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 第495章 初唐四傑盧照鄰

第495章 初唐四傑盧照鄰(1 / 1)

推荐阅读:

武則天永昌元年,深陷絕望之中的盧照鄰收拾了自己一生寫下的文稿。

然後灑淚辭彆親友,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投入潁水自儘。

解脫了自己飽受病痛和精神折磨的苦難餘生。

“盧照鄰所在的範陽盧氏東漢以來就家世極儘顯赫,人物輩出,與皇室往來頻繁,祖上還出過一門三公主的盛況。”

“當彆人家的孩子還在上樹掏鳥窩下河摸魚蝦的時候,盧照鄰被家人送去江南學習,聽文學大儒講授《三蒼》《爾雅》以及經史書籍。”

“自小聰慧的盧昭鄰在名師的指導下,沒過幾年,自然是文彩斐然,絕對的學霸一枚。”

“20歲那年,翩翩美少年盧照鄰懷著家人的期望來到了長安。”

“憑著自身的才華,很快打入了京城的貴族圈,成為京都名人的座上賓。”

“鄧王李元裕對他很是賞識,他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七子,是當朝皇帝唐高宗李治的叔父。”

“在鄧王的提攜下,盧照鄰在鄧王府任典簽職務,相當於文秘。”

“鄧王府中藏書頗豐,盧得以在閒暇時間博覽群書,文學造詣日益精進。”

“之後幾年,盧照鄰先後跟隨鄧王出塞外、守邊疆,轉徙於壽州、襄州、兗州等地,並出使於益州、甘涼。”

“這一時期的盧照鄰人生得意,詩文上也表現的意氣風發。”

“在隨鄧王赴邊出使的戍途中,盧照鄰寫下了一係列氣勢開闊的邊塞組詩。”

“盧照鄰感恩鄧王的賞識,他在《劉生》中自比豪俠。”

“此時的盧照鄰,執正氣抱劍專征,顧恩情萬死身輕。”

“公元 665年,鄧王因病去世,盧照鄰出任益州新都尉。”

“任期滿後,盧漫遊蜀中,尋山遊水,遍覽古跡,留下了大量行旅詩及詠史詩。”

“期間他與王勃相交,同往玄武山郊遊吟詩唱和。”

“他在《詠史(其一)》中,自比季布。”

“季布曾經是項羽手下的將士,項羽兵敗而亡後,季布被劉邦懸賞緝拿。”

“由於夏侯嬰的說情,季布被劉邦赦免並拜為郎中,後為中郎將,漢文帝時官至河東郡守。”

“身在四野,卻身係朝堂,盧照鄰渴望像季布一樣被重用,一展抱負。”

“他和王勃一樣,雖少年英才,卻名大官卑,才華沒有展示的舞台,心中積鬱難抒。”

“心懷濟世天下,一心想大展抱負的盧照鄰離開了蜀地,重回長安。”

“他放開粗豪而圓潤的嗓子,唱出了不廢江河萬古流的千古名篇《長安古意》。”

蘇軾:盧照鄰史稱初唐四傑之一,最有名的詩作是《長安古意》,是幽州範陽人,自號幽憂子。

他出生於河北世家大族,自小被寄予厚望。

在彆的小孩還是掏鳥窩摸魚的年紀,家裡人已經為他遍請名師,飽讀詩書。

盧照鄰年僅18歲就中了進士,並得到了唐太宗的弟弟鄧王李元裕的青睞,讓他進府擔任文學屬官。

王府的藏書很多,盧照鄰在王府圖書館遍閱詩書,寫了不少好詩。

開篇如此完美,卻不知唐製規定,在王府擔任屬官不得超過四年。

沒辦法,盧照鄰在王府任滿後,去了成都新都橋任新都尉。

這職位可比王府時差遠了,中了進士,最多能任個八九品芝麻官。

在唐朝想要平步青雲,除了拚才華,還要拚爹,拚後台。

名氣大如李白,王維,杜甫,在當時一樣要順應潮流,殷勤地給高官權貴送詩作文章。

王維後來就是通過岐王李範走的公主路線,才一舉及第的。

這時鄧王已病逝,已然沒有人能幫得上盧照鄰的忙。

於是乎,在新都尉任滿後,他並沒有離開成都。

與王勃結伴浪遊巴山蜀水,樂享美食,與美女夜夜笙歌。

等他回到洛陽時,滿目的繁華讓他詩意大發,寫出了《長安古意》這首歌行體長詩。

其中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更是燴炙人口。

誰知成也此詩,敗也此詩。

某日盧照鄰正閒居家中,突然來了一夥人,不由分說就把他丟入大牢。

親人到處找人打撈都沒有結果,仔細打聽,原來是盧照鄰的《長安古意》裡的幾句詩。

被武則天的弟弟武三思認為是譏諷他的,他當時是梁王。

後來幾經審訊,盧照鄰最終被放了出來。

或許這次入獄對他刺激很大,出獄不久。

盧照鄰就得了麻風病,半身不遂,從此他的生活一落千丈。

因為生病,他就不能當官了,即使是九品芝麻官,沒有職位就沒有了工資,又要治病,他的困窘可想而知。

因病致貧,古今一樣。

為了治病,盧照鄰寫信求遍了所有的親朋好友。

當初意氣風發的才子,淪落如此,心中悲愴卻也萬般無奈。

俗話說急病亂投醫,讓盧照鄰雪上加霜的是,聽信他人,誤食丹藥中毒。

致五官錯位變形,麵日猙獰,病情更重了,盧照鄰痛不欲生。

“長安是上層社會的極樂世界。”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遊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遊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台萬種色。””

“複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貼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鬱金香。”

“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他描寫長安豪門貴族爭競豪奢、追逐享樂的生活。”

“禦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

“南陌北堂連北裡,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他描寫長安是物欲橫流的風月名利場,癲狂中有戰栗,墮落中有靈性。”

“彆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虯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淩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鬆在。”

“在這裡上層社會為追逐名利,文武權臣之間互相傾軋。”

辛棄疾: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每個人都天賦異稟,文名卓著,是初唐文壇上的天之驕子。

然而,四個人雖然滿腹經綸。

但又都命運多舛,仕途坎坷,壯誌難酬,最終都沒活過五十歲。

最令人感慨的是,他們幾乎全部死於意外。

盧照鄰因不堪病痛投潁水而死,駱賓王在討武兵敗後落水而死,王勃也因為溺水受了驚嚇不治而死。

就連相對順遂的楊炯,死因也是撲朔迷離,有著各種傳言。

四傑中尤其以盧照鄰的死更讓人痛心,他一生悲慘的經曆讓人們看到了什麼是生命中不堪承受之痛。

盧照鄰出身名門望族範陽盧氏,他的家族是可以和王勃的龍門王氏,唐皇室隴西李氏等家族比肩的大族。

所以盧照鄰從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先後拜名士曹憲、王義方為師,學習經史詩賦,博學能文,聞名鄉裡。

盧照鄰18歲就進入鄧王李元裕府為典簽,代替諸王批閱公文,受到鄧王的器重。

盧照鄰曾拜藥王孫思邈為師,希望能把病治好,孫思邈也因為喜歡他的詩文惜才。

除了幫他治病外,還時時鼓勵他,為他做心理疏導。

在孫思邈的照顧下,盧照鄰病情略有好轉。

但不幸的是不久後,孫思邈就奉旨入宮專門醫治高宗,盧照鄰連這點倚靠都沒有了。

盧照鄰每日忍著身體無窮的病痛,活著也隻是捱日子了。

期間他的弟弟和父親又相繼離世,盧照鄰再度陷入無邊的絕望之中。

不久,盧照鄰用朋友資助的錢,在具茨山下,穎水旁邊買了個田莊,為自己造了個墓室。

每日如同活死人,僵臥其中,苟延殘喘,再也看不到一點點的希望。

終於在他44歲這一年,盧照鄰寫下了《釋疾文三歌》與眾親朋好友告彆。

隨即他拖著病體爬到穎水邊,投河自儘。

一開始的好局,本以為可以有後麵的風光無限。

卻不知後半生苦病纏身,坎坷無奈,曾經的鴻鵠之誌,已經折翼難飛。

沒有健康的身體,任你誌存高遠,也飛不起來。

不得不說,盧照鄰真是最悲催的倒黴蛋。

不過他的詩文,文思浩蕩,揮灑自如。

《長安古意》把古長安的繁華描繪得淋漓儘致,精彩紛呈,甚稱唐代歌行體的代表作。

其實身體健康,無病無災,就是最大福氣!

“長安街上轟轟烈烈,而終南山內卻是寂寂寥寥揚子居。”

“長安街上是任情縱欲、倚仗權勢,而終南山內卻是是清心寡欲,年年歲歲一床書。”

“長安街上終將聲名俱滅,終南山內最後得以流芳百世。”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此詩一出,長安城爭相傳唱。”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更是成了後世傳唱的經典愛情名句。”

“但是有一個人不高興了,他認為是在諷刺他。”

“感覺被內涵到了的武三思惱羞成怒,派人羅列罪名,盧照鄰因此含冤入獄。”

“經過家人多方營救,人是救出來了,但是落下了風疾病。”

“從此仕途無望,盧照鄰在《行路難》中喟然長歎。”

“一朝零落無人問,萬古摧殘君詎知。”

“人生貴賤無終始,倏忽須臾難久恃。”

“誰家能駐西山日,誰家能堰東流水。”

“漢家陵樹滿秦川,行來行去儘哀憐。”

“一段時日後,盧照鄰發現自己的雙腿開始麻木,不聽使喚。”

“幾個月後竟然成了臥床不起的廢人,原本英俊的容貌也變得麵目全非。”

“後來有幸拜得藥王孫思邈學習醫術,也隻是勉強保住了性命而已。”

“醫治無望的盧照鄰,在具茨山下,買了幾十畝田地,引潁水環繞住宅,又事先為自己造好墳墓。”

“盧照鄰每日都在痛苦中度過,心中鬱痛無處發泄,於是一口氣寫下了五悲。”

“《悲才難》、《悲窮通》、《悲昔遊》、《悲今日》、《悲人生》,聲聲嗚咽,字字泣血。”

“長期的病痛折磨讓盧照鄰失去了生存的意誌,寫下了絕筆詩《釋疾文》後,毅然投入了潁江水,了卻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李清照:盧照鄰悲慘的人生,讓人感歎命運之殘酷,深深地反思人生的意義。

唐朝時朝廷有規製,朝廷官員不可長期在王府任職,需要定期輪換,為得是製衡諸王,防止官員與王子勾結。

從鄧王府出來,盧照鄰到四川的新都做了一個負責治安的縣尉。

在這段時間裡,盧照鄰結識了當世另一位天才王勃。

兩人攜手同遊,從玄武山到成都曲水,一路同行一路唱和,留下不少壯美詩篇。

當時正是科考之年,兩人互相鼓勵,要一同去京城考試,施展理想抱負。

四大才子會聚京師,但是這次考試的結果卻很不理想。

據說是因為考官裴行儉不喜歡他們的少年成名,認為四傑不堪大任。

裴行儉是高宗朝名臣,據說有鑒彆人才的本領,會相麵。

盧照鄰不但沒能考中進士,反而惹來了牢獄之災。

而讓他坐牢的正是他最為得意的作品《長安古意》,這首詩和駱賓王的《帝京篇》齊名,俊逸絕塵,名揚天下。

詩中有一段被認為是諷刺權臣武三思的,因此被誣陷投入冤獄。

雖然沒多久就被放出來了,卻在獄中染了風疾。

從此開始了貧病交加的悲慘人生,直至潁水自沉。

然而盧照鄰的人生恰恰是該有的都沒有,不該有的偏有,貧病交加,而且病得相當重。

盧照鄰得的是風疾,發起病來渾身疼痛,近乎癱瘓,連走一步路都極其困難。

為了治病,他到處求醫問藥,得了一個秘方,需用丹砂配藥。

這時候盧照鄰為了治病早把家裡那點積蓄折騰光了,於是隻好四處借錢。

盧照鄰的這篇借錢文情辭懇切,語氣卑微,華麗的文采被迫用來借錢治病,一代才子淪落到如此地步,讓人心痛。

盧照鄰跟隨藥王孫思邈隱居於太白山,希望治好自己的病,但最後卻功虧一簣。

據說當時藥王孫思邈給了盧照鄰一枚丹藥和許多丹砂,盧照鄰服下丹藥和丹砂之後,病情有所好轉,可就在這時盧照鄰的父親病故了。

盧照鄰回家奔喪,在葬禮上痛哭不止,引發了嘔吐,把服下不久的丹藥都吐了出來,引起舊病複發,而且病情比之前更加嚴重了。

於是,在一個蕭瑟的秋天早晨,盧照鄰一寸寸地挪出屋子。

來到潁水邊,看了看自己水中的倒影,長歎一聲,投河自儘。

他的死亡也讓後人更加珍視他的文學著作,無論他的一生如何坎坷,他的輝煌成就將永載史冊,為後人傳頌不已。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