘇武、李陵的作品。”

“後來七言詩漸漸興起,音律、對仗的規範也越發複雜和嚴格起來。”

“如果不是有沈佺期、宋之問對律體詩華美形式的發展與整合。”

“恐怕就讀不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儘長江滾滾來。”

“以及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儘,蠟炬成灰淚始乾這樣精美的詩句。”

“作為奠基者,沈佺期的七言律詩寫得當然不如杜甫、李商隱那般出色。”

“不過倒也能夠從中欣賞到蝴蝶剛剛破繭而出,美麗而稚嫩的模樣。”

“沈佺期最著名的七言詩,當屬《獨不見》。”

“《獨不見》是樂府舊題,題下多寫相思而不得相見的內容。”

“沈佺期所寫的,正是閨中妻子對戍守邊疆的丈夫的一片相思。”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華美的宅院裡,一位美麗的少婦正在獨自憂傷。”

“她看到燕子成雙歸來,在梁上築巢而居,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守空閨,不知還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和愛人團聚。”

“九月秋風蕭瑟,黃葉紛紛吹落,眼看著就要進入嚴冬了,而丈夫戍衛了十年的北方遼陽不知道該有多麼寒冷呢。”

“懸隔千裡,音信不通,再濃的思念也沒法兒寫信讓他知曉。”

“隻有獨守這漫漫長夜,在無眠中艱難地苦挨時間。”

“這愁緒難道隻有自己來消受嗎?看那明月照在空床的流蘇上,仿佛在寬慰著這份憂傷。”

“這樣的詩,已經是地地道道的律體了。”

“風起於青萍之末,對於盛唐以後律體詩的滾滾洪流而言。”

“這樣的一首《獨不見》,正是那一點被人忽略了的青萍之末。”

“沈佺期字雲卿,名與字交相呼應,表示其人有仙姿且有修仙之望,這是唐代道風盛行的印記。”

“然而,沈佺期終其一生,從未超凡脫俗,始終在名利場上摸爬滾打。”

文天祥:唐朝備受爭議的詩人,沈佺期十首詩,景物與情感渾然一體。

唐朝初期詩人沈佺期的詩,曆來不為人稱道。

因為其長期深入宮中,以應製詩為主,該題材詩曆來不受重視。

拋開人品和曆史問題,單純從詩歌藝術角度去品鑒,沈佺期在律詩方麵做出卓越的貢獻。

沈佺期在19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在之後三十年來裡,為官生涯一帆風順,備受武則天的賞識。

在仕途平穩期,是他詩歌創作的第一個階段,這時的詩以應製詩為主。

詩歌表現出齊梁遺風,詩風以豔麗為特色,內容以歌功頌德為多。

不過,沈佺期這一時期的應製詩相比齊梁時期,體現出大氣、精致的特質,又追求對仗,思想更加渾厚。

第一階段的創作生涯裡,除了應製詩外,還包括一些送彆詩和感物詩。

這些題材的詩思想更加充實,語言更加樸素,詩歌意境更接地氣,與追求綺麗之風的應製詩完全不同。

另外,從詩體方麵來看,沈佺期這一時期的詩從古體轉向新體。

尤其以新體詩占絕大多數,主要以五言詩為主,講究神韻和格律。

第二個階段,是沈佺期政壇最不得意的時候。

他因考功受賄被彈劾入獄,後又受到二張兄弟牽連,被貶至嶺南。

四五年的時間裡,沈佺期所創的詩,內容較為豐富,思想境界更加充實。

一改追求華麗辭藻的弊病,用真實的情感創造出另類的詩歌境界。

另外,此時詩人的內心是矛盾又脆弱的。

他常常利用身邊的物喻人,借景抒情,表達自己的心聲。

從藝術價值角度出發,此時詩歌藝術比第一階段的時候要高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貶嶺南的時候,他親眼目睹嶺南的景物。

抒發自己惆悵、思鄉、不得誌的情懷,對嶺南山水也有描述,體現出一番另類的審美意蘊。

再有,第二個創作階段,沈佺期遇赦北歸,他聞訊自然高興,在其詩歌中表達自己北歸迫切的心願。

在北歸的路途中,他又借物抒情,此時的心情沒有了沉重。

體現出一絲絲的喜悅,同時對自己的境遇與前途進行深思。

第三個階段,是回到京城後直至去世時期。

這段時間,沈佺期又回到宮廷應製詩的創作,不過此時的詩,要比第一階段的詩,藝術價值要高。

雖然其應製詩擺脫不了綺麗的詩風,但文字又體現出活潑流暢的一麵。

另外,他又追求自然美和境界美,情景交融,加之豐富的想象力,由景入情,渾然一體。

沈佺期特彆重視意象的使用,在貶謫詩中用意象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以及人生觀,此種寫作手法同樣具有影響力。

沈佺期還有一大貢獻,他是五律詩的完成者,他在詩中運用自然和恰當的聲律。

讓其詩歌具備恰如其分的韻律,對盛唐詩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