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擔憂荊州資源緊張,但關羽還是對接下來的曹劉之戰充滿了期待。
目前荊州共有水陸兵馬十六萬,其中四萬水軍,十一萬陸軍。
僅以荊州七郡的一百七十萬人口來說,供養十六萬兵馬已是接近上限。
在關羽重新調配之後,目前荊州各郡駐守兵力如下:
襄陽郡及周邊駐守總兵力五萬五千人。
其中襄陽城駐軍三萬,樊城駐軍五千,宜城駐軍一萬,另有臨近襄陽的上庸、房陵、西城三郡總駐軍一萬(這部分兵馬並不算在荊州總兵力之內,但因劉備在荊州,因而歸荊州調配節製)。整個襄陽郡周邊駐守兵力是荊州七郡中最多的。
南郡總兵力僅次於襄陽,共有四萬駐軍,其中大部分駐守在江陵和公安,作為中軍以支援四方。
江夏郡駐守兵力與南郡相當,也是四萬兵馬,其中夏口駐軍兩萬,陸口駐軍一萬,其餘各城總駐守兵力約一萬。
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各有駐軍三千。
其餘各處關隘,要塞,港口,要道,分彆駐軍一千到三千不等。
另有五溪蠻兵一萬駐守零陵周邊,這一部分蠻兵也未算在荊州用兵力之內。
交州方麵,目前被劉備分為廣、交二州,廣州都督為劉封,交州都督為孟達,二人一躍成為封疆大吏。廣州目前總人口約七十萬,軍隊三萬。隨著劉封對廣州掌控力度加強,並打造水軍,廣州兵力還在持續提升。交州目前總人口約五十萬,兵力約兩萬。
益州方麵,人口約二百萬,總兵力十二萬,其中漢中駐軍兩萬,川中各處駐軍十萬。
因對南中四郡掌控力度較弱,一直也沒有時間前去實控,故而暫時不能算做劉備的地盤。
季漢治下四州,目前總人口約四百九十萬,相比曹魏的八九百萬人口,雖略有不及,卻也相差不遠。
但比東吳六郡的一百五十萬人口多得多得多。
這樣的基本盤,也讓劉備的底氣壯了許多,開始考慮起稱帝事宜。
考慮到曹魏有五個都城,劉備亦設立了成都和江陵雙都,諸葛亮與世子劉禪坐鎮成都,劉關張三兄弟坐鎮荊州。
看到劉備對稱帝一事如此積極,關羽也倍感欣慰。猜測原時空裡劉備之所以稱帝不積極,是因僅剩益州一州,實力最弱,故而有所顧慮。
現在情況則完全不同,劉備坐擁四洲之地,已經具備和曹魏分庭抗禮的資本,順便還可以借著山川地利的優勢,捎帶著收拾一下東吳。
僅以當前局麵來說,實際上就是季漢一家對抗魏吳兩家。隻是吳國被連著削弱了幾次,現在的實力有點上不了台麵。
至於擁有近五十萬兵馬的魏國,關羽暫時還是沒什麼削弱它的方法,隻能一步一步來。
當務之急,還是搞錢搞糧食搞資源。
前一次,關羽研究了一下濁酒提純之法,發現行倒是可行,卻不能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原因是三國之間連年征戰,糧食緊缺,且商業往來完全處於斷絕狀態。
這種情況下,濁酒提純毫無商業前景,僅能自用。
此路不通,關羽又琢磨起新的賺錢門路,但左思右想,依舊想不出什麼好的法子,乾脆把這個問題推給諸葛亮去頭疼。
但時間並不等人。
季漢剛贏下東吳,不及喘口氣,就迎來就曹丕的雷霆攻勢。
黃初三年(222年)三月,在陸口之戰僅僅結束半年後,曹丕便準備妥當,全麵發動規模龐大的三路伐蜀之戰。
曹丕禦駕親征,坐鎮宛城。魏漢正式開戰。
曹魏三路大軍的陣容分彆為:
第一路:曹休、臧霸。兵力五萬。進犯夏口(東路戰場)。
第二路:曹仁、蔣濟、徐晃、夏侯尚、張郃,兵力十萬。進犯襄陽(中路戰場)
第三路:曹真、張既,楊秋出長安,兵力八萬。直逼陽平關(西路戰場)。
此戰,曹魏在前線一方出動大軍二十三萬,加上還有文聘,滿寵在中路戰場與東路戰場中間作為遊擊的三萬兵馬,以及曹丕坐鎮宛城統領的四萬禦林軍,總兵力超過了三十萬,彰顯出魏國強大的國力。
而且此戰,曹丕把曹魏的所有名將幾乎全部派了出來,就差沒把當年威震逍遙津的張遼也調來攻打江夏。曹丕還是對孫權有所防範,唯恐偷襲成癮的孫權會趁機偷襲合肥,故而把張遼留在合肥以做威懾。
同時又傳命於大魏吳王孫權,令其率軍西進,配合曹魏攻打夏口。
但孫權口頭上答應的利索,實際上卻並未行動。
孫權是真的輸怕了。
去年(221年)的陸口之戰,孫權幾乎是舉全江東六郡的兵力西征,結果慘敗而歸,折損四萬多精銳;前年(220年)的荊州之戰,孫權又是慘敗,折損近四萬兵馬;再往前(215年)的合肥之戰,十萬大軍被曹操摁著捶,孫權被打到被迫請降;再往前(215年)的逍遙津之戰,十萬大軍又被張遼八百人刨飛。
短短六年間,連遭四場慘敗,損失精銳士兵不下十五萬。
這令孫權在江東的威望一落千丈,民間怨聲載道,世家大族也開始陽奉陰違起來。
孫權知道,自己此時如果響應曹丕西進,自己前腳一走,江東就會分崩離析,不再為孫家所有了。
所以這次,孫權打定了主意也坐山觀虎鬥一次,當一回那得利的漁翁。
………
曹魏三十萬大軍齊出,號稱百萬大軍,三路來伐,
消息傳來,季漢高層全員震動。
這陣勢,實在是太嚇人了。
十四年前的赤壁之戰,曹操也不過號稱八十三大軍(其中軍隊約25萬),這一次曹丕直接百萬大軍下江南,氣勢滔天,兵鋒所指,怎不令人膽寒?
但如果這次頂住了曹魏的攻勢,那劉備稱帝將是眾望所歸,人心所向。
是以,在得知曹魏來犯的第一時間,荊州和川中就各自開始了應對及布置,
首先是關羽最重視的輿論宣傳方麵,
甭管曹魏那邊宣傳的百萬大軍伐蜀漢有多嚇人,那些宣傳語隻在魏國境內廣為人知。到了荊州及川中,消息就變成了曹丕派二十五萬大軍進犯擁有四十萬兵馬的漢中王劉備。
普通百姓們不知地理,不知形勢,不知兵法,不懂計謀,他們隻知道簡單的數字對比。
二十五萬對四十萬。
優勢在我!
對比完兵力,百姓們完全不慌了,該種地種地,該生娃生娃,尋思著曹魏這點兵馬想擊敗漢中王劉備,簡直是癡人說夢。
其次是軍事布置方麵。
荊州這邊,關羽仍以之前各處駐守的兵力應戰,打算後續等到魏軍勢頭減弱,再采取添兵戰術,尋求一擊致命。
漢中這邊,諸葛亮則采取的重兵防守策略,往漢中派去了五萬人馬。均裝備了諸葛連弩。
隨著雙方軍隊各就各位,這場三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