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口,
荊州軍大營。
因陸口久攻難破,眾將俱是一臉無奈,軍中氣氛凝重。
自建安二十五年六月發兵攻吳以來,荊州軍已與東吳守將朱然在陸口相持兩月有餘,難以寸進。
在此期間,硬攻,勸降,夜襲、滲透,繞城誘敵等戰術均未奏效,朱然打定主意人在城在,寸步不移。
這令荊州軍士氣連番受挫。
好在,荊州軍在其他戰線上節節勝利,戰果頗豐。
繼拿下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後,關羽又命駐守在房陵的劉封和孟達,率軍一萬南下去取交州,調胡修坐鎮上庸。
交州刺史原是步鷙,因東吳僅是名義上統治交州,並未實控交州,因此孫權給步鷙派了五千兵馬坐鎮廣州。
今年年初,孫權任命呂岱接替步騭為交州刺史,依舊統兵五千坐鎮廣州。
步鷙則率領一萬名交州招募來兵士進駐長沙。
步鷙剛率軍趕到長沙,正遇上趙雲率五千兵馬及一萬蠻兵來取長沙郡。
雙方在長沙城外發生遭遇戰,
步騭大敗,一萬士卒全軍覆沒,隻身逃往豫章,轉道前往夏口去見孫權(注1)。
趙雲留蠻王沙摩柯鎮守長沙,自率五千兵馬去攻豫章郡南邊的廬陵。
此時,孫劉兩方的國界,已東移到劉表坐鎮荊州時與東吳的邊界,僅有陸口和夏口兩個沿江要塞,像一隻伸出的手,孤懸於江東之外,依靠水軍優勢和城防堅固,抵禦荊州五萬大軍。
趁關羽五萬大軍與朱然兩萬兵馬相持於陸口,坐鎮江陵後方的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從川中調來三萬人馬。
派吳班、馮習、張南,陳式率此三萬人為先頭部隊,繞過吳軍在豫章的防線,攻入吳境,在臨川擊破吳軍潘璋部,隨後與傅士仁兩路合兵,三萬餘大軍圍攻豫章郡治南昌。
為阻擊孫權從江夏抽兵回援豫章,劉備又派鎮北將軍黃權率一萬兵馬出洞庭湖東岸,駐紮在鄱陽湖上遊西河,威脅夏口側翼。
又派黃忠領兵五千屯於鄱陽湖西岸,呼應豫章、廬陵兩郡攻勢。
至此,劉備在荊州戰場已投入多達十餘萬兵力,另有荊州各地駐守兵馬四萬,川中鎮守兵馬四萬,漢中鎮守兵馬一萬。
孫權在麵臨劉備軍多方位包圍戰略大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命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抽調後方共三萬人開赴豫章前線,抵禦荊州軍;同時又遣使向曹丕稱臣修好,以避免兩線作戰。
但局勢依舊對孫權極度不利,戰敗失地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
交州失守,呂岱戰敗,逃回吳郡。
南昌失守,孫桓陣亡。
潘璋、韓當、徐盛率軍奮力反攻月餘,損兵萬餘人,未能奪回南昌,隻得退守宮亭,護住駐守在江夏的孫權側後方。
關羽隨即做出應對,分兵三萬,令張飛率軍繞開陸口,自陸路逼近夏口,並對陸口形成合圍之勢。
東吳形勢岌岌可危。
直到此時,孫權終於想起了那個被關羽送道號“神龜”,又被呂蒙舉薦,張昭力保,但卻被他晾在一邊的陸遜。
當下急召陸遜為大都督,奔赴前線指揮對荊州軍作戰事宜。
陸遜一上任,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當即指出關羽兵強勢大,居上遊而多路出擊,銳氣正盛,吳軍應暫時暫避鋒芒,再伺機破敵。
簡而言之:放棄陸口,收縮防線,全力防守夏口,不給劉備各軍可趁之機。
在曹魏沒有動作,己方也沒有更好應對策略的前提下,陸遜很快說服了孫權及吳軍諸將,放棄陸口,果斷實施戰略退卻,一直後撤到夏口,武昌一線。
然後轉入防禦,遏製荊州軍的繼續進兵的勢頭,並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
如此,吳軍完全退出了孤懸於外的陸口,把大部分水軍鋪開在夏口的長江開闊一線。
關羽遂乘勢東進,接管陸口,將戰線同步東移至江夏周邊。
雙方再次僵持下來。
轉眼到了建安二十五年十二月底。
坐山觀虎鬥的曹丕也如願代漢稱帝,國號大魏,年號黃初。
孫劉雙方已在荊州和揚州交戰半年之久,從六月打到十二月,兩軍相持不決。
戰線依舊僵持於夏口,豫章,廬陵一線。
此時,南線的漢軍已深入吳境三四百裡,由於一直遭到吳軍的頑強扼阻抵禦,東進的勢頭也早已停頓了下來。
在吳軍扼守要地、收縮防線保存有生力量和優勢力量,且堅守不出戰的情況下,漢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擴大戰果。
此時在大後方觀戰了半年之久的劉備,終於再次按耐不住,率親隨趕赴南線。
劉備令諸將在夏口以南至南昌至廬陵一線數百裡地上,設立了幾十個營寨以擠壓吳軍空間。
同時也為了引誘東吳軍隊出來決戰,
在劉備的認知裡,東吳水軍雖強,但陸軍就是一盤菜,毫無戰鬥力,做出此等軍事布置並無不妥。
但關羽在得知這個消息時卻慌了。
當即令大軍退守於陸口,親自趕往南線來見劉備。
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的想法是好的,
但是眼下漢軍並沒有一口氣吞掉東吳的實力和胃口。
且北麵曹丕已經代漢稱帝,境內各地叛亂業均已掃清,再加上孫權已徹底稱臣於魏,曹魏隨時都會下場。
更何況還有憋了一口氣要反擊的陸遜,以及忍耐了半年窩囊氣的東吳將士。
這都開戰半年了,“強弩之末,力不能穿魯縞”的道理,隻要是個合格的統帥,都應該明白。
此時應該見好就收,消化已經占有的交州,荊州東三郡,以及陸口,然後再徐徐圖之。
當然,關羽並沒有用以上理由來說服劉備退兵,因為這些理由很難說動已經上頭的劉備。
關羽一到豫章前線劉備大營,就拿出一封情報遞給了劉備。
隻見情報上寫著:“曹丕欲興兵三十萬,從關中、荊州兩路來攻。”
劉備無可奈何,隻好命令各軍有序退兵至荊州東三郡,由攻轉向防禦。
看到荊州軍在大優勢局麵下再次撤退,放棄了繼續進攻東吳,已經謀劃反攻計劃許久的陸遜差點沒忍住噴出一口老血。
最終也隻能扼腕歎息,象征性令各部做出追擊姿態,而後悻悻收兵停戰。
至此,轟轟烈烈的建安二十五年就此落幕。
這一年間,發生了以下大事:
6月,關羽率軍五萬伐吳,另派一萬兵馬攻取交州。
9月,劉備添兵四萬攻打豫章,廬陵,威脅夏口。
10月,曹丕稱帝,建立魏國。
11月癸酉,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
12月魏以洛陽為京師,長安、譙、許昌、鄴城、洛陽為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