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歸心似箭(1 / 1)

推荐阅读:

說完,徐庶再次鞠躬,然後拉著蘇晨的手,笑道:“走,去喝一杯。”

蘇晨在許昌為徐庶安排了一處住所,讓他暫時安頓,待南征結束後,會找機會送他回荊州與母親團聚。

徐庶對蘇晨感激不儘,至於重返劉備身邊之事,他再未提起。

在他心中,孝道大義高於一切,隻能辜負劉備了。

……

新野。

失去徐庶後,劉備每日心事重重,既盼徐庶歸來,又派人打聽諸葛亮的歸期。

兩次拜訪未果,但他未曾放棄。

不請諸葛亮出山,他誓不罷休!因為他深知頂級謀士的重要性。

換言之,成就大業,離不開頂級謀士的輔佐。

半生漂泊,他不願再延續這種生活。

不久,糜芳匆匆歸來。

劉備精神煥發,急忙站起,熱切地看著糜芳:“子方,孔明回來了嗎?”

“是的,主公,斥候來報,孔明先生已回臥龍山。主公……要去哪裡?”

糜芳話音剛落,劉備已衝出門外,大喊:“雲長,翼德,快隨我出門!”

關羽、張飛正在飲酒,聽見呼喊,隨即出門。

“雲長,翼德,快來,孔明先生回來了,我們快去請他出山相助!”

他拉著兩人的手,又牽著馬,直接向臥龍山走去。

三人策馬飛奔,不久便到了臥龍山的諸葛亮草廬前。

拴好馬後,他們正要進屋,卻見一位老者帶著一名金發女子走進屋內。

劉備曾兩次到訪,自然認識這位老者,乃是荊襄名士黃承彥。

黃家是荊襄望族,黃承彥的妻子出自蔡氏,與蔡瑁家族關係密切。

兩家榮辱與共,且黃承彥與司馬徽友情深厚,因此劉備對黃承彥極為敬重。

見黃承彥帶人來訪,料定有要事相談。

儘管心中焦急,他仍耐心地在屋外等候。

“大哥,你站在這兒乾啥?來了就直接找孔明嘛。”

張飛不解,見劉備已到門前卻不動,顯得頗為不耐煩。

“翼德,彆亂說。”

劉備嚴厲地看著他。

這個三弟總讓他操心。

“我說啥了?”

張飛瞪大眼睛,一臉迷茫地看著劉備。

關羽見狀,歎道:“三弟,大哥自有主張,你聽他的,等著就好。”

“那……好吧,我去那邊喝酒了,二哥,你去不去?”

張飛從馬鞍上取下酒壺,猛喝一口,稱讚道,“許昌的二鍋頭,好酒!”

“大哥,我和三弟先去那邊守著,有事你叫我們。”

關羽也不想久等,跟劉備打了聲招呼,拿起酒壺,打算去旁邊小亭喝兩杯。

“彆失禮,咱們就在這等,哪兒也不去。”

劉備嚴肅地說。

張飛還想反駁,但被劉備的眼神嚇住,隻能笑道,“聽大哥的,不亂跑。”

關羽也隻能停下。

他們站的位置,剛好能透過窗戶看到屋內。

黃承彥和那女子在廳裡等,書童上完茶後,便去臥室叫醒諸葛亮。

“嘿,那位金發碧眼的女子,真是罕見之美,大哥,她莫非是孔明的夫人?”張飛無聊至極,望著眼前景象,忍不住打趣。

劉備瞪了他一眼:“翼德,再亂說就讓你回新野。”

張飛縮頭:“不說了便是。”

室內,諸葛亮與黃承彥交談之際,目光不時掠向一旁的黃月英。

黃月英卻神思遊離,雙手托腮,心思早已飄遠。

她憶起那人,共研器械,漫步田野,放飛風箏,烹飪佳肴,共度無數時光。

嘴角不自覺上揚,眉眼彎成月牙狀。

但笑容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苦惱與憂傷。

畢竟,那人已兩年無蹤,不知身在何方。

“月英,月英?”

黃月英被父親的呼喚拉回現實,疑惑地問:“爹,何事?”

“你為何心不在焉?不是帶了圖紙來請教孔明嗎?”黃承彥問。

“哦,對!”黃月英猛然想起,忙從懷中取出圖紙鋪於桌上。

那是諸葛連弩的初稿,設計繁複。

這是她費儘心力繪製的半成品,仍有諸多細節待完善。

苦思冥想,仍無良策。

那人不在,圖紙難成,心中如蟻噬般難受,遂借此向諸葛亮求教。

畢竟,諸葛亮精通機關之術。

待圖紙完善,連弩製成,定要讓他大開眼界。

黃月英指向圖紙:“諸葛公子,這幾處該如何調整?”

諸葛亮聞言輕笑,但仍專注審視圖紙。

黃承彥在一旁搖頭,本想將女兒許配給諸葛亮,怎料女兒堅決拒絕,還離家多時。

他擔心逼迫過甚反致不良後果,遂決定暫緩婚事,轉而設法讓這對青年男女多接觸,以期感情自然增進。

今日聞諸葛亮隱居於臥龍山,便攜女前往探訪。

起初女兒不願同行,直至聞諸葛亮或能解其心中疑惑,方勉強答應。

此刻見諸葛亮沉思之態,黃承彥心中暗喜,以為諸葛亮若能解開圖紙之謎,女兒之心自會為之所動。

半時辰後,不得不承認,諸葛亮確有過人之處,才智超群。

儘管初覽圖紙,卻已指出多處缺陷,隻是關鍵之處,僅憑智慧難以突破,尚需反複試驗以臻完善。

對此,諸葛亮坦言無法速解。

黃月英聞言,頓感失望,心中暗歎此行徒勞。

“黃姑娘,可否讓我抄錄一份圖紙?我將細心研讀,一旦有所進展,必當相授。”

諸葛亮問道。

黃月英本欲推辭,卻被父親搶先答應:“無妨,就拜托孔明了。”

諸葛亮點頭,喚書童取紙筆,依圖繪製。

片刻間,圖紙已成,墨跡猶新,諸葛亮小心收起,置於懷中。

“父親,我們走吧?”

黃月英急於離去。

恐他人知曉她與陌生男子共處良久,會遭責備。

黃承彥本想借此機會讓女兒與諸葛亮多交流學問,但見黃月英歸心似箭,隻得輕歎,笑道:“孔明,我與小女先行一步,日後必再來訪。”

“我送送先生與黃姑娘。”

黃承彥與司馬微有舊,曾指點於他,稱“先生”亦不為過。

三人步出草屋,恰遇在外等候的劉備三人。

黃承彥一眼認出劉備。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