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加長一下機身、多塞個油箱什麼的,其實不一定會對飛機的總體承力結構造成影響,但是水星100就這麼扯淡,它的餘量被摳得幾乎乾乾淨淨。
而高振東這個意見,也為高盧人在航程上徹底不合作留下了一條路,要麼加航程,要麼加餘量,這樣一來,高盧人在某方麵達成妥協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當然,高振東並沒有對具體怎麼加強提出任何具體意見,一來,他不熟,二來,這個階段也提不出來。他抓的是大方向,細節上是真正進入設計之後才能決定的,這個階段為時尚早。
遊總工也明白這個道理,他隻是將高振東的意見牢牢記下。
“高總工,那你的第三個意見是什麼?”
“第三個意見,這飛機腿太短了。”高振東笑了起來。
“腿太短?剛才你不是說過這件事了麼?”腿短,顧名思義,就是航程太短跑不遠,這個事情剛才已經說過了,而且還說得很詳細。
高振東笑得更厲害了,他搖了搖頭:“我說的腿短,不是形容詞,而是物理意義上的腿短,這架飛機的起落架太短了!”
——腿短(物理)。
還真是說飛機的三條腿太短了?這架飛機是典型的三點式起落架,的確是三條腿。
“高總工,起落架短一些,對於飛機結構的布置,還有材料方麵,不是都有好處嘛。”遊總工對於這一點還是清楚的。
高振東搖搖頭:“話是這麼說,但是對於飛機來說,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需要兼顧。飛機的起落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它有個特點,一旦長短、位置、收放方式固定,在日後幾乎沒有任何修改的可能性,會影響到很多東西。”
經過高振東這麼一提醒,遊總工才想起來,還彆說,你還真彆說,這東西的確是看起來不起眼,但是根本沒法改。
“那這會導致什麼問題?”虛心請教。
“最大的問題,就是這飛機沒法換發動機了。你們注意到沒有,這架飛機的離地高度,幾乎處於剛好夠裝現有發動機的程度。”
這也是水星100的一個大問題,隻是還沒等到這個問題爆發,水星100已經死得梆硬,後世的人根本沒意識到而已。
至於另外一個活得挺久的機型,就在這個問題上吃了大虧整了大活兒。
說的就是你,737。
737就是因為離地高度無法適應直徑越來越龐大的大涵道比渦扇,在後來的改型中不得已采用了前伸發動機吊架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又極大的改變了飛機的氣動構型,導致天生愛抬頭。
天生愛抬頭怎麼辦?737采用了一個堪稱抽象的解決辦法——檢測到非正常的抬頭,自動向下壓機頭。
要說類似的辦法,其實我們老早就在最原始的“空警”上麵用過,隻是我們是用操縱杆固定偏置來解決因為螺旋槳帶來的偏航力矩問題,而且那是一架專業飛機,上麵除了專業工作人員不帶人的。
而在客機上用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多多少少是有些過於擬人。
然後更為不幸的是,737又碰到了臟三的飛控外包程序員,臟三嘛,懂的都懂,寫t的確牛逼,但也僅限於此,寫程序那是真的拉垮,全靠補丁過日子的那種。
此事在巨硬的bug10操作係統裡亦有記載,“一個bug是bug,一堆bug能work”的含金量,在臟三身上展現得淋漓儘致。
最終,737就載在了那些離譜的補丁和bug上。
但是這種幾十年後的事情,在當前所有同誌心裡,幾乎都是無法想象的,這有什麼問題麼?能裝得下就行了啊。
“振東同誌,這有什麼問題?”
“這會讓這架飛機在日後,沒法使用更加先進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這也幾乎宣判了它在改進潛力上的死刑。”高振東道。
“大涵道比渦扇?”遊總工有點懵,渦扇他知道,大涵道比渦扇……他對這方麵是真的不熟。
“這麼說吧,大涵道比渦扇,是未來幾十年內,主流客機的唯一動力,而且涵道比的趨勢是越來越大,在核心機固定的情況下,涵道比越大,推力越大,經濟性越好,這樣會讓涵道比越來越大。現在這架飛機的起落架高度,幾乎沒有任何增大涵道比的可能性。”
這番話,除了讓遊總工似懂非懂的理解了物理腿短的弊病之外,他還牢牢的記住了另外一句話——“大涵道比渦扇是未來主流客機的唯一動力”。
而防工委領導的一句話讓他更明白高振東這番話的分量:“嗯,振東同誌在航空發動機這方麵的建議,你們一定要慎重考慮,他在這方麵有著很深的研究。”
現在正在搞的r11f300發動機改進幾乎是現在國內水平最高的航空發動機,而這東西怎麼改這件事情是怎麼來的,彆人不知道,防工委還不知道?
遊總工連連點頭:“還好還好,發現得早,這些我們都會作為最核心的要求,向高盧人提出來的。現在我們麵臨一個問題,我們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技術,能讓我們在這次合作裡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資金提供者。”
資金提供者和技術合作者,在技術合作項目裡的關係不好說,但是我們肯定是不滿足於僅僅是一個資金提供者的,特彆是我們資金並不是很寬裕的情況下,以更偏向技術合作者的身份出現,會讓我們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這方麵,雖然是民航委的總工,但實際手上一窮二白的遊總工,不得不求助於擁有更多技術能力的防工係統,而麵前這位,就是防工係統裡的頂級技術專家。
而且他剛才的意見和建議,更凸顯了這一點,這位同誌的名氣,那真是不帶一點兒虛的,難怪防工委這邊第一個推薦、帶自己這邊第一個接觸的,就是這位同誌。
此時,遊總工也更希望高振東能在技術上給出一些籌碼。
對於這個幾乎是必然的問題,高振東早有考慮,胸有成竹。
“三個方向,我們可以從三個方向提供我們的技術。”
又是三個,這位高總工很喜歡“三”這個數字啊。
不過這個數字讓遊總工欣喜若狂,說實話,給得有點兒太多了。
“計算機?”他試探著問道,無他,相比材料的悄無聲息,計算機這東西的名氣要大得多。
高振東一愣,搖了搖頭:“不是,計算機隻是一種設備,這方麵我們可以作為籌碼,但這並不是客機關鍵技術的籌碼。”
居然連計算機都不算了?彆說遊總工,就連防工委領導都懵了。這小子腦袋裡到底裝了多少東西?
要是再多點他這樣的同誌,那還要什麼高盧人,咱們甚至都能自己乾了。
“太好了!高總工,都有些什麼?”遊總工不管防工委這邊驚訝成什麼樣,他第一反應就是穩了!
“第一個,當然是我的本職工作——材料了……”
高振東這話把遊總工雷得是外焦裡嫩,你本職工作是材料?
看著瞠目結舌的遊總工,防工委領導插了一句嘴:“那啥……振東同誌的專業領域,比較寬泛……他本專業的確不是材料,但是本職工作的確是材料……”
好吧,你說啥我信啥。但是你這話說得有點兒咬牙切齒的是幾個意思。
“那我們能提供什麼材料?”這是他最關心的,材料啊,如果真的有幾種合適的好材料,那是真的能在高盧人麵前挺直腰板的,聽說我們給他們出口的特種耐腐蝕鋼就讓他們很是喜歡。
出乎他意料的是,高振東被他這話給問住了,半天也沒說出來能提供什麼材料。
難道要黃?正當遊總工的心往下沉的時候,高振東下一句話讓他差點瘋掉。
“這樣吧,你到時候問問,他們缺點兒什麼材料?我總能有部分可以提供的。”
係統升級至今,高振東隻要願意花費代價,除了在飛機上常用的鋼鐵之外,其他一些材料也不是弄不到,不說全部滿足,但是滿足一部分還真不是什麼大問題,比如最常見的鋁合金,雖然都是鋁合金,但是高振東絕對能弄出來更好的。
遊總工一臉不可置信的看向防工委領導,這位同誌該不是在放衛星吧?在材料上讓人點菜,這根本不可能。
然後他就看見了另外一件同樣覺得不可能的事情——防工委領導點了點頭:“嗯,這個事情,他的確可以。”
好吧,要麼是我瘋了,要麼是世界瘋了,你們說啥我信啥。
這種有些莫名其妙的情緒過後,隨之而來的就是一陣狂喜。
防工委領導是不會胡鬨的,這樣看來,真的能按照需求提供材料?不說要啥給啥,那不可能,但凡能針對性的提供一兩樣,就足夠在高盧人麵前挺直腰板。
有計算機,有材料,對於我們的想法和訴求來說,就有了談判的餘地。
更彆說從高振東同誌剛才的說法來看,還有兩個領域的技術可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