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花幽薛濤(1 / 1)

推荐阅读:

[]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古代女子,並沒有辦法做到總是拋頭露麵。

哪怕是唐朝,最開放的朝代。

有兩個職業的女子,先天具備交際花的特質。

一者是妓,一者為道。

這兩個行業,可以說是大唐佳人圈子裡,最不甘寂寞的兩個領域。

唐代最著名的四位女詩人中,恰好其中之二是名妓,其中之二是道士。

而這四大女詩人中,惟有一位,跨越了道長與妓女的兩重身份。

這位美女詩人名曰薛濤,唐朝四大女詩人之首。

“薛濤出身在繁華的長安城,父親薛鄖在朝為官,學識淵博。”

“薛濤自幼天資聰穎,父親視她為掌上明珠,教她讀書寫詩,悉心培養。”

“然而,就在她8歲那年,她的命運有了一種意想不到的預示。”

“那一年,父親在院裡梧桐樹下乘涼,興致盎然地吟詩。”

“庭除一梧桐,聳乾入雲中。”

“說完讓薛濤來答,薛濤脫口而出。”

“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父親一聽,嚇了一大跳,可謂喜憂參半。”

“喜的是女兒天分這麼好,做了這麼好的詩,憂的是這詩也太不吉利了。”

“因為它預示著女兒日後,恐怕會淪為一個迎來送往的風塵女子!”

“不料,薛濤8歲的詩作,竟真的一語成讖!”

“幾年後,父親被貶四川,而後病逝,此時薛濤年僅14歲。”

“為了生活下去,16歲的薛濤憑借貌美與才藝加入樂籍,成了一名官妓。”

“那時的官妓非平常女子可以勝任,需要美貌、才藝、辭令及見識。”

“薛濤因辯慧工詩、文采豔絕入選並名躁一時,與很多文人如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都很相熟。”

“當時,中書令韋皋出任西川節度使,聽說薛濤貌美才高、出身不俗,便召她來賦詩。”

“薛濤提筆而就,令韋皋拍案叫絕,在座賓客也莫不稱絕。”

“都說,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學會努力奔跑。”

“在古代,一個女人哪怕是有才華的女人,想要生活下去,似乎隻有淪落風塵一條出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韋皋被薛濤的卓絕才華折服,決定讓她參與幕僚們的案牘。”

“並上報朝廷讓她擔任校書郎,但終因薛濤樂妓身份而作罷。”

“但薛濤的女校書之名,還是傳了出去,聞名遐邇。”

“那時的女校書其實就是撰寫文書的女助理,但沒文才者也勝任不了。”

“之後薛濤的名氣越來越大,甚至傳到了長安,名動京城。”

柳如是:薛濤最經典的十首詩,細膩真摯,巾幗不讓須眉。

薛濤14歲時,父親因為直言得罪權貴,被貶四川。

不久在出使南詔時,沾染惡疾一病不起。

最終撒手人寰,留下妻子和女兒獨自在這孤苦的人世間。

昔日的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景象再也不見。

往日的繁華,也煙消雲散。

旦夕之間,薛濤成為家裡的頂梁柱。

生活無依無靠,不得不憑借自己的容貌和音韻之才加入樂籍。

16歲的薛濤成為一名歌妓,初入風月場所,薛濤非常不習慣。

但由於詩文出眾,音律優美,她深受蜀中官員的喜愛。

更何況富有才情的薛濤還長著一副清麗脫俗的模樣,是獨一無二的冰山美人,慢慢地名氣越來越大。

當時的大詩人,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等都與她有往來。

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薛濤賦詩一首《謁巫山廟》,獲得了韋皋的賞識。

朝朝夜夜陽台下,為雨為雲楚國亡。

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頭畫眉長。

此後,韋皋每天花費巨資在薛濤身上。

兩人一起吟詩作對,成為薛濤名副其實的金主,薛濤自此成為蜀地著名的營妓。

韋皋將薛濤收為已用後,經常出入府中宴席,接待各地官員,並幫忙韋皋處理公事。

慢慢的薛濤膽子也變得越來越大,開始大肆收取賄賂。

最終激怒了韋皋,把她貶到荒無人煙的蜀地邊陲鬆州。

到達鬆州後,惡劣的環境,缺衣少食的困苦生活,讓薛濤清醒過來。

心中悔恨不已,隻怪自己太過天真,高估了自己在韋皋心中的地位。

為了挽回韋皋的心,含淚寫下《十離詩》。

詩中把自己比喻成犬、筆、馬、鸚鵡、燕、珠、魚、鷹、竹、鏡。

而把韋皋比喻成主、手、廄、籠、巢、掌、池、臂、亭、台。

兩相對比,把自己儘顯卑微,惹人憐愛。

韋皋看後,憶起往日情誼,終是心軟,遣人把薛濤接回成都。

回到成都後的薛濤,看清自己的真實處境。

也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彆人的手中,心如死灰,發誓不再對任何人抱有希望和寄托。

自請脫去樂籍,獨居於成都西郊花溪畔。

“自古名高累不輕,薛濤是韋皋身邊的紅人,受人追捧,不免得意起來。”

“有的人為巴結韋皋,紛紛向薛濤送禮。”

“薛濤來者不拒全都收下,最後再一文不留全交給韋皋。”

“但這麼一搞動靜太大,惹怒韋皋,韋皋一怒之下把她發配到了鬆州。”

“薛濤是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子,知道自己做得過了。”

“開始後悔自己的輕率與張揚,於是寫了十首聲情並茂的詩寄給韋皋。”

“韋皋見了心一軟,一紙命令將她召回成都。”

“可見,薛濤不僅詩才好,處事也很精明。”

“經此一事,薛濤更加成熟,她對韋皋更加曲意逢迎。”

“韋皋大悅,大筆一揮解除了薛濤的樂籍。”

“薛濤成了自由身,20歲時退隱於成都西郊浣花溪。”

“世人皆傳薛濤與韋皋有過戀情,或許是真的。”

“畢竟有那樣一位才貌雙色的女子在身旁,哪個會男人不動心呢?”

“韋皋死後,繼任劍南節度使的李德裕,也非常欣賞薛濤的才貌,經常令薛濤即席侍宴。”

“薛濤作的很多詩蒼勁老道,撫時感事,憂思深遠,境界相當高。”

“她在波雲詭譎的官場、在達官貴人中間左右逢源、八麵玲瓏。”

“並且極有辭令,實屬不易。”

“而如此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自然會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但能真正給她愛情的人卻沒有。”

“她發明的薛濤箋讓青年男女互達愛慕,而自己卻愛無所依。”

“直到809年,43歲的她遇到了詩人元稹,但這一次也隻是她愛情路上的曇花一現而已。”

“但此時的她,擁有非凡的閱曆及成熟的思維。”

“她很快就看透的愛情的本質,因此不會困於愛情中。”

“不在乎天長地久,但可以曾經擁有,也許這就夠了!”

“薛濤大部分時期生活還算優裕的而穩定,但卻得不到平常女子應有的幸福,這應該就是曾經身為歌妓的一種悲哀吧。”

陳圓圓:唐朝女詩人薛濤,女人最好的狀態,就是不被愛情所困。

42歲的蜀中才女薛濤,結識了她生命裡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元稹。

元稹那時31歲,任東川監察禦史。

事業可謂如日中天,初登官場的他春風得意。

元稹因久慕薛濤之名,故主動申請監察川東。

說白了,元稹此行,就是專程為薛濤而來的!

薛濤那時雖已42歲了,但姿容俏麗、才華卓越,令元稹很是癡迷。

31歲的元稹,也正是豐神俊朗、熱血躁動的年紀。

一個才貌雙全,一個俊朗多情,如此便上演了一場唯美動人的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

起初,薛濤不過以詩會友的心態與姿容來應付元稹。

然而與元稹一見麵後,她就被這位年僅31歲的年輕詩人的俊朗外貌和出色才情吸引了。

中年的薛濤便墜入了與元稹的愛情裡,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激情,感覺元稹就是她夢寐以求的男人,於是飛蛾撲火般地投身到愛的烈焰中了。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忙將趨日,同心連葉間。

這首詩,明顯看出沉醉在愛情裡的薛濤一副柔情萬種的小女人模樣。

兩人如膠似膝,這遲來的愛情令年過四旬的薛濤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然而,好景不長,因為元稹根本就不是一個專情且長情的人。

他雖然寫過悼念亡妻的千古經典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但是他先負了她人,在妻子死後又納妾娶妻,還和船娘曖昧不清。

而薛濤鐘情於這樣的人,其結果可想而知。

元稹完成蜀地的任務,要離開成都返京,臨彆時兩人揮淚告彆。

至此兩人在一起度過了一年甜蜜的日子,此後元稹就再沒回來過。

薛濤就此成了元稹寂寞人生旅途裡的一道靚麗風景,但看過風景後便不再思返。

就像翻一本自己曾經很想翻的書,而一旦翻完後便興致索然。

究其根源,兩人年齡差距太大。

薛濤雖然風韻猶存,但大元稹整整11歲。

還是樂籍出身,相當於一個風塵女子。

對於愛惜羽毛的元稹來說,必不會長情下去。

那時元稹也才31歲,正是一個男人風華正茂的年紀。

有著無限的可能,他怎堪輕易被薛濤束縛住。

因此,這場轟轟烈烈的姐弟戀,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會以失敗而告終的結局。

按說失戀的薛濤會悲痛萬分,甚至尋死覓活的。

不料薛濤對此早已看透,她不急不惱,非常坦然。

畢竟作為地位低下一個樂妓,是很難得到尋常女子的幸福的。

因而,薛濤就是麼一位玲瓏剔透的女子。

對於感情,不必奢求。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畢竟,愛情不是全部,婚姻也不是一生。

薛濤對於愛情的態度,拿得起,放得下。

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堪稱人間清醒。

而這,無不與薛濤不尋常的身世與經曆息息相關。

“隨著薛濤年紀漸老,她也厭倦了那些酒宴應酬。”

“節度使段文昌邀請她赴宴,她婉言拒絕了。”

“她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說自己容光不再,無法再參加此類邀請。”

“薛濤一生未婚,晚年的她隱居在望江樓中,穿起道服,靜心讀經。”

“晚年薛濤,蒼蒼勁節,令人崇仰。”

“公元832年,64歲的薛濤安然離世。”

“她流傳至今的詩作有90多首,被收在了《錦江集》裡。”

“一年後,段文昌來蜀中親自給薛濤寫了墓碑。”

“在成都的望江樓上,有一副寫薛濤的對聯。”

“古井冷斜陽,問幾樹枇杷,何處是校書門巷。”

“大江橫曲檻,占一樓煙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詩詞直追杜甫,還要平分工部草堂,也唯有掃眉才子薛濤才有此能力與魄力。”

“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才女,且位於之首,可謂實至名歸!”

“為紀念薛濤,後世在成都望江公園裡修建了吟詩樓、薛濤紀念館等等。”

“這些矗立在風雨中的亭台樓閣,以及後世風靡的薛濤酒、薛濤箋等等,無不向世人訴說著才女薛濤非凡的一生。”

“回顧薛濤一生,少時成名,老得安樂,身前高壽,身後盛名。”

“她一生與官場打交道,有禮有節,恰當好處。”

“不僅才智高豔,還熟諳世事。”

“她的一生頗為不凡,從中不難看出她的堅強、樂觀、通達與智慧。”

“她雖終身未婚或僅有過短暫戀情,但絲毫不影響她蒼蒼勁節的風骨。”

“這個世界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世人對薛濤褒貶不一,有時甚至貶多於褒。”

“在那樣的男權社會裡,麵對薛濤這樣處境的,天底下又有幾個能做到像她這樣。”

李師師:與同為唐代四大才女的其他三人相比,薛濤算是個例外,活到了壽終正寢。

對於元稹來說,與薛濤的相遇不過是逢場作戲。

一場錯誤的邂逅,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而對於薛濤而言,這是一場不可拒絕的心動。

元稹是她生命中出現的光亮,是她的希望。

雖然如絢爛煙花一般,一閃而過。

夢已醒,愛已走,她選擇不糾纏不打擾。

曾經有一人懂她的全部,縱然天涯各自分彆,那些曾經的點點滴滴都是她記憶中最美好的回憶。

或許就是因為懂得什麼是愛,才不會患得患失,才不會斤斤計較。

相逢無悔,過往無憾,就算終有一散,也不辜負一場相遇。

一年一年秋風至,恍若隔世,薛濤脫下了一襲紅裙。

從此一身道袍,離開了花溪畔,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外麵喧鬨依舊,繁華依舊。

但她守著自己的一方淨土,開始潛心讀經書。

這一年,新任劍南節度使李德裕建了一座壯麗的籌邊樓,建成之日宴請四方。

薛濤也在其中,盛情難卻,她提筆賦詩。

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曆經歲月的冼禮,她的詩變得沉穩大氣。

不僅見地深遠,更見豪邁之情。

回首薛濤這一生,雖淪落風塵,遍嘗人情冷暖。

但她活得清醒通透,看破人世無常,懂進退,知自持。

一生未嫁,創造出價值千金的薛濤箋。

但並未迷失在愛情的傷痛中,而是選擇恰到好處的放手。

大和五年元稹暴病去世,大和六年薛濤也安然離世,蜀中節度使親自為她題寫墓誌銘。

薜濤的一生,幾次失去依靠,卻始終心存希望,熱愛生活。

她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更是聰明的。

她聰明地將自己的一手爛牌打成好牌,為自己掙得千古才女之名。

她是孤單的,卻並不孤獨。

她將生命裡的一切都化成了紙上的字,筆下的詩。

有人間風月相伴,怎會孤獨呢?

她的愛情隻是短暫地來了一下,但她知道情如柳絮,南北隨風。

她不強求,亦不後悔,對得起自己就好。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