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桌後的男人差點背過氣去:“好吧,我們會考慮這件事情的,現在,你該開始你的工作了!”
看著空間研究中心的主任離開,他在考慮著。
也許,是不是該推動歐空局的成立了?
東方人是個很好的合作夥伴,但是他覺得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而且和歐洲的國家一起搞,符合他想把歐洲捏在一起的期望。
某些具體的技術和東方人一起合作沒問題,但是這種意義特殊的或者是影響深遠的,他還是想把歐洲捏到一起。
比如航天,又比如噴氣客機,他的第一優先考慮,還是歐洲這些國家,比如被閹割之後的漢斯佬,既有技術又有沉重的曆史包袱,聽話又好用。
隻是這種能把載荷扔得又遠又準的東西,對於漢斯佬當前的身份來說是不是有些敏感,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
至於高盧人在海峽對麵的“睦鄰”約翰牛,雖然一直不是那麼的對付,但是多多少少兩者在殖民體係這件事情上還是有很多共同語言,在利益上能走得到一起。畢竟約翰牛的防務,已經開始走上窮得當褲子的路了。
想到這裡,高盧男人皺起了眉頭,叫來了另外一個人,這人和塞納先生不同,塞納負責對東方人的交流,而此人是負責總體的。
沒有多久,一人匆忙趕來。
“先生,您找我?”
“是的,有些事情,我需要你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
說完,高盧男人將自己的考慮和想法對這名外交人員和盤托出。
“先生,這件事……幾乎可以肯定,花旗人會在其中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外交人員道。
影響力幾個字,有時候是好事,但是有時候不是,特彆是和花旗佬摻雜到一起的時候,就更不好說。
“可這是歐洲人自己的事情,花旗人最好呆在他們那片世界孤島上!”
“但是您想要拉進來的國家,都是大洋公約組織的成員,而且這和煤鋼、和平利用原子能、經濟不太一樣,您考慮的這些事情幾乎都和大洋公約存在的目的有掛鉤,這決定了您幾乎不可能在不受花旗人影響的前提下完成您的想法。”外交人員聳了聳肩。
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於1951年,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這是煤鋼共同體的延伸,均於1957年成立,這幾乎是高盧、漢斯在有花旗人影響,同時還有約翰牛這根攪屎棍攪局的情況下,一點一點在歐洲一體化方麵拱出來的極限成果。
對了,這幾個共同體一開始的6國,沒有約翰牛。
很多事情的時間脈絡,是非常有意思的,這幾個共同體在1965年被整合起來,稱之為歐洲共同體,1966年高盧人退出大洋公約,1967年,歐共體條約生效。
對了,歐共體在高振東穿越的時候已經沒了,它變成了歐盟。
在當前情況下,花旗和約翰這對共軛父子,絕對不可能坐視高盧人的進一步努力,花旗人負責扯後腿,約翰牛負責攪屎,那場麵,在高盧男人腦袋裡想想都覺得可怕。
“嗯,我們是不是該做點兒什麼……”男人自言自語道。
但是他很清楚,這很困難,高盧和漢斯走到一起,文藝複興之後,這兩個西歐大陸上唯二曾經想要一統歐洲並且還執行力超強的國家想要整合歐洲的力量,這對於那對共軛父子來說,也同樣是想想都覺得可怕的事情。
高盧人正在為自己真正的獨立自主努力思考的同時,高振東正在基地裡參觀著,他像個小孩子一樣,貪婪的看著基地裡的一切。
他和防工委領導一起,在同誌們的帶領下看著基地裡的方方麵麵。
“這是火箭廠房,火箭就是在這裡組裝的……”
“這是衛星廠房,衛星就是在這裡裝配的……”
“這是轉運軌道,負責將火箭轉運到發射塔那邊……我們是采用的垂直轉運,對轉運過程中的平穩度要求很高……”
“這是我們研製的兩種通用液體發動機之一……”
說到這裡,這位負責介紹的同誌還看了高振東一眼,研製航天通用液體發動機,正是這位高振東提出來的,當時他也在場。
說著說著,來到了一個大廳。
“這裡是通信控製調度中心,和指揮大廳負責發射過程,這裡負責通信的控製和數據接收,除了發射之外,很多日常工作是在這裡開展的。”
“通信上有沒有什麼問題?這位振東同誌對通信也很熟悉,你們可以交流交流嘛。”防工委領導興致很高。
“領導,我們第二顆衛星的遙感、通信係統,本來就有振東同誌的建議在裡麵的,我們交流很多,而且也會繼續交流下去的。”第二顆衛星的規劃和具體技術細節,高振東參與很多,同誌們都知道他。
說到這裡,高振東突然腦袋裡麵想什麼來。
“你們的通信和平時的電磁觀測數據都有的吧?”高振東問道。
“有的有的,振東同誌,你有興趣?”
高振東點點頭:“有,我想提前研究一下高軌道、高速度衛星通信的相關技術,現在這個軌道不算太高,而且速度也很有限,現有技術的潛力還不夠,我想深入的思考一下,但是缺乏通信和觀測數據,有一些吃力。”
高振東嘴上是這麼說,但是他心裡在想什麼,隻有他自己知道,主要是為了另外一件事情。
反正他現在說什麼都有人信,振東同誌的想法嘛,哪怕天馬行空一點,那也是正常的,更彆說他這話聽起來還是挺有道理的。
在技術方麵,振東同誌是值得信賴的,不服?you can you u,no can no bb!
他這話聽在同誌們耳朵裡,就是另外一番感受,看看,為了航天事業,振東同誌主動思考,提前布局,一馬當先為衛星通信技術趟路去了。
不用防工委領導說話,負責相關工作的同誌就笑了起來:“那可太好了,我們就先謝謝振東同誌了。數據都有,回頭我們全部發給你,不隻是我們的觀測數據,還有前期我們從北方老大哥那裡拿到的一些數據,以及近年我們和北方同誌交流中獲得的東西,都一起發過去。”
防工委領導這才有機會說話:“嗯,對,振東同誌需要的東西,隻要是沾邊的,你們都提供一份給他。”
高振東拿來乾嘛他不知道,總之他知道一件事——在衛星通信上,大概率高振東又能整個活兒,為同誌們探索出一條新道路來。
帶著愉快的心情,高振東和領導一起從西北又顛兒顛兒的蹦回京城。
這一趟,並沒有什麼具體的工作,或者說,唯一的任務,就是見證那個時刻的到來。
高振東對此很是滿意,“兩彈”沒能親眼見證,但是“一星”卻是親曆現場,高振東甚至在心裡暗戳戳的想著,也許在現場的錄像資料裡,還能記下自己親曆這一刻的影像。
沒準幾十年後這些影像解密了,還能在解密出來的照片裡看到類似“高振東同誌(左二)”這樣的說明。
如果說以前他是在曆史的車輪上塗了點鴉的話,現在算是在曆史的車輪上貼了個花。
高振東剛回到家,婁曉娥就迎了上來。
“嘿嘿,發射衛星的時候,你在現場吧?”婁曉娥笑得神神秘秘的。
高振東大驚:“你怎麼這麼說?”
婁曉娥聲音很小,仿佛是在說什麼秘密:“我在報道的一張照片角落裡,看見你半個後腦勺!”
說完,婁曉娥拿出《日報》在頭版之後內頁裡的一些發射現場報道,指著一張拍攝發射中心指揮大廳的照片,在照片的右下角,模模糊糊有半個腦袋,如果不是婁曉娥指出來,高振東絕對不知道那是自己的後腦勺。
但是仔細一想,自己當時的確就在那個位置,而且拍攝的機位,有一個正好在自己的左後方,就是那個拍全景的機位。
不是,半個後腦勺你也能認出來?這比婁曉娥通過他的出差時間猜出來還要不可思議,高振東很是驚訝:“這照片那麼模糊,半個後腦勺你居然能認出我來?
“這你彆管,你就說是不是你吧,哈哈哈~~~~~~”婁曉娥笑得很開心,怎麼認出來的?那還需要說?在這件事情上,自家男人半個後腦勺和一張臉區彆不大,反正都能認出來。
高振東裝作很神秘的左右看看,搞得婁曉娥的心情都被他吊了起來,一臉好奇和嚴肅交雜的樣子,然後他才點了點頭。
他沒說話,但是婁曉娥看懂了他的意思,咯咯咯的笑了起來,笑得很是驕傲。
“你歇著,我給你弄飯去~~~~~~要是你閒著無聊,院子裡溜達溜達去。”
婁曉娥哼著歌,高高興興的往廚房那邊走去,還帶著點蹦蹦跳跳。
看著她的樣子,高振東喝了幾口茶,逗了一會兒還躺在床上滾來滾去的言之不預,然後站起身向門外走去,看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