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 第434章 花獨冼夫人

第434章 花獨冼夫人(1 / 1)

推荐阅读:

古代封建王朝是正兒八經的父係社會,男性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女性隻能作為輔助。

上到皇帝,下到文臣武將,除極少特例外,均為男性。

女性要想在這種環境下成就一番事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價是難以想象的。

從秦始皇到宣統,四百多位皇帝中,隻有武則天一個女性皇帝。

從諸子百家到詩詞文章,能青史留名的女性文人僅蔡文姬、班婕妤、謝道韞和李清照等寥寥數人。

對於這些巾幗不讓須眉的古代女性,很難不佩服她們的堅韌與勇氣。

活躍於南梁、南陳和隋朝的嶺南冼夫人,正是其中的翹楚。

帶兵打仗這個事情本就是個體力活,女性沒有什麼優勢。

可冼夫人即使是和武廟中的那些男將相比,也是毫不遜色。

正所謂但聞巾幗猶能此,卻讓須眉何以堪。

“冼氏世代都是南越首領,在當地勢力很大,統領部落十幾萬人。”

“冼夫人自幼德才兼備善謀略,能統率約束本部落部下、行軍布陣、鎮服百越。”

“冼夫人常常勸告族人要多與人為善、多做好事,逐漸獲得本地百姓的信任。”

“當時越人喜好相互攻擊,冼夫人的哥哥南梁州刺史冼挺總是仗著自己強大的勢力,侵擾掠奪周圍的郡縣。”

“嶺南一帶的百姓深受其苦,冼夫人多次規勸哥哥。”

“冼挺聽從冼夫人的勸戒,不再侵擾百姓,平息了其他郡縣對冼挺的怨恨。”

“梁大同初,羅州刺史馮融聽說了冼夫人的事跡,為他的兒子高涼太守馮寶聘冼夫人為妻子。”

“馮融本是北燕的後裔,當初馮弘投靠高句麗的時候,派馮融的祖父馮業帶著三百人過海歸附宋朝,從此留在新會。”

“從馮業到馮融,三代都是嶺南地區州郡的長官。”

“但是因其是外族人客居嶺南俚越地區為官,所以政令無法順利施行。”

“馮冼聯姻後,冼夫人告誡約束本宗族的族人,讓他們學習漢族的禮儀習俗、依禮行事。”

“冼夫人常常與丈夫馮寶一起裁決案件,首領中有犯法的人。”

“即使是親戚也不通融,必依法辦事。”

“從此以後官府發布的政令順利施行,再沒有人敢違背。”

“太清二年二月,梁武帝蕭衍的大將侯景造反,廣州都督蕭勃征集兵馬援助。”

“高州刺史李遷仕趁機占領大皋口,並派人招馮寶前去議事。””

“馮寶想要去,冼夫人攔住了他。”

“冼夫人認為,李遷仕稱病不去援助蕭勃反叛,私下卻鑄造兵器、聚集部眾意圖謀反。”

“現在召喚馮寶過去,是要以馮寶為人質脅迫馮寶部眾一同造反。”

“她建議馮寶不要去,先靜觀其變。”

“幾天後,李遷仕果然謀反,他派杜平虜為主帥領兵進犯贛石。”

“馮寶聽說後,急忙告訴冼夫人。”

“彼時杜平虜正率軍與梁朝軍隊相抗衡無法馬上回師,而李遷仕在州裡沒什麼作為。”

“鑒於此,冼夫人認為可用計智取李遷仕,馮寶聽從冼夫人的建議。”

李世民:一代傳奇女將,曆仕三朝而不倒,死後被封神。

冼夫人出身於高涼俚人首領家族,冼家世代為俚人首領,其家族有部屬十萬餘家,實力強大。

當時嶺南地區的開發程度較低,各族百姓雜居於此。

因文化習俗的不同和生存資源的多寡等等原因,各族群之間常常會發生衝突,朝廷對此也是鞭長莫及。

北燕被北魏所滅,末代皇帝馮弘命其四子馮業率領部分族人走海路投奔南朝。

馮業到了南朝後,被宋文帝劉義隆封為懷化侯,出任新寧太守。

當時新寧尚屬煙瘴之地,文化不興,經濟不振。

馮業在此地積極推行王化,因其行事低調,素為朝廷所重。

縱使南朝政權更迭不斷,馮氏自是歸然不動。

南梁武帝蕭衍派軍平定粵西諸俚峒,在其地分設羅州和高州,同時將馮業之孫馮融調任羅州刺史。

馮融到任之後,發現自己是空有虛職,而無實權。

那些部落首領壓根就不聽他的,他決定通過聯姻來確立自己的權威。

因冼家在俚人各部落中享有崇高威望,他首先就把目光鎖定在了冼氏之女—冼英身上,主動派人到冼家為其子馮寶求親。

雖說當時漢、俚通婚並不罕見,可像馮氏這種家世,能夠主動和俚人聯姻,著實難得,故而有些人不怎麼看好這樁婚姻。

好在冼英自幼飽經族群之爭,深知好戰鬥狠不是部落的長遠發展之道。

隻有讓各族群和諧相處,大家才能安居樂業,共同發展。

且馮融作為羅州主官,親自派人為子求婚,也算是給足了冼氏麵子。

如果冼氏不識抬舉,不說後麵會不會被穿小鞋,日子肯定是沒有之前那麼好過。

冼英在想明白了這些道理後,接受了馮氏遞送的橄欖枝,乾脆利落地與馮寶締結了姻緣,此後被各族百姓敬稱為冼夫人。

馮冼聯姻不僅形成了一種跟風效應,使得漢俚通婚愈發頻繁。

還發揮了帶頭作用,較大程度上提升了地方官府對俚人部落管理的有效性。

時任高涼太守的馮寶為了進一步提升治下百姓的王化程度,親自設壇講學,大力推廣儒家文化。

俚人們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逐漸開始摒棄以前那些比較落後的舊俗。

由點及麵,嶺南地區因此而蓬勃發展,吸引不少北方流民舉族南下。

不久後,馮冼集團的聲望遠播至海南島,有一千多長期生活在海南島上的俚人峒主動歸順。

彼時的海南島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中原王朝的文明之風,自打西漢元帝鑒於海南島民桀驁不馴,紛爭不止。

秉著棄之不足惜,不擊不損威的思想在海南島撤郡設縣後,中原王朝對海南島的管理遂變成一種遙領的形式。

就是放棄了對海南島的治權,直接導致島上亂象叢生。

冼夫人對此常常憂心不已,她經過再三考慮,決定通過丈夫馮寶的幫助來促使朝廷在海南島設州治。

馮寶原本有些擔心此舉會讓朝廷覺得自己妄議朝政,可架不住自家夫人的決心。

於是讓冼夫人口述,他來執筆,寫了一道關於請置崖州的奏疏。

要說冼夫人和馮寶也確實是天作之合,女有擔當,男有才華。

不然以冼夫人的文才,恐怕也寫不出這道讓朝堂諸公讀之有醍醐灌頂之效的奏疏。

奏疏寫得好,事情也順利,朝廷很快就批準了冼夫人的奏請,正式在海南島設立崖州。

同時任命冼夫人為宣義綏安護征將軍,負責率軍克定崖州。

自此,海南島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飄蕩。

“冼夫人遂帶領千餘名扮作挑夫的將士,挑著作為掩護用的擔子,大聲說笑著前去向李遷仕謝罪,李遷仕大喜之下果然不設防。”

“冼夫人帶領眾人順利通過營門後發起突襲,李遷仕被打得措手不及,大敗而逃。”

“冼夫人乘勝追擊,在贛石和長城侯陳霸先會師。”

“冼夫人以陳霸先有大作為、很得民心、能平息叛亂為由,說服馮寶支持陳霸先平亂。”

“馮寶去世後嶺南大亂,冼夫人挺身而出安撫俚人各部落首領,使嶺南數州得以安定。”

“太平二年,梁敬皇帝蕭方智禪位於陳武帝陳霸先,陳霸先改年號為永定。”

“陳永定二年,冼夫人派九歲的兒子馮仆帶領各部落首領到丹陽拜見陳霸先,表示擁戴。”

“陳太建元年,廣州刺史歐陽紇謀反,召喚馮仆想引誘他一起作亂。”

“馮仆派人告知冼夫人,冼夫人得知後以自家兩代忠貞為國、不能因疼惜馮仆而有負國家為由,發兵抵禦。”

“並且率領各部落北上與陳朝派來的將領章昭達裡應外合,打敗並擒拿歐陽紇。”

“馮仆憑借冼夫人這次平叛的功勞被封為信都侯、平越中郎將,轉任石龍太守。”

“冼夫人則被冊封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並被賞賜一乘絡駟安車、一部給鼓吹,一麵旌旗和節符儀仗。”

“她的出巡儀式及禮節待遇,同刺史的級彆一樣。”

“陳至德年間,馮仆去世。”

“隋開皇九年,隋朝滅陳朝,嶺南一帶無所依托。”

“幾個州共同尊奉冼夫人,號為聖母,領導嶺南保境安民。”

“隋文帝楊堅派總管韋洸安撫嶺南,原陳朝將領在江西南康拒守,韋洸不得前進。”

“先前,冼夫人曾把扶南犀杖獻給陳主。”

“這時隋朝晉王楊廣拿出陳後主陳叔寶寫給夫人的信,告訴她陳國已經滅亡了,讓她歸服隋朝,並且以犀杖和兵符作為憑證。”

“冼夫人見到犀杖,確定陳朝已經滅亡,召集了數千部落首領,整日痛哭。”

“之後冼夫人派孫子馮魂率眾迎接韋洸進入廣州,至此隋朝統一了嶺南。”

“楊堅封馮魂為儀同三司,冊封冼夫人為宋康郡夫人。”

“同年,番禺人王仲宣造反,不少首領都響應他。”

武則天:冼夫人讓嶺南各族人民安居樂業,其功不可沒,因此世代被各族人民所敬仰。

就在馮冼集團在大力發展嶺南之時,南梁亂了。

被梁武帝這個老糊塗引進的大將軍侯景反噬南梁政權,梁武帝活生生被餓死在台城。

值此危難之際,各地方勢力紛紛起兵勤王,其中包括時任始興太守的陳霸先。

時任高州刺史的李遷仕不思報國,反生自立之意。

他為了提高自己的勝算,借勤王之名,邀馮寶過府議事。

馮寶一時間也拿不準李遷仕的真實意圖,虧得冼夫人及時指出李遷仕想要自立的野心。

在她看來,李遷仕作為官場老油條,不可能不清楚勤王的及時性和必要性。

現在這般行事,擺明了是不想勤王。

另外,李遷仕如果要自立,肯定擔心馮冼集團拉他後腿。

如果馮寶去了,必然會騎虎難下,支持和不支持都是麻煩。

馮寶一向對自己夫人是敬愛有加,被她這麼一提醒,也就按兵不動,靜觀其變了。

事情的發展確實如冼夫人所料,李遷仕竟然派人襲擊了陳霸先的勤王之師。

消息傳來,冼夫人當即和馮寶製定討伐李遷仕的出兵計劃,以有心算無心。

先是打著給李遷仕送禮的旗號忽悠高州守軍,接著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迅速占領高州。

隨後與陳霸先一起消滅了李遷仕的殘餘勢力。

冼夫人素有知人之明,她在和陳霸先的共同作戰期間,深感陳霸先絕非池中之物,他日必有一番大作為。

陳霸先果然篡梁建陳,馮寶病逝,朝廷準備按例派大臣接任高涼太守之職。

然當地各族百姓不認可,他們聯名請求朝廷讓冼夫人代夫主政高涼。

陳霸先鑒於嶺南地方勢力的威脅較大,未予應允。

並且還征召馮冼集團子弟入京為官,以削弱其在嶺南的影響力。

當時有人建議冼夫人和南陳翻臉,可她認為嶺南的安定局麵來之不易。

遂讓年僅9歲的兒子馮仆率領嶺南百酋入京,以表對南陳的臣服之心。

冼夫人的大義之舉不僅讓南陳打消了對馮冼集團的疑心,也明白了冼夫人對於穩定嶺南的重要性。

不久後,朝廷下令讓冼夫人統管高州和崖州的軍政事務。

並任命馮仆為陽春太守,馮冼集團因而與南陳正式締結了互信關係。

然而南陳自陳霸先去世後,境況是一日不如一日。

待到陳宣帝陳頊繼位後,嶺南再起戰端,時任廣州刺史的歐陽紇公然反叛。

而且歐陽紇像李遷仕學習,騙馮仆入廣州。

馮仆一到廣州,就發現自己被騙,迅即派人給冼夫人送信。

看著兒子的求救信,冼夫人是左右為難,如果她率領馮冼集團支持歐陽紇。

雖說可以救出兒子,可卻失了忠義,也會讓嶺南百姓遭受無妄之災。

可如果她不屈服歐陽紇,自己兒子的性命恐怕難保。

這種思想鬥爭對於一位老母親來說,確實很殘酷。

最終,冼夫人選擇了忠義,她給兒子回信道,不能惜汝負國。

待南陳平叛大軍進入嶺南後,冼夫人果斷配合,與之聯合攻打歐陽紇。

心裡不管如何擔心兒子的安危,都始終以忠義為先。

所幸歐陽紇之亂很快就被平定了,馮仆也安全地回到了她身邊。

南陳為表冼夫人之功勳,加封其為石龍郡太夫人,享刺史待遇。

隋文帝派晉王楊廣率領各路隋軍,一舉攻滅南陳。

隨後,隋軍趁勝攻略嶺南,旨在一統天下。

讓隋朝沒有想到的是,嶺南相當難打,各族軍隊異常團結。

沒辦法,隋文帝當即派大臣到高州訪見冼太夫人,以期她能夠從大局出發,接受隋朝的統治。

冼夫人經過三思之後,先是為南陳曆代皇帝哭祭三天,然後率土歸隋。

不久後,嶺南王仲宣反隋,冼太夫人速派自己的孫子馮盎前往平亂,使嶺南重歸安寧。

隋文帝感念冼太夫人之功,故追封其夫馮寶為譙國公,並封其為譙國夫人。

“在州城圍困韋洸,派兵屯在衡嶺,冼夫人派孫子馮暄領兵營救韋洸。”

“馮暄和王忠宣部將陳佛智素來交好,因此遲遲沒有行動。”

“冼夫人知道後大怒,派人抓住馮暄關在州獄。”

“接著冼夫人又派孫子馮盎征討陳佛智,馮盎打贏並殺了陳佛智。”

“隨後馮盎帶兵來到南海,和鹿願的軍隊會合,一起打敗了王仲宣。”

“冼夫人身披鎧甲,親自帶領鐵騎護衛宣詔使者裴矩巡視各個州。”

“蒼梧首領等人都前來參拜裴矩,得到繼續統領部落的命令,嶺南就此安定下來。”

“楊堅很驚訝,封馮盎為高州刺史,赦免馮暄後封他為羅州刺史。”

“並追贈馮寶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將宋康邑贈給馮仆的妾室冼氏,還為冼夫人開譙國夫人幕府。”

“並設置長史以下官位,賜下可調動部落六個州的人馬的印章,並允許冼夫人遇到緊急情況可見機行事。”

“同時,楊堅還下詔賜冼夫人五千段布帛,要求冼夫人訓導子孫、尊敬崇尚朝廷的政教和風化。”

“皇後也賜了首飾和宴服給冼夫人,冼夫人把東西一起放在金篋裡,和梁國、陳國賞賜的東西各藏在一個倉庫中。”

“每年大集會,冼夫人會將賞賜都陳列出來讓子孫觀看。”

“冼夫人表示,這些是她用心侍奉三代君王換來的忠誠的報答,希望子孫能牢記。”

“後來,番州總管趙訥貪婪暴虐,導致各處俚人獠人有逃亡叛亂的情況發生。”

“冼夫人派長史張融上奏,奏疏中述說了安撫俚人獠人的辦法、趙訥的罪狀,以及不能讓趙訥招撫邊遠地區的百姓。”

“楊堅派人追問趙訥,搜獲了他的贓物,最後將其依法治罪。”

“楊堅下詔,委任冼夫人招撫慰問逃亡反叛的人。”

“冼夫人親自帶著詔書,自稱使者,經過十多個州向各處俚人獠人宣揚皇上的旨意,這些地方的人都歸降了。”

“楊堅嘉獎冼夫人,賜給她臨振縣湯沐邑、食邑一千五百戶,並賜馮仆為岩州總管、平原郡公。”

“隋朝仁壽二年,冼夫人去世,諡號誠敬夫人。”

李隆基:夫人、聖母、冼太,每一個稱呼都是她的傳奇。

冼英嫁給了時任羅州刺史馮融的兒子馮寶,促成了漢俚聯姻。

如果隻是這些事,她還不足以被後世建廟紀念。

真正讓後人永遠尊敬和銘記她,是因為她在婚後所做的一係列事。

尤其是她在幾次關鍵時刻做出的正確決定,造福了百姓、維護了統一。

第一件,不縱私情,維護民族團結。

當時,當地的越族首領一個個都是地頭蛇,不大聽從漢族地方長官的話。

因此,冼夫人就借助自身南越首領的身份,幫助丈夫馮寶在越族中推行政令,說服越族首領遵守法令。

遇有首領犯法的,即使是自己的親族,她也從不放縱。

從而使當地民族糾紛明顯減少,越族首領違法的事也越來越少,高涼地區出現了安寧穩定的好局麵。

第二件,反對分裂,妙計平定反叛陰謀。

當時中原地區內戰連綿不斷,嶺南政局也十分動蕩。

梁朝末年,長江下遊陷入了侯景叛亂的戰火之中。

高州刺史李遷仕想借機割據獨霸一方,舉兵謀反,還想拉攏馮寶和洗夫人一起作亂。

冼夫人識破了他的陰謀,勸阻馮寶不要去。

並由她自己準備了豐盛的禮品,率領士兵假裝前去拜見。

她讓士兵把兵器暗藏在禮品擔子裡,喬裝成手無寸鐵的送禮隊伍。

李遷仕聽說冼夫人親自帶隊送禮,因此絲毫沒有戒備。

到得城門口,冼夫人率一千多名土兵從擔子裡取出武器,突然殺進城去。

一舉擊敗了李遷仕,粉碎了他的謀叛美夢。

在關鍵時刻,冼夫人為反對分裂、維護梁朝的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從此威信越來越高。

第三件,不徇私情,堅持忠貞保國大義。

在陳替梁、隋滅陳的曆史變遷中,她多次挺身而出,穩定了嶺南的動蕩局麵。

馮寶去世後,嶺南又出現了不安定的情況。

陳朝太建元年,廣州刺史歐陽紇起兵反對陳朝中央政府,製造動亂。

為了逼迫冼夫人支持他搞動亂,歐陽紇以廣州刺史、都督十九州軍事名義。

召冼夫人的兒子馮仆去廣州,逼他也起兵反陳。

馮仆被扣為人質後,冼夫人從國家利益出發,拒絕起兵反陳。

她一麵派兵保衛高涼邊境,一麵發兵協助陳朝大軍平息了歐陽紇的叛亂,也從監牢中救出了愛子馮仆。

在維護國家統一的事業中,洗夫人不徇私情、一心為國。

表現了崇高的品格,受到朝廷和人民的極大尊敬。

陳朝為此封她為中郎將,成為南朝時代少數民族中第一個女將軍,被嶺南人民尊為聖母。

第四件,深識正理,年邁上陣保境安民。

隋朝開皇十年,冼夫人迎隋軍進入嶺南。

不久,番禺人王仲宣起兵抗隋,嶺南地區隨時有分裂的危險。

當時冼夫人已年逾古稀,為了維護朝統一,特派孫子馮暄率兵援救隋軍。

馮暄與王仲宣的一個部將是好朋友,出於私人感情,馮暄的部隊遲遲按兵不動。

冼夫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大為震怒派人把馮暄抓回下了大獄,另派孫子馮盎率兵前去協助隋軍打王仲宣。

她還不顧年邁,親自披掛上陣,幫助隋朝派來的官員到各郡巡視安撫,使嶺南地區局勢再次穩定下來。

第五件,教育有方,子孫堅持維護統一。

冼夫人不僅自己一心愛國,努力維護國家統一。

而且十分注意教育兒孫們也忠貞為國,不做分裂國家的事情。

冼夫人把梁、陳、隋三朝送給她的禮品分為三庫妥善保存,每逢年節,就拿出陳列於庭中。

她的兒孫們在她教育下,都能精忠報國、維護統一。

洗夫人一生順應了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曆史潮流,當年排阻力不搞分裂,堅持國家統一,增強民族團結。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