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回頭搞個新的(1 / 1)

推荐阅读:

“而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卻能依托飛機本身這個平台,提供更遠的搜索探測距離,以及更遠的製導距離,當然,它對載機本身是有一定要求的,這個事情我們暫時略過,隻討論雷達製導空空導彈自身可能獲得的能力。”

高振東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現在、乃至可以預見的一定時間之內,我們能夠獲得的戰鬥機都是機頭進氣,這讓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先天不足。

但現在,所有人都沒意識到這個問題,不過他們聽了高振東對於雷達空空彈的判斷,卻是覺得有道理。

“嗯,10公裡內交給紅外彈,10公裡外交給雷達彈,這個劃分很明確,好像是可以帶來不少的好處。”

“對對對,這樣一來,雷達彈就可以不考慮格鬥的事情,放棄一些這方麵的需求,把有限的彈體資源都放到10公裡外的事情上去。”

“那10公裡外到底有什麼事情需要做?”

“呃……聽高總說,聽高總說,我還沒想透。”

在等大家討論過一段之後,高振東才開口:“在我的想法裡,雷達空空彈主要是發揮機載雷達的探測距離優勢,從中遠距離上對敵人發動打擊。對於低機動目標,起到攔截作用,對於高機動目標,至少起到乾擾其飛行姿態、破壞其接戰狀態的作用。”

在一開始雷達彈的性能還比較一般的時候,BVR作戰就是這麼的,雷達空空彈的性能並不能保證足夠大的不可逃逸區,但是戰術意義還是有的。

在高振東看來,以當前的技術環境,哪怕是搞出雷達空空彈來,也不可能達到二十一世紀的那種程度,所以當前雷達中距離空空彈的戰術目標,還是不能指望一擊斃命,應該將其納入到整個空中作戰的體係裡麵來。

“因此雷達空空彈重要的是看得遠、飛得遠,對於機動性沒有紅外格鬥彈那麼高,格鬥彈的高機動性設計,可以基本拋掉,用於射程的提升。”

這一番話,讓大家有了一些思考的空間,將雷達彈的任務定位轉變一下,不貪大求全,而是隻完成最重要的那個任務,這的確能讓雷達空空彈的研製更加順暢。

很多時候,做事情最忌諱的就是貪心,特彆是在做應用研究的時候,什麼都要,往往什麼都搞不好。

空軍的同誌對於高振東的說法,理解相當的快,他們畢竟就是搞這個的。

“高總,你的意思是從中遠距離開始,就用雷達空空彈為近距離格鬥創造條件?中遠距離的打擊主要是破壞其狀態,至於能不能擊落,屬於是有棗沒棗打一杆子?”

這種不求擊落的提法,初聞之時,感覺非常逆天,哪兒有空空導彈不把擊落敵機作為主要訴求的?

高振東點點頭:“對,要保證在中遠距離能大概率擊落敵機、尤其是戰鬥機這種高機動目標,代價非常大,技術要求很高,所以不妨退一步,隻保證大概率擊落轟炸機、運輸機、偵察機一類機動性不那麼好的就行。”

這話其實說得挺討打的,就前麵剛斃掉的K-5,是既打不遠、也打不掉,實際上高振東這個“退一步”的要求,對於K-5來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你這是退一步?你這明明是上前好多步!

但是高振東明確提出,將中遠程空空彈對高機動目標的打擊要求降為騷擾,這的確是戰術要求的降級。

裝備的戰術要求和實際性能,實際上是不搭界的,原因很簡單,要求高,但是做不出來,也就隻好湊合用。

參會的同誌細想之下,覺得高振東這個思路條理非常的清晰,做不到的,乾脆就拋棄掉,明確降低要求,這樣在設計中就不用為了那些達不到的目標去花心思、付代價,不會影響到主要目標的實現。

防工委領導笑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嗯,有道理,振東,思路很清晰啊。”

空軍的同誌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但是有一個問題,敵機做大過載機動可以擺脫中距離空空彈,在那之後,它是能很快恢複自己的接戰姿態的。”

高振東笑著搖搖頭:“不一定,至少高度就很難短時間恢複。”

空軍的同誌眼睛一亮,陷入了思考,其他同誌卻是一頭霧水,高度嘛,不是飛上去就行麼,而且在空中做大過載機動和高度有什麼關係?

見其他人一臉不解,高振東解釋道:“就算是戰鬥機,也是靠運動獲得的升力來保證高度的,隻要它的推重比不超過1,那麼任何飛機做大過載機動,最好的辦法都是往下飛,而不是往上竄,因為往下飛能利用到重力勢能。就算是勉強往上竄,做大過載機動也是會損失大量能量的,這,就是格鬥的機會了。關於這個情況,空軍的同誌可以證實。”

空軍的同誌這個時候已經大致想明白一點了,高興的接過高振東的話:“對!就是這麼個道理!在空中沒有能量,是很難做出格鬥動作的!10到30公裡這個範圍,戰鬥機格鬥接戰時間很快,一旦被破壞了接戰姿態,短時間很難恢複過來。”

這,又是一篇戰術戰法的前瞻性文章啊!不行了不行了,高總工實在是給得太多,消化不過來啊。

導研院的同誌對於彈的具體性能是比較了解的,也有自己的看法:“高總,現在的雷達空空彈是支持不了這種迎頭打擊的模式的。”

“K-5的確打不了迎頭,可是我們已經不是在討論K-5了,不再用K-5的那種方式,這個問題可以解決,用半主動連續波雷達,利用載機雷達為導彈提供目標照射,打迎頭是可以實現的。”

“這和K-5好像沒什麼區彆啊?”在部分同誌看來,這不都是載機雷達提供製導嘛。

“區彆很大,半主動連續波,接收的是載機雷達波在目標上的反射回波,對於載機、目標、空空彈本身這三者的運動關係的要求,比K-5那個雷達架束要低得多。”

原理上很容易理解,窗戶紙一捅破,大部分同誌就反應過來了,是這麼個理兒。

空軍的同誌看了看自己筆記本上記錄,對高振東道:“高總工,你的想法,是做一個最大射程20到30公裡,半主動連續波製導的導彈?”

高振東點點頭:“對,我想過,從導彈本身的射程上來說,加大彈體之後,基本上這個射程是能夠滿足的,問題不大,所以最核心的彈本身的射程是能夠解決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在雷達上。”

“雷達?”大家有些沒繞過彎來,這裡都不是搞飛機的,即使用飛機的空軍同誌,一時間也想不到機頭空間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高振東點點頭:“對,雷達。我們的戰鬥機,都是機頭進氣的,這樣的結構,對於高速有利,但是卻會嚴重影響到雷達的布置,這才是我們研究雷達空空彈最大的障礙。”

大的就是好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想想戰-5、戰-6的機頭空間,所有人都在心裡搖了搖頭。

隻有防工委領導和空軍的同誌,神情並不低沉,而是眼光閃動,仿佛在思考著什麼事情。

見大家都有些凝重的樣子,但高振東不可能改變現有戰鬥機的裝備情況、以及一定時間內的研發計劃,隻能從其他地方下手了,他準備玩兒個邪路,至少讓大家有信心把雷達彈搞下去。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

嗯?包括有所想法的防工委和空軍的同誌,都看向了他,高振東同誌果然還是這麼靠得住啊,提得出問題就拿得出方案。

隻會提問題的,肯定沒有還能拿方案的來得受歡迎。就好像找領導彙報問題,最好帶一個自己的解決方案,哪怕這個方案不靠譜,也比隻會提問題來得要好。

“什麼方案?你說。”防工委領導很有興致,他相信高振東應該不知道他們知道的事情,所以對於高振東能另辟什麼蹊徑,很好奇。

“圖-4特不是改裝了幾架,現在敵人根本不敢來了嘛?”

大家恍然大悟,機頭空間不夠是吧?找個機頭空間夠的!

“誒,這個想法不錯啊,敵人的P-2V被打怕了,圖-4特現在都閒著,拿來先做這個好像可以。”

“不可能吧?圖-4特那個機動性,那個速度,參加空戰?沒那個能力啊知道吧。”

“不一定是參加空戰,不論進攻還是防禦的時候,還是有可能通過編隊安排、航線配合跟得上的,沒聽見高總工說嘛,這東西不負責格鬥,就是騷擾,它隻需要離著幾十公裡,把導彈打出去,然後低速吊著照射就行。”

其實這種方式是不靠譜的,在沒有相控陣之前,半主動雷達能同時製導的導彈數量是極為有限的,但是高振東的終極目的不僅在於此,因此他隻是樂嗬嗬的看著同誌們大開腦洞。

但是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用圖-4特,至少能支持住半主動雷達中距空空彈的研究,這東西可不是短時間能搞出來的,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