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穿越關羽,從水淹七軍開始 > 二十三章 兄有十一勝,權有十一敗

二十三章 兄有十一勝,權有十一敗(1 / 1)

推荐阅读:

江陵,議事大廳。

“雲長,我軍傾巢出動東征東吳,若曹丕發兵來攻漢中,亦或者發兵來攻襄陽,將如何應對?”

順利讓糜芳交出了全部家產,有了十萬大軍出征所需軍資之後,劉備開始擔憂起東征孫權的風險。

他拚搏了一輩子才積攢出眼下這點家底,形勢大好,實在不想軍事冒險。

在他看來,關羽的策略確實不錯,但荊州軍東征孫權風險卻很大,還有一些劣勢難以克服。

關羽自然比劉備更了然己方目前的優劣勢。

風險和劣勢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是兵力和兵種劣勢:

荊州軍目前總數是十萬,而東吳總兵力是十二萬,僅以荊州軍的兵力,想要吞掉東吳是幾無可能,何況北邊還有一個勢力最強的曹魏盯著。

水軍兵力與東吳也有相差。

荊州目前僅有兩萬水軍,其中一萬水軍還是最近半年才擴充的,戰鬥力有限;

而以水軍立國的東吳足足有六萬水軍,其水軍戰力是三方勢力中最強的。

二是進攻一方的天然劣勢:

眾所周知,攻城的一方不但需要出動遠高於守城一方的兵力,還需要付出數倍於守城一方的傷亡。

三是戰爭潛力:

因此前劉備在漢中與曹操熬戰了一年零七個月,川中資源消耗嚴重;同期荊州軍也發動了兩次北伐,打空了荊州三郡的家底;再加上“三分兵力”,同時需要兼顧漢中,川中,荊州,資源緊張,無力支持大規模東征。

反觀東吳方麵,已經有三年多沒有打仗。府庫充盈,兵員齊整。戰爭潛力遠高於劉備一方。

四是裝備差和經驗差:

東吳水軍長期經營長江防線,艦船精良、水戰經驗豐富。

而荊州水軍在這兩方麵都不如東吳水軍,不但船小器乏,水戰經驗也不如東吳。

五是曹魏的致命威脅:

兩麵受敵的風險始終存在,若荊州軍東征,曹魏可能趁機進攻漢中或荊州,迫使劉備分兵救援,使關羽陷入孤軍奮戰,進退兩難之地。

同時孫曹聯盟可能再現,孫權為自保可能再次聯合曹魏,重現之前襄樊之戰時的夾擊模式。曹操曾以“割江南封權”誘使孫權背刺關羽,孫權也可以用“稱臣於魏”類似策略以使曹魏下場夾擊劉備。

關羽若東征孫權,頗有“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的強行之舉。

一但戰事不順,有可能會加速季漢政權的崩潰或衰亡,為曹魏統一鋪路。

當然,荊州軍也不全是劣勢,也有五大優勢:

首先是戰略優勢:

荊州地處長江上遊,是江東“全據長江”戰略的核心要地。若荊州出兵,可順流直下,江東腹地將無險可守。呂蒙曾強調:“全據長江,形勢益張”,荊州是江東生存的“西大門”。

其次是主將素養:

在周瑜魯肅呂蒙皆亡,陸遜被棄用的情況下,東吳方麵已經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頂級軍事人才。

而劉備方不但有關羽這種“名將”,還有法正,諸葛亮這種頂級謀士。

然後是戰意:

荊州軍連戰連捷,將士戰意高昂;

江東近年來對外戰績不佳,四年前的合肥之戰,張遼七千人馬大破孫權十萬大軍,東吳士氣不振。

再然後是軍事架構缺陷和投降派掣肘:

東吳一直都有軍事架構缺陷。

因是部曲製,東吳各豪族各將領都有自己的私兵,孫權隻相當於私兵最多的那個。

這種架構的優點是麵臨外敵時戰力下限很高;缺點是向外拓展時,戰力上限極低。

當東吳麵臨外敵時,為保護自己及家族的地盤和利益不受損,江東眾將會拚死抵抗;當發動對外戰爭時,因其獲得的利益大頭歸於孫權,各級將士動力不足,因此難以形成合力。

若在荊州軍打出幾個大勝仗,大兵壓境之時,對江東豪族和各將領做出針對性說降,那將加快其瓦解其抵抗力量的速度。

最後就是信息優勢:

曹魏新曆三敗,加之曹丕新承魏王之位,國內諸事還未理順。

眼下曹丕又忙著篡奪劉協的皇位,若劉備與孫權開戰,曹丕的智囊團也會認為劉備水軍劣勢較大而贏麵較小,因而大概率會和原時空一般,坐等分出勝負再下場收割。

因此,關羽認為東征雖有困難,但卻是三國鼎立前最後一波擴大地盤勢力的絕佳發育時機。

錯過這個機會,之後就將是漫長的等待了。

思及此,關羽道:“在我看來,兄有十一勝,權有十一敗。”

十一勝?!

這麼大優勢?

以前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時,也不過僅僅有十勝啊。

劉備頓時來了精神:“喔?雲長快說說。”

不就是以言語堅定決策者的出兵決心和戰鬥意誌嘛,郭嘉會,難道我關某就不會嘛……關羽微微一笑,不假思索道:

“孫權瞻前顧後,而兄長果決堅毅,此乃性勝。”

“孫權以反叛漢室的名義割地自衿,而兄長以匡扶漢室的名義征戰,比乃義勝。”

“江東政治架構太過寬鬆,世家大族盤根錯節,對孫權形成掣肘;而兄長治下嚴法明典,世家大族影響力極小,此乃治勝。”

“孫權表麵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多忌,用人多疑;兄長則平易簡明,內心機敏,用人不疑。比乃度勝。”

“孫權麾下除陸遜外,已無頂級謀士名將;兄長麾下文有兩大頂尖謀士,武有五虎上將。此乃人勝。”

“孫權沽名釣譽,兄長至誠待人,此乃仁勝。”

“孫權誌大才疏,僅有識人之能;兄長禦下有道,各司其職,人儘其才,此乃德勝。”

“孫權隻想自守一方,兄長心懷天下,銳意進取,此乃誌勝。”

“孫權做事瞻前顧後,兄長則對大事考慮周全。此乃文勝。”

“孫權不知軍機兵要,而兄長“用兵如神”,此乃武勝。”

“孫權近年外戰連番遇挫,已是三方最弱勢力;兄長後發而先至,連戰連捷,現已成僅次於曹魏之勢力,此乃勢勝。”

“兄長有此十一勝,今何不為之?!”

聞言,劉備心下大悅,嘴巴都差點咧到耳根子上。

“如雲長所言,此次東征可行?”

“可行!”

劉備頷首,緊緊握住關羽雙手:“賢弟既為荊州主將,此次如何出兵,全由賢弟一言而決。為兄坐鎮江陵,為大軍提供軍需支援!”

居然從劉備手裡拿到了最高軍事指揮權……關羽大感意外,也緊握著劉備雙手,意識到直到此時,劉備才算真正下定了決心東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