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我送殿下三十艘船(1 / 1)

推荐阅读:

“過段時間,我要下江南一趟。”

朱允熥繼續左擁右抱,把她們摟進懷裡,問道:“你們想不想和我一起去?”

如果隻有自己南下,多少有些無聊。

帶著兩個小美女在身邊,感覺就能不一樣。

帶上她們了,他自信肯定不會耽誤工作,其實江南商人不同意商稅,這一次南下就整合不了他們的資源,隻是要借用沈家的力量,給他們來一場後悔的打擊。

徐妙錦興奮地點頭道:“想去,當然想。”

在金陵不知道多無聊,她早就想出去走走,隻是一直沒有機會,可以跟隨朱允熥出去,那是最好的。

趙姝想了想,擔心地問:“可以嗎?”

她的思想,比較保守。

總是覺得,就這樣跟隨朱允熥南下,好像於禮不合。

徐妙錦拉住趙姝的手,輕聲道:“當然可以,還很合適,姝兒姐姐也想陪在殿下身邊,對吧?”

此話一出,趙姝紅著臉低下頭。

她自然是想的,希望可以永遠地,跟在朱允熥身邊,這一句話,讓趙姝再也無法反駁,低下頭算是默認了。

其實隻要朱允熥一句話,她們無論到什麼地方,都會跟隨到底。

哪怕家裡的人,也樂意讓她們跟隨。

“那就約定了。”

朱允熥說道:“等到差不多可以出發的時候,我再來找你們,不要拒絕。”

“不會!”

她們異口同聲道。

心裡甚是樂意,沒有拒絕的理由。

朱允熥笑了,抱住她們的手,微微緊了緊。

在秦淮河玩了好久,他們這才上岸。

分開之前,朱允熥看到身邊的人不多,偷親了她們一下,在她們還在很懵的狀態下,笑著轉身離開。

“我就說了,殿下是個壞人。”

徐妙錦嘴裡是吐槽,但心裡那是甜絲絲的,霞光滿臉。

趙姝不是第一次了,紅著臉低下頭道:“真的很壞!”

再然後,她們開心地,各自回去。

——

次日。

朱允熥結束了早朝,心裡暗想:“總算沒有人反對,我殺倭人了。”

完了回文華閣,他想著說道:“傳東莞伯何榮進來。”

何榮也不知道,殿下為何要單獨見自己,他心裡在想難不成是為了商隊的事情?但也不應該,商隊是李景隆那個紈絝子弟負責,和自己的關係不是很大。

帶著各種猜測,何榮還是站在朱允熥麵前。

“免禮。”

朱允熥道:“來人,給東莞伯賜座。”

“謝殿下!”

何榮恭敬道。

朱允熥問道:“聽聞東莞伯在嶺南地區,威望甚重,不僅廣東,在廣西也不差,對吧?”

聞言,何榮躬身道:“回殿下,不是臣的威望,而是臣父親留下的威望,當年臣的父親投靠陛下,平定嶺南,趕走韃子,兩廣百姓有不少人接受過父親的恩惠。”

話到這裡,他覺得有些不合適,補充道:“這也是陛下,讓臣的父親,給兩廣百姓的恩惠。”

朱允熥不計較這些細節,道:“李景隆說過,東莞伯一句話,就能從廣東調三十艘船北上。”

何榮身子一震,覺得殿下找自己,應該是為了戰船的事情。

他聽說過,朱允熥擴招海軍。

目前缺的,正是戰船。

朱壽還在到處征集商船,用來改造戰船。

“臣可以為殿下,也湊出三十艘可以出海的船。”

何榮知道不能沒點表示,躬身又道:“臣和其他公侯,準備一起組商隊出海,他們非要讓臣拿出商船,臣也迫不得已,最多再拿三十艘,太多的話,嶺南當地的人,就覺得臣不厚道了。”

六十艘船,仿佛是他的極限。

至於是不是真的極限,朱允熥不清楚,但也不深究真假。

要船,不過順手而為。

想到朱壽征集戰船,進展不算順利,鄭和的船塢,還在購買木材,就想著可以從何榮身上入手。

至於朱壽為何,不找何榮?

肯定是私底下找過。

但朱壽還不夠資格,能從何榮的手裡要到船隻。

他還不是朱允熥。

“三十艘船,那我收下了。”

朱允熥滿意道:“我代替大明海軍,多謝東莞伯大義。”

何榮恭敬道:“殿下不必客氣,海軍強大了,就是我們大明強大,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朱允熥又道:“我傳東莞伯進來,其實是為了另外一件事。”

何榮:“???”

你讓我進來,不是為了找我要船隻?

怎麼不早說啊!

可是,何榮已經答應了,那就撤不回。

隻能繼續不要臉地,去問那些海商要船,實在沒辦法。

何榮問道:“請問殿下,還有何事?”

朱允熥道:“聽聞在南方地區,宗族勢力很強,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祠堂,宗族聚在一起,可以決定很多事情,對吧?”

這個是實情,何榮也不否認,點頭道:“是的,尤其粵東。”

朱允熥說道:“我也不是要對他們做什麼,而是我要進行商稅改革,這件事你是知道的,所以我希望你可以回去,給他們做好思想準備,配合我們的稅課司。”

停頓了下,他補充道:“你讓他們,不要擔心付出,因為我接下來,還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好處。”

何榮又問:“什麼好處?”

朱允熥道:“如今海外貿易,大勢所趨,廣東最近南洋,位置得天獨厚,我準備在廣東成立一個專門的市舶司,專門負責海外貿易,再把資源整合,一起賺大錢,當然了,應該交的稅還是要交的。”

“海上的海盜,大明海軍負責。”

“大明海軍不僅能為他們,打開南洋的市場,正大光明地出海經商,還能為他們,開拓更西方的市場。”

“把南洋以西,很多海商不敢去的地方,那些海外商人全部帶回來,買我們的東西。”

“隻要他們願意配合,未來絕對不會虧。”

朱允熥說完了,再往何榮看去。

如今的海上技術,海運條件,還是很有限的。

很多人出海的極限,也就南洋等地,或者到達印尼那些地方。

再遠的,比如過了馬六甲,去南洋西邊,有能力去的人就不多了,這種情況直到鄭和下西洋的時候。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