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我馬謖,以前隻是在帳中獻策,不想今日竟可統領一軍,先敗張郃三萬大軍,後敗曹仁五萬大軍,立下如此蓋世奇功,看來我亦有成為世間良將的可能啊……”
“大言不慚!若無我父在此壓陣,張郃三萬騎兵來時,你早已棄陣而逃,何有之後曹仁五萬大軍?可笑至極!”
街亭,
漢軍大營。
是夜,馬謖於帳外遙望天上星河,感慨萬千。
不想卻被關平聽到,毫不留情揭開真相。
馬謖瞬間漲紅了臉,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本來這些話隻是他的自言自語,若不被人聽了去,便也無可厚非。
人都喜歡望自己臉上貼金,但偏偏這話被關平聽到,那這一下子就尷尬了。
事實也確如關平所說。
為了讓馬謖體驗一次戰場的凶險,關羽在率軍占據街亭後,借口勘察地形,領了一千士卒離開街亭,往東邊隴道而去。臨走前,叮囑馬謖紮營當道,任誰來攻,都不可挪動軍陣。為防馬謖不聽軍令擅自做主,關羽還特意留下關平為副將,監督馬謖。
果不出所料,關羽前腳一走,張郃兩萬多騎兵隨後便殺到。在距離街亭還有二十裡時,馬謖見關羽未回,已是全然亂了分寸,不顧關平勸阻,執意要移兵上山紮營。
好在關鍵時刻,關羽趕回街亭大營,收回指揮權,安定了軍心。
這才有了之後接連阻擊嚇退張郃曹仁之事。
若不然,馬謖現在大概率已經是一具屍體了。
一具屍體,也配貪天之功,往自己臉上貼金?
關平忍不住出言相懟。
”額,少將軍,馬謖胡言亂語,失禮,失禮…”馬謖窘極,扭頭快步逃回軍營。
“哼…!”
關平憤憤不平來到關羽大帳,將方才所見說了一遍,末了補充道:“父親,馬謖太過份了,竟想將功勞據為己有,您是不知道,張郃兵到之時,他都快嚇尿了。”
“……”
關羽撇了撇嘴,板著臉作出一副嚴肅模樣:“為父豈能不知?”
若不知馬謖底細,豈能及時趕到?
關羽當時走出去三裡地就立馬折返回來了,停在東邊一裡外,令斥候上山查看街亭情況,及看到西邊隴道上狼煙滾滾,知是張郃殺到,這才趕回軍營。
關平恍然:“父親神算,早已料到馬謖如此不堪。”
關羽搖頭。
那倒不至於,馬謖當個謀士還是合格的,隻是缺乏成為一名統帥所必須的膽略和決斷力。
就像後世那些軍事磚家,開口便是頭頭是道,真讓他們去帶幾萬士兵打仗,一帶一個不吱聲。何時該守何時該打,何時該進何時該退,全然不知。或如後世那些股市磚家,當分析師賣課時那說的叫一個天花亂墜,真塞給他幾千萬資金讓他自負盈虧,他能當場嚇到心梗!就算能撐住沒有當場心梗,後續也能虧個底兒朝天!
並不是他們之前當軍事轉家或分析師時說的不對,而是他們缺少了魄力和決斷。
看得明白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這兩個能力並不能劃等號。
馬謖目前就是這個狀況,當謀士他是合格的,思維敏銳,屢有奇計。但領兵打仗看得是將領的綜合素質,光善謀是遠遠不夠的。
“行了,少拍馬屁,我問你,兵書二十四策讀得如何了?”
“已然通讀了,父親。”
“可有所得?”
關平一臉驕傲:“孩兒現已粗知用兵之道。張郃大軍到時,孩兒想的是父親的囑咐,誓要與街亭共存亡,人在亭在,決不後退半步!”
“那如果我不是你的父親,僅僅是你的上級,你是否會遵守軍令與街亭共存亡?”關羽捋著長須問。
“孩兒會。”
“不然!”關羽搖頭,“用兵之道,變化萬千,貴在隨機應變。若我是你,會先堅守街亭,與張郃正麵碰撞一下,然後評估雙方戰力,士氣,裝備,以及所有內外因素,再決定是否要繼續堅守下去,亦或者主動出擊,而不會死守命令。”
“戰場之上,很多時候比拚的是誰更有耐心,誰犯錯更少。如官渡之戰,如赤壁之戰,如夷陵之戰……都不是因為最後的獲勝方做對了什麼,而是因為戰敗一方率先做錯,露出了破綻,才被更弱的一方所擊敗。”
“孩兒記下了。”關平一臉欽佩:“不過,這夷陵之戰孩兒怎沒聽說過?”
“咳咳,為父說的是陸口之戰。”
“哦。”
………
“張郃大敗?隴右丟失?”
“豈有此理?!”
曹丕大怒:“張郃領兵三十餘年,怎地還不如三員小將?”
合肥,曹魏大營。
隴右戰報傳到這裡,已經是一個月之後了。
得知隴右三郡丟失,曹丕差點當場跳了起來。
大魏作為天下最強的勢力,代漢已經四年了,還沒贏過一場勝仗,反而接連損兵折將,丟城失地。
這讓大魏的形勢看上去像是一天不如一天,顯得曹丕是個昏聵之主,連曹操留下的基業都守不住。
這叫曹丕如何能忍!
即使曹丕現在就動身去爭隴右,大軍趕去隴右也需花費一個多月時間,更何況現在魏軍正與吳軍激烈拚殺,雙方兵力布置犬牙交錯。急不得脫。
“曹仁呢?為何不發兵支援張郃?”
“曹仁將軍有發兵,隻是在街亭遇到關羽大軍阻擊,未能及時趕到隴右。”
“關羽去了街亭?”
“是。”
“那曹仁大軍可有損耗?”
“沒有。”
“關羽可有繼續進兵關中?”
“回陛下,不曾來進犯。”
曹丕鬆了口氣,習慣性看了一眼下手,發現賈詡不在,這才想起賈詡已然年老,告病在家,因而此次東征也就沒有隨行。
另一個能出謀劃策的司馬懿,也被他留在洛陽,處理政務。
一時間,竟無人可問計。
曹丕無奈環顧左右:“眾卿,可有良策。”
滿寵出列道:“陛下,隴右一失,劉備四州(曹魏始終認為交州隻是一個州)已連為一體,若放任不管,必為大患。不如先與孫權講合,收兵回去,奪回隴右及涼州。”
現年71歲的司空王朗亦出列道:“陛下,伯寧之言極是,量東吳小國,無有能為,今派一大將鎮守足以。”
曹丕微微頷首,來的時候他揮斥方遒,信心滿滿,但二十萬大軍剛開到巢湖他就後悔了。
意識到和東吳比拚水軍,完全是考慮不周,以己之短攻其之長。
因此曹丕早就有退兵之意,
奈何沒人來遞台階,隻好硬著頭皮和東吳耗著。
今天正好趁著此事,收兵回洛,再商議如何奪回隴右和涼州。
“傳令,即刻遣使與孫權講和。”
“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