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 第400章 花煞安樂公主

第400章 花煞安樂公主(1 / 1)

推荐阅读:

[]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作為一個疆土遼闊,海納百川的朝代。

唐朝的經濟實力和社會文化,堪稱是封建社會的頂峰。

生活在這樣繁榮輝煌的朝代,唐朝的美人也不計其數。

在眾多美女中,有這樣一個人豔壓群芳,被世人稱讚為大唐第一美人。

提起唐朝美女,首先映入人們腦海的可能會是楊貴妃。

但實際上,安樂公主才是公認的大唐第一美人。

安樂公主不僅美貌絕倫,而且聰穎機伶。

雖然她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但她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蛇蠍美人。

自古紅顏多薄命,作為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沒有衝破命運的藩籬,在馬嵬坡香消玉殞。

安樂公主容貌出色又深受當權者的寵愛,本可以安穩幸福地度過一生,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因為權欲熏心毒死父親並且自立為皇太女,被唐玄宗李隆基斬殺。

歸根結底,她的快樂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結局這樣淒慘也不過是咎由自取。

她的德行卻並不能匹配上她的野心,不僅沒有實現成為第二個武則天的夢想,還留下了千古罵名。

“683年,武則天臨朝攝政。”

“次年,廢兒子李顯的帝位,降為廬陵王。”

“武則天先將李顯軟禁在均州,不久又將他遷到房陵。”

“李顯謫遷房陵時,妻子韋氏在路上生下了小女兒。”

“李顯解下衣服作為女兒的繈褓,因此給女兒取名為李裹兒。”

“李裹兒相貌秀美,聰明善辯,李顯和韋氏都特彆喜愛她。”

“後李裹兒被封為安樂郡主,下嫁武三思的兒子左衛將軍武崇訓。”

“神龍元年,神龍政變後,李顯恢複帝位。”

“唐中宗立韋氏為皇後,封李裹兒為安樂公主。”

“神龍二年,唐中宗立李重俊為皇太子。”

“並頒下詔書,安樂公主等七位公主可以開建官署,設置僚屬。”

“武三思為了奪權,暗地裡派人分條列出韋皇後的不法行為。”

“將這些文字張貼在東都洛陽的天津橋上,文中還請求唐中宗下詔廢黜韋皇後。”

“唐中宗大怒,下令禦史大夫徹查此事。”

“禦史上奏說雖然上麵所寫的隻是請求廢黜皇後,但他們實際上是圖謀叛逆。”

“武三思又指使安樂公主在宮中對五人橫加誣陷,最終唐中宗下令對五人處以長期流刑。”

“安樂公主倚仗著唐中宗的寵愛驕橫放縱,賣官鬻爵,貪贓枉法,權勢滔天。”

“甚至她自己起草詔書敕令,將內容覆蓋後讓唐中宗在下麵簽名。”

“唐中宗笑著為她簽字,竟然連敕文的內容都不看一眼。”

“安樂公主請求唐中宗將自己立為皇太女,以繼承皇位。”

“安樂公主認為武則天能當上皇帝,自己本是皇帝的女兒,有何不可。”

“唐中宗雖然沒有按照她所說的去做,卻也沒有責怪她。”

“707年,韋皇後因為太子李重俊並非自己親生,很不喜歡他。”

“安樂公主與駙馬武崇訓常常淩辱太子,甚至有時稱太子為奴才。”

“武崇訓還唆使安樂公主向唐中宗建議,廢掉太子,立她自己為皇太女。”

“太子心中積憤已久,無法平靜。”

“不久後,太子矯詔帶領羽林騎兵將武三思、武崇訓殺死在家中。”

“唐中宗與韋皇後、安樂公主等人,登上玄武門城樓躲了起來。”

柳如是:過度寵溺的安樂公主,反而造就了她欲壑難填的野心。

因中宗李顯對安樂公主無底線的寵溺,所以安樂公主是從小就養成了囂張跋扈的性格。

她不僅貪婪無度,而且奢靡到誇張的地步。

安樂公主仗著父親的權力,賣官鬻爵,大肆斂財。

當時,靠捐資納財就可獲得官職。

連屠夫酒肆之徒,為奴為婢之人,隻要給錢。

在安樂公主的安排下,都成了官員。

安樂公主還將官職明碼標價,縣長多少錢,刺史多少錢,都有著明確的價格。

而安樂公主正是利用賣官鬻爵,以及貪汙受賄所獲得的錢財,支撐著她奢靡無度的生活。

安樂公主的生活奢侈到什麼地步,挑她做的三件事可以窺知一二。

其一,為了織成百鳥裙,不惜派軍隊到嶺南遍捕各種鳥類。

安樂公主有兩件百鳥裙,這兩件裙子是用千百萬種珍稀鳥類的羽毛織成。

百鳥裙在陽光下會呈現一種顏色,在陰影中又會呈現另一種顏色,且裙上還會閃爍著百鳥圖案。

當時為了幫助安樂公主織成這兩件百鳥裙,唐中宗更是動用一朝之力,派軍隊前往嶺南捕鳥。

其二,為了建造安樂寺和百寶香爐,斥資數百萬。

安樂公主在洛州道光坊建造安樂寺,用錢數百萬。

又在洛州昭成寺中,造了一座百寶香爐。

這座香爐高三尺,設有四門,每門都有小橋相連。

而在爐身四周雕刻著花草、飛禽、麒麟等圖畫,鑲嵌了珍珠、瑪瑙、珊瑚等名貴寶石。

據說當時為了建造這座香爐,花了整整三萬多兩黃金。

其三,為了建造定昆池,耗費人力財力難以估計。

安樂公主曾奏請李顯將昆明池賜給她,昆明池向來是皇帝專屬的,李顯不得不拒絕了她這個過分的要求。

安樂公主心生不滿,於是索性就派人開鑿了綿延數裡的定昆池。

其規模之宏大、裝飾之精美、用具之奢華,比皇帝專用的昆明池都有過之無不及。

為了鑿這個定昆池,花費的錢財也是不計其數。

可以看出,安樂公主生活的奢侈程度,為了個人的享受,不惜勞民傷財。

當然,她的種種驕縱奢靡的做法,為她以後的悲慘遭遇埋下了禍根。

韋皇後想當女皇,安樂公主想當皇太女。

於是野心爆棚的母女倆被權力熏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用一碗毒湯餅毒殺了唐中宗李顯。

李隆基發動了唐隆之變,帶領禁軍攻入宮中,殺死了安樂公主。

大唐第一美女香消玉殞,蛇蠍美人安樂公主就此殞命。

這一場政變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手策劃的,目的就是為了消滅韋後黨羽。

李隆基下令,將安樂公主和韋皇後的頭顱一起懸掛在竹竿上,放在長安城示眾。

李隆基不但將安樂公主斬首示眾,而且還賜了一個惡諡號給她,可謂殺人誅心。

自古紅顏多薄命,安樂公主的死是政治預謀。

史書把安樂公主寫得奢靡荒淫、野心勃勃、心狠手辣,是為了彰顯繼位者的合法性。

可無論如何,安樂公主生於帝王家,就不該過分張揚。

倘若她遠離政治漩渦,過著不聞朝政的小日子,或許結局不至於如此悲慘。

“太子兵敗被殺後,安樂公主請求依據永泰公主的先例,將武崇訓墓升級為陵。”

“臣子認為永泰公主是特殊的恩典,現在武崇訓隻是皇帝的女婿,不能與永泰公主相提並論。”

“唐中宗認為,安樂與永泰沒有什麼不同,夫妻以後要合葬,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

“臣子再次反對,認為唐中宗將自己對女兒的慈愛延續到駙馬身上,這樣就造成了君臣上下沒有尊卑貴賤之分。”

“於是,唐中宗拒絕了安樂公主的要求。”

“安樂公主很生氣,將臣子貶為陳州刺史。”

“安樂公主及兵部尚書日夜在唐中宗麵前說相王李旦的壞話,讓侍禦史等誣陷相王及太平公主。”

“說他們與李重俊共同謀劃叛亂,應該被關進監獄。”

“吏部侍郎勸唐中宗善待自己的弟妹,不要讓人羅織他們的罪名。”

“唐中宗接受了他的建議,對待相王和太平公主非常友愛。”

“宦官左監門大將軍薛思簡等人倚仗自己深得安樂公主的寵愛而暴虐放縱,不守法紀,魏傳弓上奏請求將他們依法處死。”

“禦史大夫竇從一十分害怕,堅決製止魏傳弓這樣做。”

“708年,安樂公主開置府署後,其所屬官員都仗勢行事。”

“安樂公主府所屬官員尤其囂張,他們大多出自屠販之家。”

“因是捐納資財買的官職,不經過外廷由皇帝親自下敕書斜封授任官職,因此被稱之為斜封官。”

“這些公主外戚們外出時,士人們往往跟著他們,以求能夠升官發達。”

“其中安樂公主尤其驕橫,宰相以下多出自她的門下。”

“安樂公主與長樂公主爭相建造房屋,互相攀比鬥富。”

“她們的宮殿奢侈華麗,比皇宮的房屋還精巧。”

“當初,武崇訓娶安樂公主時,武延秀多次在酒宴上出現。”

“他姿容秀美,擅長歌舞,安樂公主很喜歡他,與他私通。”

“武崇訓死後,安樂公主下嫁武延秀。”

“出嫁這天,安樂公主乘坐韋皇後的車駕,從宮中到達武延秀家中。”

“唐中宗與韋皇後親自參加婚禮,賜給安樂公主的金銀財寶不計其數。”

“第二天,群臣在太極殿會集。”

“安樂公主穿著華麗的衣服會見群臣,向唐中宗叩頭兩次。”

“又南麵拜見公卿,公卿大夫全都伏地叩頭。”

朱棣:唐中宗再次登上帝位之後,安樂公主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行越遠。

中宗登上帝位之後,李裹兒的身份也隨之水漲船高,由安樂郡主升級為安樂公主。

依舊十分受中宗的寵愛,也開始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複返。

恃寵生嬌,並一再試探中宗的底線。

安樂公主因為自小就十分受中宗的疼愛,所以即便中宗再一次登上帝位,對於安樂公主的寵愛還是沒有絲毫減少。

皇帝的印章是何等重要的東西,但是安樂公主就是可以仗著中宗的寵愛。

自做詔書,然後遮住內容,讓中宗在上麵加蓋印章。

關鍵是中宗還笑眯眯地答應了,完全不擔心女兒會在詔書上寫什麼大逆不道的內容。

隨後她更是纏著中宗,請立皇太女。

這在曆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所以朝中的大臣自是堅決抵製。

對此,安樂公主以武則天為例,證明自己身為皇帝的女兒自然也是有成為皇太女的機會的。

除此以外,安樂公主還以公主之尊,濫用職權,賣官鬻爵,將官場攪成一池渾水。

就這樣,安樂公主因寵生驕,一再試探中宗的底線。

最後發現中宗幾乎沒有底線,就更加可勁地作,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妄圖發動政變成為像武則天一樣的女帝,最後被誅殺。

有其母必有其女,安樂公主變成了一個喜愛掌控權勢的人和她的母親韋皇後有一定的關係,和中宗對安樂公主幾乎無底線的溺愛也有很大關係。

因為有中宗這個皇帝爹在後麵給她擦屁股,所以安樂公主幾乎可以說是天不怕地不怕了。

都說飽暖思淫欲,一個人的生活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的時候,她就會想要達到更高的高度。

對於一個生在皇家的女子來說,有了武則天這個前車之鑒,後麵的女子有在地位上更進一步的想法也是十分正常的。

中宗李顯駕崩之後,不管是韋皇後還是安樂公主,對於權勢那種赤裸裸的欲望最終暴露在所有人的眼中。

韋皇後先是將宮中但凡掌握實權能夠說得上話的職位,都安插了自己人。

當時的大唐政權幾乎全部都掌握在了韋皇後的手中,韋皇後和武三思一起狼狽為奸,在朝中的影響力變得前所未有。

當時各方勢力在一起商量的結果是,推舉李重茂為皇太子。

以武則天的小兒子睿王李旦為輔政大臣,韋後為皇太後攝政。

預備和武則天一樣先來一個過度,接著再徐徐謀之。

但是韋後一黨並不甘心,他們覺得應該快刀斬亂麻,消滅其他的勢力,接著韋後直接登基為帝。

安樂公主作為韋皇後的女兒,自然明白母親的心中有什麼打算。

即便她想成為女皇,但是上麵還有一個母親也在對皇位虎視眈眈。

所以安樂公主當時的地位頂了天也就是在韋皇後登基之後,爭取到皇太女的位子。

但是她們沒有想到的是,睿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一起合作,來了一個先下手為強。

李旦的兒子李隆基發動了唐隆之變,公主之尊的安樂公主在這場政變中身首異處。

安樂公主的性格,就注定她不會成為一個安分的皇家公主。

所以她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成功作死了自己。

但是會得到這樣的下場,和中宗毫無底線的寵女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唐中宗賜予群臣數十萬匹布料,他臨上承天門,大赦天下。”

“恩賜民眾宴飲三天,內外官員都賜予勳爵,參與此事的禮儀官賜予官階與爵號。”

“安樂公主還強奪臨川長公主的舊宅作為府第,廣拆民房,怨聲載道。”

“宅第建成之後,國庫為之一空。”

“唐中宗還令萬騎儀仗隊、內府音樂護送安樂公主回家。”

“武崇訓的兒子年僅數歲,就授職太常卿,封為鎬國公,享受實封五百戶。”

“安樂公主的兒子滿月時,唐中宗與韋皇後再次親臨她的家中,並大赦天下。”

“709年,安樂公主與長寧公主、定安公主三家下人搶劫平民子女作為奴婢,左台侍禦史袁從一將這些下人抓捕後送入監獄。”

“安樂公主入朝申訴,唐中宗為她下手詔,命令袁從一釋放這些人。”

“袁從一反駁道,唐中宗接受公主的申訴,縱容下人劫掠平民,這樣無法治理天下。”

“自己知道釋放這些下人就可以免禍,治理這些下人就會得罪安樂公主。”

“但自己不願意為了苟且偷生,破壞國家的法律,唐中宗不接受他的奏請。”

“太平、安樂公主各樹朋黨,更相攻擊,唐中宗為此非常憂慮。”

“修文館學士武平一建議唐中宗要對她們多加教誨、訓斥她們的奸險之心,唐中宗不肯采納他的建議。”

“太平、安樂公主占用肥腴的土地,對封地中的勞動力盤剝過苦,導致很多人流亡他鄉,唐中宗不予理會。”

“710年,大臣上書說安樂公主危害江山社稷,唐中宗默然不語。”

“散騎常侍馬秦客擅長醫術,光祿少卿楊均擅長烹調,兩人都得到了韋皇後的寵愛。”

“安樂公主想讓韋皇後臨朝稱帝,這樣自己就能成為皇太女。”

“於是三人合謀,在飲食中下毒,唐中宗崩逝。”

“六月庚子日,臨淄王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率領禁軍攻入宮中,斬殺了韋皇後。”

“當時武延秀和公主正在內宅,與捕殺他們的士兵格鬥很久,最後雙雙被斬殺。”

“隨後,唐睿宗李旦即位,追韋皇後為庶人,追貶安樂公主為悖逆庶人,下詔按二品官的禮儀將她安葬。”

李清照:作為唐朝最有野心和最膨脹的二個公主,比心狠手辣,安樂公主更勝一籌。

唐朝自武則天掌權後,女性參政達到了曆朝之最。

公主參政更是出現了兩個女強人,一個是安樂公主,一個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

安樂公主是唐中宗李顯幼女,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

按輩分,安樂公主應當喊太平公主姑姑。

太平公主有兩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唐高宗的嫡親外甥薛紹。

在第一段婚姻中,太平公主安分守己。

後來,薛紹的哥哥參與唐宗室李衝的謀反,牽連到薛紹。

薛紹被杖責一百,餓死獄中。

不久後,太平公主改嫁武攸暨。

這次婚姻是武則天為了保護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

武則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結婚的兩個月後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為成為了武家的兒媳而避免了危險。

在第二段婚姻期間,太平公主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奸,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

神龍政變,李家重掌政權,太平公主擁立有功。

但太平公主喜權術,也想學母親武則天。

結果和侄子李隆基矛盾日益加劇,最後失敗身死。

安樂公主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後又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延秀。

安樂公主在唐中宗統治時期,大肆開府設官,乾預朝政,賄買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

她曾向中宗請求立她為皇太女,權力欲望特彆強。

同時她的生活非常奢侈,為了大興土木工程,搶占民田民房。

中宗死後,安樂公主企圖改朝換代,讓韋後稱帝,自己當皇太女。

不料太平公主和當時的臨淄王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剿除韋後,安樂公主被殺。

若看二人誰更心狠手辣,自然一對比就得知。

首先,太平公主雖然權傾朝野。

但是至少她深知自己是李家子女,未對自己的家人下殺手。

這點在後來李隆基要殺她時,李隆基父親李旦哭著要求不要殺自己的親妹妹,就可以看出兄妹感情十分深厚。

還有就是太平公主雖然懼怕李隆基,但是也從未痛下殺心,隻是在李隆基身邊安插耳目。

即便明知他對自己造成了威脅,也隻是想替換掉他,並沒有起殺心。

反觀安樂公主,開府置官,勢傾朝野,把國家官爵分彆標定價格。

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還是奴婢,隻要納錢三十萬。

便由公主授予官職,導致大唐吏治敗壞極其嚴重。

後來天天背地裡慫恿韋氏,效仿武則天臨朝聽政。

韋後因中宗體弱多病,便自行開始獨斷獨行,氣焰一天盛似一天。

緊接著,安樂公主喪心病狂到弑父的地步,希望韋後臨朝後自己能做皇太女。

所以母女聯合起來,計議毒死中宗。

韋氏親自製餅,把毒藥放入餡中。

待餅已蒸熟,聽說中宗在神龍殿查閱奏章,便令宮女攜餅去給中宗。

中宗最愛吃餅,伸手取了便吃,一連吃了八九枚,還說是餅味很佳。

不料過了片刻,腹中大痛,坐立不安,倒在榻上亂滾。

內侍急報韋後,韋後徐徐入殿,假意驚問。

中宗已說不出話,用手指口,片刻之後,一命嗚呼。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