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重啟:年方三歲,登基稱帝 > 第17章、生榮亡哀,厥聲載路(中)

第17章、生榮亡哀,厥聲載路(中)(1 / 1)

推荐阅读:

孫承宗回到了東暖閣,但並沒有進禦書房。

黃立極回來了,他都可以想象他會擬定什麼樣的遺詔。

孫承宗神色冷漠而堅定,厚重的官帽隨手放在禦案上,稍顯淩亂的白發在微微顫抖的肩上起伏。

他負手望著大殿中央的“宵旰圖治”匾額,眼角竟有淚珠滑落。

依稀間仿佛看到天啟還坐在禦座上,小太子騎著小三輪車在圍著他轉圈。

但他的目光穿透乾清宮,仿佛回到了遼東大地。

他可以想象,洪歹極聽到天啟駕崩的消息會是什麼反應。

他可以想象,幼主臨朝,陝西亂民會是什麼反應。

他甚至可以想象百官會是什麼反應,江南會是什麼反應。

他理解來宗道的堅持,但他也有自己的堅持,他必須保證國家不能動亂。

信王監國是成本最低的人心凝聚。

翰林學士錢士升走近孫承宗,手中捧著素服,目光中有些擔憂。

錢士升是天啟將大量三甲進士編入兒子詹事府後,翰林院碩果僅存的大明狀元,也是孫承宗入閣後才起複回歸翰林院的。

他和孫閣老之間多少有點恩主的味道。

“閣老,禮部送來的喪服。”

孫承宗緩緩回頭,迅速平息心中悲切,伸手接過,邊穿邊問,

“以時,你怎麼不進去?”

“孫之獬他們在裡麵,少我一個無關緊要。”

“太子同意禮部出宮了?”

“嗯,周尚書遣人送來的。”

“外麵百官是何反應?”

“禮部已經安排百官在宮門跪靈,沒有啥特彆的意外。”

【製曰:

朕以涼德纘承大統,八年於茲。今遘疾彌留,殆將不起。

皇太子慈炅仁孝英睿,宜嗣皇帝位。信王由檢忠勤體國,著以監國攝政王總理中外機務,會同文華殿大學士孫承宗、英國公張維賢、左都禦史曹思誠,共決軍國重事。

內外諸司有阿附權閹、紊亂朝綱者,許監國王便宜行事,先斬後奏。其東廠、錦衣衛一應緝事權暫歸兵部統攝,欽天監擇日除穢。

喪禮悉遵洪武舊製,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天啟八年四月十一日】

朱慈炅在乾清宮正殿監督天啟靈位的設立。

“敬天法祖”的匾額下,禦座已經被移開。

天啟的靈位,被擺了上來,“大明皇帝朱由校之靈位”十個大字刺痛了小朱的目光。

小朱還不熟悉大明禮儀的細節,但他記得太廟裡的靈位格式是“太祖高皇帝神位”。

天啟的廟號諡號還沒確定,但朱由校三個字還是讓小朱不舒服。

要學道長嗎?小朱無聲的搖頭,現在大明是末世。

劉若愚在一旁將孫承宗版的遺詔緩緩誦讀。

朱慈炅身後,張瑞圖立即出聲:

“皇上,不可,絕不可由信王監國。孫承宗其心可誅。”

朱慈炅還沒有正式繼位,但張老探花的皇上已經脫口而出。

朱慈炅冷笑,“孫閣老是要殺皇叔嗎?送交泰殿,給信王。下一份。”

來宗道沒有回東暖閣,他跪在天啟遺體前。

喪服還沒送到,他一身大紅官服分外顯眼。

但他目光堅定,毫不在意,神色虔誠得如同一個殉道者。

或許,他對天啟的忠誠比這寢宮內絕大多數身穿孝服的人都更真誠。

他早就厭倦了朝堂上的黨爭不休。

如果不是天啟有振作之意,他也有輔弼之心,他早回老家抱小孫子了。

他不能允許孫承宗做權相,他是了解太子的。

太子雖小,但性格堅定,是天生的帝皇之資。

信王根本沒法和太子的聰慧相比,敢讓信王監國,必然埋下無窮隱患。

大明第二次叔侄相爭,遲早爆發。

張皇後擔憂的看著來宗道,遲疑了片刻,還是開口:

“來先生,為何會鬨成這樣?陛下剛——”

來宗道看向張皇後,又看了看任皇貴妃。

這兩個女人都不行啊,還不如一個三歲幼童。

“殿下不必擔心,太子會處理好的。”

【製曰:

朕荷天眷命,禦宇多年,今遘危疾,自知弗瘳。

皇太子慈炅天姿明粹,孝友夙成,即皇帝位。

皇後張氏端肅有儀,貴妃任氏誕育元良,著共垂簾聽政。一應章奏,兩宮用璽後發內閣票擬。凡祭祀、選官、調兵事,須經慈慶宮用寶。

輔臣黃立極、孫承宗、來宗道忠謹可托,每日辰時詣乾清宮進講。

諸王勳戚各守藩邸,非詔不得入京。

中外臣工務持大體,喪儀毋得過費,其遵行毋忽。

天啟八年四月十一日】

“來公忠謹!”

朱慈炅閉目沉思,緩緩點評道。

張瑞圖上前,“皇上,此詔可用,但孫承宗之名應該除去。”

朱慈炅不置可否。

“盧伴,你去看看黃先生擬好沒,擬好送來。”

翰林院負責擬詔的兩人孫之獬和黃錦被召來擬詔時都是懵逼的,黃錦更是剛剛幫來宗道擬過了。

他正和孫之獬低語,何時可以出乾清宮,孫來二公這次誰更有把握。

然後就看到黃立極黃首輔來了,施鳳來緊跟其後,李國普也磨磨蹭蹭的跟著。

黃首輔的“病”看來是好了,呼吸勻稱,一舉一動都重新找回了大明首輔的霸氣。

“重擬遺詔。”黃首輔掃了眼幾個翰林詞臣。

翰林老大錢士升不買帳,借口去拿素服,先溜為敬。

黃孫二人麵麵相覷,黃錦一攤手,“你來。”

孫之獬隻好上前,還好,筆墨紙硯都是現成的。

小孫還是很懂事的,書法也不錯,人品雖差,不是還沒機會暴露嗎?

朱慈炅還沒見過他,不然殺雞儆猴的那隻雞很可能就不是客氏而是他了。

吹乾筆墨,黃首輔仔細檢查,果然完全是自己的意思,對小孫很滿意。

施閣老表示完全讚同,李閣老也沒有多餘意見。

好,內閣3:2通過,就它了。

“你們等等,老夫親自給太子殿下送去。”

出門正好遇到盧九德,沒說的,走吧。

【製曰:

朕紹膺鴻業,七載有餘,忽遘惡疾,殆弗能興。

皇太子慈炅聰敏岐嶷,即遵典製嗣皇帝位。

特簡建極殿大學士黃立極、武英殿大學士施鳳來、東閣大學士李國普總理朝政。

凡六部九卿奏事,須經通政使司轉呈司禮監批紅。其有結黨妄議、謗訕朝政者,著廠衛嚴查。

南京戶部所欠漕銀三百八十萬兩,限三月內解京,遲者以通夷論處。

喪事從儉,禁民間嫁娶作樂,餘俱如舊例。

天啟八年四月十一日】

小太子完全心累了。

內閣這種玩法,難怪老爸受不了。

小眼睛在黃立極身上上下打量,一語不發。

老黃有點急了,“殿下,有何不妥?老臣馬上改正。”

“父皇新喪,天下宜靜。”

“臣明白了。”老黃立即伸手把第三份遺詔拿回,想要去改。

朱慈炅阻止了,

“算了。孤自己來吧。詹事府誰還兼著翰林?”

“右庶子王鐸。”老張馬上回答。

“傳。”

擺在張皇後麵前的遺詔已經加印,黃立極掌握的內閣之印,王體乾掌握的敕命之寶,隻等皇後代掌的皇帝之寶。

張皇後很滿意,點頭,“徐應元,用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以衝齡嗣服,八載惕勵,未遑寧處。東靖建夷,西拯災氓,南厘漕弊,北遏虜塵,早衰鬢發,竭儘赤忱。今遘疾大漸,神器攸歸。

皇太子慈炅生而神靈,弱齡明睿,繈褓知孝,總角達禮,德協重華,功參二祖。雖衝幼之質未充,然社稷之托匪輕,宜即皇帝位。內外文武務遵洪武成憲,恪守祖宗法度。

特諭英國公張維賢提督京營戎政,建極殿大學士黃立極總領閣務,詹事府詹事張瑞圖參預機宜。其有阻撓國政、淆亂法紀者,五軍都督府會同錦衣衛按《問刑條例》嚴究。

喪儀準永樂七年例,輟朝三七,禁民間停嫁娶。太祖高皇帝三百年誕祭在邇,勿以朕故廢禮。

嗚呼!國祚綿遠,惟賢是與;保邦靖難,非朕敢私。爾諸臣工尚克欽承。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天啟八年四月十一日】

孫承宗和來宗道麵麵相覷,這是一份正常的遺詔,太正常了。

正常得不像是黃立極的手筆。

遺詔還特彆誇大了天啟功績,對皇太子吹捧得有點過份。

他喵的,這是張瑞圖的手筆。

這遺詔因為正常而不正常。

朱慈炅再大十歲都沒有問題,但他隻有三歲啊。

沒有信王監國,沒有太後垂簾,也沒有內閣輔政。

二老看著張皇後悲切麵容下流露的滿意之色,不好宣之於口的是:

不借遺詔掌權,你的位置在哪?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