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逮捕方士,關我煉氣士什麼事正文卷第223章秦天的躊躇,改變這個世界!諸葛亮有預感,倘若自己真的問出那個問題,隻怕兩個人的關係就再也回不到現在這般狀態了。
可那種好奇,卻讓諸葛亮抓耳撓腮般不得安寧。
他心中有太多太多的好奇沒有解決了。
秦天是誰?他到底是什麼身份?那日出現的白龍又和秦天是什麼關係?
這世上難道真的有仙人嗎?
那是否也有地府,有天道巡回,有報應存在?
他的未來將會如何?大漢的未來又將會如何?
在麵對一個極有可能能夠預知未來的仙人麵前,想來沒有人能夠保持冷靜。
諸葛亮也不例外,他知道自己並非聖人,也從不避諱這一點。
秦天似乎是看出來了諸葛亮心中所想,微微一笑。
“當你猶豫一句話當講還是不當講的時候,那這句話就不當講。”
秦天緩緩的說道:“明知道不會得到答案的問題,何必再問出口呢?”
“不如聊聊孔明兄接下來打算怎麼辦吧。”
秦天一揮手,諸葛亮的麵前便出現一個沙盤。
沙盤之上,如今各方勢力都在上麵清晰的展現了出來。
看著眼前的一切,諸葛亮不由得苦笑一聲。
得了,現在還有必要詢問嗎?
有這一手,秦天跟諸葛亮說自己是普通人,他也是絕對不會相信了。
秦天從來不會掩飾自己,如果他不想讓凡人知曉,凡人根本不可能察覺到自己的存在。
他從未隱藏過自己的手段,隻是很多時候普通人都無法發現罷了。
就連諸葛亮也不例外。
沙盤之上,整個華夏大地的地形的每一處河流,每一座山川,都纖毫畢現。
諸葛亮一眼便看出來了各方勢力所代表的顏色。
曹軍是藍色,劉備的勢力是紅色,而那江東孫家的勢力則是黃色。
現在整個沙盤幾乎都被藍色占據,黃色隻有很小的一部分,至於紅色,那就更不要提了,隻剩下了諸葛亮腳下的這一小塊。
諸葛亮還看到代表藍色的箭頭指向江陵,很明顯,曹操馬上就要順江而下,順利的拿下江陵了。
眼下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曹操了。
震驚於眼前所展現出來的場景,但諸葛亮很快便回過神來。
這種能夠縱觀天下的機會十分難得,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地圖能夠如此精準,將一切都事無巨細的展現在自己麵前。
代表劉備的紅色箭頭此時距離長阪坡不遠,就在漢水邊上。
就待明日一早渡過漢水之後,劉備大軍便會順著漢水一直往下遊去,直到去到江夏。
唇亡齒寒的道理相信孫權也明白,諸葛亮的下一步便是打算前去江夏找孫權彙合。
之後雙方實力結盟,儘可能的阻止曹操的攻勢。
具體事情能不能成,那就要看天意了。
不過諸葛亮覺得和江東聯合的問題不大。
隻要孫權不是腦子有問題,斷然不會拒絕聯合的請求。
仔細觀察沙盤,諸葛亮發現曹操的動向和自己所預想的沒什麼差彆。
看樣子他們下一步的動向便是會進攻江陵,拿下江陵之後,進可攻退可守。
如果劉備能夠守住江陵,那曹操的所有攻勢都將會化為虛無。
但現在的問題是江陵已經明擺著守不住了,失去了江陵的天險,劉備隻能一退再退。
如果曹操在拿下江陵之後能夠安心屯兵,那便是大勢已去。
占據了江陵的天險,莫說是劉備了,隻怕江東孫權也不得不需要考慮投降的事宜了。
對此,諸葛亮憂心忡忡。
“怎麼?感覺情勢不妙嗎?
秦天看到諸葛亮難看的神色,也是不由得搖搖頭。
“沒錯。”諸葛亮歎了一口氣。
“若是曹操能夠把握機會,隻怕我們都隻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
秦天否定了諸葛亮的猜測。
“曹操此人狂悖無禮,若是他能按捺下心情徐徐圖之,隻怕他就不叫曹操了!”
諸葛亮奇怪的看了秦天一眼。
“秦兄好似對曹操十分了解?”
秦天點點頭:“這次在北方,也算是和曹操有一麵之緣。”
“這世上唯一能讓曹操回心轉意的,隻有郭嘉郭奉孝一人了。”
“而現在郭奉孝早在去年開春之際便病死在北方了,這下連最後一個能夠給曹操套上韁繩的人都沒有了。”
“在吃一個大虧之前,沒有人能夠攔得住曹操。”
“奉孝死了?”
諸葛亮有些震驚。
顯然,他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
或許是為了穩定軍心,郭嘉死亡的消息曹操並未大肆宣揚,因此直到現在,知道郭嘉病逝的人也不多。
這個消息自然也就沒有傳到諸葛亮這邊。
諸葛亮一直都把郭嘉當成頭號勁敵,有郭奉孝在,諸葛亮真的不知道這場仗到底該怎麼打。
但現在聽聞郭奉孝已經去世,諸葛亮莫名的便感到鬆了一口氣。
隨即,諸葛亮便是一陣悲傷。
或許是兔死狐悲,或許是物傷其類。
郭奉孝都去世了,自己還能支撐多久呢?
不知道自己在世之時,還能否看到天下一統的那一天。
傷春悲秋隻持續了片刻,諸葛亮很快便恢複了過來。
“南下取江陵將會十分順利,不僅如此,占據江陵天險,隻怕長阪,華容也儘在曹操股掌之間。”
曹操的攻勢不可謂不順利,按照當前的情況來看,曹軍隻怕是會勢如破竹一般,迅速攻占整個蜀地。
如此一來……
諸葛亮目光移動。
考慮到要給自己留下整備軍隊的時間,留下和孫權交涉的時間,再加上各種天險……
諸葛亮的目光最終鎖定了一個地方。
“赤壁!”
“或者說烏林……在此處,一定要攔住曹操,這裡最終決戰的戰場!”
諸葛亮堅定的說道:“若是赤壁守不住,那天下便再也沒有人能夠攔得住曹操了!”
秦天看著諸葛亮仔細思考的模樣,心中卻是感慨,曆史最終還是回到了原點。
他一直都是曆史的旁觀者,很少主動出手去改變曆史。
當然,如果不順心,他也並不介意出手改變一下曆史。
但很多時候,曆史的細節並不能影響大局,甚至無法對曆史的走向造成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