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陳霄連發三劍之後,又出一劍,這一劍全是一股陰柔之意,緩牽慢引之間,竟將黑衣師弟的屍氣帶偏了幾分。
陳霄將一路破軍劍法來回施展,忽然福至心靈,由至剛轉為陰柔,一劍發出,頓生剛柔相濟之妙。
黑衣師弟屍氣被帶偏,立刻抽身疾退,想要緩過一口氣來。
但陳霄如影隨形,竟猱身之上,藏於其背影之中,黑衣師兄將心一橫,仍將屍氣刷落,根本不顧師弟死活!
黑衣師弟大駭之下,想要躲避,陳霄好容易創造戰機,怎會輕易浪費?鐵劍一揚,連發三劍,三劍分彆點在黑衣師弟膻中、丹田以及眉心之上。
這三處皆是人身要害,受不得半點磕碰,陳霄力貫劍尖,三劍迅若驚雷,穿破護身屍氣,終於點破了其氣海要穴!
黑衣師弟大叫一聲,氣海被破,真氣散亂,就要癱倒,被陳霄一把抓住,往那屍氣迎去!
黑衣師弟眼睜睜看著師兄的本命屍氣落下,哼也未哼,頭顱已被屍氣化去,死於非命!
陳霄早有打算,將無頭屍身舉起,抵擋屍氣衝刷,往黑衣師兄殺去。
魔道之中哪有什麼同門情誼?黑衣師兄絲毫不為誤殺師弟難過,少了黑衣師弟掣肘,反而更易發揮。
屍氣鼓蕩,將黑衣師弟屍體腐蝕的不成模樣,卻絲毫傷不到陳霄。
黑衣師兄驚怒交加,伸手一招,真氣發出,將那小旗招來。
陳霄等的便是他分神之時,就在其要抓住小旗時,忽而劍光突出,若流星過境,倏然無蹤!
黑衣師兄慘叫一聲,一條臂膀已齊肘斷裂!
陳霄劍出如風,唰唰唰連環兩劍,將其雙腿斬斷!對方將無辜村民煉成活屍,根本不必存有絲毫慈悲之心。
黑衣師兄滾來滾去,疼痛鑽心,大叫道:“你敢傷我,必然不得好死!我要將你煉成屍……”
話未說完,陳霄麵無表情的再出一劍,斬斷其頭顱。
屍神教二人已算入道,又有法器在身,可惜遇上陳霄神出鬼沒的劍法,隻能飲恨而亡。
沒了主人禦使,那小旗忽然破空飛走。
陳霄心頭一動,掠過那些活屍村民,緊隨小旗而去。
那些活屍村民無人發號施令,一個個茫然而立,絲毫不理會陳霄離去。
那小旗飛速不快,片刻之間來至村後一出山坳之地,鑽入一片亂石之中。
陳霄駐足而立,見亂石之中衝起一道灰白氣息,經久不散。
那氣機非是屍氣,而是另一種天地靈氣,並非什麼劇毒之物,可惜他還未學到上乘道法,分辨不出內中奧妙。
忽聽一聲佛號,陳霄扭頭望去,竟是山前遇見的榆木和尚走來,心頭一動,問道:“先前大師是提醒我山中有屍神教的魔徒,才讓在下晚些進山?”
榆木和尚依舊是愁眉苦臉的模樣,道:“早知施主劍術高超,小僧也不會唐突了。”
陳霄知他將劍斬屍神教二人都瞧在眼裡,道:“無論如何,總要謝過大師!大師可知這氣機是何來曆?”
榆木和尚倒是知無不言,道:“此乃地脈陰煞之氣,五行屬木,合於煉養屍神,被屍神教發現,有高手在那亂石之下,地脈之中修煉煞氣。幸好施主不曾衝動,若是遇上地脈中的修煉的屍神教高手,怕是已然無幸了!”
這和尚說話十分難聽,說陳霄修為不濟,殺了黑衣師兄弟已是邀天之幸,幸好不曾作死。
陳霄麵無表情,道:“大師來此也是為了這地煞陰脈麼?”
榆木和尚道:“小僧無意中發現煞氣形跡,尋覓而來,既然屍神教已捷足先登,未免他們煉成屍神,放出害人,隻好去瞧一瞧。”
陳霄倒有些佩服,“地脈中有屍神教高手,大師孤身一人,怕是力有不逮,何不廣邀高手,再來對付屍神教?”
榆木和尚笑了笑,道:“施主以為小僧要去與屍神教拚命?那倒不是,小僧不過前去試探,瞧瞧屍神教來了哪些高手,也好提早防範。倒是施主不必在此多留,還是儘早上路為好!”
陳霄有些討厭這禿驢了,陰陽道:“在下隻會凡間劍術,怕也幫不上什麼忙,反會成為拖累,就此告辭!”
榆木和尚點了點頭,理所當然道:“正該如此!施主深諳世情,日後必然成就遠大!”
陳霄好容易忍住一劍戳死這廝的衝動,抱拳道:“既然如此,在下告辭,請大師務必小心!”二話不說,轉身就走。
榆木和尚笑眯眯的目送他遠去。
陳霄走入村中,見那些活屍村民仍在遊蕩,搖了搖頭,用鐵劍將之儘數梟首,又挖了大坑埋葬。
村民已死,以活屍之身留存於世,隻會更增痛苦,不如一了百了。
陳霄料理過村民後事,重又動身。
那快馬歇息良久,倒是恢複幾分活力,希律律叫了一聲,四蹄刨動,轉眼已跑出數裡之地。
忽覺大地震顫,陳霄當即回顧,隻聽一聲震雷般悶響,山村之外赫然有一股黑氣衝霄而起,夾雜萬千亂石激射而出!
大股塵煙四起之時,卻有一道佛光飛起,其後有數道屍氣魔光緊隨而起,顯是榆木和尚惹惱了地脈中修行的屍神教修士,正被人追殺。
榆木和尚身裹佛光,仍是一副木木的表情,往天邊投去。
屍氣魔光之中,屍神教修士破口大罵,緊追不舍,也不知那禿驢如何惹怒了這群魔修。
陳霄搖了搖頭,榆木和尚竟能破空飛起,此事就非他所能插手,還是早走為妙,調轉馬頭,徑自離去。
數日之後,終於跨過險山,來至華胥國境內。
一入華胥國,景象又自不同,此國國君有道,可謂政通人和,一派繁榮光景。
陳霄悶頭趕路,穿越大半華胥國,數月之後,終於來至天目山前。
那天目山高有千仞,山勢綿延,為華胥國第一高山。
陳霄疲累不堪,便在天目山腳下一座小鎮投宿。
那小鎮以山為名,就叫天目鎮,大小與太平鎮相差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