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
張伯倫帶上了很多貴重的禮品,把和他有關係的人全部一一拜訪。
1月1日元旦這個日子以前國人是不在乎的。
畢竟以前公曆用的都少。
一般用的都是農曆。
不過現在是民國了,可以說新朝新氣象。
元旦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類似於過年。
當然在民間普通老百姓的眼裡,這依然是一個不重要的日子,主要是在知識分子,還有這些當官的,被當成一個追求時尚的節日單品。
張伯倫現在是個獨立團團長。
他自然也不能免俗。
從早上開始一直到下午6點。
他幾乎是賠了一天的笑臉,感覺臉部肌肉都麻了。
總算是結束了這無聊的社交。
等他回家的時候。
冷清秋已經被人接過來了。
“張大哥!”
這丫頭一把將張伯倫給抱住,而且是死死的抱住,非常的用力。
自找他去東北開鋼鐵廠,一直到現在,小半年過去了。
兩人幾乎沒有見過麵。
感情有的時候就像是美酒,越陳越香。
再一次看到張伯倫的時候冷清秋內心的情感已經無法壓抑。
就像是一壇香醇的美酒,突然被打開了酒封,酒香瞬間就飄出來了。
“張大哥,我好想你。”
“我也想你。
對了,學業怎麼樣啊現在。”
“自從你安排我進入了國立北平大學,我才知道以前我的格局有多小。
學校裡麵到處都充斥著新思潮,雖然每一個人的觀點不儘相同,但是大家的出發點都是救亡圖存強國強種。
就好像春秋時期,百家爭鳴。”
說起學業,冷清秋有很多的話要說。
“那你覺得哪一種新思潮可以真正的救我們的國。”
張伯倫問道。
“我不太清楚,不過我比較傾向於其中一種。”
“哪種?”
“布爾什維克。”
“什麼意思?”
張伯倫當然知道是什麼意思,他隻是懂裝不懂。
“布爾什維克就是大多數的意思,縱觀列強的變革都是從資產階級開始的,但是我們的情況不一樣。
我們的資產階級和封建官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太過於軟弱。
想要靠他們救亡圖存幾乎沒有可能,還得要靠布爾什維克。
我們的布爾什維克,這是廣大的普通老百姓,包括工人,農民,小商販。
我覺得隻有讓他們的思想覺醒開悟,團結他們的力量,才有可能改變這個國家。”
張伯倫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正在激動的說著自己主張的冷清秋。
沒想到把她送進國立北平大學以後,會產生這麼大的變化。
“張大哥,你覺得我說的對嗎?”
“對,也不對。”
“哪個地方不對?”
冷清秋好奇的問道。
“工人農民小商販,的確是絕大多數,但是他們手裡沒有錢。
沒有錢,一切都是空談。
所以,除這些以外,還要再加一個。”
“加什麼?”
“思想進步的愛國資本家。
比如說我。
這個就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我有錢,我有工廠,我甚至能生產武器。
沒有槍杆子,光靠嘴皮子和筆杆子,是沒有用的。
你看現在這些軍閥,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地位,全都是靠槍杆子打出來的。”
張伯倫的表情非常嚴肅認真。
他就是想讓冷清秋不要那麼天真。
可是冷清秋的關注點明顯不一樣。
“張大哥,你有兵工廠?”
“是的,我的軍隊所有的武器全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
我也是沒有辦法。
畢竟我是個獨立團,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連軍裝都不發,軍餉也沒有,更彆說武器了,哪怕我想花錢去買,人家也不一定賣。
就算買到了,也都是一些栓動式步槍,甚至是裡麵膛線都磨完了的那種垃圾。
那種武器在戰場上麵也就能聽個響,想要殺敵,純粹看運氣。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誰不如靠自己。
所以我就自己辦了一個兵工廠,你也知道我有鋼鐵廠,這事對我來說並不是多難的事。”
“張大哥你也太厲害了,就因為這個,你自己辦了一個兵工廠,還真的讓你生產出了武器。
對了張大哥,你的兵工廠能生產什麼武器啊?”
這小妮子,竟然學會套彆人情報了。
不過張伯倫本來也沒打算隱瞞。
他兵工廠裡麵現在已經囤了一批半自動步槍。
這些都是要拿來賣的。
借這個小妮子的口,把廣告打出去也沒什麼不好。
更何況能幫一點是一點吧。
現在幫忙那叫雪中送炭。
和以後的錦上添花就不一樣了。
“有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迫擊炮,以及相關的彈藥。”
他並沒有把真正的大殺器,也就是105毫米可拖拽式榴彈炮,給說出來。
那東西,他們就算買得起也用不起,還不如不說。
“好厲害!”
冷清秋自從接觸了大量的新思潮以後,對武器的關注度也很高。
現在軍閥列裝的大部分都是栓動式步槍。
就是打一下要拉一下槍栓的那種。
隻有近衛營和近衛連,才有可能用得上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
這些東西國內不能生產,全靠進口。
並且子彈的消耗量也特彆大。
所以必須是精銳中的精銳才能用得上。
沒想到自己張大哥的兵工廠裡就能生產。
最次最次也是半自動步槍,而且竟然還有炮,雖然隻是迫擊炮。
可畢竟是炮呀。
炮的作用他還是很清楚的,這玩意兒被稱為戰場之王不是沒道理的,因為殺傷範圍巨大,攻堅的時候必須要有炮,否則就叫送。
“一般般,其實我還想造飛機軍艦來著,可是鋼鐵產量不夠,也沒有相應的技術人員。”
“我相信張大哥以後一定能夠造飛機和軍艦。”
“借你吉言了。”
就在這個時候,玉珍從不遠處走了過來。
“老爺,清秋妹子,晚飯已經準備好了,上桌吃飯吧。”
在張伯倫回來之前,冷清秋和玉珍就已經見過麵了。
隻不過兩人之間的共同話題實在是太少了。
玉珍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她也沒有什麼特彆大的追求。
最大的追求可能就是能給張伯倫生個孩子,最好是兒子,然後母憑子貴。
而冷清秋則是一個進步女青年。
價值觀都不一樣,自然聊不到一起。
唯一的共同話題就隻有張伯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