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誰不知道,江清璃自母親去世之後深居簡出,已經許久不進宮了。
她不僅僅不進宮,連與京中閨秀客套的心情都沒有。加上這幾年江緲緲出去應酬的時候的添油加醋,倒是真的成了她江清璃恃才傲物,不喜歡搭理京中閨秀。
更有傳言,江清璃看不起他們。
永樂候府的人如今覺得,他們已經能夠拿捏江清璃了。
她江清璃現在就算是病死家中,怕是都沒人過問。
現在可不一樣。
他們終於想起來了,如今新皇登基沒有多久,跟江清璃從小可有很深厚的情誼,因為江清璃母親身份貴重,江清璃打小為宮中伴讀。
自幼一起長大的少男少女,其中一個便是當今皇上。
江清璃與皇室多年沒有聯係,江家人以為皇上早就將這份情分忘乾淨了。
此時,江清璃不卑不亢起身。
“臣女領旨!”
說罷,便要跟著管事公公離開。
“江清璃!”
江清璃走到門口,便響起了父親的聲音。
“永樂侯府待你不薄,失去清白,傷害相府公子都是你一人主意,你若要顛倒黑白,我定不饒你!”
江清璃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瞧,她父親這就怕了!
春桃從府外出來,伸手恭敬扶住江清璃,江清璃才淡漠回頭。
“父親是如何理虧,自知皇上喚我,是為了近來我在府中遭遇的事情?”
江清璃的聲音很輕,甚至帶著說不出的挑釁來。
江禦終究說不出一句話來,一切於他而言,過於諷刺了。
……
皇宮,內院。
禦書房內,一身明黃色龍袍的少年坐在桌前,麵前是一個穿著墨色官服的人,兩人目光皆停留在棋盤上,是在對弈。
一直到首領太監姚安輕手輕腳的進來,在聖上麵前矗立許久,這才小心開口。
“永樂候府嫡女江清璃,已經在殿外候著了,皇上您看,是否……”
“烈日當頭,快些讓她進來。”
皇上揮揮手,似擔心,似急切。
江清璃母家戰功赫赫,江清璃從小便是宮中伴讀,跟皇子和公主一起長大。儘管如今自己登基,經曆一場腥風血雨之後,皇家子弟早就不似過去那般。
但是與江清璃年少情分還是有的。
如今,江清璃托付姨母襄王妃遞了書信過來,皇上看了憂心忡忡,生怕江清璃被欺負了。
身著墨色長袍的男子站了起來。
“皇上邀約佳人,臣不方便在這裡!”
他拱手作揖,聲音渾厚,卻進退有力。
“無妨!”
皇上揮揮手,不避諱眼前的人。
語畢,江清璃便被首領太監帶著,來到了大殿之上。
偌大的宮殿,沒有什麼宮人。穿著一身淺色衣裙的姑娘小步走了進來,在聖上麵前跪下。
“清璃,不必行此大禮!”
少年帝王像是想到什麼,乾咳一聲,似乎有些局促。
“江姑娘請起吧,這次過來,所為何事!”
江清璃抬起頭,與那王座上的人遙遙相望一眼。她確實許久沒有見過過去一起長大的朋友們了。
因為皇上登基之後,父親便教導她要學會避嫌,皇上已經娶妻了,若是念著昔日情分沒大沒小,對她的名聲也是不好。
以前江清璃確實愛慕過陸元琪,便也願意為此斬斷流言蜚語。
她一個未出閣的姑娘,與皇家交往過密切,始終落人話柄,更有甚者,被卷入後宮之中的爭鬥,更是江清璃不想的事情。
江清璃想的出神,猝不及防,與帝王身邊男子對視。
那男子發冠高束,墨色官府,一臉的冷峻,不講情麵。
如此年輕便留在高位,為監察院的那一位大人。
這是江清璃與之第一次見麵,連忙收回視線。
江清璃沒有看到,瞧見那直白目光,對麵的人皺眉,似乎若有所思。
江清璃這才收斂心神,開口:“皇上,臣女求見皇上,是想要求一道旨意!”
自從江清璃母親去世,江清璃一直循規蹈矩,頗有大家閨秀姿態。如此將事情求到宮中,恐怕有什麼大事兒。
少年帝王心中著急,卻沒有宣之於口。
“何事!”
“是臣女婚事!”
這江清璃抬眸,聲音平靜,卻堅定。
“母親在的時候,先皇曾經為我與丞相府嫡子陸元琪賜婚,待到我及笄之日,便十裡紅妝,嫁入丞相府。”
這事情,朝中之人都知道。
永樂侯府在江清璃母親去世之後,越發衰敗,這婚事已經近了,前一陣子還聽人議論此事。
說起這江清璃和陸元琪的婚事,不管誰都聽說,二人心中都是歡喜,在京城中也算是佳偶天成,從未有過怨懟。
江清璃更是因為此時,從來不會出席王公貴族的宴會,不想要去見其他人。
少年帝王也想著在江清璃大婚的時候,送上嫁妝。
隻是這時間還早。
“朕當然記得,而且你已經及笄,侯府是否已經操辦婚事了?”
少年帝王十分關切的開口。
“陸丞相此人,人品貴重,丞相府也是高門府第,你若是嫁過去,朕也覺得……”
“皇上!”
就在少年帝王還在暢想,江清璃若是嫁過去,十裡紅妝,也算是郎才女貌的時候,江清璃突然開口打斷。
“如今,臣女後悔了,臣女不想要嫁給陸元琪了!”
江清璃突然開口,出語驚人,讓兩人震驚。
她未說明原因,是因為退婚足矣,剩下的事情,江清璃能夠獨自完成。
她隻想要借由帝王之口,與那渣男,斷的乾乾淨淨。
“可是那陸家小少爺欺負你了,眼看著婚期將至,為何你突然後悔了?”
少年帝王臉上又見擔心,看著身旁麵容冷峻的男人,才勉強止住了關切的表情,正色道:“若是有什麼事情,朕都能夠給你做主!”
江清璃叩首。
“並無其他原因,隻是臣女覺得與那陸家小少爺沒有緣分,不想要早早嫁了。
還有,臣女喜歡清淨,想要搬離侯府。”
江清璃垂眸,知道這事情無論如何都能鬨大。少年皇帝剛剛登基,若是為了自己教訓丞相府,怕是影響自己根基。
而且,後宮那麼多主子看著呢,若是皇帝為了自己大動乾戈,怕是惹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