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依舊低頭說道:“席間公主與陛下談到六年前,齊國與西戎的鹿城一役。那一戰也是公主第一次領兵作戰,雖然最終公主率兵擊退西戎,但其中經過卻驚險無比。”
“尤其是陰山一戰,公主殿下輕騎打探敵情,卻被西戎困於陰山,形勢危急。吳將軍為掩護公主突圍,親率十餘騎斷後。戰至天黑,吳將軍身中七箭,刀傷槍傷更是多達二十餘處。”
“陛下聽聞吳將軍的壯舉,心中敬佩,所以特地邀請將軍參加夜宴。”
“護佑公主殿下安全,乃是卑職的職責所在,此等小事何足掛齒。”雖然林楓說得無比淡然,眉宇之間卻不經意流露出一絲自豪之意,“因此而得到楚王賞識,倒有些受寵若驚。”
他表麵看似毫不在意,然而內心卻震驚不已。
林楓知道溫情所說的這些都是為了讓他出現在七賢閣的托詞,絕非齊蕾與楚君閒聊時談及他。
文人詩會,所作的詩詞又與中秋人團圓有關,齊蕾又豈會冒然談論沙場征戰之事。
而溫情之所以讓他參加夜宴,很顯然是楚君的安排。
楚君原本就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她心中一旦有了懷疑,必然會想方設法查明真相。
這一次她采用了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讓溫情把他帶到自己麵前,由她親自查證。
當然這並不是讓他震驚的原因。
讓林楓震驚的是,溫情能隨口說出吳遠的事跡。
周彥在為他易容之時,已經考慮到公主在楚國已經有兩月有餘,因此對公主的隨身侍衛也必然了如指掌,因此並沒有把林楓易容成一個從未存在的人。
公主的侍衛之中,唯有吳遠與他的體形、臉型相近,易容之後也最不容易被看出破綻,所以林楓才會易容成吳遠。
為防意外,林楓還詳細了解了吳遠的品性、習慣、平生經曆,所以當溫情說到鹿城一役和陰山一戰時,他知道溫情並非為了誆他而信口編撰——陰山一戰本就是吳遠最得意的戰績。
從林楓七賢閣路過引得楚君生疑,到他與溫情相遇,其間不過一刻鐘,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溫情根本無法打聽到這些消息。
那就隻有一種情況,公主和她的隨身侍衛所有情報都在楚君的掌握之中,這樣一來,溫情隻要知道了侍衛的名字,就能立即掌握這個人所有情報。
鳳影衛。
今日詩會由鳳影衛負責,所以溫情想要得到一個人的情報隻有一種途徑,那就是鳳影衛。
林楓立即想起那張看似儒雅實則陰詭的臉,不由得暗暗升起幾分戒備。
參加東園詩會的人那麼多,但趙齊光卻能夠隨時準確無誤提供每一個人的情報,他無疑是一個很可怕的人。
溫情倒沒有想到隻在瞬息之間,林楓已經想到這麼多事情,隻是說道:“還請將軍隨奴婢前往七賢閣。”
林楓忍不住喜笑顏開,忙說道:“那就有勞溫姑娘。”
他沒有拒絕,因為與溫情相處這麼久,溫情也沒有發現半點破綻,相信自己即使出現在楚君麵前,她也難以看出這個吳遠是他人易容的。
剛才他之所以會引起楚君的懷疑,隻因為當時他看到楚君,一時心神恍惚忘記了掩飾,以至於露出破綻。
如今心有防備,他不但對周彥的易容術有信心,對自己更有信心。
更何況他來東園的目的,就是想知道司馬仲賢是不是和他是同一類人。
雖然他曾拜托公主加以試探,但終究沒有自己在現場觀察更加細致準確。
當溫情帶著林楓走進七賢閣時,所有人都無比詫異的看向他們。
因為林楓無論從穿著打扮,還是神情姿態,很明顯都是一位征戰沙場的武士。
一位武士為何會出現在七賢閣?
齊蕾自然知道其中原因。
林楓剛踏進七賢閣時,雖然她神情未變,呼吸卻驟然變得緩慢起來。
不過隨即她又恢複如常,因為她發現此時的林楓已經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完全看不出原來半點痕跡。
擔憂之心儘去,但疑惑之心卻不由自主升起。
周彥的易容之術再高明,也隻能完美的改變一個人的外形,但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氣質、眼神和神態。
正所謂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易容之術最大的破綻也正是這些無形之處。
然而當林楓走進來時,所有人都能夠立即感覺到他就是一位身經百戰的鐵血將士。
齊蕾征戰沙場多年,一眼能看出林楓絕對不是假裝出來的。
所以她不但疑惑,而且內心十分震驚。
自從林楓跨進七賢閣,楚君的目光一直緊緊的盯著他。但隨著林楓離她越來越近,楚君眼裡的失望也越來越濃。
因為此人無論是容貌還是身形,雖與林楓有些相似,但無論是年齡還是氣質,都與林楓相去甚遠。
尤其是來人身上充滿了鐵血之意,完全沒有了剛才那種熟悉的感覺。
此時溫情已經盈盈拜倒在地:“陛下,這位就是在陰山一戰忠心護主的吳遠吳將軍。”
林楓立即上前參拜道:“吳遠參見楚王。”
然後又轉身向齊蕾參拜道:“參見公主殿下。”
聽到林楓的聲音,楚君忍不住暗自輕歎一聲,也不知心中是何滋味。
不過她隨即點頭微笑道:“六年前,西戎侵犯齊國邊境,公主率兵與西戎決戰鹿城。陰山一戰,吳將軍率十餘輕騎抵擋西戎近三百追兵,護主周全,不愧為公主近衛,齊之猛士。”
林楓急忙上前一步,出言謝道:“護主周全乃是卑職之責,楚王謬讚了。”
齊蕾雖然表情未變,但內心卻不由得微微一驚,同時也起了警覺之心。
因為她沒有想到,楚王隻是聽到吳遠的名字,就能立即說出他的功績,顯然是徹底調查過她和自己的近身侍衛。
“一騎當關,忠心護主。”楚君讚道,“如此勇士,又何來謬讚?”
隨即她又提高了聲音:“來。”
溫情恭聲回道:“奴婢在。”
“為吳將軍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