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徐吉標傳 > 第八章:學藝謀生 雙崗集相逢

第八章:學藝謀生 雙崗集相逢(1 / 1)

推荐阅读:

程明遠,在程家族譜中名為程明選,他還曾化名秦權、秦忠義,是合肥西鄉雷麻店這片土地孕育出的熱血青年。1919 年,年僅十幾歲的程明遠,因家中貧困,生活所迫,不得不做出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抉擇——跟隨雷麻店邪木行老板趙宜慶學習木匠手藝。

初入木行,程明遠便被那琳琅滿目的木材和各種精巧的木工工具所吸引,可這份新奇很快就被繁重的學徒生活所替代。每天天還未亮,他就得早早起床,打掃木行的各個角落,將木屑清掃乾淨,把工具擺放整齊。之後,便要幫師傅們搬運沉重的木材,小小的身軀常常被壓得搖搖晃晃,但他從未有過一句怨言。

學習木匠手藝並非易事,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極高的專注和耐心。從最初笨拙地拉鋸、刨木,到逐漸掌握精準的尺寸測量和榫卯拚接技巧,陳明遠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師傅趙宜慶雖嚴厲,但見他勤奮好學,倒也傾囊相授。程明遠白天跟著師傅在木行裡忙碌,觀察師傅們如何將粗糙的木材打造成精美的家具,晚上回到簡陋的住處,還會借著微弱的燈光,反複琢磨白天學到的手藝,在心中默默複盤每一個細節。

在木行的日子裡,程明遠不僅學到了紮實的木工技藝,還見識到了形形人。木行來來往往的客商,帶來了外麵世界的各種消息,讓他對這個正在變革的時代有了更多的認識。他聽聞了五四運動的風起雲湧,熱血青年們為了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振臂高呼,這讓他的心中燃起了一股彆樣的激情。原本隻專注於木工手藝的他,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是否能為這個國家和民族做些什麼。

在雷麻店邪木行的這段學徒經曆,不僅磨礪了程明遠的意誌,培養了他的手藝,更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追求理想、渴望改變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將在時代的風雨中生根發芽,引領他踏上一條充滿挑戰與未知的道路,去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人生。

在這個有著複雜家族關係的故事裡,程明遠的母親徐誌金,是徐家的女兒。她帶著徐家的血脈與性格,嫁給了程明遠的父親,從此在陳家開啟了一段生活曆程。徐誌金或許繼承了徐家某些特質,溫柔中或許有著堅韌,在程家經曆家道中落的艱難歲月裡,默默承受著生活的重壓,操持著家中大小事務,努力維係著家庭的溫暖,儘管日子貧困,但她對子女的關愛從未減少,是家中穩定的基石。

而徐吉標的父親徐誌德,同樣在家族中占據著獨特的位置。他與徐誌金有著深厚的兄妹或姐弟情誼,共同成長於徐家。徐誌德在徐家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的性格與價值觀,並將這些傳遞給了兒子徐吉標。也許他有著傳統家族男性的擔當,努力為家庭撐起一片天,在麵對生活的種種變故時,以自己的方式引領著家庭前行,無論是在家族事務還是子女教育上,都有著自己的堅持與期望。

徐誌金和徐誌德雖各自在不同家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家族的紐帶將他們緊密相連。他們的故事,以及他們子女程明遠和徐吉標的經曆,共同編織出一幅充滿生活煙火氣與命運起伏的家族畫卷。在時代的浪潮下,家族成員們的命運相互交織,每一個人都在為生活努力掙紮,書寫著屬於他們的傳奇,家族的興衰榮辱,也在他們的生命軌跡中一一展現。

在江淮大地的肥西,雷馬店的程家和義城大張圩南埂的徐家,宛如兩顆各自閃耀卻又緊密相連的星辰,在歲月長河中演繹著家族的傳奇。

程家,紮根於肥西雷馬店這片土地。曾經,程家的日子也有過殷實富足的時光。程明遠的父親程振傳,在年輕時家境尚好,偶爾還能參與小賭,可見當時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維持些許消遣。然而,命運的車輪無情轉動,到了中年,程家卻陷入了貧困的泥沼,生活變得捉襟見肘,甚至到了揭不開鍋的艱難境地。在這樣的困境下,程明遠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尋找活路,去學習木匠手藝,又在機緣巧合下靠捕捉黃鱔換取生活所需。程家雖曆經磨難,但程明遠的堅韌與努力,為這個家族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絲希望。

而在義城大張圩南埂的徐家,與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徐家算得上是當地的富戶,程明遠的母親徐誌金便來自於此。徐家的大家長徐壽年,家中開設槽坊,雇傭酒師傅和夥計經營吊酒生意,同時還設有私塾,請先生教導家中子弟讀書。徐家兒女眾多,生活分工明確,男耕女織,孩子們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長女徐誌金嫁給程振傳,次女徐誌銀許配給吳玉軒,家族在當地有著一定的聲望與影響力。

儘管程家和徐家所處地域不同,家境也有著天壤之彆,但家族的紐帶將他們緊緊相連。程明遠在徐家也曾度過一段時光,雖因大表哥徐吉田的羞辱憤而離去,但這段經曆無疑對他的性格塑造產生了影響。徐家的富足與教育氛圍,與程家的貧困形成鮮明對比,卻也讓程明遠在對比中更加堅定了改變命運的決心。

兩個家族,在不同的環境下發展,又因親情紐帶相互交織。他們的故事,是那個時代無數家族的縮影,展現了生活的無常與人們在困境中不屈的抗爭,在曆史的舞台上共同譜寫著一曲家族命運的樂章,在歲月的洗禮中,各自閃耀著獨特的光芒,等待後人去探尋、銘記。

在義城大張圩,徐吉標在徐家的熏陶下,一邊勤奮學習著家族私塾裡傳授的知識,一邊跟著家中長輩或手藝人學習各種手藝,期望能在未來撐起家族的一片天。他有著年輕人特有的朝氣與對未來的憧憬,在知識與技藝的海洋裡努力探索。

而此時的程明遠,在經曆了家庭的種種變故後,憑借自己的努力在生活的荊棘中艱難前行。他曾在雷麻店學木,又為了生計捕捉黃鱔售賣,生活的磨礪讓他愈發堅韌。

一次外出途中,命運的絲線奇妙地牽引著,徐吉標與表哥程明遠在合肥雙崗集這個熱鬨的地方相遇了。集市上,人來人往,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徐吉標一眼就認出了那個熟悉的身影,儘管陳明遠的衣著依舊樸素,甚至帶著幾分曆經風雨的滄桑,但那獨有的氣質和神態,是他再熟悉不過的。

“表哥!”徐吉標驚喜地喊道,快步朝程明遠走去。程明遠聽到呼喊,轉過頭來,眼中先是閃過一絲驚訝,隨即被重逢的喜悅填滿。“吉標!”他笑著回應,兩人緊緊相擁。

徐吉標看著眼前的表哥,心中感慨萬千。他知曉程明遠這些年的不易,而此刻看到表哥眼中的堅定與沉穩,不禁心生敬佩。程明遠也細細打量著表弟,看到徐吉標身上散發著的書卷氣和蓬勃朝氣,為他感到高興。

兩人找了個相對安靜的角落坐下,迫不及待地分享起彼此的經曆。程明遠講述著在陳家的困境中如何掙紮求生,從學木到捉黃鱔的種種波折。徐吉標則訴說著在徐家學習知識與手藝的點滴,以及對未來的迷茫與期許。

這次相遇,如同平靜湖麵投入的一顆石子,泛起層層漣漪,為他們各自的生活軌跡帶來了新的交集與可能。或許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們將憑借彼此的支持與鼓勵,在不同的道路上共同前行,書寫屬於他們家族新一代的故事,在命運的畫卷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程明遠望著徐吉標,眼中滿是真誠,感慨地說道:“吉標,夥家,謝謝你送給我好多次的芋頭,我一直記在心裡。”徐吉標微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笑著擺擺手:“表哥,這有啥好謝的,一點芋頭而已,你當時日子艱難,能幫襯一點是一點。”

程明遠輕輕搖頭,認真說道:“在我最難的時候,那芋頭可不僅僅是食物,每次吃著,心裡都覺著暖乎乎的,給了我不少堅持下去的勁兒。你不知道,那時候家裡揭不開鍋,每一口吃的都像救命稻草,你送的芋頭,對我和家人來說意義太大了。”

徐吉標看著程明遠,心中湧起一陣感動。他沒想到,自己當初的小小善舉,在表哥心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記。“表哥,咱們是一家人,互幫互助不應該的嘛。再說了,看到你現在這樣堅強,我也高興。”

程明遠笑著點點頭,“是啊,日子再難,也得咬著牙過。現在回想起來,那些苦日子反倒讓我明白了不少。以後啊,咱們兄弟倆還得相互扶持,把日子越過越好。”

“那肯定的!”徐吉標堅定地回應,兩人目光交彙,仿佛在這一刻,彼此的情誼更加深厚,對未來也充滿了信心。在雙崗集熙攘的人群中,他們沉浸在這份溫暖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期許裡,親情的力量如同明燈,照亮著他們前行的道路。

在合肥的北門,雙崗集宛如一顆閃耀的商業明珠,這裡鐵匠鋪星羅棋布,叮叮當當的打鐵聲交織成獨特的樂章,在空氣中回蕩。雙崗集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旺盛的人氣,吸引了眾多商賈前來經營,其中便有徐吉標和程明遠家族的不少親戚。

徐吉標的親戚們,在雙崗集這片土地上各展身手。有的在鐵匠鋪裡熟練地揮舞著鐵錘,將熾熱的鐵塊打造成一件件堅固實用的器具,憑借精湛的技藝贏得了顧客的讚譽;有的則經營著各類雜貨鋪,貨架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滿足著往來行人的各種需求。他們在雙崗集辛勤耕耘,逐漸積累起財富與口碑,為家族增添光彩。

程家的親戚們同樣在這裡開拓著自己的事業版圖。有的投身於糧食貿易,憑借對市場行情的敏銳洞察,在糧食的收購與銷售中找準時機,獲取利潤;有的則經營著小吃攤,用獨特的手藝烹製出一道道美味的小吃,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品嘗。

徐吉標和程明遠站在雙崗集熱鬨的街道上,看著家族親戚們忙碌而充實的身影,心中感慨萬千。這些親戚們的奮鬥故事,如同一個個生動的篇章,共同書寫著家族在雙崗集的商貿傳奇。對於他們而言,雙崗集不僅是一個商業繁華之地,更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在這裡,他們能感受到家族的力量與傳承,也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像親戚們一樣,勇敢地追尋夢想,為家族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刻,陽光灑在雙崗集的石板路上,映照著人們忙碌的身影,也預示著徐、程兩家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將繼續精彩地延續下去。(未完待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