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玩笑歸玩笑,高振東想了想,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事兒,還是各部門一起討論討論吧,畢竟各自的執法要求不同,那需要往上裝的東西也不一樣。不過我倒是有個建議,我們現在就搞兩級主力海警船,那啥,從海軍退過去的不算啊,但是主力核心船就兩級。小的用導護艇改,大的用正在設計的驅逐艦改,這樣有個好處,能降低導護艇和驅逐艦的成本。”
不管什麼東西,隻要是產量大了,自然很多固定成本就被攤銷,這固定成本,可不隻是研發費用,還有諸如夾具、量具、模具這類生產工具等等消耗,和生產是密切相關的。
高振東知道自己對於各部委的要求並不熟悉,所以也沒有大包大攬,畢竟各自因為工作有什麼要求,還是各部門自己最清楚一些。
但是他提出的兩級主力海警船的建議,還是讓防工委這邊擊節讚歎:“嗯,對對對,振東同誌這個建議很好!海軍海警,大小都是一艦兩型,的確是能省不少事情啊。”
同誌們順著這個話頭,一路討論下去,倒是提了不少要求,防工委的同誌一一記下,這些要求不一定全都滿足,但是至少是下一步工作的基礎。
喇叭、水炮、橫向推進、速度、居住性能、續航力等等,被同誌們一一提了出來。
和前麵提到的商船改裝的老船不同,這是新船,那不得好好的籌劃籌劃。
等到同誌們說了半天,才想起來一件事情。
“等下等下,這是新船,可是我們現在要想解決的,是燃眉之急,海軍退下的武裝商船固然好,但是要說在海上執行摩擦任務,在這兩種新船到手之前,還是缺乏核心中堅力量。”
防工委的同誌向正說得起勁的同誌們道。
誒……
這下大家都啞了,這現成的船,那是真沒有。
“要不,我們考慮買兩條?北方的同誌應該有類似的船吧?”一位同誌道。
“我們了解過,北方的同誌在類似的巡邏力量上,有些偏科。”防工委總工道:“他們要麼就是在內海那種澡盆子裡運作的,要麼就是內河炮艇之內,能在較遠的遠海上執行民事執法任務的船,還真沒有合適的。”
老毛子彆看國土大,可是在海上,他們在這方麵的建樹還真不多,因為缺乏優良的出海口,也不需要實際管轄大量的優質海域,老毛子在海上力量的建設方麵,一直是瘸腿的。
至於內河炮艇,特色是挺有特色的,往炮艇上裝坦克炮塔,這東西還挺好使,至少北半島就靠這類貨把南半島打得顏麵掃地,但是要說用於中遠海的海上執法,還是差得太多,跑不遠,適航性不好,要說撞擊,也不咋樣。
高振東像是想起了什麼,“噗嗤”一聲笑了起來。
一直在注意他的海軍的同誌問道:“振東同誌,你想起什麼了?”
高振東笑道:“我想起一種船,還是比較適合這種情況的,不過的確是需要找北方同誌買,我們還真沒有。”
“是什麼?”彆說海軍了,其他部委也很好奇。
這位高振東同誌腦袋裡真是什麼東西都有。
“破冰船!”高振東說出了三個字。
“破冰船?”同誌們仔細體會著這三個字,突然覺得豁然開朗。
絕了啊,振東同誌這可算是另辟蹊徑,把船種玩出花兒來了!
要比摩擦撞擊,好像還真沒有比這貨更合適的了!
馬力大,不敏感,而且天生就是為了當碰碰船開而設計的。
要是買來刷個海警的漆,走哪兒撞哪兒,一點兒不帶虛的。
“誒,振東同誌這個建議好!”
“的確,破冰船還能當這東西使,還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噸位夠,居住條件也不算差,北方同誌的破冰船續航也不錯,馬力也好,裝個水炮,加一兩門中小口徑火炮,除了速度慢點兒,天生就是為乾這個準備的!”
“可是我們好像找不到買這個東西的理由吧?”一位同誌問道。
對於老毛子來說,破冰船是剛需,但是對我們可就不是了,找老毛子買破冰船,估計老毛子自己都會奇怪。
高振東想起了前世知道的一些趣聞,笑道:“有理由的,我們的薄海,冬天嚴重的時候也是會冰封的,此時就需要破冰船開辟航道了。再說了,我們就算南北極,也不是找不到理由嘛。”
海事部門的同誌也附和,表示高振東同誌的說法是對的,我們在薄海,的確是對破冰船有需求的,隻是在現階段需求不是非常高,但是至少作為理由是夠用了。
同誌們聽著也就聽著了,反倒是外事部門的同誌,聽了高振東的話眼睛一亮。但是隨著同誌們的討論,高振東並沒有繼續往下說,外事部門的同誌也沒有急。
急什麼,高振東同誌又不會跑。
最後,同誌們集思廣益,形成了一個會議紀要,這個紀要,是要向上級首長彙報的。
成立海警,在軍艦的基礎上研究兩型主力海警船,部分海軍老舊艦隻刷漆轉隸海警,找老毛子買一到兩條破冰船用於海警,同時兼顧薄海冬季航道的開辟。
皆大歡喜,就算是海關之外的同誌,無法單獨成立自己的海上執法力量,但是至少已經有了一個可能的新單位來負責相關事務,總不至於找不到人,對他們的工作來說就已經非常有利。
散會後的高振東,收拾了東西正在往外走,卻被外事部門的同誌叫住了,旁邊照例有防工委的領導一起,防工委現在看高振東,看得可緊了。
“振東同誌,有個事情想谘詢一下。”外事部門的領導笑道。
其他同誌都離開了,高振東重新坐下:“請說。”
外事部門的領導滿麵的笑容:“剛才我注意到你有句話好像沒說完?”
高振東一頭霧水:“沒說完?哪句話?”他說的話不少,一時之間要想起哪句沒說完,還真不好辦。
“就是你說我們也不是沒有去南北極的需要?南極我們多少理解一些,但是北極,這我就不太懂了,還要請振東同誌為我解惑啊。”外事部門領導笑道。
嘿,這些領導同誌的耳朵真靈,腦袋也是真敏銳。
對於南極來說,隨著《南極條約》於1959年12月1日簽署,並於1961年6月23日生效,理論上所有的國家都能去南極摻合一下。
但是北極就不同了,北極是北冰洋,僅有的一點島嶼、邊緣陸地或者冰蓋被沿北極的各個國家瓜分,壓根就沒有我們什麼事情。
可剛才外事部門領導聽得非常清楚,高振東說的是“南北極”而不是“南極”,這就讓他非常好奇。
想來高振東這種學者,既然明確提出了這個觀點,總不至於連南極和北極的區彆都分不清楚,所以外事部門領導對此非常好奇。
聽著他的話,高振東也懵了,不是,北極那事兒,是典型的外事工作,你問我?
但是既然彆人都問起來了,解釋一下倒也不是不行。
“對啊,北極雖然我們在那裡沒有任何領土、領海,但是有個地方,我們卻是可以在那裡自由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的,雖然那個地方有主權,但是在科學研究方麵對我們來說卻是自由的,我們簽了條約的,能隨時去的啊。”
高振東的話,讓外事部門的領導震驚了。
我艸?什麼時候簽的條約?我怎麼不知道?這是我的工作範圍啊,這麼大個事兒,莫名其妙我們就簽了條約的?
彆說外事部門領導了,就連防工委這邊都震驚了,還有這事兒?我雖然不負責外事,但是這麼大的事情我不可能不知道啊。
外事部門領導言語中有了一絲急切:“哪兒?什麼條約?”
“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丹挪,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雖然高振東已經把位置、國名、地區名字說得很清楚了,但是外事部門領導絞儘腦汁,還是沒想起來,什麼時候簽過這麼一個東西。
“不對吧,振東同誌,我們沒有簽過這個條約啊。”實在想不起來了,直接問吧。
高振東也不知道他為什麼不知道,反正自己把自己了解的事情告訴他們去核實就行,他笑道:“不是我們簽的啊,北洋政府1925年簽的,全稱叫做《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行政狀態條約》,後來又名《斯瓦爾巴條約》。”
嗯?還有這事兒?難怪。
北洋的事兒,估計當年北洋的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但是既然高振東說得這麼言之鑿鑿,那想來他對這件事情很了解:“振東同誌,能仔細說一說嘛?”
雖然北洋政府這玩意,在法理上和我們暫時有些不太清楚的地方,但是任何事情,隻要有了開頭的緣由,就有做點兒什麼的可能了。
高振東點點頭,這事兒倒是沒什麼不好說的,自己上輩子還專門搜索來看過,至於為什麼外事部門的同誌完全不了解,他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