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最強太孫,開局求老朱賜死 > 第331章 未來大明,要變天了

第331章 未來大明,要變天了(1 / 1)

推荐阅读:

朱高熾很清楚,他做的事情,一定要挨罵。

還要挨很多人罵。

得罪了那麼多人,以後在金陵的日子,可能不怎麼好過,怎麼可能還有人讚美自己?

蔣瓛笑道:“真的很多人,都在讚美世子殿下,你看過這份報紙就知道了。”

他把今天的大明日報,送到朱高熾手中。

打開頭版頭條,正是商稅的事情,朱高熾可以看到上麵大篇幅的抨擊,那些偷稅漏稅行為,以及對自己的長篇誇獎。

以如今報紙的傳播程度,朱高熾做的事情,一瞬間傳遍整個應天府。

風評在一個早上,全麵得到好轉。

這個也是朱高熾,沒有想過的。

“他總算有點人性,不會隻讓我背鍋。”

看完了報紙,朱高熾心裡放寬了些,終於覺得自己正義的,不隻是背鍋。

整個應天府的人都知道,報紙是朱允熥的,實際控製權也在朱允熥身上。

如今報紙公開支持商稅,力挺朱高熾,這就表明朱允熥的態度。

利用報紙造勢,可以為朱高熾,解決很多麻煩。

“他也沒有那麼坑。”

朱高熾知道風評好轉,外麵的人都在傳自己鐵麵無私,心裡還是挺快樂的。

他也是比較好名聲,這一份名聲,自然想要。

“傳令下去,繼續捉人,追回商稅。”

“誰還是不同意補上,那麼一直關,以後彆想出去了。”

朱高熾看完了報紙,覺得應該更鐵麵無私一些。

哪管來的是姑姑,還是叔叔。

就算老朱親自來了,在他這裡也不管用,把鐵麵無私,進行到底。

把商稅,改到底。

朱高熾意氣風發,乾活更賣力了。

他想不到的是,朱允熥這份報紙,除了用來造勢,表明自己的意思,還有一層意思,正是激勵朱高熾更努力地乾活。

故意把朱高熾捧起來。

那麼朱高熾乾活的時候,將會越賣力。

儘快改下去。

也可以背更多的鍋。

現在的朱高熾,還沒有未來的精明,暫時想不到又被朱允熥坑了一次。

——

外麵對商稅的討論,連續不斷。

特彆在報紙刊登了後,很多百姓都可以看到,那些勳貴皇親有多可惡,全部不乾好事,好處他們都拿走了,剩下不好的才留給百姓們。

不僅朱高熾的風評,在這個時候改變了。

整個言論場,也在快速逆轉中。

原本還有不少人,為那些皇親勳貴說話,甚至皇親勳貴,還主動地帶節奏,為自己說話,說皇太孫的商稅不好。

到了現在,快速逆轉。

言論全部對皇親勳貴不好,罵的都是皇親勳貴。

這種轉變,特彆的快。

懷慶公主他們那些勳貴,在看到這份報紙,再聽到外麵的言論時,更不知道可以怎麼辦。

一時間,完全處於劣勢。

還有一部分人發現,隨著報紙的出現,一些言論不再是他們可以控製的。

現在報紙說什麼,言論就是什麼。

誰也阻止不了,報紙的發展大勢。

感到害怕的人,越來越多了。

淩漢走到外麵,手裡拿著一份報紙,歎道:“皇太孫殿下這一手高明啊!”

利用報紙,表明了皇太孫的態度。

同時借用言論,支持商稅改革,把那些反對的聲音打壓下去。

雖然普通百姓的言論,算不上什麼,但人多起來,又能完全不一樣。

另外,有部分人,還是喜歡名聲的。

外麵的人都在罵他們,名聲很快就要被罵臭了,這也是有些人,無法接受的。

利用言論,逆轉目前的形勢。

淩漢不得不感歎,朱允熥對言論的利用,用得特彆好。

“皇太孫殿下是要把商稅改到底了。”

劉三吾跟隨淩漢出來,一起看看外麵的百姓,麵對商稅的改革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其實一開始,百姓們還不覺得有什麼。

但隨著報紙的刊登,風向全部倒向一邊。

“淩大人覺得,應不應該改?”

劉三吾問道。

淩漢肯定道:“當然應該改,也必須要改,隻要經商,就要交稅,不論皇親國戚,還是朝廷勳貴,一視同仁。”

在他看來,這是必須要有的。

如果不交稅,朝廷何來的錢?

如果不改,那些勳貴豈不是把大明的稅收視若無物,他們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戶部到底是朝廷的戶部,還是那些勳貴皇親的戶部?

“隻怕改了開頭,下麵可能還會不斷的改,不僅僅是商稅。”

劉三吾皺起眉頭。

此時的他,正在看著關於天下大公那一版的文章。

寫這篇文章的是方孝孺,相關的思想宣傳已經開始了,方孝孺確實有能力,寫出來的文章也很不錯,沒有用文言文,通篇白話文。

這是朱允熥的要求,能讓更多百姓都看得懂。

白話文對讀書人而言,是不夠高端,但寫出來的文章,道理還是很深的。

劉三吾在其中看出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他覺得皇太孫殿下,要改的肯定不會隻有商稅,說不定還會全麵的改,未來會改成什麼樣,他也不知道。

“未來的大明,可能要變天了。”

劉三吾覺得皇太孫殿下,膽子很大。

比現在的陛下,還要大。

想法也更多。

淩漢好像也早就知道了什麼,沒所謂道:“那就一起改,有些事情,不改是不行的,不過是進行不下去,我倒是支持殿下改到底。”

他經曆過元末亂世,看過民不聊生。

對於很多事情,他還是讚同的,不因為家族利益,而要反對。

反而覺得,家族利益,遠不如國家利益。

有國才有家。

國在家之前。

劉三吾搖頭道:“淩大人的想法,我佩服。”

他們說著,在街道上走過。

沒有人在意,大家都隻把他們當作兩個普通的人。

但如今的言論,又在不斷變化之中,持續的發酵,一切都朝著對改革的好處轉變中。

——

操控整個言論的朱允熥,今天一早就離開皇宮,先去陶誌學那邊看看,避一避風頭。

看看他們改進的火藥,做得怎麼樣。

朱允熥又給他們提供新的方向,讓他們進一步研究,唯一的可惜是,暫時還沒有錢投入製造火器,隻好繼續等吳忠他們回來。

看完了陶誌學的成績,朱允熥再到紡織工廠內。

那些傷殘老兵,都在工廠內,努力地生產織布,心裡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回報皇太孫殿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