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老鷹嶺(1 / 1)

推荐阅读:

每天學習,練習兩人都有些乏味了,兩個人都不是什麼學霸型的人才。這也是因為有個伴,才能堅持下來。

這天王巧妮看到桌子一邊放著地契的小木盒這個盒子是張大山練習機關術的時候,嘗試著做的。雖然比起天工匣來說,有些粗糙,但因為是做的第一個盒子,也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對張大山說:“大山哥,今天天氣這麼好,我們去老鷹嶺轉轉吧,說不定兩位老太爺還給我們留著驚喜呢。”

張大山說:“是得去轉轉了,反正這些事情我爹和嶽父完全不清楚。嶽父因為走得急,沒有告訴你,可以理解。可我爹走的時候,完全有時間和我交代這些的。可他們都沒說過,應該是真不知道。”

現在有了借口,可以放鬆一下了。張大山傻了才會繼續在這裡練字,當然是趕緊和王巧妮一起去老鷹嶺啦。他可生怕王巧妮反悔了,又接著練習,誰讓王巧妮這些天練字有些上癮呢。

其實王巧妮和張大山一樣是個學渣,不喜歡讀書寫字的。可她不是還有個係統嗎,那天在整理山洞的時候,發現一塊像是隕鐵的石頭,在手裡把玩過之後,係統進行了些許的升級。

現在係統除了和以前一樣,會進行提示以外。又多了個小功能,那就是出現了一個技能條,可以顯示自己的學習進度。對於一個喜歡玩遊戲刷滿進度條的人,頓時有了學習的動力。

隻是可惜,現在係統還是沒有獎勵。不然的話,那麼多技能從入門升級到初級,不得拿獎勵拿到手軟啊。既然係統能升級一次,就能升級第二次,就不信永遠薅不到係統的羊毛。

說實在的,現在張大山寫的字雖然還隻是初學者水平,但他的手很穩,寫出來的字很有力道。他們都是直接站著,懸腕練字的。字帖就是《萬花秘笈》,他們用毛筆沾著水,在石板上臨摹萬花秘笈裡的《書經》。

一邊練字,一邊把書經裡的知識融會貫通。要知道每個萬花弟子都能寫一手漂亮的顏體字,可見書經的含量有多高。

因為學習了書經的要點,現在張大山的書法已經算是入門了。和記憶裡乾小四的字相比,已經相差不大了。不過張大山的字可比乾小四的要有力道。

而王巧妮的字,則是因為係統進度條的存在,經常加練,現在已經過了入門階段,到了初級。

因為王巧妮刷進度條的執著,讓她很多學習方麵的水平始終領先張大山一步,使得張大山絲毫不敢鬆懈。

又因為沒有正經進過學堂讀書,所以也沒見過其他人的學習進度,因此上還以為自己真的很差勁呢。

王巧妮卻覺得對方學習的進度並不算慢,畢竟有前世看到的乾小四作品做對比,現在張大山的書畫水平已經可以拿出手了。畢竟才正經練習了幾個月啊,現在才二月底,不到三月。

他們十一月初成的婚,十二月是個閏月,有兩個十二月。他們十一月二十左右裝修洞口,發現的地契。

以前的幾天因為就算是打開了天工匣也隻是看裡邊的知識,就算是練字啊,抄寫啊,都是等著以後有時間了再說。

正式練字,是發現地契,準備扮演隱士的時候開始的。從那天起,每天晚飯過後雷打不動練習一個多時辰。

每天三個小時左右,練了四個月的樣子,已經可以比各種資源供著的乾總的字要好了,已經算很有天分了。

當然了,他們也隻是練習,因為字本身他們都認識。雖然以前學字的時候,沒有條件練習,都是在地上用樹枝寫。相當於咱們現代那些沒有毛筆基礎的人學習練習了。

畫畫也是,在寫字寫的有些厭倦的時候,在石板上用毛筆劃拉劃拉。雖然一會兒就乾了,但他們自己感覺還不錯,反正係統的麵板上提示,他們的寫意算是入門了。

對於本來就不太喜歡坐在書桌前學習的兩人來說,學習本來就很枯燥。王巧妮還好,有個係統麵板在前邊吊著。

張大山就不一樣了,本來就喜歡在山裡跑著,到處打獵。猛的讓他靜下心來學習,也是會有不耐煩的時候的。

沒當看到張大山有些學的不耐煩的時候,王巧妮怕他直接厭學,會提議去做些彆的事情,或是增加他外出打獵放風的機會,或是增加他做木工的時間。

對於張大山來說,隻要不讓他對著書桌寫寫畫畫,或者讓他研究《萬花秘笈》裡武經和雜經以外的東西,乾什麼都行。

這不,王巧妮提議去老鷹嶺,張大山立馬就同意了。那可是老鷹嶺啊,地勢險峻的老鷹嶺。

彆看老鷹嶺和老虎崖隻相隔了一兩百米的大豁穀,可老鷹嶺可比老虎崖險峻多了。就連老鷹嶺大豁穀這麵的山崖,都比老虎崖這邊要高上不少。

老虎嶺以前真有老虎,老鷹嶺那也是真的有老鷹的。就現在還時不時的有老鷹在上空盤旋呢,看起來應該是金雕呢。

王巧妮沒想到在雜經裡,居然連馴獸師秦玉川的馴獸秘笈都收錄進去了。他們還打算按照馴獸秘笈上的方法馴服兩隻金雕,在山裡要是養了鷹,可是方便不少呢。

他們暫時還不打算去馴養金雕。最起碼要等到金雕的繁衍期過去了吧。

他們商議了一下,覺得還是先從大豁穀這邊探索老鷹嶺。他們感覺,既然在老虎崖這邊有個這麼大的山洞,那麼老鷹嶺應該也有什麼山洞存在。

以他們對於老祖宗愛藏東西的習慣來說,指不定在那個山洞裡又藏了些什麼呢。

他們先是從老虎崖這邊的山洞出來,又拿出了一個望遠鏡,觀察老鷹嶺。

沒錯,就是望遠鏡。這個望遠鏡是他們自己做的,王巧妮提供腦洞,張大山負責實現。

望遠鏡的鏡片是在這個大豁穀裡找到的透明水晶打磨成的,外邊的框架是木頭做的。雖然比不上後世的望遠鏡精準,可在這時候,還是很實用的。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