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收羊毛嘞(1 / 1)

推荐阅读:

【 我發現還是有不少觀眾朋友們分不清陰謀和陽謀,這裡就給大家簡單的講下。

陰謀和陽謀的區彆呢,在於信息透明之後,還能不能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就比如蕭哥這一回的操作,就是光明正大的引導蒙古族入局。

咱們來看看烏蘭察爾部當時的狀況,他們缺生活物品嗎?

缺啊,特彆缺。

但是這個部落的位置很尷尬,處於草原邊緣地帶,周圍的幾個鄰居也都不太富裕。

雖說他們是遊牧民族,可不像大家想的那樣能夠隨意移動住所的,搬遷是比較麻煩的一件事。

而且選擇新駐地也是有講究的,必須靠近水源並且水草茂盛,這樣才能更好的飼養牲畜。

每個部落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地劃分,如果隨便進入其他部落的領地,可能會引發部落衝突。

平日來烏蘭察爾部做生意的商人也都是本土商人,售賣的東西隻能說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這個時候,來了個外族商人,說話好聽,語氣又親切。

最關鍵的是,帶來的商品都是草原上非常稀缺的用品。

哪怕你知道,這位商人來自於彆國。

可對方隨行人員不多,表現的也確確實實是來做生意的,你能忍得住不買?

特彆是,這位商人那一副十足的市儈嘴臉,擺明了要從他們身上賺一筆。

這在蒙古族看來,一切都順理成章,非常合情合理。

人家為什麼來草原?

不就是為了賺錢嗎!

搞清楚對方的需求後,烏蘭察爾部的人也稍微放鬆了警惕,雙方謹慎的完成了第一次交易。】

[學到了,我還以為蒙古包可以隨便搬,想去哪就能去哪呢。]

[蒙古族:他們不會害我吧?小心翼翼的買各種東西。

夏通判:他們不會害我吧?小心翼翼的賣各種東西。]

[都在很害怕的接觸對方哈哈哈哈哈]

[要是他們直接搶東西怎麼辦?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還帶著那麼多好東西。]

[彆誤會,蕭哥給了夏通判防身的東西,是早期生產出來的小可愛。]

[(擦汗)那真是太讓人安心啦!]

……

蕭青雲用手支著下巴,漫不經心的想著:看來那時候自己就已經把火藥給整出來了。

還真是讓人不爽啊,憑什麼天幕中的自己能像條閒魚,什麼事都有手下來做。

自己現在才幾歲啊,就得…嗯?

等等……

蕭青雲眼睛一亮,心情瞬間明媚了許多。最近這事一件接一件的,自己還真是鑽牛角尖了!

【vcr播放:

廣袤無垠的綠色大草原上,一座座蒙古包佇立在地上,旁邊成群的牛羊正悠閒的低頭啃草。

這裡便是烏蘭察爾部落,烏力吉正是部落的首領。

此時,他聽著手下彙報的情況,皺著眉,神色有些凝重。

“你是說,那個商人想要買咱們的馬匹?”

聽到手下肯定的回答後,烏力吉冷笑一聲,心想:狡詐的中原商人總算是露出真正目的了。

“走,咱們去瞧瞧。”

烏力吉帶著手下走出蒙古包,沒過多久便到了部落邊緣。

中原來的商人已經熟練的在這兒擺起了小攤子,草原上稀缺的物品一件件擺放在鋪著麻布的車上。

許多族人圍著小車挑選著商品,用簡單的語言搭配手勢比劃著,和中原商人討價還價。

沒辦法,誰讓這位中原商人以及他帶來的幾名護衛都隻會簡單的蒙語。

“不行,不行,這些最低要一兩銀子。”

夏通判苦著臉,仿佛很吃虧的樣子,連忙擺手,用生疏的蒙古語說道:“一匹馬,可換十五兩銀子,換不換?”

烏力吉見到族人們都果斷拒絕了,這才放下心來。

看來部落的子民們都深明大義,那自己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看了一會後,烏力吉便直接離開了,他還有其他事需要處理呢。

隻要那位中原商人本本分分做生意,他自然不會阻攔,畢竟部落裡確實生活物資匱乏,有中原商人來是件好事。

至於仗著人多把商品搶了?

哼,彆以為他不知道。

中原人都有自己的消息來源,如果真做了這事,以後肯定不會再有中原商人來了。

事情的輕重利弊,他還是能分得清的。

夏通判看著肉痛掏銀子的牧民,眼珠一轉,開口:“我這還收羊毛,十斤換一百銅錢。”

由於這話他反複練習過,口音十分地道,牧民一聽便明白了,不像之前那樣還要連蒙帶猜的。

牧民的表情從不可置信,轉為疑信參半,最後變成欣喜若狂。

“你,這裡,等我。”

牧民留下這句話,急忙跑回自個兒家,準備剪羊毛。

這簡直就是撿錢啊!

羊毛這東西他們多的是,衣裳、毯子、蒙古包的覆蓋物,大多都是羊毛製作的。

而且每個牧民都有養羊,一家子根本用不完那麼多的羊毛,剩餘的可不少。

牧民想到以前那些因為保存時間過久,而收納不當被扔掉的羊毛。心痛的不能呼吸,那可都是銀錢呐!

雖然搞不懂中原商人收羊毛做什麼,用它製作的衣裳穿著都沒中原布料舒適,但管他呢!】

[這是登門檻效應嗎?感覺有點明白了。]

[不是吧,這應該是拆屋效應。

先提出一個無理的要求,被拒絕後,對方會對你產生愧疚感。

這時候馬上提出一個相對能接受的要求,對方就會儘可能的滿足你。]

[實際上後麵提出的要求,才是彆人真正的目標。]

[符合上了。]

[所以這個夏通判這麼厲害?是個心理學大師啊!]

[我覺得應該是丞相或者蕭哥提出來的辦法吧。]

……

天幕底下眾人瞪大眼睛,沒讀過書的人聽得迷迷糊糊的,似懂非懂。

那些讀過書又聰慧過人的,仿佛聽到了至理名言。

這拆屋效應算是明白了,可那個登門檻效應又是什麼呢?

許多人心裡撓心撓肺,恨不得阿婆主或者彈幕能夠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知識,真是聽了讓人忍不住感歎,受益匪淺。

沒想到後世之人懂得那麼多,平日看他們的言辭,整日嘻嘻哈哈,沒個正形。不由有些輕視他們,看來是自己夜郎自大了。

最新小说: