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三清占座:龍宇暗中安排的機緣(位置、紫氣感應)
紫霄宮開講前一日,混沌氣流已在宮門外翻騰成海。三千先天神魔攜各族強者蜂擁而至,皆想搶占近道之位——鴻鈞雖未明言,可誰都知曉,離講道者越近,越易悟透大道真意,甚至可能得他親授機緣。
宮門前的石階如青玉砌成,每級都刻著若隱若現的道紋,可神魔們此刻哪顧得上參悟?為爭前幾排座位,已有人動了手。鯤鵬振翅掀起黑風,將身旁幾位較弱的神魔掃開;女媧牽著伏羲的手,憑著先天神體的威壓,不緊不慢地往前挪,卻無人敢攔;唯有西方的接引與準提,被擠在人群邊緣,隻能合十默念“阿彌陀佛”,眼底藏著焦慮。
人群後方,三道身影正緩步而來。為首者白發垂肩,身著玄色道袍,麵容古樸如蒼鬆,正是老子;左側一人青袍玉帶,眉宇間透著幾分威嚴,乃元始天尊;右側則是紅袍少年,眼神桀驁卻藏著慧黠,正是通天教主。三人雖為盤古元神所化,同出一源,卻因道性不同,氣質迥異。此刻他們被亂流裹挾,雖未動武,卻也難以前行——前方幾個脾氣暴躁的神魔,已祭出法寶,將通路堵得水泄不通。
“兄長,這般爭搶,未免有失道者氣度。”元始眉頭微蹙,看向老子。
老子撫須輕歎:“道在螻蟻,亦在稊稗。爭與不爭,皆是緣法。”
通天卻按捺不住,袖口已隱隱有劍氣流轉:“緣法若被他人搶了去,悟個空道不成?”
就在此時,人群中忽然裂開一道無形縫隙。那縫隙不大,卻恰好容三人並肩通過,周遭神魔仿佛被一股柔和之力隔開,明明近在咫尺,卻怎麼也觸不到他們衣角。更奇的是,縫隙兩側的道紋竟亮起微光,似在為他們引路。
“這……”元始一愣,看向老子。
老子眼中閃過一絲了然,低聲道:“隨它去。”
三人順著縫隙前行,轉瞬便穿過擁擠的人群,來到紫霄宮大殿內。殿中早已設下九九八十一席,按九宮方位排列,最前方三席居於中宮,背靠繪著混沌清氣的屏風,桌案上還放著尚未燃儘的檀香,顯然是最尊之位。此刻前兩排已坐了不少強者,唯有這前三席空著,仿佛在等誰一般。
“這位置……”通天咋舌,他能感覺到,這三席周遭的道韻比彆處濃鬱數倍,坐上去怕是連呼吸都能淬體。
可他剛要邁步,卻見左側席間傳來一聲冷哼:“盤古元神所化,也敢覬覦首座?”說話者是混沌魔神中的時光魔神,輩分極高,此刻正眯眼盯著他們。
不等三清回應,那時光魔神忽然臉色一白,仿佛被無形之物扼住了喉嚨,話到嘴邊竟吐不出來。他驚疑不定地掃視四周,卻找不到任何異常,隻能悻悻地彆過頭。
老子看了一眼屏風後的陰影處,那裡空無一人,卻有一縷極淡的源力波動一閃而逝——那是龍宇的氣息。他心中了然,微微頷首,帶著元始、通天徑直走向前三席。
老子坐於中席,元始居左,通天在右。剛一落座,三人便覺一股暖流從座椅湧入體內,與自身元神中的盤古濁氣隱隱共鳴。更奇妙的是,殿外混沌深處飄來的七縷鴻蒙紫氣,本是漫無目的地遊蕩,此刻竟齊齊轉向,朝紫霄宮飄來,其中三縷更是精準地停在三清頭頂,如彩帶般繚繞不散。
“紫氣……”通天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震撼。這鴻蒙紫氣乃大道本源所化,得一縷便可窺成聖契機,此刻竟有一縷主動與他感應,道韻順著眉心直入識海,讓他多年未解的“誅仙劍陣”關竅豁然開朗。
元始也閉著眼,感受紫氣中蘊含的“秩序”法理,他悟的“闡”道講究綱常有序,這紫氣竟似為他量身定做,原本滯澀的修為瓶頸隱隱鬆動。
唯有老子,隻是平靜地看著紫氣,指尖在桌案上輕叩,似在推演什麼。他能察覺到,這紫氣中除了大道真意,還藏著一絲極淡的“源”之印記——那是龍宇的氣息。顯然,並非紫氣主動尋來,而是有人以源力為引,將三縷紫氣“送”到了他們頭頂。
“為何是我們?”老子心中閃過一念。他與龍宇曾在混沌中有過一麵之緣,彼時龍宇正觀盤古開天,隻對他說了一句“大道三千,殊途同歸”,便飄然遠去。今日這般刻意安排,顯然是為了助他們夯實道基。
屏風後的陰影裡,龍宇負手而立,看著三清頭頂的紫氣,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他知曉鴻鈞將在講道中賜下鴻蒙紫氣,卻也知這紫氣有“天道枷鎖”之嫌——得紫氣者,未來成聖需承天道氣運,難免受其束縛。
他暗中做的,便是兩點:
一是選位。這前三席本是鴻鈞為“有緣人”預留,卻被龍宇以源力稍作改動,讓其與三清的盤古元神產生共鳴,旁人坐上去隻會心神不寧,唯有三清能得其滋養。更重要的是,這位置靠近鴻鈞座下,能讓他們在聽道時,不僅能悟鴻鈞所講的“天道”,更能隱約聽到龍宇以源力傳遞的“大道”真意,避免日後淪為天道傀儡。
二是紫氣感應。龍宇並未強行改變紫氣的歸屬,隻是以源力放大了三清與紫氣的親和力。他要的不是“賜予”,而是“契合”——讓紫氣主動認主,而非被動接受。如此一來,三清未來成聖時,根基會更穩固,對紫氣的掌控也會更深,不至於被其完全裹挾。
“龍宇道尊,這般插手,不怕鴻鈞察覺?”陰影中,玄空的殘魂輕聲問道,他被龍宇以源力護住,藏在此地觀禮。
龍宇淡淡道:“鴻鈞若連這點小動作都察覺不了,也不配為天道代言人了。他隻是不說破罷了——三清本就是他屬意的傳承者,我這般做,反倒省了他不少事。”
說話間,紫霄宮鐘聲響起,鴻鈞的身影已出現在高台之上。他目光掃過全場,在三清頭頂的紫氣上稍作停留,眼神深邃難測,最終卻隻是緩緩開口:“道可道,非常道……”
講道聲起,三清凝神細聽。老子耳中,除了鴻鈞的聲音,還隱約有另一道更古老的語調,訴說著“無中生有”的源理;元始識海,鴻鈞所講的“秩序”之外,似有一道光勾勒出“秩序與混沌平衡”的圖譜;通天目眥,劍氣與鴻鈞的“天道”碰撞時,竟生出“有教無類,萬法歸道”的明悟。
三人不知,這便是龍宇為他們鋪下的第一塊基石。多年後,三清立教,雖各有側重,卻都暗合“源衍萬物”之理,未嘗不是此刻埋下的因果。
而高台上的鴻鈞,講道之餘,指尖悄悄劃過座前的天道盤,盤上代表三清的光點,正散發著異樣的亮色。他抬眼看向屏風後的陰影,嘴角似有若無地動了一下,卻終究沒說什麼。
一場暗流湧動的占座,就此化作三清道途上的第一縷機緣,藏於紫霄宮的檀香與道韻之中,直至多年後,三清才在各自的證道路上,逐漸明白那日座位與紫氣背後,藏著怎樣一位“源”之始祖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