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穿越關羽,從水淹七軍開始 > 第八章 呂蒙發動技能【吐血】

第八章 呂蒙發動技能【吐血】(1 / 1)

推荐阅读:

“什麼?!關羽撤軍了?”

“是。”

陸口,吳軍駐地,陸遜與帶著鬥笠一身灰衣的呂蒙臨江登高而望。

剛從襄陽風塵仆仆趕回來的使者正在彙報此行所見所聞,

三人周圍百步之內,未有一名閒雜人等。

“關羽因何故退兵?”

“因將軍之名。”

“因我之名?”

東吳使者一臉無奈道:“那關羽原打算抽調荊州守軍北上,助攻樊城,聽聞都督您替換了呂蒙將軍,頓感驚異;及看過書信,更是震動;當即下令全軍撤退,現四萬餘大軍已儘歸江陵。”

我有什麼名?我不就是個無名之輩嘛……陸遜看了一眼呂蒙,見後者也是瞳孔地震,追問道:“仔細說來!”

“是。”

使者於是一五一十將自己在襄陽城外的見聞悉數道來,半點不敢遺漏。

及聽到自己接替呂蒙掌管陸口都督一職令關羽心生警惕時,陸遜眼中滿是不可思議。

呂蒙亦然。

及聽到自己尚未出山便已被水鏡先生賦予“神龜”道號時,陸遜卻是有些茫然。

呂蒙則是一臉埋怨:不是,伯言,你有道號你不早說?你在外名氣這麼大你要告訴我的啊。

我不知道自己有道號啊……陸遜雙手一攤,滿臉無辜。

及聽到關羽看到書信最後一句話【過去很多例子表明,勝利後往往容易疏忽,這正是我們趁機而動的機會】後立即下令大軍撤退時。

呂蒙眼中埋怨之色更甚。

陸遜則是一臉懊悔。

他願意指天發誓,這句話是為了提醒關羽把注意力放在曹軍那邊,而不是放在警惕荊州被偷襲這邊。

但是現在後悔為時已晚。

偷襲荊州的大好機會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荊州有守軍6萬多,還有新俘虜的3萬曹軍精兵,假以時日,待關羽消化完畢,將再多出3萬能戰之士。

也就是說,區區荊州3個郡,將會屯駐9萬多兵力,先不說三個郡能否供養得起這9萬大軍……關羽手裡的三個郡都人口眾多,較為富庶,再苦一苦豪族大抵是養得起的。

單單關羽一方的兵力和東吳的兵力對比,就不相伯仲了。

要知道,曹孫劉三方勢力中,現在東吳是最弱的一方,僅有揚州一洲之地(注1:此時交州還未被東吳收複),供養12萬軍隊已是極限,其中水軍6萬,陸軍6萬。

而關羽所部,僅僅是劉備的一支偏師。

劉備還有川中主力約7、8萬人,漢中魏延偏師約2、3萬人。

原本東吳是不急著偷襲荊州的,但在劉備三個月前拿下漢中,其勢力一躍升至第二位,超過了東吳之後,眼看東吳變成了最弱一方,孫權下決心背盟,轉頭與曹操聯合,加快了對付削弱劉備的步伐。

要削弱劉備,首當其衝就是斬斷其在荊州的軍事存在,也就是奪取孤懸在外的荊州,把劉備勢力全部趕回川中,變成一個沒什麼出路的地方割據勢力。

縱觀自建安13年孫劉聯盟赤壁之戰獲勝以來,東吳所有戰略重點都是以削弱劉備,確保東吳為第二大勢力為目的。

東吳可以不當最強的一方勢力,但決不能當最弱的一方勢力——這便是孫權及東吳一切軍事行動的基礎邏輯。

建安十五年(210年),因不想替占據荊南的劉備擋住來自曹操的壓力,東吳把花費極大代價攻下的南郡(郡治所在江陵)借給了劉備。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前腳(214年)剛拿下蜀地,東吳就以魯肅率軍與關羽相持於荊南洞庭湖口的益陽,令呂蒙率軍襲取長沙、桂陽和零陵三郡。後雙方以湘水劃界,劉備割讓了這三個郡給東吳。

今年(219年),劉備剛拿下漢中,及房陵、上庸三郡,就又到了東吳出手削弱劉備的時候。

而呂蒙偷襲荊州的計劃是根據關羽的性格弱點而特意設計的,不敢說天衣無縫,那也是十拿九穩。

本以為這一套連環計下來,關羽就會麻痹大意,把尾巴翹到天上,進而抽調荊州守軍北上助攻樊城。

沒想到,最後一步卻功虧一簣。

關羽的反常舉動,讓這一切謀劃都化為泡影。

呂蒙深知自己的身體撐不了太久,裝病離職也並非是假,至少自己的身體有恙是真的。

正因如此,呂蒙才嘔心瀝血設計經營了三年,隻為今日偷襲荊州,拿下關羽,為東吳建立不敗之基。

但,失敗了。

我好恨……呂蒙隻覺胸中一股血氣上湧,難以壓製。

“我計不成,乃天命也!”

“噗~”

呂蒙仰天大叫一聲,一口老血終是忍不住噴將出來。

旋即眼前一花,視野天旋地轉,迎麵而倒。

“子明!子明!”

“將軍!將軍!”

…………

成都。

王宮。

劉備高居王座之上,文武百官分列兩側,肅穆莊嚴,氣勢恢宏。

關羽大勝,俘虜於禁、龐德及三萬曹軍的消息傳回成都後,劉備便立即召開了這次朝會。

眾所周知,稱王和稱帝都是需要功績來作注腳的。

是以在拿下漢中三郡之後,劉備稱王就有了合理性。

現在,關羽大勝曹操,曹魏境內各處震動,不斷有豪強起義群起響應,這就為劉備的漢中王更加增添了法理性。

同時也讓曹魏所把持的傀儡政權的法理性受到了強烈衝擊。

稱公稱王之前的曹操靠著擁護漢帝劉協,占據法理高位,所以所向披靡,天下俊才蜂擁來投;而稱魏王之後,曹操已露出僭越之心,其統治的法理性動搖了。

此刻天下名義上有兩個叫做“大漢”的政權,一個是曹操視皇帝劉協為傀儡的漢,此漢已是名存實亡,且近些年愈發勢頹,接連發生漢中之敗、樊城之敗。同時曹操本人業已風燭殘年,大限將至。

另一個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建立的漢,此漢如日中天。取荊州、收益州、奪漢中、又在樊城大敗曹軍,發展勢頭迅猛,以承繼被曹操當成傀儡的漢。

天下那些有向漢之心的有誌之士是選擇效力一個名存實亡的漢,還是會投奔一個名為漢實為漢的政權?

答案顯而易見。

而天下那些地方豪族會選擇誰?

這卻是不好說。

但他們一定會選擇幫一個接連大勝的政權。

誰贏,他們就幫誰。

從這一點來說,此次襄樊戰役大勝的意義不亞於漢中之戰,甚至猶有過之。

是以劉備很開心,特意召開朝會,宣布對關羽的封賞,重點就是給關羽封侯一事。

此前,關羽的頭銜和權力是壽亭侯、前將軍,襄陽太守。假節鉞。

後三者皆為劉備所賜,僅壽亭侯是曹操假劉協之名所封。

因此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後,就一直對關羽頭上這個壽亭侯爵位此耿耿於懷。

“眾卿,本王欲封關羽為荊州刺史,解良侯,”

“大王英明!”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