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儘在悠久!
下半場,兩隊的身體對抗在第三節達到高潮。
這種激烈的身體對抗,毫不留情的肉搏大大消耗了雙方的投籃手感。
對於更依賴投籃的雄鹿來說,這是不利的。
然而,馬刺並不能抓住機會反超比分。因為高對抗帶來的手感消耗總是公平的。
馬刺消耗了雄鹿的手感,反過來,他們自己的手感也會消失。
雄鹿的進攻命中率被限製到了一個極低的水平,而馬刺本身的命中率就很低,經此影響,除了鄧肯的低位單打和帕克的突破,也找不到什麼靠譜的進攻手段。
這是炙熱的一節,這是強硬的一節。
這就是那些痛斥小球時代的老球迷們喜歡的鐵血籃球。
鐵血的代價是什麼呢?是粗糙,是無儘的打鐵和遲緩的節奏。
一節下來,雄鹿和馬刺拚得氣喘不止,成功將彼此的得分限製在15分之內。
第三節,馬刺得到14分,雄鹿得到13分。
第四節到來時,場上比分為59比65。
雄鹿領先6分。
於飛近乎打滿了第三節,直到第三節最後半分鐘才被換下休息。
可是,馬刺這邊,鄧肯打滿了第三節,並且,波波維奇不打算讓自己的超級巨星休息。
照此節奏下去,鄧肯極有可能打滿下半場。
“這就是總決賽!”卡爾大聲說,“更狠辣,更強硬,更不擇手段的人將贏到最後!”
於飛站在場邊,他知道他不會被換下去休息。
現在就是決勝時刻。
第四節的每一秒鐘都是關鍵的,馬刺承受不起讓鄧肯休息的風險,雄鹿也不可能讓於飛坐在場下使球隊獨自麵對擁有鄧肯的馬刺。
卡爾不會這麼做。於飛本人來說更是如此。
從他贏得vp的那一刻起,關於鄧肯比他更配的輿論便塵囂直上,總決賽四場戰罷,輿論依舊不變。
因為鄧肯在內線確實打出了統治力。
於飛自認表現不遑多讓,但為自己正名的方式隻有一條,那就是在總決賽上戰勝鄧肯。
第四節以大衛·羅賓遜背打丹·加祖裡奇,吸引包夾後傳球給斯蒂芬·傑克遜命中三分為開局。
於飛沒浪費一秒鐘。
就在馬刺為傑克遜的三分歡呼的時候,他接住發球,如閃電般快速反擊。
馬刺立足未穩,籃下僅有布魯斯·鮑文。
於飛更不把他放在眼裡,一步踩進油漆區起跳,暴扣得分。
一來一回不過五秒鐘。
62比關注這場比賽的聯盟高管此刻不禁鬆一口氣,第四節兩隊上分這麼快,應該不會像第三節那樣,打出一整節催眠文藝片式的鐵血籃球。
事實證明他們高興得太早了。
馬刺不會放棄已經奏效的策略。
雄鹿雖說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區,但鐵血肉搏本身就是當前的版本答案,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會在這方麵輸給馬刺。
托尼·帕克將球給到鄧肯,然後快速切入籃下。
鄧肯傳球。
帕克跳起出手,結果卻被協防回來的於飛釘板。
輪到於飛的突破,在隊友的外線投籃命中率急速下降的情況下,他在遇到協防的瞬間沒有想著傳球。
於是,他在籃下和大衛·羅賓遜硬碰硬。
這個抱著本聖經打球,口口聲聲“主說不可”的虔誠教徒卻以暴力相向,那古希臘雕塑般的完美身軀強硬地頂住於飛。
於飛想扣籃不成,卻造成了對方犯規。
體力下降,手感不斷被消耗的於飛兩罰一中。
比賽節奏再次回到了第三節。
一切令人稱道的籃球戰術都在此刻失去了魅力。
最穩妥的進攻是什麼?
把球打進內線,衝擊籃筐,製造犯規。
馬刺是這麼做的。
他們把球給兩個內線,讓他們輪流背打。
雄鹿也是這樣的,於飛是衝擊籃筐的主力,如果他想喘口氣,就把球給斯普雷威爾,狂人的持球衝擊力一樣很強。
如果斯普雷威爾攻擊不順,還可以給雷·阿倫。
雷·阿倫的投射令馬刺膽寒,而他的突破同樣不賴。
這是雄鹿的優勢所在。
論衝擊禁區,失去射手庇護的於飛未必強得過馬刺雙塔,但雄鹿除了於飛之外還有兩個副手可以提供幫助。
同樣是衝擊禁區的打法,半節下來,雄鹿反而打賺了。
68比當於飛再次打進內線,並在引誘雙塔的防守背傳梅森吃餅後,波波維奇忍無可忍地呼叫暫停。
“夠了!從現在開始我們打聯防!”波波維奇咆哮道,“不能再讓他們這麼衝擊籃下了!布魯斯,斯蒂芬,隻要44號拿球,不惜一切夾擊他!”
最後,波波維奇的目光落到鄧肯身上,“他們不會再進入內線,而我們的內線優勢會無限放大.蒂姆,你來搞定他們!”
總決賽第五場,剩下6分鐘的時間,馬刺落後9分,波波維奇選擇相信鄧肯。
鄧肯會感到不安或者焦慮嗎?不,鄧肯的生命中隻對兩件事焦慮。一個是罰球,一個是高爾夫。
關鍵時刻的壓力會壓倒大部分的球星,但同樣有人是為這種時刻而存在的。
“換上邁克爾·裡德。”於飛主動對喬治·卡爾說,“我們打x進攻!”
卡爾看著於飛,“這種強度下投籃是不可靠的。”
“不一定,喬治。”於飛說,“他們不會放給雷空位的機會,因為雷有40的三分命中率,邁克爾有44的三分命中率,難道馬刺敢賭他的手感嗎?我會在他們的幫助下全力進攻。”
第(1/3)頁
第(2/3)頁
讓卡爾感到驚訝的是,他覺得他可以相信於飛。
為什麼?因為於飛是雄鹿可以走到這裡的原因。
他們上賽季沒打進季後賽,而本賽季卻拿下聯盟第一的63勝。
這是有原因的,如果沒有於飛場均2698的表現,他們走不到這裡。
現在,聯盟曆史上最年輕的vp要求全力配合他,這件事需要考慮嗎?
卡爾想起了於飛在華盛頓與喬丹的對抗,想起他在奇才的3節60分,想起他在半決賽期間與艾弗森的對抗,既然這是一個膽敢挑戰上帝的人,那麼,他的身上就有無限可能。
卡爾拿起戰術板說道:“從現在開始,我們的戰術很簡單,把球給弗萊。”
卡爾真正要布置的是防守戰術。
他並沒有給於飛5out的陣容,因為這麼做太過冒險,如果沒有及時找到投籃手感,內線會被撕碎。
萊特納和加祖裡奇搭配於飛和兩個神射手,最大限度保證空間與禁區高度。
隨後,暫停結束,兩隊不約而同地把希望寄托在球星的身上。
萊特納如惡犬般繞前防鄧肯。
於飛若即若離,隨時準備進來包夾。
鄧肯思索之後,決定先給帕克擋拆。結果,萊特納竟然拋下鄧肯不管,走右路出三分線外圍剿法國人。
帕克在慌亂中沒找到空位的鄧肯,大範圍將球轉移向另一側底角的鮑文。
鮑文接球,本能地把球傳向低位卡住位置的羅賓遜。
下一秒,鮑文瞪大眼睛,在羅賓遜的身前,正與傑克遜對位的於飛好像走進時空之門一樣忽然出現,正好攔截下傳球。
所謂天才,既在於肉眼可見的天分,也在於洞悉事態走向的預見性。於飛在斷下鮑文傳球的刹那連半秒時間也沒拖,轉身將球甩向前場。
邁克爾·裡德前場直接投出追身三分!
“唰!!!”
喬治·卡爾的手指在發抖。
於飛應當無法那麼快鎖定裡德的位置,但他好像背後長眼一樣作出了瞬間反應,這說明他從回身攔截鮑文傳球開始就留意了裡德的位置。
他預判了裡德的反應,並毫不猶豫地將球傳出去了。
還未經曆鐵血對抗的裡德擁有完整的手感,這記追身三分是他對自身投籃手感極度自信的體現。
68比開場之後,雄鹿的領先優勢第一次達到兩位數。
sbc中心的氛圍變得奇怪,球迷狂躁地為主隊加油,然而,馬刺卻急於穩定局勢。
麵對雄鹿明牌的無限收縮防線與聯防,他們依然決定把球交給內線。
在他們看來,這是通天大道,是理所當然的。
他們並不知道,大道的儘頭是地獄。
除了底角的鮑文,傑克遜和帕克都被雄鹿放空。
雄鹿重兵收縮籃下。
鄧肯被逼得在人群中用左手來進攻,為人稱道的大基本功沒有帶來反饋。
球在籃筐上轉了一圈,掉落於地。
鄧肯依舊是鄧肯,利用臂展收下進攻籃板,作勢欲要二次進攻。
可這一回,迎接他的是於飛的協防大帽。
總是用七分力氣打球的鄧肯,現在也因為沒有空間使出全力而被於飛封蓋。
斯普雷威爾搶下地板球,sbc中心響起無儘的噓聲。
現場球迷並不是對鄧肯不滿,而是對裁判不滿。
在德州猛男們看來,於飛方才的蓋帽肯定犯規了。
可惜他們遇見的是迪克·巴維塔,一個從來不會受到主客場影響的裁判。
斯普雷威爾自己運球到前場,不著急進攻,而是等於飛過來,傳球,然後上去擋拆。
斯普雷威爾把帕克帶到了於飛的麵前。
於飛順勢大打小,依靠身體優勢強行突破,直至罰球線位置突然停下,跳起出手。
帕克太矮,根本無法帶來任何的乾擾。
“唰!”
68比“相差14分了!”
“雄鹿會在暫停後一舉殺死比賽嗎?”
安靜,很安靜,馬刺球迷們不再尖叫。
銀黑軍團的希望依然在鄧肯身上。
他們給鄧肯傳球,希望這個永遠都波瀾不驚的男人帶來奇跡。
鄧肯深知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雄鹿的收縮防守策略也不會給他徐徐圖之的機會。
因此,鄧肯有所覺悟,一記內轉身將加祖裡奇的防守甩到身後,他的表情不再平靜,而是像怒佛般生動。
萊特納防守不利,被鄧肯當麵打進,並送出個人第六次犯規。
他就此犯滿畢業。
頂替他的人是五犯在身的安東尼·梅森。
罰球依舊是鄧肯無法控製的事情。
21變成了20。
梅森拿下籃板,馬刺隊的其他人仿佛早有預料,提前退防,不給雄鹿快速反擊的機會。
內線,內線,馬刺的內線是生死線,他們信奉於此,執念於此,這是他們的大路。
但大路通向地獄。
於飛運著球來到前場,他要走他的小路。
擋住,拆開,第二次擋拆,外線彈開,第三次擋拆最終,一切縝密的防守體係都在連續擋拆進攻中瓦解。
於飛像刺客般帶球深入禁區,鄧肯張開雙手,準備阻攔。
卻不料,於飛猶如魔術師經典的雜耍鏡頭般右手抓球,左晃,右晃,然後將球甩向底角——那是邁克爾·裡德所在的位置。
第(2/3)頁
第(3/3)頁
裡德無人看守!
接球,出手。
“唰!”
70比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鄧肯被限製,或者馬刺無法進攻。
最恐怖的是明明鄧肯已經有所發揮,馬刺達到了戰略企圖,結果發現,分差幾乎沒有變化。
馬刺的球再一次傳向低位。
這一回,雄鹿動用另外兩個人來包夾,連底角的鮑文都被放空。
鄧肯仿佛看見救命稻草,不管不顧地抓上去——他傳球了。
英明之舉!
隻是他沒想到於飛就像飛禽走獸般從弧頂位置向底角飛奔,鮑文接球,下蹲,出手,動作不快也不慢,卻足夠讓那個堅決不肯讓他輕鬆出手空位三分的人趕到現場。
於飛在鮑文麵前兩三米處起跳,他的助跑彈跳高達一米,配合220公分的臂長,那顆朝著籃筐中心飛去的球根本沒有機會達到最高點便被人粗暴地扇向界外。
天王山之戰的勝機正在遠離馬刺。
封蓋鮑文的瞬間,於飛仿佛明白了自己來到這裡的意義。
從操辦喬丹的退役儀式開始,擊碎每一個神明的神像,這是他的使命。
人生的終點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這樣的瞬間。
於飛的自信心正在飛速膨脹,因為拒絕命運的人絕不會走到終點。
重新發球之後,馬刺選擇強投三分來搏運氣。
於飛拿下籃板,並未推快節奏,因為馬刺的退防更快。
屏氣,凝神,再深呼吸。
於飛舉起手,看起來要呼叫擋拆,斯蒂芬·傑克遜高度緊張,然而,那隻手卻突然放下,隨之便以天崩地裂般的威勢猛烈突破。
完全沒有做好防備的傑克遜被於飛一步洞穿防線。
馬刺的防線忽然潰敗,鄧肯是最後的守護者,他既擔心於飛傳球給梅森,又不能眼看著對方衝進籃下卻無所作為。
守護禁區的責任感讓鄧肯向前一步,既擋住梅森,又能卡住於飛的突破路線。
然而.
於飛卻是在衝進油漆區一步後蓄力起跳,他的右手拉出了滿弓的姿勢,像野獸般吼叫著,在鄧肯首尾難顧的刹那猛然撞上對方的身體。
沒有第一時間起跳的鄧肯在接觸發生的一瞬便崩潰了,於飛撞翻了石佛,傾儘全身的力量將球砸進籃筐。
“嗶嗶嗶!!!”
迪克·巴維塔的犯規給到了鄧肯身上。
sbc中心的噓聲、咒罵、哀嚎、怒吼從各個方向響起,無論聖安東尼奧人的憤慨有多麼強烈,有一件事是無法改變的。
那就是馬刺在今晚的失敗。
比爾·沃頓激動地說道:“蒂姆·鄧肯是萬神殿中的歌利亞,但對於一個不敬奉神明的人來說,他和神殿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
神殿裡記載著鄧肯在1999年的統治,可是從今天開始,它將不再重要。
就像喬丹的六座總冠軍在今天也不重要一樣。
2003年總決賽第五場,歌利亞被擊倒在地,從今天開始,就連聖安東尼奧的夜鶯也會跟著歌頌於飛的勝利。
最終,101比82,如於飛所預言的那樣,雄鹿在客場三戰兩勝,贏下天王山之戰,將係列賽的賽點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賽後采訪
“我們讓一個不滿21歲的球員在總決賽上拿到了28分8籃板10助攻5封蓋,這就是我們輸球的原因。”——格雷格·波波維奇談論因何輸球。
“贏球的感覺就像和戀人親吻,而輸球就像和一個當麵摘下假牙的老奶奶親吻。”——斯蒂芬·傑克遜談論輸球的感覺。
“流言一直都在,我隻想專心打好自己的比賽。”——托尼·帕克表示無懼傑森·基德的流言蜚語。
“我們現在首先要考慮的是第六場比賽,我不關心vp和未來。
“我覺得在最後一個賽季奪冠將是夢幻的,我會為此全力以赴。”——大衛·羅賓遜重申了奪冠的決心。
“我相信不會再有人談論誰更配得上vp,人們會因為他們親眼見證一個超級巨星的崛起而感到幸運。未來,你可以這樣告訴身邊的人,你迷戀30歲,處於巔峰時期的弗萊,但我見過20歲的弗萊,那是一段傳奇的開始。”——喬治·卡爾對於飛讚不絕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彆一直弗萊弗萊的,大家都很努力打球。”——雷·阿倫對大量的於飛問題感到不耐煩。
“我沒什麼可說的,這都多虧了弗萊的傳球,關於弗萊伱們還有什麼要問的嗎?”——邁克爾·裡德對關於於飛的問題表示興奮。
“今晚的弗萊強於蒂姆·鄧肯,我說的,誰來都不好使!”——安東尼·梅森回應於飛和鄧肯的比較。
“一個不滿21歲的球員打出這樣的表現很可怕,更彆說他還有15年的上升期和巔峰期,我覺得他會成為新一代的拉裡·伯德。”——拉特裡爾·斯普雷威爾高度讚揚於飛。
於飛坐在媒體訪問室,現場有上百家媒體,他們每個人都渴望提出問題。
第一個提問的媒體是《紐約時報》:“是什麼讓你預見了雄鹿會在聖安東尼奧取得2勝1負?”
“隨口一說,不幸言中了。”
隨後是來自中國的媒體:“你如何看待馬刺方麵控訴你在比賽中蓄意傷害布魯斯·鮑文?”
“你知道的,這是我在nba的第二年,還不懂怎麼防守,所以有些時候會顯得比較笨拙。”
隨後是來自聖城當地的媒體:“蒂姆·鄧肯說你配得上vp,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下一個問題。”
“一直以來,外界對於你的vp充滿質疑,但今晚你在全世界麵前證明了自己,對此你有什麼感想嗎?”
於飛冷笑了下,看著那個自我感覺良好的聖城記者,諷刺道:
“是你們看錯了我,我沒什麼需要證明的。”
感謝一鍋燉不下的鯤的盟主賞,也感謝吾類才藏、羽刃、我看到漂亮女孩子、不滿的胖子、燃情渣客鎮、大橘子為重、走在白給的小路上、way默言、dw的ife、天上青雲、江月白鹿、燒壺開水泡茶、幻靈周子、三饅頭、麻木爾杜斯格裡亞、書友的打賞。感謝大家的支持,理性消費,理性消費。
(本章完)
d 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