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除了沈家的船,江南地區任何船隻,不經朝廷準許,不得出海。”
朱允熥想了想道:“我會安排人巡航,看到非沈家的船,直接扣下來,讓他們帶錢來贖,如果不想贖回,貨物全部是我們的。”
“理應如此。”
姚廣孝讚同道:“江南地區的商人,安逸得太久了,不給他們來點狠的,他們是不知道朝廷的威嚴。”
其實他想得更狠一些,不隻是不能出海。
但考慮到朱允熥接下來,還要整合江南地區的資源,隻好不那麼狠。
朱允熥又道:“至於福建和廣州的海商,暫時先彆管,等我處理了江南地區,再進一步考慮他們,麻煩大師傳信給沈旺,讓他再進京。”
“好!”
姚廣孝問道:“殿下還計劃去江南嗎?”
朱允熥道:“自然要去,我不去,如何整合資源?接下來的沈旺,大概要被不斷針對,我也得給他站台,還要組成我的商隊。”
姚廣孝道:“他們根深蒂固,怕是沒那麼容易。”
朱允熥笑道:“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如果他們太弱了,我還沒什麼成就感。”
言畢,他們相視一笑。
太弱了,沒啥挑戰性。
他們厲害一些,對抗起來更好玩。
朱允熥和姚廣孝聊了聊這事,姚廣孝便離開了。
隨後解縉也來,給朱允熥彙報商稅的情況。
在朱高熾的努力推動之下,商稅進展暫時順利,在鳳陽府的阻力,沒有應天府的大,現已穩定下來,準備再換地方。
關於稅課司和戶部的拆分,他們全部完成。
朱允熥笑道:“解先生比起李煥文,更像戶部尚書。”
此言一出,解縉也笑了。
整個戶部裡麵,李煥文似乎要被他們架空。
作為戶部尚書,但什麼也做不來,能力又遠不如解縉,想來也是可憐。
“李煥文不適合留在戶部。”
朱允熥想著又道:“過段時間,解先生積累足夠的聲望,立的功多了,我考慮把他換掉,讓解先生當尚書。”
解縉躬身道:“多謝殿下的恩賜!”
當初聽了李至剛的話,來投靠朱允熥,他覺得是自己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選擇。
隻要是皇太孫的人,那就一定能得到好處。
解縉也是希望,可以成為掌權的人。
“殿下,臣想給您推薦一個人。”
解縉說道:“臣在國子監挑人,發現了一個在經濟上,很有想法的人。”
經濟這個詞,當然是朱允熥帶來的。
現在的戶部,使用“經濟”這個詞的頻率越來越高,大家都接受和認可。
“誰啊?”
朱允熥好奇地問。
“此人姓夏,名原吉,字維喆。”
“曾入太學,負責撰寫詔書,現為國子監主薄。”
“頗有才學,有經濟之才,可入戶部。”
解縉把要推薦的人,簡單的介紹。
太學興起於漢朝,發展在隋唐之後,逐漸成為國子監的下屬機構,自隋唐時期,國子監長期保持著朝廷官學的核心地位。
太學屬於國子監的一部分,在明朝,也是國子監的下屬機構。
“夏原吉?”
朱允熥心裡驚訝。
沒想到解縉要推薦的人是夏原吉,一個從洪武,活到宣德年間的大臣,曾輔助朱棣,開創了永樂盛世。
這樣一個能臣,如今還在國子監內,沒有得到重用。
朱允熥聽到這個名字,肯定是驚喜的,但內心中還是要保持淡定,道:“明天我到國子監走走,看看此人。”
解縉彙報完了,朱高熾目前的進度和成績,暫無彆的事情,便先退下去。
朱允熥在想,今天還有個意外的收獲。
次日一早,他處理完了,應該處理的事務,便到了國子監內。
要發掘人才,他可不會怠慢。
把夏原吉,丟到戶部裡,讓其和朱高熾一起負責商稅,負責稅課司的改革,好幫朱高熾減輕壓力。
國子監這個地方,朱允熥還是第一次來。
他也不張揚,便服進來。
這裡很多讀書人,多了一個朱允熥,並不會有什麼,他很快找到了夏原吉。
得知朱允熥專門來找自己,夏原吉受寵若驚,連忙跪下行禮。
“免禮!”
朱允熥道:“夏先生,坐!我是來看看國子監,順便看一看你。”
整個國子監的氛圍,其實一眼看完。
他們全部是熟讀聖賢之書,學習八股文的讀書人,對於朱允熥而言,國子監生其實也就這樣。
原本的科學,他有想過在國子監先推行。
但確實考慮到,大明讀書人滿腦子的聖人,滿腦子的儒學,肯定不太行,如今到此一看,果不其然。
你要和他們講科學,他們就和你講儒學。
“看臣?”
夏原吉茫然地問:“請問殿下,有何吩咐?”
朱允熥道:“解縉你認識吧?他向我推薦你了。”
他是知道解縉的,前不久來國子監選人,道:“認識,承蒙殿下,瞧得起臣。”
朱允熥說道:“你對我這一次商稅改革,怎麼看?”
夏原吉恭敬道:“其實,早該改了,商稅混亂,收的不多,能收上來的更不多,必須整治一番,殿下如今做得甚好,另外戶部的情況也是如此。”
朱允熥道:“繼續。”
夏原吉說下去道:“戶部的職能,其實早就無序,尚書能決定一切,錢和賬都在尚書手中,若是尚書無能,或者有私心,戶部的賬就是一團亂,錢都不知道花哪裡了。”
儘管這些事情,在朱允熥監國後不再是秘密,但敢如此說出來的,隻有夏原吉一人了。
朱允熥聽了,點頭表示認同。
夏原吉又道:“另外,臣認為朝廷財政,還有兩大比較嚴重的問題,不知道該不該說。”
朱允熥沒所謂道:“你儘管說,就算再怎麼大逆不道,也隻有我們二人知道,絕對不會傳出去,我也不會對你如何。”
聞言,夏原吉豁出去了。
“其一,是藩王問題。”
“其實也可以說,是皇室的問題。”
“傾天下之力,供養皇室,這是應該的,畢竟沒有皇室,就沒有大明。”
“隻是陛下定下祖訓,對皇室的供養,太好了,也太多了,短期之內或許沒問題,但長此以往,百年後,兩百年後,絕對會成為朝廷最大的負擔。”
夏原吉的話,使得朱允熥眼前一亮。
他居然還能,想到這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